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

搜索文档
菲能源部正拟定有关核能草案
快讯· 2025-07-11 01:22
菲律宾核能政策草案 - 菲能源部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拟定一项关于核能的通告草案,旨在为配电公司提供新增的能源采购选项 [1] - 该草案不强制电力公司采购核电,而是在《电力产业改革法》"最低成本"原则下,赋予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核能项目的自由 [1] - 政府计划通过发展核能,扩大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安全 [1] - 核电具有无碳排放、支持经济增长、促进电网整合、价格具竞争力等优势 [1] - 该通告为即将签署的《国家核能安全法》铺路,后者将设立菲律宾原子能监管局,确保核能发展符合安全与保障要求 [1]
“北气南下”输送天然气破1000亿立方米
科技日报· 2025-07-11 00:21
能源大通道建设成就 - 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 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 [1] - 该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油气管道 [1] - 管道北起黑龙江黑河 南至上海 途经9个省(区、市) 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 [1] - 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 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 [1] 能源供应格局 - 管道与东北管网 西气东输等系统互联互通 构建"全国一张网"供气格局 [1] - 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 有效保障东三省 京津冀 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 [1] - 2025年上半年通过该管道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达157亿立方米 占该区域用气量的三分之一 [2] 技术创新突破 - 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油气管道施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2] - 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 核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100%国产化 [2] - 国内首次实现油气管道宽度0.3毫米环焊缝开口裂纹 直径3毫米针孔缺陷检测 [2] 智能管道管理 - 我国首条智能管道样板工程 集成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 [2] - 构建贯穿建设期至运营期的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管理体系 [2] - 融合应用光纤预警 视频监控 地灾监测等多源数据 打造"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线路管理模式 [2] 区域供气能力 - 迎峰度夏期间向上海 浙江等地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 较2024年同期增长4% [2] - 有效缓解华东地区夏季"气电保供"压力 [2]
特朗普背弃承诺,美国已经无需急于补充SPR?
金十数据· 2025-07-10 09:50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现状 - 美国SPR当前储备量为4.03亿桶 远低于2010年7.27亿桶的历史峰值 仅相当于美国35天石油消费量 [1][4] - 2022年因俄乌冲突释放1.8亿桶SPR 导致储备量降至3.47亿桶的40年低点 [4] - 按当前油价计算 填满7.14亿桶SPR需超210亿美元资金 [4] 政策与资金变动 -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将2025-2029年SPR回购资金从13亿美元削减至1.71亿美元 另设2.18亿美元维护资金 [4] - 特朗普声称仍计划在市场条件适宜时补充SPR 但未设定具体时间表 [4] 美国能源结构变化 - 美国自2019年10月起成为原油及精炼产品净出口国 打破1973年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 [5] - 2024年美国原油及精炼产品净出口量达230万桶/日 原油产量预计2025年创1350万桶/日纪录 [5] - 页岩油革命使美国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 [5] SPR存在的战略意义 - 美国2024年仍进口660万桶/日原油 超半数来自加拿大 部分区域依赖精炼产品进口 [8] - SPR在2022年能源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 官方称其规模具有"外交政策工具"属性 [8] - 管理SPR的买卖规模已成为全球能源市场核心特征 其规模变动可能深远影响油价 [8] 历史背景 - SPR设立于1975年 直接回应1973年OPEC石油禁运导致的油价飙升四倍事件 [4] - 与国际能源署(IEA)成立相呼应 原要求成员国持有90天净进口量储备 但美国作为净出口国已无此义务 [5]
“北气南下”输气量破千亿立方米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7:14
能源大通道建设与运营 - 中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运行超2000天 [1] - 该管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是"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以来,日均分输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 [1] 能源供应保障 - 管道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 [1] - 有效保障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1] - 2025年上半年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天然气157亿立方米,占该区域用气量的三分之一 [1] 技术创新与系统整合 - 是中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管道 [1] - 通过与东北管网、西气东输等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供气格局 [1] - 增强了应急调峰能力 [1] 夏季保供与环保效益 - 迎峰度夏期间向上海、浙江等地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4% [2] - 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送相当于种植8.2亿棵冷杉,等效净化空气量达4200亿立方米 [2] - 推动沿线钢铁、化工等产业绿色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
港股概念追踪|核电建设景气度高 机构看好金属铀第三轮牛市将长期持续(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00:54
行业分析 - 能源转型推动天然铀需求拐点到来,矿山复产将作为主要供给增量,但受前10年资本开支低迷影响,新增矿山供给有限,天然铀供需将维持紧平衡 [1] - 长期看,人工智能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爆发或支撑长期需求,现有矿山资源逐步衰减,复产产能释放完毕后,一次供给缺口或将继续扩大,二次供给或加速消耗 [1] - 核电在能源转型与"双碳"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有望迎来新一轮核电建设景气度的集中上行,中国在建规模全球第一,欧美等国家亦逐渐恢复核电建设 [1] - 双碳目标、能源安全、AI热潮推动全球核能复苏,中美法日等核电大国竞相推进核电项目审批及建设,叠加金融机构持续采购,铀需求势将稳中有增 [2] - 铀价长期低迷导致矿山资本开支萎缩,新增矿山供给受限,现役矿山地理分布高度集中,脆弱性强,十年供需错配导致库存持续去化,二次供给弹性下降 [2] - 天然铀现货价格将更易受供应、需求端扰动而产生波动,但方向是易涨难跌,第三轮牛市将长期持续 [2] 公司分析 - 中广核矿业(01164)2025年第一季生产天然铀659.1tU,计划完成率110.7%,截至3月31日持有天然铀1262tU(约328万磅U3O8),加权平均成本为每磅71.37美元U3O8 [3] - 中广核矿业已签订但尚未交付的天然铀销售量3679tU(约956万磅U3O8),加权平均售价为每磅81.88美元U3O8 [3] - 中广核矿业2025年1至6月天然铀销售业务平均单位销售成本介乎68-74美元╱磅U3O8,平均单位销售价格介乎58-61美元╱磅U3O8,预期毛利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3] - 中核国际(02302)2024年销售约577万磅天然铀,总收入达18.41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217%,全年净利润为1.95亿港元,同比增长83.4% [3]
豪鹏科技推出超高安全性“软甲固电”,破局锂电池安全问题危机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11:38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修订《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 新增或加严过充电、针刺、挤压、热滥用等试验要求 并提出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要求 [1] 公司产品创新 - 豪鹏科技推出新一代超高安全性"软甲固电"产品 基于半固态技术 采用军工级防护体系 已获头部品牌客户认可并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2] - 该产品通过三重防护体系实现本质安全:材料本征主动安全(纳米级固态保护层、不可燃添加剂)、反应主动干预(自由基捕获)和结构被动防御(抗穿刺耐高温隔膜) [3] - 采用固态电解质包覆技术 电极表面构筑纳米级固态保护层 穿刺测试显示被金属钉贯穿时电压平缓下降 [3] - 创新植入"内置灭火剂" 添加不可燃安全添加剂 可靶向捕捉氢自由基阻断热失控链式反应 [3] - 隔膜采用陶瓷复合涂层 抗拉强度>3000gf 抗穿刺能力>70gf/μm 耐热性达160℃以上高温才可能破膜 [4] 产品性能对比 - 穿刺后表现:常规电池电压骤降且3~5分钟内热失控 软甲固电电压平缓下降且温度可控 [5] - 化学防护机制:常规电池无主动干预 软甲固电可抑制可燃性氢自由基 [5] - 物理屏障设计:常规电池隔膜130℃熔融破裂 软甲固电形成"电-热"双隔离屏障 [5] 技术战略布局 - 公司全面覆盖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三条主流固态电池路线 通过模块化集成技术与动态热管理系统耦合 实现能量密度突破性提升 [6] - 重点布局AI+端侧、机器人及低空飞行器等应用场景 推动消费类固态技术产业化落地 [6] - 已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核心技术创新、多元化应用场景落地能力及产品品质等维度领先 [7]
未来已来!中国,或将成为全球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
搜狐财经· 2025-07-07 08:13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近30%,超过美国、印度、俄罗斯三国总和 [1] - 行业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深水区,重点转向技术升级和规则重塑 [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西部绿电东送,数千公里输电损耗仅2%,大幅领先欧美国家 [6][8] - 智能调度系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使新能源电力供应趋于稳定 [6] - 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全球第一,锂电储能技术快速追赶欧美 [8] - 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加速,示范工程覆盖工业、交通等多领域,未来可能引发能源体系二次革命 [11] 地缘战略与国际合作 - 通过特高压电网输出电力技术,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建立战略合作网络,改变传统能源依赖格局 [13] -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企业主导建设运营的电网项目覆盖老挝、巴基斯坦、中亚及非洲,形成"能源命运共同体" [16] - 电力合作成为比传统能源贸易更具粘性的国际关系纽带,典型案例包括塔尔煤田煤电一体化项目 [17] 未来竞争焦点 - 全球能源竞争核心转向电力全链条掌控能力(生产/传输/储存/应用),中国已建立完整产业链和顶层规划优势 [19] - 成本控制成为储能领域关键竞争点,目标是将储能技术普及至民用级别 [11] - 特高压变电站、光伏基地及跨境电缆网络持续强化中国在全球能源版图的话语权 [19][21]
中泰股份(300435):深冷技术专家 设备出海+气体运营打开成长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7-06 10:3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深冷技术领域领先企业,实现"设备制造+气体运营"双轮驱动发展 [1] - 设备制造板块核心产品包括天然气液化装置、大型空分装置等成套装置及板翅式换热器等零部件,板翅式换热器已出口至53个国家和地区 [1] - 气体运营业务通过对外投资模式开展天然气、工业气体、稀有气体销售,氦制冷剂已成功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材料等高尖端领域 [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0年后原油价格反弹并维持高位,煤化工等行业经济性提升,2025年前5月国内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8.8% [2] - 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加深及经济性提升,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需求有望长期稳定向上 [2] 设备业务表现 - 2024年新签订单约1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海外订单约6亿元,在手订单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达24.6亿元 [2] - 2024年底换热器主要设备正式投入使用,适配项目大型化需求,保障订单交付能力 [2] 气体运营布局 - 2024年燃气业务受成本上行及需求承压影响出现调整,预计后续将保持稳定运营 [3] - 工业气体和稀有气体业务逐步达产,2024年与韩国Posco Holdings成立合资公司实现首次设备+运营同步出海 [3] - 工业气体运营利润率水平优秀,预计将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2.3亿元(+18.8%)、38.6亿元(+19.7%)、47.2亿元(+22.2%)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616.3%)、5.1亿元(+25.8%)、6.3亿元(+24.0%) [4]
中国狂建58座核电站背后,华龙一号破局,万亿能源黄金时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06 05:17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58座商运核电站和54台在建机组使中国核电规模冲上全球第一 [1] - 核电仅占中国总发电量的4.5%,远低于法国的64.8% [1] - 单台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800万人一年用电需求,相当于3000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 [3] 能源安全与转型驱动因素 - 中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火电占比70%但制约双碳目标实现 [3] - 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飙升,凸显能源自主重要性 [3] - AI产业和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激增,广东去年电力缺口达400亿千瓦时 [3] 核电技术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在山东荣成稳定运行两年,采用氮化铀陶瓷燃料防熔毁 [4] - 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将安全成本降至0.3元/度,低于天然气发电成本 [4] - 四川德阳工厂生产全国60%核电装备,包括直径5米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4] 产业链与经济拉动效应 - 单台核电机组投资超200亿元,整座核电站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6] - 广东台山核电站三期开工带动当地钢材价格上涨15% [6] - 广东拥有20台机组成为核电第一省,福建核电发电占比已达25% [6]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意义 - 2035年核电占比目标10%,2060年提升至18%,需新建约200台机组 [8] - 甘肃沙漠试验小型核反应堆,未来或应用于海岛、极地等特殊场景 [8] - 每提升1%核电占比可减少1.2亿吨煤炭燃烧,显著改善环境 [8]
特朗普正式签署“大而美”法案,如何搅动全球石油、天然气格局
第一财经· 2025-07-05 10:30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提前终止多项清洁能源税收抵免,规定风能和太阳能项目需缴纳年度租金,大幅倾斜油气等传统能源 [1] - 法案开放联邦土地与海域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未来15年将在墨西哥湾进行30次租赁拍卖,每年在9个州开展30多次租赁,允许进入阿拉斯加 [1] - 法案削减企业在联邦土地上开采石油与天然气时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 [1] 能源市场影响 - 法案将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成本,增强天然气发电竞争优势,带动美国天然气产能增长 [1] - 减少新能源补贴将削弱其市场供应和竞争力,短期石油、天然气需求将增长,带动油气企业增加资本开支 [2] - 法案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特许权使用费率等措施,为天然气开发提供便利和成本优惠 [2] 企业影响 - 法案明确利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美国能源巨头,可能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投入美国天然气项目 [2] - 雪佛龙斩获埃及东北地中海一区块的油气勘探权,将获得区域LNG市场增长红利 [4] - 壳牌完成对新加坡兰亭公司股份收购,获得约650万吨/年的LNG长期合同资源 [4] 全球能源格局 - 美国可能通过增加LNG出口影响欧洲、亚洲市场供需平衡,加剧与俄罗斯、卡塔尔等主要出口国竞争 [3] - 美国低价天然气可能削弱俄罗斯等资源国在欧洲的能源话语权,影响现有管道天然气贸易体系 [3] - 沙特阿美计划到2030年将天然气销售产能提高逾60%,通过天然气发电促进国家碳减排 [4] 行业趋势 - 天然气因低碳排属性正成为多国能源转型首选 [4] - 全球能源转型或耗资200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尚未准备好承担预期负担 [4] - 国际石油公司正积极布局LNG等低碳能源,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