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详解“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答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3: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9月1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 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出席会议。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延续了持续向好态势,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黄润秋介绍,"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改 善目标,还要力争高质量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坚实基础。" "不搞挂牌创建和层层评比,要以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丽中国建设的实际成果。" 黄润秋强 调。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 针对 "双碳" 目标与固体废物治理两大热点,李高披露多项关键进展,既有碳市场的 "规模突破",也有固废整治的 "攻坚计划"。 在碳市场建设上,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后,覆盖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截 至2025年9月18日,累计成交7.14亿吨,成交额489.61亿元。" 李高介绍,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步启动,30余项制度规范落地,碳足迹 管理也走在全球前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第一财经· 2025-09-19 04:29
"十四五"时期,我国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美丽中国建设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加快建立。 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9月19日)上午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 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我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 90%。 今年以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延续了持续向好态势,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黄润秋说,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 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 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开展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 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 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基本完成1 ...
中国主导污泥臭气处理国际标准获ISO立项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主导的污泥臭气治理国际标准ISO/NP25967获ISO批准立项 成为全球首个污泥资源化处置臭气治理国际技术规范[1] - 标准涵盖臭气收集系统设计 生物除臭技术规范和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建立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技术分级标准[1] - 项目汇聚中国 奥地利 芬兰等全球11个国家专家力量 预计2027年完成起草并进入国际评审阶段[2] 市场需求背景 - 全球市政污泥年产量已突破6000万吨 处理过程产生含硫化氢 氨气等有毒有害成分的臭气[1] - 臭气不仅污染环境 还存在易燃易爆风险 严重威胁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1] - 有效控制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臭气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 行业影响 - 标准将为全球污泥处理行业提供系统科学的建设运营依据[1] - 推动臭气治理技术规范化发展和国际协同进步[1] - 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2]
回答好领导干部担当“四问”
中国环境报· 2025-08-29 02:10
核心观点 - 太原市通过"四问"机制对领导干部进行生态环保责任督导 将污染治理成效与干部责任意识直接关联 [1][2] 督导机制 - 采用市委环保委员会约谈督办视频会形式通报问题 要求全市各级部门进行思想反思和作风整改 [1] - 提出干部责任定位 问题底数清查 症结根源分析及城市情感认同四大核心问责方向 [1] 治理能力考量 - 将技术装备与干部责任感结合 强调缺乏城市热爱会导致先进设备沦为摆设 [1] - 污染问题反映责任链条断裂和精神懈怠 需将职责转化为实际工作作风 [2] 责任体系 - 批评将"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流于口号的现象 指出会导致治理体系运转失灵 [2] - 要求领导干部将职责意识融入日常工作 确保治污措施落地见效 [2]
新媒体语境下,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应对舆情?
中国环境报· 2025-08-29 00:18
各级地方政府应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及时预警响应。可将生态环境舆情监测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建立 舆情预警体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舆情的收集与分析。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完善舆情分级响应制度, 针对不同级别的生态环境舆情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在舆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实现了飞跃。在生态环境领域,新媒体正以独特的力 量重塑着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的格局。今年以来,一些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博主先后在短视频社交平 台反映了部分地方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社会上引发热议。 新媒体时代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舆论暴露出一些基层治理中存在的 深层次问题。一些地方舆情应对能力不足,未能第一时间处理问题,错过了最佳应对时机,导致舆情不 断发酵,对当地政府形象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也能成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强大动力。应当认识到,生态环境舆情对于推动生态 环境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是可以成为解决问题与完善制度的重要推动力量。博主凭借自身 行动与影响力,对监管盲区进行了有效补充,促使一些长期被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得以曝光,进而推动 ...
赤峰人大以法治之力守护北疆生态明珠
中国环境报· 2025-08-25 03:20
立法与监督机制 - 赤峰市人大常委会自2019年起连续7年依法听取和审议政府环境状况报告 构建年初听部署 年中看进展 年末评成效的闭环监督链 [1] - 2024年创新性结合诚信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 使绿色信用成为企业发展重要考量 推动形成法治刚性约束+德治价值引领的协同护绿模式 [1] - 综合运用四查合一监督利剑 包括前期暗查 随机抽查 专家协查 现场调查 以及执法检查 专题询问 代表视察等监督形式 [2] 治理领域与成效 - 全面推进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规范化建设 耕地保护 尾矿库修复 污水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 [2] - 实现高标准农田有序建设 工业尾矿库生态蝶变 地表水水质稳步提升 [2] - 出台《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条例》《地下水保护条例》等7部生态环境领域法规 形成覆盖草原保护 节水用水 扬尘防治 乡村治理的立体法治网 [3] 协同治理体系 - 构建党委领导 人大主导 部门协同 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 [3] - 与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旗县区人大常委会协同开展执法检查 形成三级联动 全域覆盖监督网络 [3] - 对接赤峰市纪委监委共享生态环境领域问题线索 推动监督资源整合与责任追究同步 [3] 公众参与与宣传 - 建立生态环境问题收集机制 借助代表履职平台 人大代表联络站及12345热线收集群众突出问题 形成治理需求清单 [3] - 通过环保世纪行活动报道敖汉旗三代人治沙 老哈河生态补水等典型案例 [4] - 在校园开设人大代表生态课堂 通过实验普及环保知识 在社区设置法治长廊解读生态法规 [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让蓝天碧水成为生活日常
新华社· 2025-08-22 08:54
钢铁行业环保转型 - 首钢股份迁安钢铁公司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厂区环境洁净生态化 [2] - 全国累计完成8.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占全国粗钢总产能约80% [3]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2] - 2024年全国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北京市仅出现2天重污染 [3] - 散煤治理累计覆盖4100万户,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3] 水污染治理进展 - 全国累计排查出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入海排污口5.7万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84% [4] - 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达90.4%,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至0.6% [5] - 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5] 珍珠养殖业绿色转型 - 浙江诸暨采用管网精准投喂藻类技术实现生态蚌养殖,避免水体直接投肥污染 [4] - 绿色技术使河蚌养殖密度显著提升,浙江清湖控股集团坦言转型带来效益增长 [4] 固废处理与土壤治理 - 重庆三峰百果园环保发电公司日处理生活垃圾4500吨,占重庆中心城区日垃圾量40% [6] - 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十四五"新增完成8.6万余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113+8个城市及20个省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6] 环境治理政策行动 - 生态环境部推动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指导各省落实大气治理路线图 [3] - 多部门联合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排查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 [7]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让蓝天碧水成为生活日常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20:11
空气质量改善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 [1] - 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 [1][2] - 累计完成8.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占全国总产能约80% [2] 水环境治理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 达90.4% 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至0.6% [3] - 排查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 入海排污口5.7万个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84% [3]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3] 固废与土壤治理 - 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4][5] - "无废城市"建设覆盖全国113+8个城市及20个省份 危险废物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5] - 重庆百果园环保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4500吨 相当于中心城区日产生量的40% [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让蓝天碧水成为生活日常
新华社· 2025-08-21 12:35
空气质量改善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 [2] - 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 [2][3] - 累计完成8.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占全国总产能约80% [3] 水环境治理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 达90.4% 劣Ⅴ类比例降至0.6% [5] - 累计排查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 入海排污口5.7万个 [4] -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84% [4] 土壤污染防治 - 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 [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完成8.6万余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6] - "无废城市"建设覆盖全国113+8个城市及20个省份 [6] 行业绿色转型 - 钢铁企业通过全流程超低排放实现厂区环境生态化改造 [2] - 珍珠养殖业采用精准投喂技术避免水体污染 养殖密度和效益显著提升 [4] -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提升 重庆单厂日处理量达4500吨 占中心城区垃圾量40% [6] 治理措施推进 - 散煤治理累计覆盖4100万户 [3] - 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专项整治 推动"公转铁、公转水"运输转型 [3] - 启动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 完成建设用地遥感核查全覆盖 [6]
【看见美丽中国】千年古城焕新颜 走进大同的蜕变之旅
央视网· 2025-08-19 16:12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大同空气质量从全国倒数第三提升至全国前列 在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并长期稳居山西省首位[1][17] - 2022年大同被列为国家25个重点旅游城市 与厦门 三亚 桂林等城市并列[19] 能源产业绿色升级措施 - 淘汰落后产能并关停非法小煤矿 对保留煤矿进行整合改造和技术升级[7] - 大型煤矿采用自动化采煤设备 安装喷雾装置和净化水幕减少粉尘逸散[7] - 露天煤堆改为封闭式管理 实现园区内"看不见一粒煤"[7] 环保设施技术改造 - 燃煤电厂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 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现烟气排放实时传输[9] - 除尘设施过滤99.9%以上粉尘 脱硫设施将二氧化硫转为无害石膏 脱硝将氮氧化物转为氮气和水[11] -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从每立方米200毫克降至35毫克[9] 运输与区域治理 - 煤炭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 短距离运输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辆[12] - 对乡村平房进行集中供暖改造并兴建管网连接发电厂[12] - 云冈石窟区域酸雨减少 粉尘污染基本消失 客流量显著增加[14] 产业转型与旅游发展 - 晋华宫矿山转型为国家矿山公园 成为重要旅游打卡点[14][16] - 大同古城推出低空游旅游项目 通过直升机观光展示"大同蓝"成果[3] - 城市从矿业城市转变为重点旅游城市 实现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和谐发展[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