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

搜索文档
港股,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6-02 15:2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截至5月30日已有28家企业成功登陆香港市场 实际募资总额达773 2亿港元 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包括6家A股上市公司和1家A股上市公司子公司 其中宁德时代 恒瑞医疗 赤峰黄金等行业龙头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较高 [1] - 5月20日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 5月23日恒瑞医药实现"A+H"两地上市 首日涨幅达25 20% [5][7]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2宗"A+H"上市新申请 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2宗大幅增加 [9] 消费及科技板块优势 - 消费股如古茗 蜜雪集团先后上市 科技股如宁德时代推高港交所募资总额 [5] - 消费 科技板块在港股市值占比已达半壁江山 [7] - 恒生科技指数ETF规模持续扩大 外资对港股"新经济"赛道认可度提升 [7] - 消费板块PE处于2018年以来20%分位以下 部分龙头股股息率超5% 具备估值洼地与高股息优势 [7] 市场流动性及结构变化 - 2025年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达2018年的2 8倍 流动性持续改善 [7] - 主权财富基金(中东 北欧地区)2025年明确增持中国资产 港股成为配置亚洲优质股权资产核心渠道 [7] - 港股估值锚定效应被打破 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占比提升将重塑估值框架 [9] - 外资长线资金对中国市场关注度提升 大量投资美元资产的资金存在回流诉求 [9] 未来市场展望 - AI 市场结构等叙事将推动港股下半年延续反转行情 [10]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或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 [10] - 第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 第四季度有望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 [10] - 企业应挖掘核心竞争力 如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迭代+全球化产能+零碳生态"叙事获得高估值 [9]
如何看待今年以来港股IPO爆发︱重阳问答
重阳投资· 2025-05-30 06:27
港股IPO爆发现状 - 2024年截至5月28日港股已有27家企业成功上市,首次招股募资总额超770亿港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1] - 现象级IPO频发:蜜雪集团上市融资认购金额达1.77万亿港元,宁德时代赴港上市融资超350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二大IPO [1] - 当前港股仍有157家公司等待上市,其中募资超50亿港币的项目有18家 [1] - 德勤预测2024年港股IPO募资规模有望冲击1500亿港元,重返全球前三 [1] 港股IPO爆发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 - 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引入《主板上市规则》第18A和18C章,2024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 [2] - 中国证监会出台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审核时间从100天缩短至60天内 [2] - 港交所推出FINI结算平台提升新股发行效率 [2] 流动性改善 - 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000亿元,机构资金占比过半 [2] - 全球资金回流新兴市场推动港元存款规模激增,金管局被动投放流动性 [2] - 2024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超2400亿港币,较2023年增加近一倍 [2] - MSCI指数中港股占比超80%,外资回流和南向加码趋势有望延续 [2] 企业战略与市场影响 - 中国企业通过港股平台募集离岸资金支持海外扩张:宁德时代赴港上市募集资金90%用于匈牙利工厂建设 [3] - 港股正经历优质资产供给的结构性升级:全球消费企业(蜜雪集团)、中国核心制造企业(宁德时代)、创新药企(恒瑞医药)等集中赴港上市 [3] - 优质核心资产港股IPO基石投资者认购比例高,上市后股价平均涨幅优秀 [3] - 港股当前兼具估值安全边际、产业升级动能与流动性支撑 [3]
大变化!A+H料成港股IPO主角!
券商中国· 2025-05-30 04:29
A+H双重上市趋势 - 中国优质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推动AH股从折价转向溢价,国际长线资金超额认购现象显著[2] - 宁德时代以263港元/股发行价(较A股溢价2.8%)获428名国际投资者认购,超额认购达15.17倍;恒瑞医药国际发售超额认购17.09倍[3] - 中金公司透露宁德时代国际配售订单超500亿美元,覆盖倍数超30倍,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高度认可[3] 港股市场生态变化 - 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从2018年的2.8%提升至2024年4月的28%,数量占比从1.3%增至14%[10] - 港股投资者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给予更高估值溢价,国际化投资者结构助力评估海外业务潜力(如比亚迪、宁德时代港股估值已高于A股)[4] - A+H上市热潮推动港股流动性改善,新股纳入港股通后进一步吸引增量资金,估值中枢上移[10] 行业与公司动态 -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共有156家港股IPO交表企业,其中24家为A股递表公司(如海天味业、三一重工、晶澳科技),20家已公告筹划H股上市[5][7] - 行业分布多元:新能源(宁德时代)、医药(恒瑞医药)、消费(东鹏饮料)、半导体(韦尔股份)等龙头企业主导本轮上市潮[8] - 瑞银指出A to H项目体量庞大,分拆子公司(如腾讯、京东系)及简化再融资流程将延续IPO储备资源[9] 市场影响与定价逻辑 - AH溢价指数创阶段新低,药明康德、招商银行等出现股价倒挂,外资定价权强化或重塑A股核心资产估值体系[11] - 中信证券研究发现A股公司披露赴港计划后股价调整,但港股上市后普遍上涨,外资定价或成A股新锚[11] - 招商证券认为弱美元与人民币走强背景下,中国核心资产重估趋势将持续,港股流动性改善支撑估值修复[11]
【看新股】新荷花转赴港股IPO:中药饮片头部企业 2024年增收不增利
新华财经· 2025-05-29 23:16
公司概况 -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中药饮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按2023年中药饮片产品收入计算在中国排名第2位 [2][3] - 公司成立于2001年,曾多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此次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香港)和农银国际 [1][10] - 创始人江云直接持股31.5%,通过国嘉投资持股15.6%,其子江尔成持股18.1%,为公司控股股东 [7][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8亿元、11.46亿元(+46.8%)、12.49亿元(+9.0%),呈现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3][4]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7739.5万元、1.04亿元(+34.4%)、8911.2万元(-14.3%),2024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3][4] - 总毛利率从2022年21.1%持续下滑至2024年17.1%,主要因利润率较低的医疗贸易公司及药店销售占比增加 [5][6] 产品结构 - 主营产品分为毒性饮片和普通饮片,2024年前五大产品销售额占总收入26.5%,包括法半夏、姜半夏、川贝母等 [5] - 毒性饮片毛利率从2022年29.7%降至2024年19.1%,普通饮片毛利率从19.6%降至16.7%,两类产品利润率均显著收窄 [5][6] 募资用途 - 本次赴港IPO拟募集资金用于扩大中药饮片产能、升级数字化智能生产系统、拓展越南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2][10] - 资金还将投向面向消费者业务、中药上游供应链的战略性投资及潜在收购、营运资金补充等 [10] 上市历程 - 公司2011年、2020年、2023年三次冲刺A股(深交所创业板/主板)均主动撤回申请,此次转战港股市场 [10]
港股IPO排队超150家,新消费主题受市场追捧
环球网· 2025-05-29 01:13
港股IPO市场动态 - 目前有超150家企业排队等候在港上市 其中不少是集资规模超10亿美元的超大型企业 [1] - 未来"18章系列"上市规则可能扩展 允许满足条件的未盈利企业来港上市 [1] - 截至5月28日 年内排队港股IPO的企业159家 其中消费类企业25家 占比约16% [1] 消费类IPO企业分布 - 潮玩盲盒行业有卡游 52TOYS [1] - 茶饮赛道有八马茶业 [1] - 黄金珠宝饰品领域有周六福 铜师傅 [1] - 食品领域包括牧原食品股份 三只松鼠 溜溜果园等 [1] 港股新消费股表现 - 蜜雪冰城 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组成"港股三姐妹" [1] - 泡泡玛特总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元 股价从2024年初低点16港元飙升至2025年5月的200港元以上 涨幅超过10倍 [1] 新消费行业趋势 - "情绪消费"浪潮下 盲盒 潮玩 医美 新茶饮等新消费势力正重塑商业格局 [3] - 港股市场成为现象级品牌的资本主场 [3] 港股市场展望 - 中信证券认为港股和A股市场将望迎来指数牛市 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可能是指数牛市的关键入局时点 [3] - 风格转向核心资产的趋势性行情 最重要的策略选择应是进一步提升港股配置 [3]
新消费企业抢滩港股IPO,能否再造“泡泡玛特式神话”?
第一财经· 2025-05-28 13:36
港股新消费企业IPO热潮 - 2025年以来港股迎来新消费企业上市潮,蜜雪集团、老铺黄金、毛戈平等多家公司上市且表现优异,泡泡玛特总市值一度突破3100亿港元,蜜雪集团突破2000亿港元 [1] - 年内排队港股IPO的消费类企业达25家,占比16%,涵盖潮玩盲盒、茶饮、黄金珠宝、食品等多个细分领域 [4] -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2025年净流入6369.13亿港元,港交所IPO融资总额达614.19亿港元 [4] 新消费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年内涨幅超20%,泡泡玛特5月累计涨幅11.76%,蜜雪集团5月累计涨幅12.09% [1]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初低点16港元飙升至2025年5月的200港元以上,涨幅超过10倍 [5] - 新消费股市盈率普遍高于行业指数,泡泡玛特86倍、老铺黄金90倍、毛戈平57倍、蜜雪集团43倍 [5] 港股吸引新消费企业的原因 - 港交所优化IPO审批流程、推出"科企专线"等举措简化上市流程 [4] - 港股允许同股不同权、接纳未盈利企业,为消费新势力提供融资渠道 [5] - 国务院"惠港5条"等政策优化上市环境,吸引新兴品牌赴港 [6] 新消费企业面临的挑战 - 52TOYS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扩大至1.22亿元,且超半数营收依赖授权IP [9] - 零食连锁企业鸣鸣很忙2024年GMV达555亿元,但毛利率仅7.6%,净利率2.1% [9] - 茶饮与餐饮行业面临品牌溢价与标准化难题,绿茶集团需通过产品创新突破同质化困境 [10] 新消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 企业需从产品创新、供应链效率、品牌文化三方面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10] - 需在细分赛道中找到不可复制的价值锚点,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 [10] - 部分企业为满足VC/PE退出需求忽视盈利质量,导致估值泡沫隐现 [10]
10年数据透视港股IPO生态 国际长线资金积极配置优质资产
证券时报· 2025-05-27 17:57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市场2024年展现出强劲上涨动能,募资金额重回全球第一席位,年内募资额达771.23亿港元(合98.36亿美元)[2] -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2025年以来为2490.29亿港元,是2018年1074.2亿港元的2.32倍,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达5945.5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近1.52倍[6] - 恒生指数当前市盈率10.48倍,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6.06倍和日经225指数的17.94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0.76倍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39.24倍[6] 港股IPO市场变化 - 宁德时代成为2025年以来全球最大IPO,募资总额约410.06亿港元,吸引15个国家和地区主权基金与长线资本[1] - 港交所优化IPO审批流程并推出"科企专线",截至5月27日排队IPO企业超150家,其中A股公司超40家,2025年新增"A+H"公司数量有望创历史新高[2] - 2025年港股IPO破发率25.93%,处于2017年以来低点,映恩生物上市首日上涨116.7%,蜜雪集团涨43.21%[8] 行业结构变化 - 资讯科技业IPO数量从2021年7家增至2024年18家,占比达25.71%历史最高值,医疗保健业和非必需性消费行业占比稳定[5] - 工业工程行业年内新股募资439.68亿港元居首(宁德时代为主),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募资139.46亿港元次之(恒瑞医药占98.9亿港元)[3] - 地产建筑业IPO占比从2020年30%降至2023年8.25%,金融业占比从2015-2017年10%以上降至2024年2.86%[4] 资金偏好与市值结构 - 消费和科技类行业市值占港股总市值44%,较2015年末24%显著提升,市场资金偏爱新消费、科技及稀缺性领域[7] - 南向资金前五大重仓股从传统金融股变为腾讯控股、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等科技消费类股票[7] - 宁德时代港股相对A股有10.39%溢价,国际长线资金持续配置优质资产,外资持有其A股近1400亿元人民币背景下仍参与港股发行[10]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态 - 除宁德时代外,恒瑞医药、赤峰黄金等已赴港上市,海天味业、均胜电子、三花智控等已递表,三一重工、韦尔股份、牧原股份近期申请港股挂牌[9][11] - A股优秀制造业公司赴港上市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优质标的,香港作为全球制造业估值洼地持续吸引资金配置[11]
三只松鼠业绩变脸,港股IPO能否成救命稻草?
搜狐财经· 2025-05-27 14:42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2.65%,扣非净利润骤降38.31% [3] - 销售费用达6.95亿元,同比增长17.24%,管理费用激增导致利润空间被侵蚀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锐减62.96%至1.08亿元,引发资金链担忧 [3][4] - 近三年第二季度净利润持续为负,2022-2024年分别亏损7933万元、3808万元、1858万元 [4] 营收与资产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7.23亿元,同比微增2.13% [4] - 总资产50.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4.93%,所有者权益增长8.66%至30.72亿元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1.55%降至8.09% [4] 海外市场与新品牌 - 2024年海外营收仅69.68万元,占总营收0.01%,全球化战略成效微弱 [5] - 新品牌"小鹿蓝蓝"2024年营收7.94亿元但占比下降,其他品牌如"养了个毛孩"市场表现近乎为零 [5] - 2025年跨界布局饮料和白酒市场,面临激烈竞争与盈利压力 [5] 战略目标与行业挑战 - 创始人提出2026年200亿元营收目标,但当前增速与市场环境支撑不足 [6] - 线下渠道拓展受阻,面临赵一鸣零食与零食很忙等合并集团的竞争压力 [6] - 行业价格战导致利润率下降,公司需承担高成本维持市场份额 [6] 港股IPO背景 - 港股IPO被质疑为掩盖业绩颓势的短期资金筹措手段 [1] - 多重经营挑战可能影响IPO进程,包括季节性亏损、新业务拖累等 [4][5][6]
“酱油茅”通过港交所聆讯,募资10亿美元进军海外
观察者网· 2025-05-27 10:06
香港资本市场复苏与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 2025年香港资本市场迎来复苏,大量新股涌现,年内第6家"A+H"上市公司即将诞生 [1] - 香港联交所优化新上市审批流程,针对合资格A股公司提供"快速审批"通道,吸引A股公司扎堆涌向H股 [6] - 2025年以来已有5家A股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赤峰黄金、钧达股份、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吉宏股份),创近年新高 [6]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登陆港交所首日股价大涨,牧原股份、赛力斯、三一重工等千亿级巨头排队待发 [6] - 前海开源基金指出,赴港二次上市可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助力全球化发展,政策便利进一步推动热潮 [7] 海天味业港股IPO进展 - 海天味业于2025年1月13日递交港股上市申请,5月15日通过港交所聆讯,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 [1][3] - 公司已完成第二轮NDR(非交易路演),预期交易规模约10亿至20亿美元 [3] - 中国证监会于4月28日出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国合函[2025]748号) [3] - 募资用途包括产品研发、产能扩张、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全球化品牌建设及销售网络渗透 [8] 海天味业经营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4年总营收269.01亿元(同比+9.53%),扣非净利润60.69亿元(同比+12.51%),毛利率从33.9%提升至36.2%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3.15亿元(同比+8.08%),扣非净利润21.47亿元(同比+15.42%) [5] - 截至2025年5月26日,公司总市值2490亿元人民币,股价44.78元 [5] - 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4981亿元,公司以4.8%市占率居国内第一(为最大竞争对手两倍以上),全球排名第五(市占率1.1%) [6] - 按销量计连续28年蝉联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 [6]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同比增速为2021年以来首次正增长,政策红利提升上市效率 [8] - 兴业证券指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作用凸显,快速上市帮助科技及新消费公司锁定融资窗口 [8] - 央行和外汇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优化资金管理流程,增强企业赴港上市积极性 [7]
上周8家公司递表 港交所IPO市场经历“黄金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5:28
港股IPO市场热度 - 上周(5月19日~23日)港交所IPO市场表现活跃,被称为"黄金周",共有8家公司递表,其中5月23日单日有4家递表 [1][2] - 2025年4月递表港交所企业数量达46家,创2021年7月以来月度新高,且多次出现单日4家及以上公司递表现象 [4] - 上周有3家企业登陆港交所,包括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两大巨头,推动港交所年内IPO募资额重回全球第一 [2][5] 递表公司分析 - 5月23日递表的4家公司为科望医药(曾撤回美股申请)、乐自天成(IP玩具公司)、华曦达(北交所IPO终止)、福瑞泰克 [3] - 其他递表公司包括三一重工(A股市值1581亿元)、聚水潭集团、快驴科技和富卫集团 [3] - 科望医药为临床阶段生物医药公司,曾获腾讯、高瓴投资;乐自天成拥有超100个自有及授权IP [3]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态 - 上周首次披露拟赴港IPO的A股公司包括兆易创新、韦尔股份(A股市值1568亿元)、龙旗科技、美格智能等至少4家 [5] - 三一重工A股市值超1500亿元,券商预计其港股IPO募资额较高 [4] - 吉宏股份(A股市值55.79亿元)本周将登陆港股,成为又一家"A+H"上市公司 [7] 新股表现与市场影响 - 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上市首日分别收涨16.43%和25.20%,宁德时代港股估值高于A股 [6][7] -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良好,叠加中国企业出海需求,预计IPO热度将持续 [8][9] - 本周将有派格生物医药-B、吉宏股份和手回集团3只新股上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