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民营企业前1000家向“新”而动 以持续创新活力筑牢经济发展“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9-27 02:32
央视网消息:9月26日,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民营企业前1000家研发投入与成果均突破历史数 据,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实现双增长,以持续创新活力筑牢经济发展新引擎。 创新驱动下,企业经营绩效实现稳健增长,发展韧性凸显。2024年,入围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9.92万亿元,同比增长6.87%;资产总额 46.46万亿元,同比增长8.16%;利润总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7.85%,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数据显示,共有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合 计产值达1721.53亿元。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武文生称:"民营企业引领了很多新领域新赛道的发展,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民营企业注重开拓国际 市场,而且注重和国际接轨。" 《2025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稳中有升,研发费用总额1.43万亿 元,比上年增长2.78%;平均研发强度3.59%,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1个百分点。创新成果量质齐升,共持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42.81万件, 同比增长27.58%,其中,发明专利59.46万件,同比增长15.5 ...
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副主任林山:将完善多项绿色财税政策支持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8:41
在财政政策支持下,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 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林山同时指出,应意识到随着国内外 形势的发展变化,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转换、叠加,如能源结构调整仍面临诸多挑战、美欧等发达 经济体绿色政策出现回调等,都给绿色低碳发展带来不少压力和挑战。 林山表示,财政部门将继续加大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完善多项绿色财税政策支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 定相关绿色低碳战略和规范,强化政策措施引导,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 运作"的模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0年,财政部牵头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总规模885亿元,聚焦长江经济带,并适当兼顾其他区 域,重点支持防污防治、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目前 已实现沿江省市、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的全覆盖,有力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转型领 域。 着眼于强化激励约束,我国目前已构建起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专门税种"多 税共治",以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专项政策"多策共促",涵盖生 ...
新华时评:全球气候治理关键时刻的“中国动力”
新华社· 2025-09-26 02:46
中国气候治理新承诺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太阳能装机达2020年6倍以上(36亿千瓦目标) [2] - 森林蓄积量目标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2]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6月可再生能源装机21.59亿千瓦 占比59.2% [3]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20年15.9%增至2024年19.8% [3] - 风光装机达16.8亿千瓦 提前6年完成2030年目标(2020年3倍以上) [3] 全球绿色技术贡献 - 供应全球60%风电设备与70%光伏组件设备 [3] - 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60%和80% [3]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光产品为其他国家减碳约41亿吨 [3] 气候治理国际合作 - 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 [3] - 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 提供1770亿元气候资金支持 [3] - 维护多边机制并呼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4]
李强总理: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新华社· 2025-09-26 02:39
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发表讲话。 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致 辞。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李强指出,要促进更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是全球面临的重大 挑战,亟需推动发展绿色转型。气候生态不分国界,地球家园需要共同守护。我们应当深化绿色发展战 略对接,加强全球新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协作,携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 可持续发展。 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推动全球风电 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目前,中方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绿色能 源合作项目,有力支持了当地绿色发展。我们将继续以自身稳定、优质的新能源产品供给,为填补世 界"绿色缺口"作出中国贡献。未来5年,中方还将开展200个海洋发展合作项目,支持小岛屿国家提升可 持续发展能力,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清洁炉灶百千万工程",助力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全文如下: 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490亿元
央视新闻· 2025-09-26 01:11
央视网消息: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今天(9月24日)在上海召开,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年多来成效 显著,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490亿元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 碳市场大会上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规模 创历史新高,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天,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近7.2亿吨,成交额超490亿 元。 今年3月,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 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在河北唐山,全国第一家完成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的水泥企业内,废橡胶、纺织废料等工业废弃 物,通过专用管道送入高温窑炉,经科学配比替代传统燃煤;而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则转化为 生产原料。这套"吃废吐绿"系统,每年可消纳固废燃料超过15万吨。 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生产运行部部长 郭君毅:每用1吨固废替代燃料,能减排约1.7吨二氧化 碳。每年固废燃料替代量超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相当于减少10万辆家用轿车 ...
大力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9-25 22:12
践行生态优先,优化城市空间规划。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表现,对于提升城市 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高度集聚区,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和生物多样性长期面临巨大压力。大力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必须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 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规划,使城市空间规划更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助力建设创新、宜 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公园、绿道、河湖海岸、自然保护区等城市蓝绿空间 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也是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关系的重要场所,对恢复生物栖息环境、增强城市 生态韧性、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关键作用。要在城市规划中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的容量和质量,科学布 局并串联分散的公园、湿地、森林、河流等生态节点,细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措施,建设 生态廊道和动物通道,增强栖息地的连通性,拓展物种生存空间,为生物栖息繁衍创造良好环境,推动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网络。 厚植生态基底,激活城市发展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 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协 ...
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江苏盐城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6:27
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江苏盐城举办 中新网盐城9月25日电(记者 谷华)24日,以"碳循湿地·产城共栖——绘就滨海湿地城市绿色增长极"为主 题的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江苏盐城举办,相关国际组织、国内外沿海湿地城市代表等,交 流分享湿地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果经验,推动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生态保护并非发展的对立面,而是发展的基础。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就能 守护好这片'蓝色'、守护好这片'绿色'、守护好全人类。"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副省长索克·菲亚在会议演 讲时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然资源厅厅长韦德·克劳福特通过视频致辞说,盐城为湿地保护国际合作提供了良 好沟通平台。希望与大家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 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严汉平表示,盐城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城市名片, 让大美湿地始终保持生机盎然的健康状态。我们倡议在《湿地公约》框架下,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共创 产城共栖样板,共筑低碳合作高地,共建全球治理网络,共同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 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钱文华表示,江 ...
75年石油史诗: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的中国答卷
新浪财经· 2025-09-25 03:14
公司发展历程 - 1949年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 人均占有石油资源仅22毫升 城市公共汽车需背煤气包运行[1] - 1959年发现世界级特大型油田大庆油田 松基三井喷出黑色油流标志重大突破[4] - 1981年国务院实施原油产量亿吨包干政策 1981-1985年原油产量从10122万吨增至12488万吨 增长近25%[17] - 2008年启动建设亚洲、欧洲、美洲三大海外油气运营中心 构建贸易加工仓储运输四位一体体系[7][9] - 2024年实现国内原油产量、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和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生产格局[2] - 2024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3倍 全员劳动生产率接近翻番 经济增加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9]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炼油能力达全球第二 乙烯产能位列全球第五 化工企业国际排名从2020年第十三位跃升至2024年第四位[2] - 开发茂金属聚烯烃、高熔脂聚丙烯等高端化工材料 锂电池隔膜原料和医用高分子材料填补国内空白[12] - 2022年石蜡产量达139.6万吨 占国内总产量80% 我国石蜡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13] - 掌握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万米深井技术、CCUS全产业链技术等原创性成果[13] - 成功研发1.2万米自动化钻机、"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3000米水深海洋节点仪器等国之重器[13] 国际化布局 - 形成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布局[2] - 构建以三大油气运营中心为核心 六大贸易资源基地为支撑的国际化布局 年贸易量保持在5亿吨以上[7] - 成为我国最大跨国经营企业 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净利润保持央企首位 连续15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前六位[9] 战略规划与转型 - 2021年将"创新"调整为第一战略 "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框架 形成五大发展战略[17] - 2022年提出四大战略举措 2025年新增"数智石油" 形成五大战略举措[17] - 发布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形成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七大新兴产业和深地深海能源等四大未来产业的"7+4"布局[18] - 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从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 实施减油增化和减油增特战略[12][13] 基础设施与供应链 - 建设40万公里能源动脉管道 包括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 保障全国能源供应[2] - 建成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 近两万座加油站遍布各地[6] - 1979年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的确良纤维原料 年产量7.4万吨相当于430万亩棉田产量[9] 企业精神与文化 - 形成以"三老四严、苦干实干"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1] - 确立"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精神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企业宗旨[22] - 2021年提出"绿色发展、奉献能源 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价值追求[24] - 举办"感动石油"人物颁奖典礼 表彰在页岩油勘探、修井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者[27]
为产业培养风险管理复合型人才
期货日报网· 2025-09-25 02:06
上期所联合中钢协举办深化服务钢铁企业专项系列培训 唐祖君表示,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国际竞争格局重塑 的重要窗口期。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助力钢铁行业风险管理的巨大能 量,有望成为钢铁企业管控成本、降低风险的有力工具。中钢协始终把"服务行业、培育人才"作为核心 职责,本次培训内容"实"、师资"实"、形式"实",是结合行业需求、政策导向与企业痛点设计的专业培 训课程。希望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学用结合,为增强钢铁产业链韧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陆丰表示,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正经历从"规模扩 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可持续发展空间仍然广阔。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在 中钢协的大力指导下,上期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期所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企业所关切的 交割品牌、交割仓库、合约连续性等问题广泛调研,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钢铁期 货高质量发展。上期所将继续扎根实体,锚定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标,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 量发展专项行动,助力我国钢铁工业稳健运行。 据期 ...
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25-09-25 01:31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联合国成立之初,就把促进全球发展写入宪章。80年来,各方协力推动全 球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习近平主席2021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着眼人类社会的 最广泛利益,呼吁各方做到"六个坚持",为推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目前,这一重要倡议的 落实机制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今天我们一道出席全球发 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就是希望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更大发展合力。 回顾历史,每当各国能够团结合作、共享成果时,全球发展就能稳健推进,大家都从中受益;每当零和 博弈思维抬头、分裂对立增多时,全球发展就会遭遇阻滞,各方都普遍受损。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 义上升,国际发展合作受到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基于存量的争夺愈演愈烈。要解决当下 的诸多矛盾问题,还是应当持续聚焦发展,全力推动发展,携手做大发展蛋糕。中方愿同各方进一步落 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快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振全球发展事业。 一是营造稳定开放的国际发展环境。和平稳定是发展繁荣的基础,开放合作是经济增长的支撑。世界多 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搞"脱钩断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