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人民城市

搜索文档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21
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 强调从"一个尊重 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 六个建设"的战略演进 体现思想一脉相承和战略与时俱进 [2][11]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升至2024年67% 需推动内涵式发展实现"五个转变 五个更加" [2][13][14] -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避免"千城一面"和破坏性建设 [4][7][9][10][22] 城市发展现状 - 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上升至2024年67% 接近70%的饱和阶段临界点 [6][13] -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近1.1万公里 供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污水处理率均接近100% 供暖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占比超90% [6] - 民生保障成果突出: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 惠及1.7亿群众 [6] -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6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9% [6] 战略框架演进 - 2015年提出"一个尊重 五个统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 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2][10] - 2024年升级为"一个优化 六个建设":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建设创新城市 宜居城市 美丽城市 韧性城市 文明城市 智慧城市 [2] - 战略取向转向内涵式发展 强调"五个转变 五个更加":转变发展理念更注重以人为本 转变发展方式更注重集约高效 转变发展动力更注重特色发展 转变工作重心更注重治理投入 转变工作方法更注重统筹协调 [14] 实施路径重点 - 见物与见人关系:强调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需以人为本 避免见物不见人 通过社区改造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16][17] - 增量与存量关系: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北京) 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50平方公里(北京) 推动老旧厂房改造(天津) 建成600余处口袋公园(成都) [18] - 建设与治理关系:城市进入"三分建 七分治"时期 需运用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完善治理体系 推动治理智慧化精细化 [19][20] - 因地制宜发展:避免"千城一面" 全国690多座城市需从差异化中找准定位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2] - 保持历史耐心:区分攻坚战与持久战 对急难愁盼事项优先推进 对长远工作保持定力 雄安新区规划先行两年未动一砖一瓦 [23][24] - 践行正确政绩观:克服政绩冲动 注重文脉赓续 福州保留榕树超16万棵 百岁以上老榕近千棵 避免破坏性建设行为 [25]
王浩专题调研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作并赴省建设厅调度
杭州日报· 2025-08-22 02:45
城市更新与改造 - 杭州富阳区恩波区块城市更新项目聚焦老旧小区改造 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涉及楼道管线整治 人居环境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 [1] - 改造坚持不搞大拆大建 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思路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短板 [1]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 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鸡笼山工业区累计收储低效土地1245亩 新落地产业项目32个 [2] - 园区转型要求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2] - 强调产业链创新链培育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 [2] 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 调研鸿茂八墅文旅项目闲置区块 要求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用地 [2] - 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 稳妥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2] 城市发展战略 - 落实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六大建设要求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3] - 建设浙江现代化城市体系 推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3] - 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展现区域发展担当 [3] 治理能力提升 - 省建设厅作为牵头部门需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3] - 加快培养懂城市懂管理的人才队伍 扎实谋划十五五规划 [3]
城市工作应更贴合群众需求
经济日报· 2025-08-14 22:14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日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 度,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阐释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定位。紧扣 这一目标所部署的一系列重点任务,抓住了群众最为关心、最为期盼的问题。 人民城市,至高目标是"成就人民"。始终把"为人民"和"人民建"有机统一起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 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奔赴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城市的核心是人。早在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此次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 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人民城市理念贯穿始终,不仅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 本问题,也着力破解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 今天,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 效为主的阶段。既有的需求标准在提高,新增的需求类型更丰富,同时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短板弱项 依旧存在。以内涵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才能找到 ...
提质增效,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议政)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如何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怎样坚持好"五个转变、五个更加"的重要原则,推 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全国 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言献策。 ——编 者 图①: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推进沿河湖绿道、口袋公园、体育场馆及休 闲景观平台建设,打造"15分钟健身圈"。图为市民在宁波镇海区市民广场 口袋公园休闲健身。 胡学军摄(人民视觉) 图②:福建省福州市对苍霞新城开展全方位改造提升,打造全民友好的邻 里活动中心、幸福便民驿站、长者食堂、儿童梦想空间等多项设施。图为 航拍福州市台江区的苍霞新城。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部署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7个方面的 重点任务。 对话嘉宾: 张广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郭媛媛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李 岩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 荃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深入践行人民 ...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04
高端高新产业集聚 - 河北雄安新区加速集聚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新材料、金融、能源六大产业 形成企业集聚区 [2] -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作为产业集聚的标志性设施 [2] 创新生态培育 -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引进拔尖人才构建高水平创新创业生态 [4] - 人形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应用体现创新成果 [4] - 广东省广州南站依托1小时大湾区交通圈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集聚 [6] 城市更新案例 - 北京市西城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由热电厂改造为零碳智慧园区 保留工业风特色 [8] - 上海市青浦区蟠龙古镇从城中村转型为商业街区 提升文旅价值 [10] - 吉林省敦化市通过更新城市绿地 构建"15分钟健身圈"完善公共服务 [12] 城市发展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4][15]
以人民为中心 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
消费日报网· 2025-07-30 03:15
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系统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并作出战略部署 目标定位为"现代化人民城市" 明确"六个转变"发展方向[1][2] -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 从粗放发展向集约高效转变 从同质建设向特色塑造转变 从物理空间建设向人本治理转变[2] - 城市建设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体现从"造城"转向"育城"的治理逻辑转变[1][3] 城市发展重点领域 - 提出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六型城市 涵盖空间 功能 生态 文化 安全和治理等关键领域[2] - 强调绿色低碳转型 韧性城市建设和文脉赓续 体现从速度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3] - 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主导的空间组织模式 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 城市治理体系 - 提出"党建引领 依法治市 数字赋能"三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强调治理要有温度有回应[3] - 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策源地 承担经济增长承载功能和创新城市建设任务[2] - 面临人口老龄化 城乡发展不均衡 基础设施老旧 公共服务压力等多维度挑战[3] 城市发展理念 - 城市发展从注重"有没有"向追求"好不好"转变 从侧重物质建造向统筹社会运行全链条转变[4] -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市作为承载精神与记忆的"活历史" 而非文化割裂的水泥森林[3] - 坚持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 实现政绩观根本转变 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3][5]
21专访|尹稚:未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倒逼城市走集约化道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3:05
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变 - 中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迈向稳定发展 人口总量已迈过增长拐点进入负增长时期 城镇化数量增长进入尾声 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更重要 [4]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依靠数量增长和资源扩张推动发展的时代结束 必须转向存量土地开发利用 [12] - 地租经济黄金时代过去 新旧动能转换时代来临 核心是培育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新业态 [12] 城市发展新问题与挑战 - 社会民生服务总量不足且结构失衡 难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7] - 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 城市财政可持续压力大 长期依赖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无法支撑高质量发展 [7] - 极端灾害天气频发 城市韧性建设存在短板 约2/3城市曾遭受暴雨洪涝等灾害 [7] -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仍存在壁垒 城市优质要素下乡面临阻力 [9] - 城市治理体系协同性效能不高 政出多门 部门政策缺乏协同 [9] - 新技术变革带来数字鸿沟 机器替代劳动力等社会治理新挑战 [9] - 城市更新改造需求巨大 改革开放后新建超30年房龄房屋达90-100亿平方米 涉及超1亿户家庭 [9] 城市工作重点转变 - 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5] - 五个转变: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 发展方式转向集约高效 发展动力转向特色发展 工作重心转向治理投入 工作方法转向统筹协调 [5][14][15][16][17] - 城市发展应有所侧重 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情况分类施策 县城是特色化发展的试验田 [21] 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是首要重点任务 关乎全国宏观格局 [22] -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关键 需提升单位土地产值与综合效能 降低人均资源消耗 [23][24] - 发展组团式 网络化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避免一城独大 到2050年85%城镇人口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 [25] - 部分区域先推进都市圈协同发展 再通过基础设施串联形成城市群 [25] 房地产与建筑行业调整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回归真实需求导向 从销售为主转向租购并举 [29][30] - 应对人口流动性需求 建立稳定住房租赁体系 推动重资产自持型开发模式 [30] - 施工型企业需探索新开发领域与产品 围绕运维保障探寻新盈利路径 [30]
AI赋能、新潮业态集聚、交通顺畅!从蓝图到实景 现代化人民城市图景徐徐铺展
央视网· 2025-07-26 04:32
城市现代化发展政策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1] - 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创新城市治理理念和手段,高效解决群众问题[4] -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群和都市圈[33] 智慧城市技术应用 - 北京市建外街道推出数字建外孪生平台,帮助企业选址并查看产业配套及潜在合作伙伴[6][7] - 平台可精准标注自贸区CBD片区楼宇,便于企业享受自贸区政策[9] - 建外街道构建六大智慧治理场景,对占道经营、违停等20类情况识别并快速响应[12] - 安装超负荷用电预警设备,实现风险自动预警[14] - 设立24小时AI智能骑手驿站,提供饮水、充电、网络等便利设施[17] 宜居城市建设案例 - 广东顺德苏岗社区通过改造村容村貌吸引年轻人创业,如咖啡店、新中式茶馆等潮流业态[23][25] - 盘活闲置地、改造旧设施提升人居环境,街道整洁、停车位规划整齐[27] - 加强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吸引游客[29] 城市群交通与协同发展 - 成渝中线高铁蜀安隧道掘进过半,建成后成都至重庆50分钟可达[36] - 成渝间高铁平均每9分钟一班,日均人员往来数十万人次[35] - 高铁带动内江、资阳等沿线城市与成渝核心城市产业协同发展[37] - 交通便利促进旅游集群,游客可一天内游览大熊猫、三星堆等景点[38]
现代化人民城市怎么建更宜居、更智慧?怎么促进协同发展?
央视网· 2025-07-25 23:31
智慧城市建设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目标 强调创新城市治理理念和手段 通过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问题 [1] - 北京市建外街道推出数字孪生平台 帮助企业在CBD区域精准选址 可查看周边产业配套和潜在合作伙伴 提升选址效率 [2][4] - 建外街道构建六大智慧治理应用场景 对占道经营 违章停车等20类情况实时识别 实现24小时自动监管报警 预防火灾等风险 [4] - 街道为老旧小区安装超负荷用电预警设备 结合物联网和AI算法实现主动风险预警 提升管理服务效率 [4] - 智慧系统覆盖新就业群体 设立24小时AI智能骑手驿站 提供免费充电 饮水 网络等设施 服务快递外卖人员 [6] 宜居城市建设 - 中央提出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重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5] - 广东顺德苏岗社区通过"十村示范"改造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咖啡店 网红餐厅等新业态增长 [5][8] - 社区盘活闲置地改造旧设施 形成新中式茶馆 龙舟主题民宿等潮流业态 带动游客流量和本地生活场景升级 [8] - 当地保留青砖瓦顶历史建筑风貌 同时完善健身公园 文体活动等现代设施 实现人居环境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 [8][10] - 城市更新注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岭南水乡特色吸引外地游客 融合传统韵味与现代便利性 [10] 城市群协同发展 - 中央要求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发展组团式城市群和都市圈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11] - 成渝中线高铁蜀安隧道工程进度过半 建成后成都至重庆通勤时间缩短至50分钟 设计时速400公里 [11][12] - 当前成渝高铁日均发车频率达每9分钟一班 日均客流量数十万人次 显著提升沿线城市互联互通 [11][12] - 内江 资阳等沿线城市依托高铁优势建设产业园区 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14] - 交通网络实现"高铁通勤自由" 例如内江至成都仅需30分钟 促进跨城就业和资源流动 [14] - 成渝城市群形成"一日多地"旅游线路 如成都-三星堆-夜市串联 提升国际文旅吸引力 [16]
学习笔记|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 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4:36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要点 - 会议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包括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宜业宜居水平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 生态环境质量等[1] - 提出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强调城市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更新[1] - 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6.16% 城镇常住人口9.3亿人 城镇化进入从快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的新阶段[3][4] 城市发展重点任务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强调都市圈发展和城乡协调融合[2] - 建设创新城市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挥城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2] - 提升城市宜居性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2] -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2] -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提高应急能力[2] -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2] 城镇化发展数据 - 2023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196万人至93267万人[3] - 城镇化率同比提升0.94个百分点至66.16%[3]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从增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1][4] 城市治理方向 - 建立科学城市发展评价体系 纠正唯GDP论和形式主义[3] - 大城市病治理成效显著 空气质量改善 管理精细化程度提高[4] - 新城市设施建设注重低碳要求 垃圾分类等管理措施持续推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