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减量

搜索文档
杭州首笔“共富·民宿贷”落地桐庐
杭州日报· 2025-08-26 02:35
核心观点 - 桐庐县通过"气象×金融"融合模式为民宿产业提供从防灾减灾到金融赋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显著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3][5] 气象服务创新 - 2017年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民宿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地方标准 覆盖全县200余家民宿[4] - 气象风险综合管理体系覆盖预警 保险 信贷等多维度[3] - 气象灾害风险等级 防御能力 保险参保情况纳入征信评价体系 实现气象信用转化为融资优势[5] 金融产品创新 - 2018年推出全国首个民宿气象保险专项产品 政府补贴加优惠参保使保费最高降幅达44%[4] - 2020年保险范围从财产保障拓展至公众责任 雇主责任和游客意外险等综合险种[4] - 2021年推出民宿假日台风气象保险 在台风"烟花"期间11家民宿获得理赔[5] - 2024年发放杭州市首笔"共富·民宿贷"200万元 将气象因素纳入贷款评价体系[3][5] 实施成效 - 2019年首例理赔案例获赔19900.8元 成为浙江省首例民宿气象保险理赔[4] - 2024年民宿参保率达80.3% 部分民宿集聚村实现参保全覆盖[4] - 近3年共出险65例 理赔金额近50万元[4] - 气象保险产品被纳入杭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并由中国气象局向全国推广[5] 产业影响 - 改变民宿行业"看天吃饭"局面 为民宿产业筑牢安全底线[3][4] - 政府专项补贴比例达80% 显著提升参保意愿[4] - 帮助民宿业主将资金用于防灾设施升级和智慧化管理 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5] - 探索出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5]
全省首个“粮保宝”风险减量示范基地在东方揭牌
海南日报· 2025-08-17 01:25
项目概况 - 全省首个水稻制种风险减量示范基地在东方市揭牌 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海南省分公司打造 采用保险+科技+服务模式 [1] - 项目名称为粮保宝 针对海南辖区投保的水稻主粮 提供全周期风险精准防控服务 [1] - 目前已覆盖20余户参保农户 服务面积超1.7万亩水稻制种区域 [1] 技术架构 - 系统由八大模块组成 包括智慧种植平台 智慧物联网平台 气象监测与预警平台 农业风险分析与减量平台 防灾减损服务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 可视化大屏和园区管家APP [1] - 整合卫星遥感 气象预警 土壤墒情监测及无人机等前沿技术 实现制种全周期风险精准管控 [2] 实施成效 - 无人机飞防总面积超3.4万亩 为所有服务对象提供2次专家农事指导 [2] - 完成土壤定点采样检测434个点 其中人工采样400个 设备采样34个 [2] - 项目试运行期间降赔减损金额超20万元 预计经验成熟后减损效果将进一步提升 [2] 战略意义 - 通过风险减量管理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稳定制种收益并激发种业创新活力 [2] - 借助科技赋能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2]
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全力打造风险减量实践“样板”
新华网· 2025-08-12 06:15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中国银保监会及各保险主体2023年以来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损体系建设 聚焦风险减量服务[1] - 保险行业实践深化风险减量课题 立足于消费者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13] 营业货车风险管理创新 - 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与中交兴路共建"4+1"营业货车保险综合赋能方案 覆盖"承保+减损+理赔+赋能"新逻辑[2] - 智慧承保平台运用AI算法和大数据实现千人千面差异化服务 智能预测风险并精准干预[2] - AI加人工7*24小时实时监控运营风险并提供预警 数字化理赔平台智能标记风险地图并实现快速理赔[2] - 2023年1-3月智慧平台为5.3万辆营运车辆提供个性化方案 产生153.8万次风险预警[3] - 成功纠正危险驾驶行为11.52万次 超速、疲劳驾驶和高速违停纠正率分别为89.93%、62.7%和55.58%[3] - 平台减少重大事故7次 并提供货车导航、优惠加油、金融贷款等增值服务[2][3] 农业保险与防灾减损 - 政策性牦牛养殖保险在阿坝地区打破"夏饱秋肥冬瘦春亡"恶性循环 每头牦牛保额2000元[5] - 2022年承保牦牛83.6万头 提供风险保障16.7亿元 支付赔款6760万元 受益农户16973户次[5] - 开展牧草联动项目累计捐赠价值149.79万元共840吨草料 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至162个县区[6] - 应用卫星遥感、牛脸识别、电子芯片耳标等技术建立高原生态畜牧业智慧大数据采集平台[7] 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 - 2022年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中标四川省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委托承办工作[9] - 建立48小时事故调查响应制度 实现小伤案件72小时完成职业伤害确认[9] - 针对外卖小哥、家政服务人员、建筑工人等风险暴露大、保障水平低的群体提供保障[9]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 2020年7月起经办成都市长护险 办理时限缩短30%[10] - 累计为6106人提供长护险待遇 其中居家亲情护理5508人、机构护理598人[11] - 累计拨付长护险待遇1.18亿元 提供上门专业护理服务逾6.6万人次[11] - 针对60周岁以上超过3亿老年人口及4500万失能失智人员提供保障服务[10]
平安“鹰眼”上线15周年,中国风险减量经验何以输出全球?
第一财经· 2025-08-12 05:01
鹰眼系统发展历程 - 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升级为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已覆盖风险筛查 灾害预警 精算定价 巨灾风险管理 物联网安防等多场景[1] - 1 0阶段构建风险地图核心功能 2 0阶段自研超20个大模型实现自然灾害一体化管理 3 0版本将AI大模型与物联网深度融合扩展至意外事故风险防控[3] - 十五年迭代形成"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模式 推动行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干预跃升[2][3] 技术架构与能力 - 集成时空大数据引擎 气象灾害模型 卫星雷达监测 机器学习等技术 申请30余项专利[6] - 建立标准化自然灾害风险数据体系 支持洪水暴雨台风地震等多种灾害的识别监测预测评估[6] - 构建全国高时空分辨率洪水预警体系 可提前10天预报 72小时内逐小时更新 最高达5米精度的洪水演进计算[7] - 农业领域首创"多源数据+大模型理解+县域预警"模型 准确率达87 1%[8] 应用场景与成效 - 台风"蝴蝶"来袭时推送预警信息超570万次 覆盖310万客户 发放防灾物资5781套[4] - 为电动工具制造企业布局智能设备 三年预估减少损失超千万元[4] - 深圳3000余家餐饮企业通过燃气传感器实现7*24小时泄漏监测[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预警25 9万场自然灾害 发送42 6亿条预警信息 服务6400万客户[10] 全球化布局 - 推出全球版EagleX平台 上线风险地图 灾害预警 卫星监控三大功能[8] - 巴基斯坦水利枢纽项目验证InSAR技术监测能力 入选"一带一路"风险管理推荐方案[8] - 解决方案成本仅为传统人工巡检的五分之一[1] 商业模式创新 - 重构保险价值链 从"风险等量管理"转向"风险减量管理"[9] - 推动从事后赔付向全生命周期陪伴转变 覆盖车险 农险 责任险 巨灾保险等全险种[10] - 2025年上半年帮助全国农业灾情减损2000万元 应灾时效提高25%[5]
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已接冰雹报案超一万笔
证券日报网· 2025-08-08 07:25
气象灾害应对 - 北京气象局5月13日18时发布冰雹黄色预警 北京多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并伴随冰雹 [1] - 截至5月14日10点30分 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接到冰雹报案量10436笔 其中石景山区3943笔 海淀区2567笔 房山区1566笔 [1] 公司应急响应 - 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由总经理室牵头成立应急指挥部 统筹风控 理赔等多部门联动 [1] - 推出"预防—救援—理赔"服务方案 全力保障客户生命财产安全 [1] - 建立"半小时研判"机制 通过卫星云图实时追踪冰雹云团移动路径 调度成立应急小组 重点支援受灾区域 [1] - 建立三级预警防护体系 更好地实施风险减量 [1] - 通过三大智能通道开展极速服务 [1] 科技应用 - 通过全渠道报案 AI客服自动识别雹损伤情 [1] - 客户可通过好车主APP新增"冰雹快拍"功能 3张照片即可完成定损 [1] - 后续将持续通过"科技+人力"双重保障 为首都市民筑牢财产安全防线 [1]
保险科技“出海”!中国平安推EagleX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14:39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全国进入主汛期 强降雨和台风频发 风险防控成为保险机构核心任务 [1] - 保险行业向"风险减量"方向转型 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改进风险减量服务和支持防灾减灾救灾 [1] - 行业探索构建"保险+科技+服务"的新型防护体系 [1] 鹰眼系统核心功能 - 系统识别24种自然灾害风险 包括地震台风暴雨等 配备专业风控工程师团队进行一线干预 [5] - 通过物联网设备提供企业全天候风险实时监控和预警服务 [5] - 农业减灾板块具备农灾预测灾情分析区间估损三大工具 2025年上半年帮助各省减损2000万元 灾害应对效率提升25% [5] 技术架构与创新应用 - 融合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卫星雷达监测等多项技术 [7] - 洪水预警功能采用机器学习算法 集成精细化降雨预报模型与高性能水动力模型 最长可提前10天预报洪水风险 [7] - 应用多源降雨数据产品算法融合 生成高空间分辨率预报数据 [7] 运营数据与系统演进 - 2025年上半年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 发送42.6亿条预警信息 提供超10万次线下服务 [3] - 覆盖6400万企业和个人客户 部署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 服务超5000家企业安全生产 [3] - 系统历经十五年发展 从1.0版本迭代至3.0版本 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升级为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3] 国际化拓展与案例成果 - 发布海外版EagleX平台 首期上线风险地图灾害预警卫星监控三大功能 [7][8] - 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服务 包括风险评估灾害预警和理赔固证 [8] - 在巴基斯坦水电站项目中应用卫星遥感与InSAR沉降监测技术 成功预警山体形变隐患 在强降雨引发的滑坡中实现零伤亡 [8]
从生命救援到生态守护 保险深度“嵌入”社会治理
证券日报· 2025-07-29 16:33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 山西省道交救助基金开通"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绿色通道 实现零押金手术 累计救助23596人次 垫付金额超7.16亿元 [1][2][4] - 基金来源包括交强险保费提取(年约7500万元)、追偿资金(2024年追回7535万元)和社会捐款等 事后追偿率超50% 年均使用量约1.5亿元 [5] - 交通事故伤员死亡率从2019年5.24%下降至2024年2.44% 非机动车事故伤员占比约25% 年救助超4000人次 [2][4] 保险机制创新 - 国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 与173家医院建立"30分钟"生命急救圈 开发"掌上救助"系统实现线上化运营 [4] - "绿色卫士"专属保险为全省8700余名护林员提供138.45亿元风险保障 覆盖意外、中暑等多重风险 [7] - 森林险保费中10%以上固定用于生物防治和防火 通过"卫星遥感+铁塔监控+无人机"覆盖90%重点林区 火灾预警响应缩至60秒内 [7] 生态经济融合 - "林下经济保险套餐"保障中条林局2万亩连翘、党参等作物 森林碳汇气象指数保险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8] - 中条山植被覆盖率超82% 保险机制串联生态保护、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 [8] - 保险功能从事后补偿升级为事前防范、事中干预、事后恢复的综合治理体系 成为社会"稳定器"和国家治理"新动能" [8]
北京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多家保险公司简化流程启动理赔
新浪财经· 2025-07-29 09:38
灾情损失情况 - 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达165.9毫米 因灾死亡30人(密云28人 延庆2人)[1] - 道路损毁31处 涉及16条线路未修通 136个村电力中断[1] - 通信设施损毁光缆62条 基站退服1825个[1] 保险业应急响应措施 - 保险机构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运用科技+服务组合拳提升抗灾效率[2] - 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锁定156辆救援车和147辆查勘车 前置4个保全场地并备足应急物资[2] - 多家机构简化理赔资料 免气象证明 平安产险对河道水淹车直接按全损赔付[4] - 人保财险通过先赔付后补单证模式 40分钟内完成西芹大棚7200元赔款支付[4] - 中华财险通过卫星遥感技术锁定密云113亩苹果园损失 预赔付20万元[4] - 中国人寿简化理赔申请资料 免交纸质材料 扩大保险责任范围至非社保药品和诊疗项目[4] 保险报案及赔付数据 - 平安产险截至7月29日9点累计车险水淹报案526笔(北京本地392笔 异地134笔) 已结案44笔[4] - 北京本地出险主要集中在密云136笔 怀柔47笔 朝阳33笔[4] - 非车暴雨累计报案45笔(团财11笔 家财32笔 农险1笔 意健险1笔)[4] - 人保财险7月24-28日累计报案445件 估损1350万元(车险241件 家财险200件 农险2件)已全部赔付完成[5] 行业转型与创新 - 保险业从被动理赔向主动防灾转型 推动灾前预防-灾中处置-灾后理赔全周期管理[5] - 北京市2024年起在房山 门头沟试点巨灾保险 建立三层保障体系[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扩展巨灾保险责任至暴雨洪水 基本保额提至城镇居民10万元 农村4万元[5] - 人保财险推动成立巨灾保险共同体 尝试发行巨灾债券[6] - 深圳试点低空天气保 水务天气保等创新产品 通过气象指数触发赔付实现按灾赔付模式升级[6] 行业挑战与全球背景 - 部分区域农房保险覆盖率仍低于50% 保额不足问题尚未完全解决[5] - 极端天气频发考验再保险市场承受能力[5] - 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保险损失达1080亿美元 较前十年均值增长15%[5]
信息发展(300469) - 300469信息发展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4
2025-07-04 13:28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型为其他业务交流会,时间是2025年7月4日下午15:30 - 16:20,地点为线上会议 [1] - 参与单位为新华资产、大家资产等众多专业投资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助理郑小龙、副总裁徐云蔚、常务副总经理王少章 [1] 业务模式与定位 - 开展北斗规模化应用要求不增加企业负担、不破坏行业生态,商业模式是终转服,用风险减量和保险业务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2] - 与北斗服务商是深度融合的共赢关系,共享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红利 [2] 市场份额与覆盖区域 - 预估具体市场份额较困难,但从已落地情况看公司比重较高,已签约北斗服务商覆盖超20个省份,包括天津、湖南等主要区域 [3] 业务合作进展 - 2024年与重卡销售头部企业尝试合作,7月团队组建完成并打通与厂商系统壁垒,后续将与更多主流厂商开展前装业务合作 [4] - 在河北地区与合作伙伴就业务达成共识,将推进落地工作 [4][5] 业务数据情况 - 2024年GBCM系统接入量超20万台,2025年签约量、发货量取得突破性进展,业务模式不断创新 [6] - 2025年累计出货量超40万套,未按季度拆分,业绩会持续改善,目前不能明确2025年能否盈利,单季度盈利早于年度盈利 [7] - 2025年落地签约数量超百万套,还在拓展高质量签约,业务考核口径为签约量、发货量、发行(安装并回传数据) [8] 保险业务相关 - 保险降赔对应实际降赔部分的提成比例大概在50% - 80%,不同区域业务质量和提成比例有差异 [9] - 与保险公司总部签署战略框架合同,具体项目与区域级公司签约 [9] 其他业务问题 - 订单要求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会联合当地合作伙伴提前完成 [9] - 正在对接咨询机构争取数据要素资产入表,但最终能否实现暂不确定 [9] 市值与股价预期 - 公司专注北斗规模化推广和应用,随着北斗业务业绩改善,相信股价会修复,下半年有好表现,会用业绩回报股民 [9][10]
解码暴雨中的“风险防护网” “真金白银”为百姓织密织牢“保障伞”
央视网· 2025-07-04 09:43
财产险行业概况 - 家庭财产险年保费约200-500元 覆盖房屋装修家电等损失 [3] - 农业保险保额最高达每亩1100元 覆盖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 [6] - 中央财政每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超500亿元 [6] 巨灾保险机制 - 政府购买巨灾险覆盖台风洪水地震等灾害 广东怀集县获1200万元预赔款 [8] - 巨灾险采用"救灾合伙人"模式 居民无需承担费用 [8] 保险服务创新 - 保险公司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包括暴雨预警短信无人机搜救等 [8] - 贵州榕江超市获200万元水灾赔款 武汉居民获5万元家电损失赔偿 [1] 理赔注意事项 - 家财险不赔付违章建筑如加盖阳光房 [10] - 理赔需保留受灾现场照片视频作为证据 [10] 行业社会价值 - 保险机制帮助快速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10] - 形成覆盖城乡的家庭企业风险防护网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