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利风格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红利风格投资价值跟踪(2025W20):中证红利成交较4月缩量,本周ETF净流出28.24亿元
信达证券· 2025-05-17 13:50
宏观维度 - 2025年6月美联储降息概率为8.3%,7月为36.8%,美债端模型看多红利[4][8] - 2025年4月国内M2同比为8.0%,前值7.0%;M1 - M2同比剪刀差为 - 6.5%,前值 - 5.4%,两者维度皆看空红利超额[4][10] 估值维度 - 中证红利近三年绝对PETTM位于99.60%分位点,预计未来一年绝对收益为 - 1.55%[4][17] - 近三年相对估值位于77.30%分位点,预计未来一年超额收益为0.49%[4][21] 价量维度 - 中证红利成分股合计64.68%的权重位于半年均线以上,预计未来一年绝对收益为5.96%[4][23] - 绝对成交额处于近三年57.41%百分位,预计未来一年绝对收益为12.37%[4][30] - 相对成交额近三年位于10.41%百分位,预计未来一月超额收益为0.77%[4][32] 资金维度 - 2025Q1偏股型公募基金红利风格暴露度为0.37,较2024Q4的0.45有所降低[4][36] - 国内红利类ETF资金本周净流入 - 28.24亿元,近一月合计净流入 - 53.09亿元[4][37] 总结 - 红利风格或具绝对与超额收益配置价值,长期看好成长风格均值回归[4][44]
红利风格投资价值跟踪:偏股基金2025Q1红利风格暴露度环比下降,ETF资金连续两周净流出
信达证券· 2025-04-26 15: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综合各维度观点,宏观层面红利风格后市或相对弱于成长风格,若政策落地 M2 与 M1 - M2 剪刀差有望好转;估值维度绝对 PE 与相对 PE 偏高,价量拥挤度回升至适当区间;资金层面主动偏股基金红利风格暴露度降低,本周红利 ETF 资金净流出;中期顺周期红利板块或重拾配置价值,长期看好成长风格均值回归 [4][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宏观 - 本周市场盘整,万得全 A 涨 1.15%,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涨 0.21%,相对超额收益 -0.94%;基于美债收益率、国内 M2 同比、M1 - M2 同比剪刀差的择时策略,2010 年以来超额收益择时年化收益 8.04%,今年超额择时收益 -7.51% [8] - 美债收益率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2025 年 6 月降息概率 61.5%,7 月再次降息概率 77.9%,美债利率 60 日均线上穿 250 日均线,美债端模型看多红利 [8] - 2025 年 3 月国内 M2 同比 7.0%,前值 7.0%,M1 - M2 同比剪刀差 -5.4%,前值 -6.9%;国内 M2 同比与 M1 - M2 同比剪刀差自 2024 年 8、9 月开始回升,当前 3 月均线皆上穿 12 月均线,长期上行趋势或初步确认,两维度皆看空红利超额 [4][12] 估值 - 采用权重因子加权调整中证红利指数 PETTM 估值;PETTM 绝对估值层面,中证红利近三年 PETTM 百分位与未来一年绝对收益相关性系数 -29.46%;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当前绝对 PETTM 估值 9.03 倍,近三年绝对 PETTM 位于 97.46%百分位,回归模型估计未来一年绝对收益 -0.88% [18] - 相对 PETTM 层面,以中证红利 PETTM 估值除以万得全 A 估值,两者相关性系数 -32.59%;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当前相对 PETTM 估值 0.50 倍,近三年相对 PETTM 位于 81.31%百分位,回归模型估计未来一年超额收益 0.21% [21][22] 价量 - 价的维度,2017 年至今,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站在半年均线上的权重合计与未来一年绝对收益相关性系数 -43.70%;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成分股合计 58.28%权重位于半年均线以上,回归模型估计未来一年绝对收益 7.45% [24] - 成交拥挤度维度,中证红利未来一年绝对收益与成交额近三年百分位相关性 -39.74%;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绝对成交额处于近三年 65.15%百分位,回归模型估计未来一年绝对收益 9.37% [26][30] - 相对成交拥挤度层面,中证红利相对成交额与未来一月相对万得全 A 超额收益相关性系数 -13.78%;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相对成交额近三年位于 16.15%百分位,回归模型估计未来一月超额收益 0.68% [34] 资金 - 偏股型公募基金红利风格暴露在 2023 年 Q2 转正,2024Q4 暴露度 0.45,2025Q1 暴露度 0.37,仍正向配置但较上季度降低 [39] - 今年以来 A 股投资者持续买入红利类 ETF,中证红利走势与 ETF 资金流入流出呈正相关;本周红利 ETF 净流入 -12.06 亿元,近一月合计净流入 30.73 亿元 [40] 总结 - 综合各维度,宏观上红利风格后市或弱于成长风格,政策落地或使 M2 与 M1 - M2 剪刀差好转;估值上绝对 PE 与相对 PE 偏高,价量拥挤度回升;资金上主动偏股基金红利风格暴露度降低,本周红利 ETF 资金净流出;中期顺周期红利板块或重拾配置价值,长期看好成长风格均值回归 [4][47] - 构建红利 50 优选组合,组合近一年绝对收益 8.08%,超额收益 4.46%;近三月绝对收益 1.21%,超额收益 -0.01% [4][48]
红利风格投资价值跟踪:M1-M2同比剪刀差维持上行趋势,红利相对成交额逐步走高
信达证券· 2025-04-19 13:3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中证红利超额收益择时策略**[8]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全球流动性(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内部流动性(国内M2同比)和国内经济预期(国内M1-M2同比剪刀差)这三个宏观维度,构建对中证红利指数相对于万得全A指数超额收益的择时模型。[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提及了该策略的存在及其历史表现(自2010年以来年化收益7.97%),但未详细阐述三个宏观指标的具体合成规则、信号产生机制(例如,如何根据均线交叉或其他阈值判断多空)以及最终的仓位或权重决定过程。[8] 2. **模型名称:红利50优选组合**[46] * **模型构建思路**:在传统高股息选股的基础上,叠加多因子模型增强资本利得收益,并采用Barra风格因子进行风险控制,同时结合三维红利超额择时模型的观点动态调整红利风格暴露度以进一步增厚收益。[4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指出该组合是“线性多因子模型”,并使用了“Barra风格因子约束”,但未提供具体的因子构成、因子权重、组合优化目标函数或择时信号如何具体影响组合构建的详细步骤。[46]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红利超额收益择时策略**,自2010年以来年化收益为7.97%,2025年以来收益为-8.46%[8] 2. **红利50优选组合**,近一年绝对收益3.13%,超额收益2.70%;近三月绝对收益-0.72%,超额收益-1.81%;2022年以来绝对收益48.47%,超额收益21.14%[4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红利风格暴露度**[37] * **因子构建思路**:用于衡量偏股型公募基金在投资组合中对红利风格(高股息)股票的偏好程度。[3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首先,标准化每个季报期截面的A股股息率,形成股息率因子。然后,合并每个季度偏股型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的前十大重仓持股。最后,基于这些重仓持股的标准化股息率,计算基金在红利风格上的暴露度。[37] 计算公式可理解为: $$Exposure_t = \sum_{i=1}^{N} (w_{i,t} \cdot Z(DY_{i,t}))$$ 其中,$Exposure_t$ 是基金在时间 $t$ 的红利风格暴露度,$w_{i,t}$ 是股票 $i$ 在基金前十大重仓中的权重,$DY_{i,t}$ 是股票 $i$ 在时间 $t$ 的股息率,$Z(\cdot)$ 代表标准化函数。 2. **因子名称:绝对PETTM近三年百分位**[18] *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中证红利指数当前市盈率(TTM)在其过去三年历史中的分位数,以衡量其估值水平的高低。[1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采用权重因子加权的方式(以适配指数股息率加权的特性)计算中证红利指数的PETTM。然后,计算当前PETTM值在过去三年(约36个月)历史数据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18] 3. **因子名称:相对PETTM近三年百分位**[22] *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中证红利指数PETTM与万得全A指数PETTM的比值,并观察该比值在过去三年历史中的分位数,以衡量红利风格相对于全市场的估值高低。[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首先,分别计算中证红利指数和万得全A指数的PETTM。然后,计算相对估值:$相对PETTM = \frac{PETTM_{中证红利}}{PETTM_{万得全A}}$。最后,计算该相对估值在过去三年历史数据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22] 4. **因子名称:120日均线上权重合计**[24] *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中证红利指数中所有价格位于120日移动平均线之上的成分股的权重之和,用以衡量指数整体的价格趋势强度。[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于中证红利指数的每一个成分股,判断其当前价格是否高于其120日移动平均线。将所有满足条件的成分股在指数中的权重进行加总,得到该因子的值。[24] 5. **因子名称:绝对成交额近三年百分位**[31] *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中证红利指数当前成交额在其过去三年历史中的分位数,用以衡量当前的交易活跃度和拥挤度。[3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获取中证红利指数的历史日度成交额数据。计算当前成交额在过去三年(约36个月)历史数据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31] 6. **因子名称:相对成交额近三年百分位**[31] *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中证红利指数成交额与万得全A指数成交额的比值,并观察该比值在过去三年历史中的分位数,用以衡量红利风格相对于全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拥挤度。[3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首先,分别获取中证红利指数和万得全A指数的日度成交额数据。然后,计算相对成交额:$相对成交额 = \frac{成交额_{中证红利}}{成交额_{万得全A}}$。最后,计算该相对成交额比值在过去三年历史数据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31]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提供了多个因子与未来收益之间的相关性及回归统计量,但未提供这些因子作为投资信号(例如,十分组回测)的具体绩效指标(如年化收益、夏普比率、信息比率等)。所提供的统计量如下: 1. **绝对PETTM近三年百分位**,与未来一年绝对收益的相关性系数为-29.43%,回归T统计值为-15.38[18] 2. **相对PETTM近三年百分位**,与未来一年超额收益的相关性系数为-32.28%,回归T统计值为-17.03[22] 3. **120日均线上权重合计**,与未来一年绝对收益的相关性系数为-43.69%,回归T统计值为-20.38[24] 4. **绝对成交额近三年百分位**,与未来一年绝对收益的相关性系数为-39.71%,回归T统计值为-21.61[28][31] 5. **相对成交额近三年百分位**,与未来一月超额收益的相关性系数为-13.67%,回归T统计值为-7.20[31] 报告还提供了基于最新数据(2025年4月18日)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的未来收益预测点估计值: 1. **绝对PETTM近三年百分位**(96.80%),预测未来一年绝对收益为-0.67%[18][23] 2. **相对PETTM近三年百分位**(88.38%),预测未来一年超额收益为-0.54%[23] 3. **120日均线上权重合计**(51.07%),预测未来一年绝对收益为9.15%[24] 4. **绝对成交额近三年百分位**(69.96%),预测未来一年绝对收益为7.52%[31] 5. **相对成交额近三年百分位**(20.29%),预测未来一月超额收益为0.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