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

搜索文档
亚通精工: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29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通知及资料于2025年8月18日通过现场送达和电子邮件方式发出 [1] - 应出席董事7人 实际出席7人 其中1人以通讯表决方式参会 [1] - 会议由董事长焦召明召集并主持 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1] 半年度报告审议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 同意7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1][2] - 审计委员会此前以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审议通过该议案 [2] 募集资金管理 - 审议通过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同意7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2][3] - 审计委员会以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审议通过该议案 [3] 利润分配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0元(含税) [3] - 以总股本1.2亿股计算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720万元(含税) [3] - 现金分红金额占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为13.65% [3] - 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3] - 如总股本变动将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 相应调整总额 [3] - 议案获董事会7票同意通过 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4] 会计师事务所续聘 - 审议通过续聘会计师事务所议案 同意7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4][5] - 审计委员会以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审议通过 [5] - 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5] 减值损失计提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议案 [5] - 表决结果7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5] - 审计委员会以3票同意审议通过该议案 [5] 股东会安排 - 审议通过暂不召开临时股东会议案 同意7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5] - 根据公司整体工作安排 将另行发布股东会通知 [5]
设研院上半年业绩再现亏损 计提亿元减值高管接连减持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4:4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9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524.51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3060.1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0.08元 [1] - 2025年半年度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共计1.06亿元 其中信用减值损失9177.76万元 资产减值损失1415.78万元 [1] - 2024年报出亏损后 2025年上半年业绩再为负值 营收利润规模收缩明显 [1] 行业环境 - 公司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设计咨询及勘察设计服务 近年来行业景气度下行 [1] 股价表现 - 8月份以来股价显著下行 月内最大跌幅近30% [1] - 7月22日至24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达约22% 7月21日起开启震荡上行 [3] - 8月8日达到12.88元/股高点后持续回落 截至8月29日上午收盘报9.31元/股 [3] 高管减持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莫杰减持7.07万股 减持均价9.07元/股 套现金额超64万元 [2][3] - 副总经理魏俊锋减持6.12万股 减持均价6.88元/股 套现金额约42万元 [2][3] - 两位高管减持计划于2025年6月13日至9月12日期间实施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股份 [2][3]
扣非净利亏损、核心项目延期,新安股份内忧外患
新浪财经· 2025-08-29 00: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80.58亿元同比下降5.07% 归母净利润6907.34万元同比下滑47.71% [1] - 扣非净利润为-2391.77万元同比暴跌197.73% 主营业务陷入亏损 依赖6439万元政府补助和5177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支撑 [1] - 自2017年来首次半年报扣非净利润为负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17亿元 主营业务造血能力衰竭 [1] 行业供需状况 - 国内有机硅总产能(折DMC)达320万吨 2017-2024年DMC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10.7% 难以消化快速扩张产能 [3] - 2024年DMC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0.9%至181.64万吨 与超过300万吨产能相比供需失衡严峻 [12] - 2019年以来DMC产能从151.5万吨/年激增至2024年344万吨/年 五年复合增速17.8% [12] 价格变动趋势 - 工业硅价格从2023年底1.59万元/吨暴跌至2024年底1.22万元/吨 全年跌幅23% 2025年6月底跌至9350元/吨 年内再挫23% 一年半内遭腰斩 [3] - 2025年上半年DMC市场价格先涨后跌 均价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 [3] - 工业硅原料价格下跌导致有机硅价格进一步下跌 企业盈利空间持续压缩 [12] 资产质量与减值风险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8393万元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6854万元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计提1539万元 [5] - 存货账面价值21.43亿元占净资产17% 承受库存贬值巨大压力 [6] - 应收账款余额21.57亿元同比增加7.68% 占最近一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达4195.51% [6]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分别为-12.1亿元 -10.92亿元和-1.72亿元 主业造血功能薄弱且投资支出巨大 [7]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同比大增171%至5.29亿元 偿债压力明显增大 [9] - 流动比率1.33和速动比率0.97暂未破1但逼近危险边缘 [9] 费用结构与经营效率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77% 因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服务费增加 [6] - 应收账款增速53.31%远高于营收增速-5.07% 回款管理或客户信用政策面临巨大压力 [6] 业务布局与项目调整 - 主营作物保护与硅基新材料两大业务 拥有有机硅单体产能50万吨/年 其中80%用于自产下游产品 工业硅产能现有及规划共30万吨/年 [2] - 募资18亿元投入的开化合成项目(总投资16.65亿元)延期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5年9月底推迟至2026年3月底 [13] - 延期原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变化 细分市场竞争加剧 部分产品需进一步升级迭代 [13]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产能扩张周期遭遇需求增速放缓 价格战愈演愈烈 企业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14] - 公司推进工业硅产能规划建设意图加强上游资源掌控 但工业硅价格已跌破多数企业成本线 [14] - 一体化优势难以抵挡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冲击 需警惕资金链断裂风险 [14]
财说|扣非净利亏损、核心项目延期,新安股份内忧外患
新浪财经· 2025-08-28 23: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80.58亿元同比下降5.07% [1] - 归母净利润6907.34万元同比下滑47.71% [1] - 扣非净利润-2391.77万元同比暴跌197.73% [1] - 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6439万元及非流动资产处置5179万元 [1]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17亿元 [1] 行业供需状况 - 国内有机硅总产能(折DMC)达320万吨 [3] - 2017-2024年DMC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10.7% [3] - 2024年DMC表观消费量181.64万吨同比增长20.9% [13] - 2019-2024年DMC产能从151.5万吨增至344万吨五年复合增速17.8% [13] 价格变动趋势 - 工业硅价格从2023年底1.59万元/吨跌至2025年6月9350元/吨累计跌幅超50% [3] - 2024年工业硅价格全年跌幅23% [3] - 2025年上半年DMC市场价格先涨后跌均价同比明显回落 [3] 资产质量与现金流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8393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6854万元 [5] - 应收账款余额21.57亿元同比增加7.68% [6] - 应收账款增速53.31%远高于营收增速-5.07% [6] - 存货账面价值21.43亿元占净资产17% [6] - 2023-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7] 费用与债务结构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77% [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5.29亿元同比大增171% [10] - 资产负债率从39.81%降至38.7% [10] - 流动比率1.33速动比率0.97 [10] 项目进展与战略调整 - 开化合成项目延期至2026年3月底原计划2025年9月 [13] - 项目总投资16.65亿元 [13] - 公司拥有有机硅单体产能50万吨/年其中80%用于自产下游 [2] - 工业硅现有及规划产能30万吨/年 [2]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加剧 [15] - 厂商通过减停产调节供给但价格反弹后开工率回升 [13] - 新能源行业增长拉动需求但供需失衡依然严峻 [13]
华控康泰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2.82亿港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28 13:15
财务表现 - 收入4.53亿港元 同比减少1.3% [1] - 股东应占亏损2.82亿港元 去年同期溢利474.5万港元 [1] - 每股基本亏损5.06港仙 [1] 亏损原因 - 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金融资产减值亏损1.59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2550万港元显著扩大 [1] - 无形资产减值亏损1.24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360万港元大幅增加 [1] - 健身业务分部商誉减值亏损8840万港元 去年同期无此项减值 [1] 业务状况 - 健身特许经营业务表现疲软 经济前景不明朗及竞争加剧导致复苏缓慢 [1] - 中国台湾地区联营公司经营困难及资金紧绌 [1]
绿城逆势拿地AB面:销售跃居第二,营收、利润双降
新京报· 2025-08-28 13:0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盈利双双下滑 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大幅下跌89.7% 但通过逆市扩张策略实现销售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 [1] - 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9.33亿元 是利润大幅下滑的关键因素 同时毛利率出现小幅改善 [4][5] - 公司在行业收缩背景下积极拿地 新增35个项目总投资362亿元 但导致负债率上升7.3个百分点 [7][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533.68亿元 较2024年同期695.62亿元下降23.3% 为两年内首次半年营收下滑 [2] - 股东应占利润2.1亿元 较2024年同期20.45亿元大幅缩水89.7% [4] - 毛利71.59亿元 同比减少21.4% 综合毛利率13.4% 较2024年同期13.1%提升0.3个百分点 [4][5] - 计提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17.17亿元 同比增加20.7% 主要因长库存去化导致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 [4] - 计提应收款项减值亏损2.16亿元 主要因对应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款项计提减值 [4] 业务构成 - 物业销售收入496.51亿元 占比93.0% 较2024年同期637.57亿元减少22.1% [2] - 设计及装修收入9.60亿元 占比1.8% 同比减少37% 因控制风险遴选优质客户 [2] - 项目管理服务收入13.61亿元 占比2.6% 同比减少17.0% 因代建行业竞争加剧 [2] - 酒店运营收入4.53亿元 同比减少7.0% 投资性物业租金收入1.31亿元与去年持平 [3] 土地投资与销售 - 新增35个项目 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 承担成本362亿元 平均楼面价1.36万元/平方米 [7] - 新增货值907亿元 拿地力度位列行业第三 其中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88% 杭州单城市占比47% [7] - 全口径销售金额1222亿元 销售排名跃居全国第二 自投项目合同销售金额803亿元 [7] 资金状况 - 银行存款及现金667.95亿元 较2024年末729.88亿元减少8.2% [8] - 总借贷规模1430.27亿元 较2024年末1371.87亿元增加58.4亿元 [8] - 净负债762.32亿元 净资产负债率63.9% 较2024年末56.6%上升7.3个百分点 [8]
锂矿商龙头业绩报亏 澳大利亚锂矿股大跌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3:54
行业状况 - 锂行业因供应过剩和电动汽车需求下滑遭受资产减值和成本控制双重打击 [1] - 锂价格自2022年末历史高位下跌86% 上半年继续呈下降趋势 [1] - 近期价格有所回升 因中国大型矿场关闭 [1] - 瑞银预计2026年中国供应将出现更广泛严重中断 可能导致市场接近供应短缺 [2] - 瑞银预测2027年供应恢复及闲置产能重启 可能出现一定程度调整 [2] 公司财务表现 - IGO上半年净亏损9.546亿澳元 对Kwinana精炼厂资产进行全部减值处理 [1] - Mineral Resources年度净亏损9.04亿澳元 上年同期盈利1.25亿澳元 [1] - 两家澳大利亚最大电池金属生产商上半年共亏损12亿美元 [1] 股价表现 - IGO悉尼股价暴跌8.4% Mineral Resources下跌6.1% [1] - Pilbara Minerals下跌4.3% Liontown Resources下跌5.4% [1] 管理层观点 - Mineral Resources承认对锂价判断失误 导致盈利和净债务水平受极大影响 [2] - IGO认为Kwinana精炼厂长期运营前景面临挑战 但市场基本面积极向好 [2] 机构观点 - 瑞银将锂辉石价格预期上调9%至32% 并将IGO目标价上调20% [2]
南京化纤重大资产重组问询回复:置出资产减值与置入资产经营情况披露
新浪财经· 2025-08-27 17:48
置出资产评估 - 南京化纤近三年净利润持续为负 2022至2024年分别计提减值金额3259.54万元、7729.8万元和26621.83万元 [2] - 置出资产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 账面值55738.25万元 评估值72927.12万元 评估增值主要源于南京六合土地使用权增值 而上海越科评估减值15362.24万元 [2] - 2024年大幅计提减值主要因市场行情下行 莱赛尔纤维、粘胶短纤及PET结构芯材等产品价格下降 相关原材料和生产线出现减值迹象 [2] 置入资产经营情况 - 南京工艺2023至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6271.66万元和46700.01万元 数控机床与注塑压铸领域收入增长 光伏领域收入下滑 [3] - 贸易商客户收入增长29.11% 直销客户收入占比略降 合作3年以上客户收入占比超75% [3] - 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10%和32.14% 略有下降主要因单位售价降幅超过单位成本降幅 [3] 资产结构与财务表现 - 存货账面价值2023年末14104.94万元 2024年末17095.53万元 增加主要因在产品备货策略 库龄1年以内存货占比较高 [3] - 钢材采购均价高于大宗市场 因材料成分、生产工艺及供应商议价能力导致 外协供应商通过市场选定且定价公允 [3] - 直销模式面向中高端市场定制化程度高毛利率较高 贸易商模式为拓展市场给予价格支持毛利率较低 [3]
南京化纤: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审核问询函中相关财务问题的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7 16:41
核心观点 - 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因行业市场环境恶化及子公司经营问题 2022-2024年连续计提大额资产减值 其中2024年计提26,621.8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主要源于莱赛尔纤维市场价格下行、PET结构芯材产能利用率不足及上海越科经营亏损 [2][3][4][19] 资产减值结构 - 2024年计提减值中存货跌价损失4,490.86万元(原材料占比89%)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17,601.73万元 在建工程减值损失4,577.50万元 [3] - 减值集中在金羚生物基(莱赛尔纤维生产线计提14,171.09万元固定资产减值)、上海越科(PET生产线计提3,430.64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及金羚纤维素三大主体 [4] - 2022-2024年累计计提减值金额分别为3,259.54万元、7,729.80万元和26,621.83万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86% [3] 存货减值详情 - 2024年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6,699.97万元 其中原材料减值占比42.34%(4,484.23万元) 主要因莱赛尔纤维原料浆粕价格暴跌 [19] - 莱赛尔纤维原材料2024年计提跌价3,794.27万元 因产品售价低于预期(10,884.96元/吨)且单位生产成本高达8,336.96元/吨 [6][7] - PET结构芯材2024年库存商品计提跌价1,944.13万元 因产品密度差异导致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8][9][19] 长期资产减值方法 - 固定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法 其中莱赛尔设备重置成本2,500万元 综合成新率98% 但经济性贬值率13%(因行业产能利用率仅80%) [10][11] - 金羚纤维素粘胶短纤生产线采用收益法预测 折现率通过无风险报酬率(国债收益率)加风险溢价确定 [12][13] - 上海越科PET生产线减值测试优先抵减商誉后按资产账面价值比例分摊 [14][15] 市场与行业影响 - 莱赛尔纤维2024年市场价格整体下行 设备开工率不足且毛利率为负 导致金羚生物基投产即亏损 [4][7] - PET结构芯材受行业供需影响价格持续下跌 上海越科设备开工率不足导致连续三年计提减值 [4][8] - 粘胶短纤2024年市场价格有所回升 金羚纤维素经过减值测试本期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 [4] 减值测试合理性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预计售价参考四季度均价及次年一季度订单价格 加工成本基于实际生产环境测算 [4][5] - 长期资产减值测试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关键假设包括持续经营、交易环境稳定及管理层稳定性 [9][10] - 合同资产减值采用账龄迁徙模型 1年内账龄历史损失率通过各账龄段迁徙率乘积计算 [18]
半年花362亿拿地,净利润仅2.1亿,绿城还在被“老库存”拖累
36氪· 2025-08-27 10: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33.68亿元,同比减少23.28%,为2008年以来第四高半年度营收[1] - 净利润2.1亿元,创历史新低,同比下降89.74%,净利率从3.1%骤降至0.39%[3] - 2021年至今累计计提约100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其中2025年上半年计提19.33亿元[3][4] - 现房库存规模约300-400亿元,周转天数达487天,高于行业均值[5][7] 营收与交付情况 - 营收下降主要因结转面积同比减少22.7%,受交付节奏影响[1] - 14个新交付项目贡献约22亿元利润,上海外滩兰亭2期单项目收入近50亿元,毛利率达35%[5] -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交付量增加,全年收入将与2024年基本持平[1] 土地储备与开发策略 - 过去三年半拿地投入近2000亿元,行业排名TOP5[1] - 2025年上半年新增35个项目,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权益土地款362亿元,同比增长135%[11] - 新增货值907亿元,行业排名第三,多地高溢价拿地(西安溢价15.8%、佛山溢价27.37%、上海溢价46.33%)[11] 债务与资金状况 - 总负债3987.91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1%,有息负债1430.27亿元,增加58.4亿元[13] - 净资产负债率63.9%,较2024年末的56.6%上升[12] - 银行存款及现金667.95亿元,覆盖短期债务2.9倍,加权平均利息成本降至3.6%[8] 业务结构分析 - 物业销售收入占比93.0%,无第二增长曲线[8] - 代建业务收入13.61亿元,同比下降17.0%,设计及装修收入9.6亿元,同比下降37%[8][9] - 非开发业务(代建、设计、酒店等)合计占比仅7%,均呈现业绩缩减[8][9][10] 库存去化与减值压力 - 2025年上半年处理2021年及以前库存190亿元,竣工待售物业净减少60亿元[5] - 剩余待处理库存近800亿元,市场估算可能需额外计提约百亿减值损失[5] - 去化策略以流动性、安全性优先,牺牲盈利性(如西安项目降价销售)[4][6] 行业与市场表现 - 地产股波动中公司股价表现弱于同行(8月25日涨1.12% vs 万科涨9.15%,8月26日跌幅更大)[1] - 行业面临需求分化、竞争转向质量较量等趋势,但公司仍坚持规模扩张[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