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河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运河城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在京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01:40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 - 活动以"千帆竞发 运河通济"为主题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杭州市人民政府等主办 [2] - 作为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 以中国大运河文化为纽带 打造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 [2] - 开幕式上 来自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的大中小学师生代表将取自各地具有代表性点位的运河之水汇聚 象征运河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2] 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 - 联合体正式成立 以保护与传承运河文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展示新时代伟大变革为根本 [2] - 立足中国大运河全域 追溯历史文脉 挖掘时代价值 把新时代运河发展成就转化为育人素材 [2] - 通过建立共享机制 汇聚教学资源 培养教师队伍 形成示范效应 探索创新"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 [2] - 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牵头 北京物资学院承办 在运河沿线八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和支持下成立 [3] 联合体发展规划 - 将聚焦运河主题 整合各学段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 系统推进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建设 [3] - 实施打造运河行走课堂 建设运河研究平台 拓展运河实践阵地 培育运河文化品牌 建设运河美丽家乡等行动 [3] - 北京市通州区将全力支持联合体建设 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优势 搭建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 [3] - 北京物资学院表示将凝聚全国运河历史 文化 教育资源 以创新性实践成果展现运河文化精神与当代价值 [5] 活动成果展示 - 课程展播环节呈现《运河上的大课堂》专题纪录片 全景式展现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成果 [5] - 以影像记录新时代运河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5]
运河不夜城开启京津冀文旅新热潮
央视网· 2025-05-12 09:42
项目概况 - 全国首个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商业街区运河不夜城于五一期间在武清区河西务镇正式开街[1] - 项目采用"新不夜城"规划思维 打造全维度沉浸式运河文化主题文旅街区 通过一街一卷一乐园三广场布局实现一步一景一步一娱[3] - 项目设置时间线+空间线两重体验线 时间线展现从春秋至未来的运河历史发展 空间线立体呈现运河流域18城市的文化自然风光历史非遗戏曲等传承[3] 区位优势 - 项目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 距天津市区60公里 具备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1] - 五一假期首日吸引大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游客 不少游客全家自驾或乘坐公共交通前往体验[1] 市场反响 - 开街期间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来自北京的游客表示交通便利且专程带孩子体验运河文化[1][3] - 项目成为京津冀游客短途出游的热门选择 现场京津冀游客数量众多且对项目充满期待[3] 行业影响 - 项目为武清文旅产业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为武清文旅产业新名片[1][4] - 为京津冀地区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弘扬大运河文化[4] - 未来有望持续吸引更多游客 创造更多文旅佳绩 使古老运河文化焕发新光彩[4]
山东任城:激活城市文化基因 助力运河文化品牌建设
中国经济网· 2025-05-06 08:18
活动概况 - 全国百余名书法博士参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博士之家"和"书法博士运河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1] - 活动包括全国首场超200名书法博士的书法展览 打破传统地域展览模式并集聚中央美院等百余所高校学术力量 [1] 战略定位 - 通过创建两大书法交流平台和邀请优秀博士担任文化顾问 推动任城成为全国书法理论创新策源地 [1] - 旨在形成"运河之都+书法博士重镇"的独特标签 提升任城城市文化知名度 [1] - 以高端学术资源赋能文化发展 通过"高端学术+地域特色"深度融合为任城从"运河文化重镇"迈向"全国文化标识城市"提供动能 [1] 文化资源开发 - 深度挖掘济宁河道总督署 竹竿巷等历史遗存 将地域文化元素转化为书法创作主题形成"活态运河文化图谱" [1] - 组织博士团队对济宁现存运河碑刻 老字号匾额 漕运文书进行系统整理与数字化存档 [2] - 精心制定"书法博士带你游运河"主题研学线路 串联书法遗迹与展览并开展拓片体验活动拉动文化消费 [2] 产业化布局 - 授权博士作品开发限量书法篆刻 数字藏品等"运河美学"系列产品 形成"看展览—购文创—忆任城"消费闭环 [2] - 利用3D技术在运河畔打造"博士书法光影秀" 融合古筝演奏 船宴等元素营造沉浸式夜游场景助力文旅体验升级 [2] 学术价值 - 活动构筑书法学术新高地 凝聚全国书法博士进行文化创新为任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1] - 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 运河文化及汉画像石文化兴盛 为书法博士交流提供良好基础推动全国书法事业发展 [2]
千年浒墅关文旅漫游记上线,37个打卡点藏着古今彩蛋
苏州日报· 2025-05-06 00:36
文旅线路升级 -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推出"浒墅寻踪·穿越古今"文旅漫游记线路 包含两条特色线路"浒关初见"自由线与"御览浒关"皇家线 点位总数增至37处 涵盖历史建筑 文物点位 旅游景区 商超等文旅地标 [1] - 线路活动时间为即日起至9月底 参与者可通过手机小程序上传打卡照片 完成后可获得"自由探险者""御道趣游侠""文化体验官"等称号及文创礼品 实物勋章 [1] - 活动联合青年旅游博主 探店达人等力量 通过沉浸式打卡探索运河文化 实现老建筑活化利用 如民国老厂房改造为文艺空间 [1] 自由线核心景点 - "浒关初见"自由线包含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 阳山草堂 植物园景区 其中阳山草堂为明代嘉靖年间岳岱隐居地重建 周边种植樱花树与茶树 提供品茶赏景体验 [2] - 大阳山景区通过复原草堂建筑 再现古人雅致生活方式 结合自然景观与茶文化打造复合型文旅场景 [2] 皇家线历史地标 - "御览浒关"皇家线包含浒墅关南桥北桥 苏州蚕桑文化公园 文昌阁等 其中双层步行桥(南桥 北桥)高9米 下层设公共空间 上层引入咖啡简餐业态 2023年升级为苏州市首个运河主题艺术文化空间 [2] - 苏州蚕桑文化公园前身为1920年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 现存西陵堂 催青楼两栋百年建筑 采用"修旧如旧"手法复原民国风貌 常态化举办非遗旗袍展等公共艺术活动 [2] 文化遗产保护 - 董公堤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由董子策主持修筑 万历二十四年(1596)董汉儒加固堤岸 现存董其昌撰《浒墅关修堤记》碑文 成为运河文化重要印记 [3] - 蚕里街区保留5栋民国建筑(原大有蚕种场)及4栋新建建筑 近90年历史建筑改造为桑蚕文化展览馆 实现工业遗产功能转型 [3]
“运河学子百村行”启动,22支队伍将助力北京通州区乡村振兴
新京报· 2025-04-27 02:49
运河思政教育活动 - 北京物资学院承办"运河思政"环节,启动"运河学子百村行"活动,22支大中小学生实践团将深入通州区22个乡镇街道,通过文化宣讲、帮扶特殊群体、传承技艺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 [1] - 活动由通州区委宣传部联合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推出,该联合体由北京物资学院、通州区委宣传部和通州区教委共同打造,旨在将运河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 [2] - 项目设计了主题宣讲、非遗体验、乡风建设等九大行动内容,将形成文化品牌、文创产品和典型案例,构建"学术研究—实践转化—品牌传播"全链条模式 [3] 运河文化实践教学 - 在漕运码头启动六艘以历史漕运重镇为灵感的花船巡游,船上进行"运河行舟"实践教学,大中小学生同上一节"运河思政"课 [3] - 漷县镇运河牡丹园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学生装扮成唐朝仕女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北京物资学院设置文创打卡体验区和手作体验区 [4] - "运思践学"数字地图导览小程序上线,1.0版本涵盖大运河通州段实践教学打卡点,未来将扩展至北京全流域和其他沿线城市,具备地图打卡、线上学习等功能 [5] 运河文化推广与竞赛 - 联合体将在"2025年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期间举办短视频大赛、微故事大赛、文创设计大赛等五项赛事,获奖作品通过小程序展示 [5] - "京津冀协同发展:运河文化"论坛召开,来自北京物资学院、扬州大学等机构的专家探讨运河文化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议题涵盖保护开发、文旅、生态等领域 [5]
2025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在京开幕 启动“运河学子百村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01:13
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开幕 - 2025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在北京市通州区燃灯塔及其周边古建筑群启幕 [1][3] - 活动主题为"通漕天下 开运大吉" 围绕五大板块体系设计 [4] - 主办方包括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 [3] 文旅品牌与产业联盟 - 发布"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 组建文商旅体农共创联盟 [1][6] - 联盟整合文化、商业、旅游、体育、农业五大领域资源 [6] - 通州区文旅局与十余位专家顾问及企业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 新视听产业建设成果 - 展示大运河新视听产业建设最新成果 [8] -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通州区融媒体中心成立市区联合工作室 [8] - 两部运河主题作品《舟楫千里号歌来》和《祈安澜》上线 [8] 运河思政教育项目 - 发布"运思践学"数字导览平台1.0版本 汇聚通州段实践教学打卡点 [9] - 推出"运河星推官"短视频大赛等五项主题赛事 [9] - 启动"运河学子百村行"活动 组建22支学生实践团深入乡镇 [1][9] 特色文化活动 - 策划开幕活动、学术研讨、光影秀、摄影展、美食节等系列活动 [4] - 活动覆盖全龄客群 打通线上线下体验 [4] - 以"开漕节"为历史渊源 传承千年运河漕运文化 [4]
品味扬州早茶、打卡千年运河……记者团在扬州探寻文旅赋能经济发展的密码
扬子晚报网· 2025-04-24 06:10
当扬州早茶碰上粤式早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记者们现场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冶春在坚守经典的同时, 积极探索创新,将粤式早茶的精髓进行巧妙融入,开创了"咖啡+早茶""冰激凌+早茶"等跨界组合。此 外,冶春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厨师长赵均透露,未来大湾区的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正宗的扬州早 茶:"我们去年3月在深圳开了第一家门店,计划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在澳门、香港开设第二家、第 三家门店。" 扬州园林内品尝早茶、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感受千年文脉、打卡"最美渔村"揭秘致富密码……4月23 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和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荔枝新闻中心组织发起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融媒体新 闻行动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扬州,体悟水韵江苏的魅力,感受文旅融合的发展与变化。 包打天下炒遍全球 扬州早茶经济挺进大湾区 来扬州感受水韵江苏,那就一定少不了体验一下"皮包水"的早茶文化。上午采访团来到冶春御马头店, 品尝地道的扬州早茶。"乾隆吃过"的五丁包、"翡翠"烧麦、"贾母最爱"的如意锁片……精美的早茶配上 园林胜境,让来自广东的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张晋大呼"太精致!""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 汤",鲜美的蟹黄汤包也让香港橙新闻编辑唐小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