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

搜索文档
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中国石油如何书写75载能源报国使命担当?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9:24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成立于1950年9月25日 前身为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 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从分散走向集中统一管理 [1][4][5] - 1950年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 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 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国 [4][7] - 公司现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前二 连续15年居《财富》世界500强前6位 2024年国际化工公司排名提升至第2位 [4] 油气业务规模与布局 - 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约50%和66% 形成"三个1亿吨"生产格局 [7] - 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2 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 [7] - 建成全球五大油气合作区 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和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 成为我国最大跨国经营企业 [7]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 - 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的7% 布局风光发电 综合能源站等业务 [8] - 绿氢 CCUS 地热等技术处于行业前沿 并开始瞄准可控核聚变技术 [8] - 着力打造传统油气之后的第二 第三增长曲线 [8] 科技创新突破 - 开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 首套国产工业级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HiSim投入应用 [10] - 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 创造多项中国标准和纪录 [10] - 深地塔科1井打成亚洲第一 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 [4] 社会责任与国际影响 - 在北京冬奥会等国际盛事中提供能源保障服务 赢得世界赞誉 [10] - 业务覆盖抗震救灾 抗疫保供 乡村振兴 教育帮扶等领域 [10] - 1993年率先"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形成全球性业务布局 [7]
申万宏源5亿“科创耐心资本”落子新疆 首批锚定低空经济与AI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08:49
基金设立概况 - 申万宏源发起设立新疆申宏汇创一期创新产业投资基金 首期规模5亿元人民币 注册于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 由宏源汇富担任普通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 [1] - 基金揭牌仪式于9月23日在乌鲁木齐举行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储幼阳与申万宏源集团总经理黄昊共同揭牌 [1]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绿色发展两大主题 聚焦高新制造、交通物流、金融科技与信息技术、新能源环保及大健康等行业 [1] - 重点支持新疆本土早期科技型企业 关注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兼顾成熟期及拟上市企业 [2] - 已储备无问苍穹、银河通用、白鲸航线、极光星通等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项目 将完成首批项目投资 [2] 战略定位与作用 - 发挥"投资+投行+研究"综合金融服务优势 深度链接新疆特色优势产业 服务科技企业成长 [1][2] - 通过股权基金撬动作用吸引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关注新疆投资 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条 [1][2] - 探索打造新疆科创企业培育及资本聚合赋能平台 深化央地合作与东西联动 [3] 区域经济支持 - 针对新疆科技创新基础薄弱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供资本支持 [2] - 自治区政府承诺在政策、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2] - 基金坚持长期主义理念 以耐心资本深耕新疆 与本地企业共同发展 [2]
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中国石油书写七十五载能源报国使命担当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08:20
公司历史发展 - 公司成立于75年前 从分散走向集中 肩负为新中国工业输血的历史使命 [4] - 1950年成立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 形成全国天然石油统一管理格局 [4] - 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 跻身世界第八大产油国 [4] - 1993年率先开拓海外市场 开启国际化经营 [4] - 公司连续15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前6位 2024年国际化工公司排名提升至第2位 [4] 油气业务规模 - 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约50%和67% 形成"三个1亿吨"格局 [6] - 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2 乙烯产能突破1000万吨/年 [6] - 建成全球五大油气合作区 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和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 [6] - 成为我国最大跨国经营企业 [6] 新能源转型 - 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7% [6] - 在松嫩平原布局风光发电 东部沿海建设集加油/加氢/充电一体化综合能源站 [6] - 绿氢 CCUS 地热等技术处于行业前沿 开始瞄准可控核聚变技术 [6] - 着力打造传统油气之后的第二 第三增长曲线 [6] 科技创新成果 - 突破"陆相贫油"论地质理论 "两宽一高"技术引领全球物探革命 [7] - 开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行业大脑 [7] - 首套国产工业级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HiSim投入应用 [7] - 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新材料新产品领域突破技术瓶颈 [7] 社会责任履行 - 参与抗震救灾 抗疫保供 乡村振兴 教育帮扶等国家重大行动 [7] - 在北京冬奥会等国际盛事中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服务赢得世界赞誉 [7]
快讯 | 由申万宏源发起的新疆首只科创基金在乌鲁木齐揭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25 03:04
基金设立 - 新疆首只科创基金由申万宏源及其子公司共同打造 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注册 首期规模5亿元 [1] - 宏源汇富担任普通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 将深度链接新疆特色优势产业 服务科技企业成长 [1] - 基金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绿色发展两大主题 聚焦高新制造 交通物流 金融科技与信息技术 新能源环保及大健康等行业 [1] 公司背景 - 申万宏源前身"新宏信"为新疆第一家上市公司 目前在疆机构包括上市投资控股集团 产业投资 区域经纪公司 承销保荐公司等 [1] - 辖内营业部42个 实现14个地州全覆盖 在疆员工1000余人 [1] - 近三年为新疆各类企业融资规模超过500亿元 债券承销只数 规模及客户覆盖范围均在新疆保持行业第一 [1] - 在新疆累计投资金额超过6亿元 无偿帮扶超2000万元 [1]
青春华章 | 最温柔的“SPA”,最硬核的科技!这群年轻人这样疗愈太湖
环球网资讯· 2025-09-25 02:09
来源:我苏客户端 在太湖宜兴水域上,一座大型水上平台正忙着"梳妆打扮"——五艘作业船协同运转,清淤管道有序输送 着湖底淤泥,余水经过处理后清澈排出,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 识产权的世界首创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作业平台,它用"黑科技"为太湖生 态修复注入新活力。 在"太湖之光"的故事里,青年人的身影格外亮眼。从"85后"辛永涛潜心研发啃下技术"硬骨头",到"90 后"张文强坚守平台一线,24小时连轴转守护运行,再到"00后"单嘉豪带着朝气上岗,不同岗位的他 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守护太湖。 站在"太湖之光"作业平台上远眺,清澈的湖水随风荡漾,不时有海鸥掠过湖面。这座由中国智慧打造的 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承载着"美丽中国"的使命,也凝结着中国疏浚人科技自立自强的决 心。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吴莹莹 谢自强 冯其坤 中交天航局华东公司太湖项目部副经理辛永涛回忆起研发过程,眼神里满是自豪。作为"太湖之光"核心 技术研发成员之一,辛永涛介绍,与传统清淤工艺相比,"太湖之光"实现全方位突破,"可以把淤泥压 缩成华夫饼干一样的泥饼。泥饼可 ...
聚力“三大优势转化” 重塑新时代之“重”
长江日报· 2025-09-25 01:51
经济总量与城市地位 - 武汉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 稳居全国城市前十和中部第一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 - 武汉拥有92所高校 141万大学生和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设立90余家创新单元 支持80个产业化项目 [3] - 建立500家企业培育库 配备210家市级中试平台和32家概念验证中心 [4] - 梦芯科技新一代AI融合定位芯片尺寸缩小50% 功耗降低40% 信号捕获速度提升20倍 [2] - 突破十余项北斗+AI卡脖子技术 北斗星地协同增强定位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武创航友智能科技年订单量增长4至5倍 团队扩展至三四十人 [2] - 湖北鼎龙新材料实现抛光液突破 打入国内主流晶圆厂供应链 [3] 物流枢纽建设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 中部首个完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的城市 [5] - 中欧班列(武汉)国际线路增至58条 [6] - 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开通65条国际航线 [6] - 武汉港拥有33条集装箱直航航线和70条多式联运线路 [6] - 印尼-武汉直航航线开通后整体运输时间压缩7至10天 [6] - 中欧班列新增瑞典 挪威 芬兰3条线路 [6] 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 武汉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成为全球首个人口超千万的湿地城市 [7] - 监测到301种鸟类 湿地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丰富 [7] - 全市小微湿地增至50个 [8] - 全国碳市场"中碳登"落户武汉 累计发放碳配额240亿吨 [8] - 清算资金突破650亿元 吸引260家涉碳机构聚集 [8] - 黄陂区香溪谷发展旅游业态 带动36万人就业 [8] - 蔡甸区举办油菜花节和观鸟节 带动农民增收 [8]
实业兴国、实干兴邦!这是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工业脊梁
人民日报· 2025-09-25 00:59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抗战期间,有这样一群实业家,他们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挽救民族危亡砥砺前行, 书写了一部实业救国的热血史诗。本报记者近日走进3家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企业,从中回望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感悟实业兴国、 实干兴邦的伟大力量。 中国石化南化公司 硝烟淬炼出的化工企业 记者 王伟健 走进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公司"),一套已有90年历史的老装置引人注目。 "这是我们公司的第一套装置,至今仍在生产工业硫酸。"今年90岁,曾任南化公司总经理、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副会长的郭克礼介绍,1934年,爱国实业家 范旭东在南京创办了永利铔厂,即南化公司的前身。 时针拨回上世纪30年代,正当范旭东准备大干一场时,七七事变爆发,刚创立不久的永利铔厂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宁举丧,不受奠仪!"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范旭东严词拒绝合作。随后,永利铔厂遭遇了日军的空袭轰炸。 为了保存民族化工 ...
芯智慧 新未来|第七届浦东新区长三角集成电路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半导体芯闻· 2025-09-24 10:47
赛事概况 - 第七届浦东新区长三角集成电路技能竞赛于9月23日在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举办 聚焦"芯智慧 新未来"主题 由浦东新区总工会 区科经委 区人社局 团区委 张江高科联合主办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等协办 [1][3] - 赛事吸引长三角地区百余家企业及从业者参与 经过选拔数十支精英团队晋级决赛 最终评选6家获奖企业 3所获奖高校及6位个人获奖选手 [3][5][6][8][10][12] 竞赛特色与目标 - 竞赛深入贯彻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卡脖子"难题攻克 旨在促进高技能人才交流合作 构建高素质集成电路人才梯队 [3] - 竞赛呈现硬核 创新 爱才三大特色 实现竞赛成果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为产业技能竞赛提供可复制的"浦东经验" [3] 竞赛设置与评审 - 设置"基于国密标准的安全加密芯片设计"团体赛与"基于人工智能工具的集成电路CAD编程"个人赛两大专业赛道 覆盖安全加密与人工智能核心领域 实现竞赛命题与企业真实技术需求无缝对接 [5] - 邀请高校 科研院所权威专家参与赛题设计与技术指导 通过分组评审 集中合议 从技术创新性 方案可行性 工程实践价值等维度开展专业评定 [5] 获奖情况 - 企业组一等奖:上海芯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上海阿科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忆芯实业有限公司 三等奖:英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智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芯海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8] - 高校组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代表队 二等奖:复旦大学代表队 三等奖:上海大学代表队 [10] - 个人组6名选手分获一 二 三等奖 [12] 产业支持与生态建设 - 张江高科打造三大支撑:开放产业级创新场景 竞赛题目与企业真实技术需求深度绑定 定制人才成长路径 对获奖者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使用权 研发办公物业免费使用权等实际支持 构建跨区域协同网络 深化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协同 [12] - 张江科学城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 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 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设立"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张江)培训基地" 开展EDA现场培训课程 提供4300多套人才公寓 2.4万平方米多元化配套 全天候信息化服务 [12]
精准锚定未来产业:广东秋招“头炮”打响,百万年薪揽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5: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孙燕 北京、上海报道 近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 (以下简称"N城联动秋招活动")在北京、上海同步启幕,正式打响广东秋招季跨省揽才的"头炮"。 今年2月,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 来粤、留粤就业创业。截至2025年7月中旬,揽才目标提前实现。 此次N城联动秋招活动中,参聘单位将分赴全国超100所重点高校,提供超12万个优质岗位。通过大规 模人才吸纳,精准服务国家战略、赋能新兴行业发展。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全面启动建设,科研人才需求强烈。 广州国家实验室、鹏城国家实验室、深圳平湖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院等参加了招聘会,发布大量岗位。 鹏城国家实验室此次带来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等百余个岗位,最高年薪达100万元。国家第三代半 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主任、深圳平湖实验室主任万玉喜介绍,该平台围绕碳化硅(SiC)、 氮化镓(GaN)、下一代先进功率电子材料及器件、核心装备及零部件、配套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 术攻关。今年计划招聘30位 ...
新华社:楚风焕新韵 江城汇知音
新华社· 2025-09-24 03:04
右岸,重建开放40周年的黄鹤楼巍然屹立,户外实景演出正式回归,唐风乐韵在此吟诵;左侧,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数 智技术与传统文化相遇,碰撞出文旅新活力;江心,漫天烟花绚烂绽放,伴着岸边灯光点亮长江天幕…… 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之 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湖北武汉转型观察 长江蜿蜒至武汉,亦为江城秋色放缓脚步。 初秋时节,长江之畔的湖北武汉,处处涌 动着转型发展的蓬勃生机。"十四五"以来,武 汉锚定"三大优势转化",在转型突围中重塑自 身新时代之"重"。5年间,全市经济实现复元 打平、重回主赛道、跨越2万亿的转折性跨越, 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中部第一。曝下,这 片孕育辛亥首义的热土,正以科技自立自强重 塑发展优势、以"五型"枢纽链接双循环、以生 态底色绘就绿色转型新路,为中部崛起注入澎 花式能。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8 日底、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武汉梦芯科科 有限公司的无尘实验室内,一枚指甲大小的北 斗芯片,正接受-40℃至85℃的稳定性测试。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一代 AI 融合定位芯 片,尺寸较同类产品小 50%,功耗降低 40% 信号捕获速度却提升 20 倍。"公司董事长韩绍 伟说。 一技术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