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盯上抗衰“黑马”麦角硫因,拓新药业拟参股仅三生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1:42
拓新药业投资仅三生物 - 公司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对仅三生物进行增资 其中22.34万元计入注册资本 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仅三生物1.75%股权 [1] - 仅三生物是一家集研发 生产 销售于一体的合成生物科技公司 专注于麦角硫因的研发 生产与产业化应用 已实现高纯度麦角硫因制备 [1] - 仅三生物主要产品包括麦角硫因护肤品 口服胶囊 洗眼液等 [1] - 公司认为此次投资可结合自身在化学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优势与目标公司的上下游优势 布局大健康产品领域 [1] - 公司表示未来有望通过产能补充实现与仅三生物业务的高效对接 [1] 麦角硫因行业概况 - 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小分子组氨酸硫脲衍生物 具有抗氧化 抗炎 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人体需通过饮食摄取 [3] - 麦角硫因作为第五代抗氧化剂 其清除自由基效率是辅酶Q10的40倍 谷胱甘肽的14倍 维生素E的6000倍 [3] - 全球90%麦角硫因通过微生物发酵或酶催化生产 国内川宁生物 华熙生物 仅三生物和中科欣扬等企业已突破技术壁垒 实现纯度99%以上生产 [3] - 2024年中国麦角硫因终端产品市场规模达15.7亿元 其中60%用于护肤领域 30%用于保健食品领域 [3] - 2024年全球麦角硫因原料市场规模0.63亿美元 预计2031年达1.61亿美元 对应CAGR超过14% [3] 麦角硫因市场争议 - 知名生物学家饶毅曾发文称麦角硫因是"假药" 并质疑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的代言行为 [4] - 科伦药业回应称从未宣传麦角硫因为药物 但强调其在海外有科研论文和临床论证支持 [4] - 科伦药业75岁董事长刘革新因赤膊代言麦角硫因胶囊走红 公司称其健硕形象是长期健康生活方式与服用麦角硫因的综合结果 [4]
美邦科技20250512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美邦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研发进展**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授权国家专利172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实用性专利99项[2] - 2024年承接河北省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研发项目,预计2025年年中结题[2] 2. **业务进展** - **解决方案领域**:2024年一季度与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协议,推广五股律席技术工业示范项目,预计2025年有确切消息和推广成果[3] - **化工新材料板块**:美邦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2024年9月开始试生产三万吨每年的四斤复难及千吨每年的离子液体发迹项目;2024年底四斤复难产品产量有提升;2025年预计美邦中科3万吨装置产量达1.5 - 2万吨;杆纹氧化产品通过技术升级改造,产量和销售收入双提升10%;2025年一季度实际产能达4万吨每年,会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提升开工负荷[3][4] 3. **经营业绩** - 截至报告期末,总资产9.9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37亿,呈上升趋势[5] - 2024年营业收入5.39亿,实现上涨;经济矿工产品较上年统计上涨14.55%,因控股子公司产销量和销售收入增长及新项目投产;解决方案业务较上年统计下降6.32%,受防疫紧急度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 4. **市场分析** - **BDO行业**:目前处于行业低点,开工率不足受下游厂商景气度影响大,预计2025年底仍处于低点,但价格进一步下跌可能性不大[7][8] - **四星复南市场**:价格处于行业低点,参考BDO价格系数,以正品路线生产的成本线是BDO价格的1.4倍;产能存在供需矛盾,价格有下滑趋势;主要应用于安伦和容器市场,公司产能占比较小,关注原料获取[9][10] - **甲烷氧化产品市场**:主要开拓高端市场,产品不含氯,在香精香料、医药中间体、农药等高端市场有差异化价值,单吨价格可增加2000元左右[12] 5. **技术合作与规划** - 与合作方共同助推离子液体退化气液退化体系在无工艺计划FTC行业的应用推广,建设千吨级工业示范装置,预计2025年有结论,可行度基准为100%[13] - 筹备医药中间体及大健康产品活性组分的柔性生产线建设,预计2025年启动,前期与当地政府已沟通;可能先通过代加工或租赁生产变现技术,三季度左右可能有成果[14] - 进行万吨级联手化实验,技术验证后对外推广合作,取代尼龙66市场预计规模达百万吨,生产技术可降低成本[15] 6. **业务结构规划** - 化工产品生产提供现金流和稳定营业收入,重点技术对外推广是盈利重点[18] - 无公益计划QAC技术对外推广,虽合约时间可能延迟到2026年,但政策急迫性显著,采用液相消化剂成本低于传统路线,1000吨吹发机产量消耗可增加约7亿营业收入,解决方案领域毛利率40% - 50%,存取许可盈利比例达70%左右[19][20] - 合成生物学方向产业化转化将为未来营业收入和利润提供支撑[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公司新建产能开工率受产线调试和上游BGO产业链开工率影响,原料供应存在局限性,但行业回暖后开工问题不大[7] 2.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下滑是因项目制影响,项目确认节点和周期不同[12] 3. 境外业务占比小,毛利率低于国内市场,原因是运费和税率因素,且国内外产品价格差距不明显;未来以技术包形式出口化工和合成生物学领域技术[16][17] 4. 公司考虑通过外研并购方式拓展新业务或新技术,但目前无明确方案[17]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716
国海证券· 2025-07-16 01:03
报告核心观点 - 腾讯控股核心业务延续增长韧性,AI 生态价值待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2][3] - 海外两机需求爆发,铬盐、高温合金及零部件迎来机遇,维持高温合金行业“推荐”评级 [2][6] - 阿里巴巴加大即时零售投入,利润短期承压,但云计算业务加速增长且非核心业务持续减亏,维持“买入”评级 [2][18] - 利民股份核心产品景气回升,中报业绩预计同比大幅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2][24] 腾讯控股点评报告 主要财务指标前瞻 - 预计 2025Q2 营收 1796 亿元(YoY+11%),增值服务 883 亿元(YoY+12%),游戏业务 564 亿元(YoY+16%)、社交网络 319 亿元(YoY+5%),在线广告业务 357 亿元(YoY+20%),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 536 亿元(YoY+6%) [3] - 预计 2025Q2 毛利率 55%(YoY+2.0pct),毛利润 994 亿元(YoY+16%);NON - IFRS 经营利润 672 亿元,同比增长 15%;NON - IFRS 归母净利润 630 亿元,同比增长 10%;NON - IFRS 经营利润率 37%(YoY+1.1pct)、NON - IFRS 归母净利率 35%(YoY - 0.5pct) [3] 各业务表现 - 游戏预计 2025Q2 营收同比增长 16%,国内/海外分别增长 16%/17%,国内长青游戏表现稳健,《三角洲行动》双端流水攀升,海外射击手游流水强劲,Supercell 前期递延收入确认 [4] - 营销服务预计 2025Q2 营收同比增长 20%,受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广告带动,直营电商等行业投放良好,AI 赋能精准营销 [4] -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预计 2025Q2 营收同比增长 6%,支付业务改善,理财小贷业务健康增长,云业务同比增速超 20%,微信小店电商技术服务费贡献提升 [4]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7296/7977/8697 亿元,NON - IFRS 口径归母净利润为 2523/2826/3144 亿元,对应 Non - IFRS 口径 EPS 为 28/31/34 元,对应 Non - IFRS 口径 PE 分别为 17/15/13X [5] - 给予 2025 年腾讯控股目标市值 5.1 万亿元人民币/5.6 万亿港元,对应目标价 610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5] 海外两机行业动态研究 投资要点 - 海外两机订单量因 AI 数据中心等需求增长而大幅提升,但交付量受交付时长等因素限制,后续交付量有望大幅提升,中国供应链有望在材料和零部件端受益 [6][7] 燃气轮机企业情况 - 西门子能源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燃气轮机累积在手订单 29GW,预留订单 21GW,2025 年一季度业务订单 70 亿欧元(同比翻倍),累积在手订单 520 亿欧元,营收 32 亿欧元(同比 +19%),计划扩产 30% [8] - GE Vernova 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燃气轮机累积在手订单 29GW,预留订单 21GW,预计年底累积在手订单和预留订单达 60GW,能源设备累积在手订单 139.2 亿美元(较 2024 年底增长 11.7%),产能排期至 2028 年,交付能力逐步提升 [9] - 三菱重工 2024 财年燃气轮机业务新增订单 14744 亿日元(较 2022 财年增长 77%),营收 7970 亿日元,重型燃气轮机订单创历史新高,累积在手订单 48 台,计划扩大全球产能 30% [10] 航空发动机企业情况 - GE 航空航天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商用发动机设备类在手订单 116.5 亿美元,服务类在手订单 1421.0 亿美元,LEAP 发动机在手订单 10000 台,预计 2025 年交付数量增长 15% - 20% [11] - 罗罗宽体发动机装机市场份额提升,2024 年新增大型发动机订单 494 台(较 2022 年增长 229%),累积在手订单 1843 台(较 2022 年底增长 44%),交付 278 台(较 2022 年增长 46%),公务航空发动机交付量增长,计划年底维修服务量增加 50% [12] 海外供应链及国内企业机遇 - Howmet 2025 年一季度发动机产品收入 9.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利润率提升,备件需求强劲,预计未来营收增长 [13] - ATI 2025 年一季度商用发动机营收 4.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利润率提升,预计 2025 年商用发动机销售额增长 15% - 20%,国防业务维持高个位数增长,投入新产能 [14] - 国内高温合金材料及“两机”零部件相关公司迎来机遇,如振华股份等,部分企业已与海外客户有合作协议 [15] 阿里巴巴点评报告 财务指标前瞻 - 预计 FY2026Q1 总营收 2490 亿元(YoY+2%,QoQ+5%),经调整 EBITA 同比下降 15%至 382 亿元,经调整 EBITA margin 为 15% [18] - 淘天集团 + 本地生活集团预计营收 1480 亿元(YoY+12%),经调整 EBITA margin 为 27%;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预计营收 348 亿元(YoY+19%,QoQ+4%),经调整 EBITA margin 为 - 8%;云智能集团预计营收 325 亿元(YoY+22%,QoQ+8%),经调整 EBITA margin 为 8% [18] 各业务板块情况 - 淘天集团 FY2026Q1 GMV 同比增长 5.6%,货币化率改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 10.5%至 885 亿元,但淘宝闪购投入加大,利润短期承压,预计淘天集团 + 本地生活集团经调整 EBITA 同比下降 18%至 398 亿元 [19]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FY2026Q1 营收同比增长 19%至 348 亿元,国际零售商业营收 284 亿元(YoY+20%),国际批发商业营收 64 亿元(YoY+15%),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可控,亏损环比收窄 [20] - 云智能集团 FY2026Q1 营收同比增长 22%至 325 亿元,AI 驱动云收入增长,战略聚焦公有云与盈利能力提升,预计经调整 EBITA 为 27 亿元 [21]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 预计 FY2026 - 2028 财年营收分别为 10396/11607/12774 亿元,Non - GAAP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25/1678/1940 亿元,对应 Non - GAAP P/E 为 12.9x/11.0x/9.5x [22] - 给予 2026 财年阿里巴巴目标市值 22764 亿元,对应目标价 119 元人民币/131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22] 利民股份公司点评 事件 - 2025 年 7 月 14 日,公司公告 2025H1 预计归母净利润 2.60 - 2.80 亿元,同比增长 719% - 782%,2025Q2 预计归母净利润 1.52 - 1.72 亿元,同比增长 280% - 330% [24] 投资要点 - 2025H1 业绩改善因主要产品销量和价格上涨、毛利率提升及参股公司业绩上涨带来投资收益增加,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高,需求旺盛,下半年杀菌剂产品需求有望支撑景气上行 [25] - 公司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AI + 农药创制,与多家公司合作开展研发,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26]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 预计 2025/2026/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8.75、52.50、56.0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2、5.73、6.47 亿元,对应 PE 18、16、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26]
提前领取!「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地图2.0」500+上榜企业描绘生物经济新势力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5 15:16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1] - 预计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2.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6.8% [1] 合成生物学产业地图与活动 - DT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产业地图(2023年)」,涵盖300+上榜企业,行业领取超5000份 [1] - 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分布图(2025版)」,涉及500+代表性企业 [1][10] - 企业可通过扫码填写信息审核上榜,并免费领取纸质版产业地图 [1][4][7]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五大方向 [10] - 邀请行业领先企业、专家、政府、资本等共探“十五五”生物制造趋势 [10] - 同期活动包括项目路演、青年论坛、科技成果展示等 [13] 产业服务平台与社群 - 在榜/上榜企业可免费入驻「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新品库」 [7] - 提供生物制造产业社群加入渠道 [14]
宁玉强:生物制造产业核心领域现状和趋势研判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5 15:16
生物制造产业概述 - 生物制造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方式,利用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技术规模化生产目标产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5] - 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生物制造发展路线图,中国通过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未来三年产业规模增速将保持两位数以上[3] - 2024年全球生物制造产业规模达12190亿美元(+7.4%),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美元(CAGR 8.4%);中国2024年规模1.01万亿元(+15.4%),2030年将达2.5万亿元(CAGR 16.8%)[9]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生物质原料形成"植物基+动物基+微生物基+合成生物基"四元体系,资源利用率提升40%[8] - 生物反应器智能化升级推动规模化发展,新型气升式发酵罐产能提升30%,能耗降低25%[8] 中游 - 生物制药领域: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管线数量年均增长65%,单抗研发周期缩短至8年[8] - 生物基材料领域:聚乳酸包装渗透率15%,PHA生物塑料农用地膜市占率28%,合成生物学使PHA成本降至传统工艺60%[8] 下游 - 医疗领域:生物3D打印个性化植入物毛利率达75%[9] - 农业领域:微生物肥料使玉米产量提升12%,化肥用量减少30%[9] - 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生物发酵控制精度达0.1%,产品批次一致性99.8%[9] 细分领域现状 生物制药 - CRISPR-Cas9技术使地中海贫血症年治疗成本从120万降至35万[12] - 工程化酵母菌株生产胰岛素单位产量提升300%[12] - AI药物设计使PD-1抑制剂抗体亲和力提升4倍[12] 生物食品 - 代谢工程使益生菌产酸能力提升5倍,发酵乳货架期延长至90天[12] - 3D生物打印培养肉脂肪细胞占比达85%[12] 生物化工 - 定向进化脂肪酶使生物柴油转化率98%[13] - 蓝藻固碳路径将CO2转甲醇效率提升40%[13] 农业生物 - 全基因组技术使水稻抗倒伏品种选育周期缩至2年,产量潜力+15%[13] - 微生物组测序指导施肥使氮磷利用率+25%,化肥用量-40%[13] 生物基材料 - 基因改造大肠杆菌生产PHA成本降至2.8万元/吨,海洋养殖网箱替代率30%[13] 生物能源 - 纤维素酶解技术使秸秆乙醇转化率75%[14] - 微藻培养实现产油量40吨/公顷[14] 未来趋势 技术驱动 - CRISPR-Cas12a使底盘细胞改造效率+200%[18] - AI将抗体药物设计周期缩短50%,数字孪生实现0.05%精度控制[18] 产业生态 - 粤港澳大湾区"AI+生物制造"平台带动产业集群产值超300亿[17] - 长三角中试平台技术转移效率+60%[17] 产品创新 - CAR-T细胞疗法使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58%[18] - 菌丝体建筑材料保温性能+30%[18] 资本布局 - 合成生物学甜味剂企业估值突破10亿美元[19] - 菌丝体材料量产项目获亿元融资,碳足迹-60%[19]
河南南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经济网· 2025-07-15 04:04
大会概况 - 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于7月12日至13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主题为"生物智造 豫见未来",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未来食品、新材料、医药健康领域的突破及产业展望 [1] - 大会由河南省实验室牧原实验室和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主办,围绕未来食品原料创新、农业可持续生产、高效工业菌株构建、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创新药物研发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1] - "中原合成生物产学研创新联盟"揭牌成立,为南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持 [1][3] 政策与规划 - 大会发布《南阳市抢抓发展机遇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为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 [2] - 计划围绕项目牵引、平台建设、要素保障三大重点工作,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2] - 南阳目标成为"生物制造强市",并为全国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建设提供经验和范式 [2] 学术与技术进展 - 多位行业领军者分享主题报告,包括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嗜盐菌合成生物学与PHA材料生产、定量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 [4] - 大会设置未来食品、生物基材料、医药健康三个分论坛,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落地——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 [4][5] - 分论坛展示合成生物前沿科研技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新模式、产业化应用实践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5] 产业化成果 - 牧原集团与元素驱动合作建设的牧元安粮合成氨基酸项目工厂已试生产,一期年产能3万吨,生产生物合成异亮氨酸等产品,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低豆粕日粮"绿色解决方案 [6] - 量产实验基地已建成发酵验证平台、提取纯化平台、分析检测平台,能承接生物转化的发酵、提取的小试与中试任务 [7] - 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中试及量产实验基地目标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生物技术中试基地 [7] 产业协同与展望 - 圆桌论坛探讨如何从技术突破发展到产业落地,激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通路 [7] - 参会嘉宾实地参观牧原实验室量产实验基地和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直观感受量产成果与产业实力 [7] - 南阳计划搭建生物制造产业"政——产——研——资"多维协同平台,探索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路径 [7]
合成生物制造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一席谈
中国化工报· 2025-07-15 02:12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 -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新材料、分子工程、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突破口,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污染排放、改变生活方式为实质特征 [2] - 合成生物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交叉学科,采用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细胞进行定向设计、改造或重新合成,突破自然生命进化规律 [2] - 合成生物制造通过多学科融合交叉技术手段改造或创造生命体及生物组分,实现物质高效合成与精准转化,再造产品生产流程 [2] 合成生物制造的技术优势 - 与石化路线相比,合成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达50%~70% [3] - 利用活性蛋白质作为生物催化剂替代化学催化剂,实现原料替代与绿色低碳生产,全球至少有4.2万种原料和化学中间体依赖催化剂合成 [3] - 丙烯腈通过腈水合酶生成丙烯酰胺的案例中,生物催化剂替代铜催化剂降低反应温度,促成聚丙烯酰胺的大规模生产 [4] 合成生物制造的市场规模 - 2023年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引领的市场规模达1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8%,预计本世纪末生物制造将创造数十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5] - L-蛋氨酸全球市场需求约170万吨(330亿元),生物合成路线实现前体产量140g/L以上,糖酸转化率80%以上 [6] 合成生物制造的产业化实践 - 构建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和高效产酶细胞两种新模式,实现物质绿色高效合成与化学品生产过程重构 [6] - 江苏利民股份建成全球首条万吨级气相合成—多酶催化生产高光学纯L-草铵膦生产线 [7] - 浙江乐普药业建成我国首条阿托伐他汀钙化学-酶法合成生产线,氨基酸、特种维生素等功能性产品实现大规模生产 [7] - 长三角合成生物制造大走廊2024年总营收近千亿,规模持续扩大并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产业化 [7] 合成生物制造的行业影响 - 在医药、农药、食品等精细化工领域催生新产业、创建新模式,推动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转型 [3] - 改变物质生产方式,实现生产原料、制造过程、产品性质的重大革新,形成低污染、低能耗、高原子经济性的生产路线 [7]
金发科技,大涨!
DT新材料· 2025-07-14 15:56
改性塑料行业前景 - 今年是改性塑料产业"大年",汽车作为最大应用场景,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国补"、"以旧换新"、"智能驾驶"等热门因素驱动行业发展 [1] - 普利特(+66.65%)、银禧科技(+83%)、新和成(+70%)、道恩股份(+48%)等企业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预示行业整体向好 [2] 金发科技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50-6.50亿元,同比增加1.70-2.70亿元,增长44.82%-71.15% [3] - 扣非净利润预计5.01-6.01亿元,同比增加1.52-2.52亿元,增长43.48%-72.12%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56.66亿元(+49.06%),归母净利润2.47亿元(+138.20%),扣非净利润2.16亿元(+168.63%) [4]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环比最高可能增长178% [4] 业务发展亮点 - 改性塑料产品结构优化,2024年产销量255.15万吨,形成372万吨/年产能 [4] - 汽车改性料116万吨,家电41.88万吨,电子电工39.14万吨,新能源8.5万吨 [4] - 全球化布局加速:越南基地已投产,西班牙基地投产,波兰、墨西哥、印尼基地建设中 [5] - 未来1-2年海外总产能预计达30万吨 [5] - 绿色石化板块与改性塑料协同效应显著 [6] - 辽宁金发拥有60万吨ABS、60万吨PDH、26万吨丙烯腈、10万吨MMA装置 [6] - 宁波金发拥有120万吨PDH、80万吨聚丙烯装置,在建120万吨PTPE项目 [6] - 生物基材料取得突破,推出Vicryst® LCP CER-B,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SCC认证的LCP供应商 [6] - 辽宁金发在建80万吨生物基材料一体化项目 [6] - 特种工程塑料在高频通讯及AI设备领域应用扩大 [7] 产能布局 - 国内改性塑料基地总产能超300万吨,利用率68%-82% [9] - 华南100万吨(76%)、华西25万吨(74%)、华中29万吨(82%)、华东105万吨(75%)、华北32万吨(68%) [9] - 海外基地:印度16万吨(68%)、美国4万吨(30%)、越南6万吨(10%)、德国2.5万吨(50%) [9] - 在建产能: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3.5万吨、特种工程塑料2.3万吨(LCP 1.5万吨+特种聚酰胺0.8万吨)、碳纤维0.7万吨等 [9] 战略目标 - 聚焦千亿产值目标,四大业务板块规划 [8] - 改性塑料800亿元/年、新材料300亿元/年、绿色石化400亿元/年、医疗健康100亿元/年 [8] 行业活动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暨"新塑奖"评选颁奖盛典将举办 [11] - 七大论坛覆盖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AI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创新 [12][13] - 特色活动包括CEO战略研讨会、科技成果路演、投融资专场等 [13]
投1.7亿,海正药业合成生物学产业柔性生产线技改项目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4 13:29
项目概况 -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实施合成生物学产业柔性生产线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17106.0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10万元 [2] - 项目建设性质为改建,建设地址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滨海路56号岩头厂区内 [2] - 项目将对现有Y108、Y109、Y110、Y112及Y27车间生产线进行改造 [2] 产品方案 - 项目建成后将年产72000吨60%液体葡萄糖和93816吨30%液体葡萄糖,主要用于自用 [2][3] - 其他主要产品包括1500吨酵母、6吨YS30303、8吨HS30902、2000吨HS31101硫酸盐、1000吨HS31101盐酸盐 [2][3] - 项目还将生产918吨副产品乙酸钠,其质量标准满足《T/CASMES 20-2022工业用乙酸钠》 [3]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5]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五大方向 [5] - 会议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促进产品规模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5] 公司战略 - 海正药业正在加快合成生物学产业项目落地,投资1.71亿元建设柔性生产线 [4] - 公司已成立独立子公司,投入3.5亿元发力合成生物领域 [4]
大化所实现“液态阳光”合成L-乳酸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01:55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在人工光合成—生物制造"接力"合成 L-乳酸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人工光合成交叉合成生物学,利用二羟基丙酮作为中间体,实现 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光学纯L-乳酸。 在此项研究中,团队通过化学催化与生物细胞催化"接力"策略,首先以"液态阳光"甲醇为基础,经光、 热催化制备二羟基丙酮;然后通过细胞催化将其转化为光学纯L-乳酸。研究发现,毕赤酵母细胞能将二 羟基丙酮近乎完美地转化为L-乳酸,转化率高达99%,补料分批发酵时L-乳酸产量可达100克/升以上, 相比催化转化葡萄糖(粮食来源)合成L-乳酸具有显著优势。 该策略结合了化学催化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优势与生物合成的产物选择性优势,其中二羟基丙酮作为生 物转化的中心代谢物,通过不同的工程微生物,可以实现目标导向的生物制造各种高端生物基化学品, 特别是大宗食品饲料类生物大分子原料等。未来,李灿团队将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和放大示范验证, 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光学纯L-乳酸走向工业应用。 2017年,李灿团队研发了一种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固溶体催化剂,并于2020年在 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