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佳兆业资本战略转型 股价一度涨超30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2:47
股价表现 - 股价开盘后迅速拉升 一度涨超300% 截至发稿报0 66港元 单日上涨254 8% [1] - 公司最新市值约7亿港元 成交量1072万股 成交额661 1万港元 [1][7] - 股价振幅达369 35% 显示市场交易异常活跃 [7] 战略转型公告 - 公司正式启动战略转型 依托股东资源及Web3 0技术积累 以香港为起点探索数字金融创新 [3] - 已于2025年9月17日与获香港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达成合作 共同推进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发展 [3] - 未来将持续推动金融科技 数字金融及Web3 0领域的创新探索与资源整合 [3] 业务背景与财务数据 - 此前主要在香港从事地产开发 建筑工程 经营 管理和服务活动 [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 18亿港元 期内溢利446万港元 [6] - 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大股东 持股比例56 61% [6][7] 股权结构 - 主要股东包括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6 61%) KS Holdings 2 Limited(持股26 00%)及陈志(持股12 26%) [7] - 股东权益性质涉及实益拥有人 一致行动人及受控制企业权益等多种类型 [7]
金融科技概念股早盘走弱,相关ETF跌超2%
搜狐财经· 2025-09-18 02:25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选取产品与服务涉及金融科技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金融科技主题上市公 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有机构指出,随着政策发力,宏观环境稳中向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推动金融行业基本面改善,同时券商信创稳步推 进,也将使金融IT公司收入逐步增长。此外,近期具备"革命性"的稳定币加速推进,重磅金融政策有望陆续发布,金融IT 板块迎来布局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金融科技概念股早盘走弱,指南针、银之杰跌超6%,同花顺跌超4%,东方财富、四方精创跌超3%。 受盘面影响,跟踪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的ETF跌超2%。 | 代码 | 名称 | 现价 | | 涨跌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516100 | 金融科技ETF华夏 | 1.551 | -0.044 | -2.76% | | 159299 | 金融科技ETF易方达 | 1.041 | -0.026 | -2.44% | | 516860 | 金融科技ETF | 1.612 | -0.040 | -2.42% | | 159103 | 金融科技ETF汇添富 | 1.012 | -0.02 ...
港股上市公司基地锦标拟收购一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22
公司业务动态 - 基地锦标拟收购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业务涵盖虚拟货币兑换及相关金融科技解决方案[1] - 公司当前主营地基工程及饮料贸易 并涉足农业与农产品业务[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为港股上市公司 代码08460 HK[1] - 当前市值约1300万至1600万港元 属微小型企业[1] 行业拓展方向 - 通过收购进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领域[1] - 业务范围可能扩展至虚拟货币兑换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1]
推动数字化金融服务向乡村延伸 内蒙古兴安盟借金融科技之力让乡村金融服务更具效率
金融时报· 2025-09-18 02:07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优化金融产品,推动数字化金融服务向乡村延伸 [1] - 工商银行兴安盟分行推广“兴农通”客户端,整合村务管理、农产品信息、金融业务办理等功能,截至2025年8月末新增用户22945户,覆盖6个乡村,服务个人客户约6000户 [2] - 工商银行兴安盟分行配备流动银行车和便携式智能终端,年均现场办理业务超1000笔次,有效弥补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 [2] - 邮政储蓄银行兴安盟分行构建全线上信贷体系,“极速贷”将审批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审批效率提升超90% [2] - 内蒙古农商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网络,125个营业网点实现全盟乡镇苏木100%覆盖 [2] 信贷产品与投放规模 - 农业银行兴安盟分行推出多款线上信贷产品,“粮食收储贷”累计投放6055万元,“粮农e贷”累计投放9564万元,惠及820户种粮农户 [3] - 农业银行兴安盟分行“智慧畜牧贷”累计投放1019万元,“惠农e贷”累计投放达162.46亿元,服务农牧民6万余户 [3] - 建设银行兴安盟分行联合保险公司推出“裕农快贷——蒙担贷”,截至2025年8月末累计授信9.09亿元,惠及农户3960户 [3] - 中国银行乌兰浩特分行通过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平台,累计投放贷款超过3000万元,支持了4个重点项目建设 [4] - 截至2025年8月末,兴安盟辖区涉农线上贷款产品累计投放突破200亿元,服务农牧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10万户 [5] 科技应用与风险控制 - 邮政储蓄银行兴安盟分行创新加载远程视频贷后检查功能,检查效率提升超50% [4] - 邮政储蓄银行兴安盟分行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地确权与作物监测,贷前调查准确率提升超30%,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4] 服务场景拓展 - 工商银行兴安盟分行在学校上线“慧餐通”系统,惠及师生超1万名 [4] - 农业银行兴安盟分行的“兴农商城”平台累计交易额达916万元,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 [4] - 内蒙古银行联合美团推出“美食惠享计划”,累计核销订单1890笔,激活乡村消费活力 [5]
六大行纷纷开启“抢人大战”
金融时报· 2025-09-18 01:31
招聘规模与结构 - 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启动2026年度校园招聘 包括总行 分支机构及直属单位[1] - 工商银行总行计划招聘约120人 其中管理培训生90人 人工智能专项20人 交易板块专项10人[2] - 建设银行总行计划招收130名应届毕业生 其中总行部门经办岗120人 信用卡中心10人[2] - 农业银行数据中心招聘145人 研发中心招聘215人[4] 学历与专业要求 - 所有银行总行招聘均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毕业时间限定在2025年1月至2026年7月[3] - 工商银行人工智能专项优先招聘相关专业 交易板块专项优先经管 数理及计算机专业[2] - 农业银行研发中心要求英语六级425分以上或同等水平外语证书[5] 人才需求方向 - 六大行均设置金融科技岗位 工商银行开设人工智能专项招聘及科技菁英岗位[4] - 中国银行设立小语种专项计划 招收德语 法语等11种语言人才 作为全球化经营储备[4][5] - 交通银行设置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岗位 中国银行专设养老金融中心金融综合岗位[6]
银行业员工结构加速改变
金融时报· 2025-09-18 01:24
核心观点 - 银行业正经历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基础岗位被替代 科技人才需求增长 员工结构向技术倾斜 同时加强基层员工资源投入 [1][2][3][4] 员工总数与结构变化 - 六大行2024年上半年在职员工总数达182.6万人 [1] - 农业银行员工规模最大 达44.51万人 含境外机构836人及子公司7145人 [1] - 工商银行员工40.84万人 含境内控股子公司10554人及境外机构15537人 [1] - 中国银行员工31.05万人 建设银行员工37.31万人 [1] - 交通银行员工9.52万人(六大行最少) 邮储银行19.38万人(含合同制179282人及劳务派遣1449人) [2] - 对比2023年末六大行员工总数185.29万人 显示科技替代效应持续释放 [2] 科技人才与数字化转型 - 六大行2024年末科技人员总数首次突破10万人 同比增长 [2] - 工商银行2026届校招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计划 聚焦AI相关专业 [2] - 建设银行2026届校招专设"科技类专项人才"岗位 覆盖数据挖掘、技术研发等领域 [2] - 工商银行部署千亿级金融大模型"工银智涌" 赋能20余业务领域及200余场景 [3] - 建设银行体系化推进AI转型 赋能274个行内应用场景 包括授信审批与智能客服 [3] 人力资源战略调整 - 多家银行强调加强基层员工培养及薪酬资源倾斜 [3] - 工商银行优化薪酬资源配置机制 向基层员工倾斜以激发经营活力 [3] - 农业银行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 倾斜配置县域薪酬资源 鼓励员工服务基层 [4] - 农业银行西部地区员工115843人 占比26% 为所有地域最高 [4]
中信建投:以普惠为光 践行“金融为民”担当
证券时报· 2025-09-17 18:04
普惠金融战略方向 - 金融本质是服务人民 普惠金融是财富管理突破服务边界、拓展广度与深度的核心新方向 [1] - 公司以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目标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 通过精准服务回应差异化需求 技术创新推动专业服务普惠化 金融需求对接与民生关怀深度融合 [1] 精准服务体系建设 - 加快普惠数智经营服务中心建设 形成"1+3"总部加分中心服务布局 构建覆盖中小投资者的全场景服务体系 [2] - 自主研发全流程人机协同金融服务平台 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为分析技术 主动挖掘投资者理财难题 [2] - 建立多层级服务方案与全流程智能坐席辅助模块 整合短信电话在线客服实现一键触达 [2] - 已服务超500万中小投资者 累计通过人工外呼为89万人提供个性化金融辅导 [2] 普惠服务具体举措 - 向6.7万符合适当性中小投资者免费赠送智能投顾工具 [3] - 助力3万名老年客户便捷完成线上业务办理 [3] - 开展9.5万人次投资者教育活动 [3] 技术创新突破 - 打造"信谛听AI智数平台" 将机构级服务降维至更广泛层面 [4] - 国内证券行业首家运用大模型辅助投资者的人工智能策略投研平台 [4] - 开放策略回测、市场趋势预警、组合归因分析等功能 支持自然语言交互 [4] - 以20TB全品类金融数据为支撑 提供近20年全周期金融数据资产 [4] - 通过四大模块串联策略构建、组合优化、业绩回测、收益归因全流程 [5] 乡村金融服务 - 依托全国317家营业部线下网络 将金融服务下沉乡村 [6] - 联合银行机构向村民普及金融知识 发放防非反诈、反洗钱等宣传资料 [7] - 针对特色文旅转型村庄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7] - 通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老党员 摸清乡村特殊群体金融需求 [7] 战略定位与展望 - 普惠实践始终围绕人民需求核心 将金融专业性与民生温度紧密结合 [8] - 未来将持续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与服务网络延伸 服务实体经济与乡村振兴 [8]
用AI争夺AI人才!险企“抢人大战”出新招
国际金融报· 2025-09-17 16:12
又逢一年"金九银十"求职季,保险公司"抢人大战"正式打响。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泰康保险集团、众安 保险、中邮保险、建信人寿、和谐健康等多家险企均已抛出2026年度校园招聘计划,释放上万个岗位需 求,以待新鲜血液加入。 记者梳理招聘信息发现,"科技""人工智能"是本轮保险业秋招当之无愧的热词,部分险企还在官网设置 了科技岗位简历投递的快速通道。 而这正是保险业积极推进科技赋能的一个侧影。人工智能(AI)、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金融 机构场景服务带来了无限可能,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各大险企发力的主要方向之一,既熟 悉金融业务又具备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自然成为险企青睐的对象。 金融科技人才吃香 从今年保险业秋招的岗位需求来看,"科技人才热"仍在延续。例如,中国人保集团和8家子公司共开放 了6300多个岗位,并为科技类岗开辟简历快速投递通道,涵盖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运营维护等96个 职位。 众安保险在招聘公告中直言,"这里没有'像科技公司',我们就是科技公司",算法类岗位需求是去年的 两倍;泰康保险集团聚焦"金融/科技/大健康+AI复合方向"招募 ...
IDT (NYSE:IDT)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7 15:47
公司概况 * IDT公司是一家创新的SaaS和金融科技服务公司 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纽瓦克 市值约16亿美元 过去一年增长近80%[2] * 公司盈利且产生大量现金 通过定期季度股息和股票回购向投资者返还价值 拥有强劲的资产负债表 包括2.24亿美元现金及当期投资 且无债务[2][3][22] * 公司运营六项主要业务 重点关注三个高利润率增长业务 即National Retail Solutions (NRS) BOSS Money和net2phone 它们是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长及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力[3] 高增长高利润业务表现 National Retail Solutions (NRS) * NRS运营着美国最大的独立零售商销售点(POS)平台 截至7月31日 在超过32,000家商店中运营37,200个活跃终端 过去一年平均每月净增加近400个新终端[5] * 主要目标市场是美国独立拥有的便利店 酒类商店和烟草店 估计约有200,000家此类商店[5] * 第三季度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23%至2,940万美元 2021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70%[6] * 每终端经常性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71.79美元/月增至279.79美元/月 增长3%[7] * 商户服务收入(主要由NRS Pay贡献)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7%至2,000万美元 四年CAGR为91% 超过25,000家零售商使用NRS Pay[8] * 广告和数据收入在第三季度为590万美元 是季节性最强的业务 过去12个月总收入为3,170万美元[9] * SaaS费用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3%至390万美元 四年CAGR为51%[9][10] * 第三季度NRS产生72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 总收入为3,110万美元 EBITDA利润率为23% 规则40得分为49%[10] BOSS Money * BOSS Money是国际汇款业务 占金融科技部门90%以上收入[11] * 通过数字和零售两个渠道进入市场 超过80%的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11][12] * 第三季度数字交易量增长32% 发送量(转账总额)增长40% 数字收入增长31%至2,450万美元 四年年化数字收入增长率为27%[12] * 金融科技部门去年调整后EBITDA转正 本财年第三季度首次产生超过500万美元的调整后EBITDA 利润率提高至13%[15] * 目标是随着业务规模扩大 在未来几年实现15%至25%的调整后EBITDA利润率[15] net2phone * net2phone提供云通信服务 专注于北美和南美的中小型企业市场[16] * 统一通信即服务(UCaaS)在美国起价为每用户每月19.95美元 联系中心即服务(CCaaS)在美国起价为每座席每月60美元[16] * 南美市场约占其总服务座席的一半[16] * 在第三季度末 net2phone在北美和南美服务415,000个UCaaS和CCaaS座席 同比增长8% 推动订阅收入增长7% 按固定汇率计算收入增长11%[17] * 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50%至320万美元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10%提高至15%[17] * 最近推出了AI代理 一种可扩展的虚拟助手 以增加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并加速客户获取[17] 传统通信业务 * 传统通信部门包括IDT Digital Payments BOSS Revolution呼叫和IDT Global运营商服务等 过去12个月产生8.67亿美元收入 占IDT合并收入的71%[18] * IDT Digital Payments的收入相对稳定 但对其利润的贡献显著增加[19] * BOSS Revolution和IDT Global运营商服务是按分钟付费的国际长途电话行业中的传统业务 处于长期衰退中[19] * 尽管收入下降 但通过精简和减少运营支出以及在IDT Digital Payments中引入新的定价策略 该部门的调整后EBITDA贡献在过去一年显著增加[19] 财务表现与战略 * 高利润率增长业务对合并毛利润的贡献从2022财年的39%上升到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61% 推动合并毛利润率达到创纪录的37.1% 同比增加470个基点[20] * 高增长高利润业务部门的平均毛利润率为75% 而传统通信为19%[20] * 过去12个月产生1.204亿美元调整后EBITDA 预计2025财年全年将产生至少1.26亿美元 较2024财年的8,970万美元有显著提升[22] * 拥有2.24亿美元的现金 现金等价物 债务证券和当期股权投资 且无债务[22] * 通过季度股息(今年从每股0.05美元增加至0.06美元)和机会性股票回购(过去一年总计2,100万美元)向股东返还价值[22] 行业与市场动态 * 移民政策对所有汇款运营商都有影响 但IDT认为其受影响较小 因为其83%以上的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 需要借记卡 信用卡或银行账户 而竞争对手的零售渠道允许现金支付 更可能受到针对非法移民的政策影响[24] * 国会批准了1%的汇款交易税 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 该税 specifically针对以现金或汇票发起的汇款 因此IDT的大多数数字客户不会受到此税影响 公司甚至希望借此机会将更多客户转化为数字用户[25] * 对NRS零售商的最新数据显示 其销售额同比增长约8% 目前未感受到移民问题的影响[26][27] 增长驱动因素与展望 * NRS的每终端经常性收入增长由以下因素驱动 更多终端注册NRS Pay 商户处理业务的更高ARPU(因电子支付使用增加 现金支付比例从两三年前的80%降至约60%) 以及向更高价SaaS计划的迁移[30][31][32] * 公司预计在9月29日发布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时 提供2026财年的指引[29]
中国平安搬离传闻:纯属无中生有,上海仍是第二总部
第一财经· 2025-09-17 15:03
公司治理调整 - 平安人寿总公司部分上海员工回迁深圳办公 因监管要求注册地与办公地一致[1] - 调整涉及注册总部位于深圳的集团下属公司 注册地位于上海的子公司均保持不变[1] - 此次变动为合规性治理架构调整 非公司撤离上海[1][2] 上海战略定位 - 上海作为集团第二总部定位从未改变 承担资产管理中心 后援科技服务中心及医疗养老旗舰职能[2][3] - 在沪设立第二总部已逾20年 2005年获原保监会批准设立[4] - 目前集团在沪注册公司25家 其中19家为专业子公司[5] 上海业务规模 - 平安资管总部设于上海 管理资产规模超5.8万亿元[2] - 平安金服总部位于上海张江 全年服务客户超6.7亿次 规模亚洲之最[3] - 平安养老险服务团体客户2.8万家 个人客户717万 管理资产净值超8500亿元[5] 上海贡献数据 - 过去10年累计在沪提供就业岗位77万个 服务客户707万 累计纳税1046亿元[5] - 2024年单年纳税98亿元 近五年累计纳税554亿元[5] - 平安租赁位列国内租赁行业前三 陆金所为领先小微金融服务平台[5] 战略布局动因 - 选择上海因政策优势 市场空间和人才土壤共同作用[6] - 借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自贸区开放等制度创新平台完成多类持牌机构落地[6] - 上海科技金融人才集聚使公司率先建立全国性后援中心并演进为全球共享职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