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一万家美国鞋厂,也追不上一个莆田港
凤凰网财经· 2025-04-25 12:56
全球鞋业格局与莆田崛起 - 莆田在全球亚马逊卖家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三 超越布鲁克林和迈阿密等国际城市 [3][7] - 2024年前10个月莆田外贸出口总值达280.2亿元 其中鞋靴出口112.3亿元 占比40% 同比增长8.2% [6] - 美国市场72%的鞋类产品来自中国 莆田已成为美国鞋业资本的重要支柱节点 [20][22] 产业转移与代工历史 - 上世纪80年代起承接台湾制鞋产业转移 高峰期6双耐克鞋中就有1双产自莆田 [10] - 2007年纽约警方查获30万双中国假鞋 2010年《纽约时报》报道全球每3双耐克中就有1双莆田造 [10][12] - 耐克 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在莆田设立OEM工厂 代工厂长期占据当地纳税榜单前列 [10] 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 - 2017年建立"莆田好鞋"认证体系 2022年获国家集体商标注册 完成从仿制到自主品牌转型 [27][40][41] - 开发125克旧衣再造鞋面 5个矿泉水瓶生产鞋面等环保技术 石墨烯抗菌技术反哺意大利 [44][45] - 2023年产业规模达1400亿元 年产鞋超16亿双 拥有4000余家鞋企和50万从业人员 [47][48] 市场影响与竞争格局 - 莆田低价鞋导致美国Payless ShoeSource两次破产 最终关闭全美2300家门店 [16][18] - 2019年170多家美国鞋企联合反对特朗普关税政策 指出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 [22] - 自主品牌产品在抖音莆田鞋真香话题获80亿播放量 NBA球星穿着引发市场关注 [35][49] 制造能力与质量突破 - 制鞋工艺达到"刀劈不烂 火烧不坏"水平 形成"穿一年不开胶就是莆田鞋"的市场认知 [32][34] - 部分仿制品早于正品半年上市 如NIKE Zoom All Out系列 质量超越越南代工厂产品 [29][31] - 利用超临界发泡新材料等技术 实现高性能环保轻弹鞋底等创新突破 [44]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稳住、提升就业基本盘
经济观察网· 2025-04-22 08:38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对中国来说,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升经济效率和质量, 还可能加剧中低技能群体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高度重复性岗位。 应对AI冲击的做法与启示 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庞大的中低技能劳动力群体,很多岗位容易受到自动化和智能 化的冲击,造成结构性失业;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速度较快,中西部地区则 面临较大的技术转型与就业压力;三是现有的技能培训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覆盖新兴就业形 态,灵活用工和平台经济的从业者缺乏足够的社保保障,导致其职业稳定性差,面临失业后的再就业困 境。 美国在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时,依托相对灵活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采取了多维度的措施,集 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强化教育与技能培训。 1、多层次、长周期的教育与再培训。美国联邦与州政府通过社区大学、高校、企业等多方合作,构建 覆盖不同学龄与职业阶段的技能培训体系。政府往往以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劳动者持续学 习、转岗或提升技术水平。联邦政府自2021年以来已投入2.65亿美元用于加强社区学院培训项目,一些 州已经开始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施AI培训项目,为不断 ...
苏中区域债务浅析及发债城投观察
中诚信国际· 2025-04-22 06: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苏中区域依托区位优势和战略叠加经济快速发展,但产业布局偏传统,税源培育能力不足,房地产市场调整使土地出让收入缩减,形成双重债务压力 [3] - 在省级统筹与地市差异化政策下,苏中三市在债务管控多维度取得显著进展,债务风险防控能力提升 [3] - 苏中三市发债城投层级下沉明显,以区县级为主,呈现债务规模大、增速分化等特征,需谋求产业化转型并化解存量债务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要点 - 苏中区域经济发展快,但产业布局偏传统,第三产业发展慢,税源培育能力与苏南有差距,房地产市场调整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承压,形成双重债务压力 [3] - 苏中三市在债务管控多维度取得显著进展,债务风险防控能力系统性提升 [3] - 苏中三市发债城投层级下沉明显,以区县级为主,存在债务规模大等特征,需转型并化解存量债务 [3] 债务成因分析 - 苏中地区经济发展快,城镇化进程加快,但产业布局偏传统,创税能力不足,政府性基金收入承压,在债务驱动下形成大规模政府债务和城投企业有息债务 [4] - 近五年苏中地区GDP复合增长率6.32%,增速跑赢全省平均,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但常住人口增幅有差异 [5] - 2011 - 2019年苏中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020年后有分化,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上市公司资源在省内分布不均 [7] - 2020 - 2024年苏中三市GDP复合增长率6.35%,一般预算收入复合增长率2.9%,财政预算平衡率低,税收收入占比表现一般,政府性基金收入承压,城投企业拿地加重资金占用和债务负担 [11] - 近五年苏中地区地方债务复合增长率13.6%,2021年以来宽口径债务率呈抬升趋势,泰州市增速最快 [14] 主要化债举措及进展 - 江苏省实施全口径债务分类管理体系,优化债务结构和压降融资成本,建立区域债务化解长效机制,苏中三市针对性制定管理政策 [18] - 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出台系列债务管控措施,加强预算管理、规范举债行为等 [19][20] - 各地市及区县在债务化解、融资平台管理、融资成本压降方面取得进展,如超额完成化债任务、压降平台数量、降低融资成本等 [21] 发债城投基本面观察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苏中三市合计发债城投企业151家,占江苏省有存续期城投债券公开发行主体总数的24%,以区县级为主,资质普遍较弱 [24][25] - 苏中三市城投资产总额与企业数量正相关,以流动资产为主,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 [27] - 苏中三市城投企业经营获利能力分化,对政府补贴依赖性强,现金回收能力尚可 [31] - 苏中三市发债企业存量有息债务规模增长,规模压降成效一般,融资成本大幅走低,债务期限结构以长期债务为主,非标融资压降效果显著,融资整体呈收紧态势 [33][36] 总结 - 苏中地区经济增长快,但产业布局传统,创税能力不足,土地出让收入缩减使综合财力下滑,形成双重债务压力 [38] - 苏中三市在债务管控多维度取得显著进展,但发债城投企业存在债务量大、经营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转型并化解存量债务 [38][39]
【中信特钢(000708.SZ)】25Q1归母净利润率创近8个季度新高,资产负债率创2019Q3以来新低——25Q1报业绩点评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0 13: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68.40亿元,同比-5.59%,环比+4.44% [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3.84亿元,同比+1.76%,环比+7.31% [4] - 归母净利润率达5.16%,创2023年Q2以来新高 [5] - 资产负债率59.20%,创2019年Q3以来新低 [5] 出口与关税影响 - 2024年出口美国销量4.2万吨,占公司出口比例较低,受美国加征关税直接影响很小 [6] -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关税影响:调整销售策略、加快海外基地布局、加强重点市场开发、推进国产替代 [6] 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 公司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材料领域均有布局,包括滚珠丝杠、RV减速机关键材料、谐波减速机关键材料等 [7] - 谐波减速机柔轮用钢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已应用于全球前五大谐波减速机生产商中的两家 [7] 产业转型与高端产品研发 - 公司重点研发风电、高铁、航空航天、3D打印等领域用高端钢材,如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 [8] - 聚焦"深地""深海""新能源""电力"等国家战略领域对关键钢铁材料的需求 [8] 国际化战略 - 公司明确"资源+主业+分销"全产业链布局的国际化战略,采取"并购优先、由后往前、先小后大"实施策略 [9] - 2025年是公司国际化项目落地的关键之年,确保重点项目快速落地 [9]
【中信特钢(000708.SZ)】25Q1归母净利润率创近8个季度新高,资产负债率创2019Q3以来新低——25Q1报业绩点评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0 13: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8.40亿元,同比下滑5.59%,环比增长4.44% [3] - 归母净利润13.84亿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增长7.31% [3] - 归母净利润率达5.16%,创2023年Q2以来新高 [4] - 资产负债率59.20%,创2019年Q3以来新低 [4] 出口与关税影响 - 2024年出口美国销量4.2万吨,占公司出口比例较低,受美国加征关税直接影响小 [5] - 公司采取四项措施应对关税影响:调整销售策略、加快海外基地布局、加强重点市场开发、推进国产替代 [5] 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 公司在机器人关键材料领域布局全面,包括滚珠丝杠、RV减速机材料、谐波减速机材料等 [6] - 谐波减速机柔轮用钢实现进口替代,产品已供应全球前五大谐波减速机生产商中的两家 [6] 产业转型与研发 - 重点研发风电、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钢材,如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 [7] - 聚焦"深地""深海""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的关键材料需求 [7] 国际化战略 - 制定"资源+主业+分销"全产业链国际化战略,实施"并购优先、由后往前"策略 [8] - 2025年是国际化项目落地关键年,将推进重点项目快速落地 [8]
KKR成立一支新团队
投资界· 2025-04-17 06:56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风云变幻。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KKR在一份公告中提到,将在中东地区成立一支投资团队, 由KKR董事总经理J u li a n Ba rr a tt-Due领导。 作 为 全 球 最 大 的 另 类 资 产 管 理 公 司 之 一 , KKR 自 美 国 起 家 , 此 后 便 不 断 进 行 全 球 化 布 局。2 009年,KKR进军中东,在当地设立办事处,成立专用基础设施和能源投资平台。 除了与海湾数据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2 0 1 9年,KKR还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 司合作,共同创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管道项目,这也是全球领先投资机构与中东国家石 油 公 司 在 中 游 基 础 设 施 领 域 的 首 次 合 作 。 一 年 后 , KKR 还 通 过 飞 机 租 赁 投 资 平 台 Altit ude Air c r a ft Le a si n g 从阿提哈德航空收购了一批商用飞机,前者由KKR信贷和基 础设施基金成立。 颇 为 轰 动 的 还 有 今 年 初 , KKR 宣 布 将 收 购 中 东 数 据 中 心 企 ...
连云港赣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革命” “甜蜜产业”破解成长烦恼
扬子晚报网· 2025-04-09 01:17
行业概况 - 连云港市蓝莓种植面积近3万亩,赣榆区黑林镇为核心产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3][4] - 2020年全国蓝莓栽培面积99.62万亩,总产量34.72万吨,2024年增至143.82万亩和78万吨,江苏位列全国前八,连云港居省内首位[7] - 蓝莓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地头批发价同比下跌40%[1][4][6] 种植技术 - 采用基质盆栽模式,暖棚种植密度达600棵/亩,挂果周期缩短至1年,亩产3000-6000斤,为传统种植的两倍以上[6] - 引入数智温控系统,果径提升至20-28毫米,最大达30毫米,"蓝美人"品种因口感与营养受市场青睐[3] - 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滴灌技术应用广泛,高标准温室大棚实现全年可控环境种植[9] 价格动态 - 3月批发价:果径15毫米27元/斤,18毫米37元/斤,20毫米43元/斤,同比均降40%,春节前18毫米品种曾达105元/斤[6] - 价格下行主因:种植面积扩大、技术提升导致成熟期提前、亩产量倍增[6] - 龙头企业因全产业链模式抗风险能力强,精深加工产品价格保持稳定[10] 产业链延伸 - 黑林镇"莓"好共富产业园建成65个高标准大棚,35个已运营,结合采摘体验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周边收入超100万元[3][9] - 沃田集团年处理蓝莓冻果2万吨,采用超声波逆流萃取技术生产花青素,开发果干等精深加工产品[10] - 农旅融合项目依托抗日山景区和石梁河水库客流,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联动模式[3][9] 转型方向 - 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优质优价,科技赋能提升附加值[9][11] - 强化品牌建设与全产业链运营,通过种苗繁育、鲜果种植、深加工研发增强竞争力[10] - 政府主导"镇、企、村联动"模式,延伸供应链并优化价值链[9][10]
这个二线城市,房价怎么跌一半
虎嗅APP· 2025-03-30 23:46
温州楼市历史表现 - 15年前温州楼市曾是中国楼市风向标 连续三年房价涨幅超过北京上海 成为全国房价第一城 [3][6][7][8] - 2008年温州房价率先突破3万元/平 当时京沪房价还在2万元区间 [7] - 2023年温州二手房价出现48.4%的跌幅 创39年来最大跌幅 均价从2.8万/平跌至1.4万/平 [9][11][12] 当前市场现状 - 温州市区房价普遍下跌30%以上 部分房源跌幅达50%-60% [18][28][29][31] - 新田园组团106平3房从250万跌至125万 顶楼3房从2.8万/平跌至1.1万/平 [29][31] - 近郊七都岛鹿xx项目从1.8万/平跌至1.1万/平 翡x湾从2.6万/平跌至1.3万/平 [40] - 远郊阳光100阿尔勒从1.2万/平跌至4500元/平 部分房源出现3000元/平挂牌价 [44][46] 豪宅市场表现 - 滨江CBD江山云起项目从4万/平跌至2万+/平 楼板价接近售价 [54][56] - 绿轴公园天x项目580万房源直降100万至480万 [61] - 凤xx鸣139平房源从4万+/平降至3.2万/平 [70][71] 市场供需分析 - 温州二手房挂牌量单日新增近200套 总量达4.6万套 [120][121] - 2021年交付的小区至今仍有在售房源 部分项目空置率较高 [115][119] - 2022年起温州大幅减少土地供应 挂牌面积减少50% 成交减少42% [136][137] - 2023年温州市区仅成交18宗涉宅地块 [139] 市场结构性变化 - 中楠·鹭湖45套四代宅1小时内售罄 为5年来首次首开清盘项目 [95][96] - 90-144㎡首改型产品成交占比超过小户型 144㎡以上户型占比提升11% [99] - 二手房置换周期缩短至6.8个月 市场转向首改群体主导 [98] 城市转型动向 - 龙湾区从传统制造业转型科创产业 GDP突破千亿 引入中国眼谷等科研机构 [149] - 七都岛定位研发特区 科创特区 已签约百度智能云 网易等22家头部企业 [151] - 温州出台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 从8个维度规范未来住房标准 [143]
克明食品背债24亿激进分红1.56亿 陈宏接棒一年加薪26万引质疑
长江商报· 2025-03-24 08: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5.67亿元同比下降11.91% 连续两年两位数下滑[3][4][5] - 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实现扭亏 较上年亏损0.66亿元增长322.30%[1][5] - 货币资金3.57亿元 有息负债24.06亿元 偿债压力显著[1][15] 业务板块 - 传统米面业务产销量全面下滑 面条销量46.14万吨同比下降6.73% 面粉销量11.71万吨同比下降11.93%[10] - 方便食品成为唯一增长板块 销量2.83万吨同比增长10.51%[11] - 生猪养殖业务营收7.84亿元 亏损9470.73万元 虽因猪价上涨减亏但仍未盈利[7][8] 分红与薪酬 - 拟分红1.5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107.13% 叠加1.36亿元股份回购合计占净利润199.90%[1][15] - 董事长陈宏年薪增至69.93万元 较上年加薪26.01万元[1][16] - 副董事长陈晖年薪涨至58万元 加薪8万元 财务总监薪酬微降至40.57万元[16][17] 战略转型 - 2023年收购兴疆牧歌53%股权进入生猪养殖 当年即出现2008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5] - 2024年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及小麦成本下降实现食品业务毛利率提升[6][11] - 2024年5月向实控人家族定向募资9716.73万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债[14][15]
广州的焦虑
投资界· 2025-02-10 08:12
广州经济表现与产业结构 - 2024年广州GDP为31032.5亿元,增速2.1%,全国排名从第四降至第五位,主要受汽车产业和房地产拖累 [3] - 汽车制造业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2022年总产值647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25%,但新能源汽车产量仅列全国第七 [33] - 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第二大支柱产业,2022年产值3389亿元,同期深圳达2.48万亿元(为广州7倍多) [3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9%,低于深圳的60%以上,且位列全省第四 [32] 港口与外贸发展 - 广州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2541万标箱(全球第六),但外贸占比仅38.5%,内贸占比61.5%;深圳港同期吞吐量2766万标箱,外贸占比94% [7] - 1980年代因黄埔港水深不足(仅9米),广州沦为香港/深圳的"喂给港",集装箱仅1%直运海外 [5] - 2004年南沙深水港投产扭转局面,但2020年数据显示外贸集装箱仍显著落后深圳(广州外贸吞吐量905万标箱 vs 深圳2495万标箱) [7] - 2022年深圳本地企业出口额21945亿元,为广州(6195亿元)的3.54倍;广州口岸出口中外地货物占比39%,深圳达51% [8] 地理与交通格局演变 - 历史上广州海岸线因泥沙淤积持续南移,明代位于番禺沙湾,清末推至南沙,现市中心距海超50公里 [22][24] - 南沙区1959年才划归广州,成为维持"沿海城市"标签的关键,但核心城区与海洋距离持续扩大 [25] - 深中通道(通航净高76.5米)和规划中的深珠通道可能削弱南沙港优势,重演虎门大桥导致港口内河化的历史 [11][27] - 深圳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将与广州共享政策资源,打破后者在珠三角交通走廊的垄断地位 [27] 历史与产业转型困境 - 广州曾为全球贸易中心,十三行时期诞生世界十大首富伍秉鉴家族(身家2600万银圆),1957年广交会巩固外贸地位 [5] - 批发市场与城中村生态绑定(超1000个专业市场),制约产业升级空间,转型牵动整个珠三角中低端制造业 [33] -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拥有立法权,行政灵活性高于广州,且无历史包袱,在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形成绝对优势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