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代工

搜索文档
英伟达怒花350亿,把英特尔打回了40年前。
搜狐财经· 2025-09-19 16:12
投资交易 - 英伟达投资5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约4%股份 成为英特尔大股东之一 [1][4] - 该交易谈判历时近一年 美国政府未参与此次合作 [6] - 英特尔股价一度上涨超过30% 收盘涨幅达23% 创1987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2] 战略合作 - 双方将加强合作 英伟达借助英特尔进入家用计算机市场 英特尔与英伟达共同开发数据中心芯片 [2] - 英伟达明确表示不会将英特尔作为代工厂 双方仍需依赖台积电代工芯片 [6] - 英特尔CEO表示将确保投资获得理想回报 英伟达CEO称此为"不可思议的投资" [4] 行业竞争格局 - 英特尔代工业务持续落后台积电 自2021年进军代工业务以来未能获得外部大客户 [8][10] - 2023年前英特尔始终压制英伟达 曾考虑以200亿美元收购英伟达但未成功 [12][14] - 分析师建议英特尔拆分设计和代工业务 以吸引英伟达、高通和AMD等客户 [12] 市场影响 - 英特尔供应商股价普遍上涨 [4] - 台积电面临长期竞争威胁 获得英伟达背书的英特尔晶圆厂成为潜在对手 [14][16] - AMD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因其需要同时在CPU和GPU领域对抗结盟的英特尔与英伟达 [16] 历史对比 - 此次投资令人联想到1997年微软投资1.5亿美元收购苹果5%股份的案例 [18] - 两家公司过去数十年存在激烈竞争 英特尔曾自行研发GPU项目对抗英伟达但均告失败 [12][14]
英伟达能救英特尔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00:27
英伟达50亿美元的投资,能否扭转昔日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命运? "恐怕未必。" 9月18日,《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英伟达向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并达成芯片开发协议的消 息,虽然为英特尔带来了急需的现金流,并使其更接近AI热潮的核心。但这些只是"战术性胜利",英特 尔真正需要的是"结构性变革"。 英特尔需要分拆自己。 文章指出,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中,英特尔早已落后于台积电。台积电通过专注于为其他公司代 工生产半导体,成为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而英特尔则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坚持将芯片设 计与制造业务整合在一起,尽管行业趋势已明显转向专业化分工。 代工业务困境凸显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据报道,自2021年公司前CEO帕特·基辛格启动代工业务以来,这 项涵盖英特尔所有制造业务的部门一直难以吸引外部客户。 财务数据显示,英特尔代工业务在最新季度实现营收44亿美元,但主要来自英特尔内部,且录得约32亿 美元的运营亏损。这一表现凸显了英特尔在与台积电、三星等专业代工厂商竞争中的劣势。 在周四的记者电话会议上,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公司一直在评估英特尔的代工服务,但当被问及新的 PC和数据中心芯片 ...
搞垮日本芯片产业40年后,美国又盯上了韩国
商业洞察· 2025-09-10 09:2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通过技术钳制和政策干预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日本和韩国先后因依赖美国技术而陷入发展困境 台积电通过代工模式重塑产业分工但同样受制于地缘政治 中国正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 半导体产业需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5][53][88][94][96] 美日半导体竞争历史 - 日本1980年代通过改进美国技术实现反超 DRAM芯片良品率超越美国 全球半导体份额超48%[9][16] - 美国1985年对日本实施贸易反制 包括反倾销调查 强制限制出口份额及《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芯片涨价100%[25] - 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48%跌至1995年不足十年前一半[16][26] 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与困境 - 韩国198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起步 三星支付300万美元获得美光64K DRAM设计授权 SK海力士从德州仪器引进设备[22] - 韩国DRAM全球份额从不足5%跃升至1990年代中期的30%以上 三星1992年推出全球首款64M DRAM 1996年量产1GB DRAM[27] - 美国拟撤销对韩"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 要求每台设备进口单独申请许可 技术依赖度超七成[5][72] 台积电的代工模式创新 - 台积电通过纯代工模式改变产业成本结构 良率从50%提升至80%[35][37][42] - 为苹果 英伟达 高通等企业代工 但受美国政策限制 2020年被要求停止为华为代工7nm芯片 2025年禁止生产16nm及以下制程芯片[44][51]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 荷兰阿斯麦垄断EUV光刻机 日本供应全球70%光刻胶 中国拥有稀土资源反制能力[62][65][66] - 韩国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14%份额 DRAM和NAND闪存领域占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69] 中韩半导体贸易关系 - 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韩国半导体最大出口市场 2020年对华出口占比突破35% 存储芯片对华依赖度达42%[73][74]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3280.8亿美元 占韩国外贸总额21% 中国连续21年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77][78] 中国半导体技术突破 - 华为通过昇腾910B芯片3D堆叠技术在14nm制程实现近4nm性能 长江存储232层NAND芯片量产获得存储领域定价权[90] - 上海微电子SSX800系列光刻机实现28nm制程国产化 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阶段[92]
高通CEO安蒙:英特尔芯片代工水平有待提升,期待未来实现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9-06 04:44
芯片制造合作 - 高通CEO表示英特尔芯片制造能力尚未达到公司要求 目前无法成为其选项[1] - 高通期待英特尔未来在制程工艺取得进展后成为其芯片制造合作伙伴[1] - 公司当前主要依赖台积电和三星电子作为芯片生产合作伙伴[1][3] 业务战略转型 - 高通正推动业务多元化 向汽车等新兴市场拓展以应对全球手机市场趋缓[3] - 公司目标在2029年前通过车载与互联设备业务实现220亿美元收入[3] - 已为宝马集团最新iX3 SUV开发自动驾驶系统 采取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逐步拓展至自动驾驶的稳健策略[3] 技术产品优势 - 新自动驾驶系统计算能力可与数据中心服务器媲美但功耗相对较低[3] - 所有芯片设计均基于电池供电场景 兼顾强大算力与出色续航表现[3] - 作为无晶圆厂芯片设计企业 公司将芯片生产工作外包给台积电和三星[3]
高通CEO:英特尔代工,不够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6 03:23
高通对英特尔代工能力的评价 - 高通CEO Cristiano Amon公开表示英特尔芯片制造技术目前不够成熟 无法支持Snapdragon X芯片生产 英特尔"今天不是一个选项" [2] - 高通保留未来合作可能性 希望英特尔能成为选项 前提是英特尔在能效上实现突破 [2][3] 高通当前芯片生产安排 - Snapdragon X芯片目前由台积电采用N4工艺制造 这是高密度能效突出的4nm节点 [2] - 台积电N4工艺专门针对带有大规模GPU和NPU模块的移动SoC进行了优化 [2] - 高通已在出货这些芯片 应用于基于Arm架构的笔记本电脑 能效水平媲美甚至超越最先进英特尔芯片 [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高通凭借Snapdragon X芯片成为轻薄本领域英特尔的直接竞争对手 [3] - 英特尔路线图存在讽刺意味:即将推出的Nova Lake产品部分采用台积电N2工艺 Intel 18A仅用于较低端产品 [3] - 英特尔既要与台积电竞争 又不得不依赖台积电 同时希望说服高通等企业使用自家制程 [3] 英特尔代工业务面临的挑战 - 英特尔7月表示 若无法赢得重要外部业务或取得关键进展目标突破 可能暂停或放弃14A研发 [3] - 英特尔18A工艺面临执行风险质疑 这是宣称重夺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节点 但存在良率问题 [3] - 英特尔将未来押注在为其他芯片设计公司代工生产 并多次强调路线图依赖于获得大型外部客户 [2]
晶合集成(688249):CIS、PMIC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新品逐步导入市场
中邮证券· 2025-09-02 11:2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实现营收51.98亿元 同比+18.21% 归母净利润3.32亿元 同比+77.61% 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 同比+115.30% [3][4] - 单Q2实现营收26.31亿元 同比+21.24% 归母净利润1.97亿元 同比+82.52% 扣非归母净利润0.81亿元 同比+117.40% [3] - 预计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08.64/124.85/141.53亿元 归母净利润8.54/12.56/15.26亿元 [7] 财务表现 - 2025H1综合毛利率为25.76% [4] - 2025H1主营业务收入51.30亿元 其中55nm/90nm/110nm/150nm制程占比分别为10.38%/43.14%/26.74%/19.67% [5] - 按应用产品分类 DDIC/CIS/PMIC/MCU/Logic占比分别为60.61%/20.51%/12.07%/2.14%/4.09% [5] 业务进展 - 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高位水平 订单充足 [4] - 40nm制程开始贡献营收 [5] - 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批量生产 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预计2025年底进入风险量产阶段 [6] - 110nm Micro OLED芯片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6] - CIS产品制程涵盖90-55nm 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6] - 28nm逻辑芯片持续流片 55nm逻辑芯片实现小批量生产 [6] 估值指标 - 最新收盘价24.89元 总市值499亿元 [2] - 预计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0.43/0.63/0.76元 [10]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8.47/39.77/32.72倍 [10]
管制五年,中国芯片产能却暴涨7倍?
虎嗅· 2025-09-02 08:10
行业产能状况 - 中国芯片厂产能暴涨 工厂订单爆满到连机器都不歇[1] - 产能利用率高得离谱 甚至超过100%[1] 订单需求表现 - 全球电子消费低迷背景下 外企纷纷把订单塞进中国工厂[1] - 中国芯片代工出现爆单现象[1]
2nm,三星代工的生死线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31 04:36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内容来自 Androidheadlines 。 芯片制造业一度竞争激烈,如同两强争霸。台积电一直遥遥领先,三星则在苦苦追赶。尽管这家韩国 巨头过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下一个重大考验即将到来。三星的2纳米芯片技术(SF2P)可能成为该 公司在高风险代工领域未来成败的关键。 三星第二代 2nm 工艺(SF2P)是其代工部门的关键 https://www.androidheadlines.com/2025/08/samsung-foundry-future-2nm-chip-sf2p-tech-tesla.html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 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END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 4142 期内容,欢迎关注。 这一新挑战的核心在于三星的第二代2纳米芯片制造工艺,即SF2P。该公司已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开 始量产其第一代2纳米工艺节点。即将推出的Exynos 2600 SoC有望成为首款基于该新架构的芯片。 ...
英特尔(INTC.US)确认收到美国政府57亿美元注资 白宫称细节“仍在敲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1:47
政府资金支持 - 英特尔从美国政府获得57亿美元资金支持 该款项是入股计划的一部分[1] - 美国政府将向英特尔投资89亿美元以收购9.9%股份 交易完成后将成为大股东[1] - 加上此前22亿美元补贴 美国政府对英特尔总投资额达111亿美元[1] 业务发展动态 - 公司首席财务官暗示可能为芯片代工业务寻求外部投资[1] - 外部投资者可能获得投资机会 这将是第二次通过该途径筹集资金支持代工业务扩张[1] - 公司第二季度业绩好于预期但股价下跌8% 市场对芯片代工业务存在担忧[1] 交易进展状态 - 白宫表示英特尔交易仍在由美国商务部敲定 一切尚在完善和讨论中[2] - 公司发布文件警告政府协议可能引发投资者员工等各方的负面反应[2] - 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包括诉讼风险及公众或政界更严格的审查[2]
特朗普,救不了英特尔
半导体芯闻· 2025-08-25 10:24
美国政府投资英特尔 - 美国政府向英特尔投资89亿美元以换取9.9%股权 加上此前22亿美元补助 总额达到111亿美元 [2][6] - 政府获得股份价格比上周五收盘价折让17.5% 并持有五年期认股权证 可以每股20美元价格购买额外5%股份 [3][6] - 投资使美国政府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 但未透露交易完成时间 [3] 英特尔代工业务挑战 - 公司需要外部客户采用14A制程工艺 否则可能退出芯片代工业务 [2] - 18A工艺在良率方面遇到问题 影响合格芯片交付数量 [3] - 连续六个季度亏损 难以消化初期良率低下带来的成本 [3]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消息推动股价周五上涨5.5% 但盘后交易回落1% [4]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3% 同期公司宣布大规模裁员 [4] 分析师观点 - 需要确保足够客户订单量才能使18A和14A节点量产并具备经济可行性 [2] - 良率问题阻碍新客户使用代工服务 股权交易相比直接拨款是"净负面" [3] - 政府持股可能被视为"大而不能倒"信号 但可能损害维护股东利益的能力 [6] 公司战略与投资计划 - 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扩建美国工厂 预计今年在亚利桑那州实现大规模量产 [6] - 投资基于客户确认承诺 未来对14A制程投资将完全取决于客户订单 [2] 行业竞争地位 - 因管理失误失去制造领先地位 拱手让给台积电 并在AI芯片竞赛中输给英伟达 [2] - 需要证明有能力制造先进芯片才能吸引客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