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盒监管

搜索文档
探路产业“沙盒监管”,一线城市瞄准这三个新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09:12
沙盒监管概念与应用 - 沙盒监管最初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15年提出,旨在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测试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安全空间",避免立即招致监管后果 [3] - 完成FCA沙盒测试的企业所获金融科技投资比同行高出6.6倍,市场授权平均耗时较常规审批流程缩减40% [4] - 全球已正式宣布建立73个监管沙盒,主要在金融科技领域获得广泛认可与实践 [4] 沙盒监管在AI等新兴产业的应用 - 深圳市计划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允许在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的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创新 [1]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明确提及"人工智能监管沙盒",定义为由主管机关建立的受控框架,用于开发、训练、验证和测试AI系统创新 [5] - 北京市已启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并印发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模型三个领域的监管沙盒实施方案 [5] 重点领域选择原因 - 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三大领域创新迭代快,易于催生"破坏性创新",且与终端消费者紧密相关 [6]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智驾安全问题受高度关注;AI存在个人数据、隐私泄露风险;医药与医疗器械需确保安全性 [6] 深圳的具体实施计划 - 深圳市2025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明确拓展"沙盒监管"施行范围,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主体制定规则 [8] - 深圳将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入盒企业采取柔性监管措施,允许在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的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创新 [8] -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征集拟实行"沙盒监管"的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目录,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 [8] 前海与河套的先行先试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将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试点示范 [10] - 前海已启动"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率先在医疗领域试点应用,支持病历互通、医保核赔、远程诊疗、科研合作等医疗数据跨境场景 [10] -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深港数据互信互认问题,截至2024年底已产生验证数据341笔 [10] 北京的经验借鉴 - 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建立了监管沙盒机制,为企业提供申请入盒、完备性审核、方案评估、训练验证、初核与退核、成果转化与宣传推广等全流程服务 [9] - 该监管沙盒遵循弱版权保护政策、通知移除规则、风险补偿规则和创新纠纷解决机制,降低数据版权风险 [9] - 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已引入医疗、政务、自动驾驶等领域100余个高质量数据集,完成脑健康医疗模型等10个模型训练 [9]
探路产业“沙盒监管” 一线城市瞄准这三个新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4:10
沙盒监管机制推广 - 深圳市将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允许企业在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的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创新 [1] - 深圳市2025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明确拓展"沙盒监管"施行范围,对入盒企业采取柔性监管措施 [1][5] - 沙盒监管适用于可产生"破坏性创新"的前沿领域,在可监控范围内进行创新业务的模拟运行、动态监管 [1] 沙盒监管的起源与成效 -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2015年提出"监管沙盒"概念,企业可在其中测试创新产品和服务 [1][2] - 完成FCA沙盒测试的企业所获金融科技投资比同行高出6.6倍,市场授权平均耗时较常规审批流程缩减40% [2] - 全球已正式宣布建立73个监管沙盒,金融科技领域获得广泛认可与实践 [2] AI领域的沙盒监管 - 生成式AI带来的监管挑战与金融科技类似,传统监管规则稍显滞后 [3]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明确提及"人工智能监管沙盒",允许在受控框架下开发、训练和测试AI系统 [3] - 北京市已启动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监管沙盒,引入100余个高质量数据集,完成10个模型训练 [6] 重点领域的沙盒监管 - 深圳市重点探索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三大领域的沙盒监管 [1][4] - 北京市在自动驾驶、医疗和大模型训练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与深圳重点领域基本重合 [4] - 智能网联汽车、AI、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与终端消费者紧密相关,创新风险需平衡 [4] 深圳的沙盒监管实施 - 深圳将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主体制定"沙盒监管"规则,依申请将企业纳入监管 [5] - 新兴产业"沙盒监管"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流通交易息息相关,深圳将推进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开放 [5] - 前海和河套将率先试点,前海已启动"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和"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 [6][7] 深港合作与国际经验借鉴 - 前海和河套可发挥深港合作优势,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标准与经验,形成落地成果后推广 [7] - 香港较早开展金融沙盒监管,深圳可借鉴其经验 [7] - 河套深圳园区将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开展创新应用试点示范 [6]
喜提中央“大礼包”,深圳拟从八个方面兑现含金量
第一财经· 2025-06-14 09:5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 - 中央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为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送上"大礼包",政策含金量不亚于特区40周年时的支持政策,部分领域突破力度更大 [1] - 深圳已将《意见》落地实施列入全市重大改革调度事项,制定任务分工方案,细化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 [1] - 深圳将从四个方面落实《意见》: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拓展粤港澳合作国际合作新途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1]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意见》重点,深圳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以"五不"原则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 [2] - 深圳将围绕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推进改革 [2] - 深圳将推进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特定领域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2] 扩大开放与服务贸易 - 深圳将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跨境金融等10个领域,打造高端服务进出口战略基地 [2] - 深圳将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深度应用,建好民意速办平台 [3] - 深圳将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试验田,分批次对标CPTPP、RCE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压力测试 [5] 市场准入与要素改革 - 深圳将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实施,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4] - 深圳将实施"AI+城市""AI+千行百业",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规则与国际衔接,启动"超充之城2.0"计划 [4] - 深圳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开展分类分级授权运营,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制度 [5] 营商环境优化 - 深圳将打造"四个一流"环境:一流政务环境实现行政行为"少、好、快"、一流法治环境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一流产业环境推动资源高效配置、一流城市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6] - 深圳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目前经营主体达448.7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6] 人才与产业发展 - 深圳在劳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设立全国首家人才服务公司,今年前5个月新引进人才入户4.4万人 [5] - 深圳现有高技能人才159万,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9.2%,居全国前列 [5] - 深圳将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2]
深圳拆解改革“大礼包”:对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实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1:2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举措 - 深圳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旨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 -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5周年,被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 [1] - 深圳已将《意见》落地实施列入全市重大改革调度事项,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工方案 [2] 创新与人才发展 - 深圳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打造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4] - 公司计划全方位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以最大力度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 [4] - 深圳将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重点产业、产品、集群和企业超常规发展 [4] 产业与开放政策 - 深圳将拓展粤港澳合作与国际合作新途径,重点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跨境金融、国际物流等领域 [5] - 公司计划打造高端服务进出口战略基地和重大平台 [5] - 深圳将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6] 监管与开放经济 - "沙盒监管"机制将为创新技术、产业和领域提供宽松的试验环境,允许企业在受控条件下测试新产品 [6] - 深圳将适应CPTPP、RCE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试验田进行压力测试 [7] - 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电信服务、医疗康养、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开放 [7]
【财经早晚报】14部委发文纠正医疗不正之风;波音就印度航空事故发表声明;老凤祥员工回应与字节合作AI眼镜事宜
搜狐财经· 2025-06-13 11:02
宏观政策与监管动态 - 14部委联合发文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重点监管药品、高值耗材、设备招投标等环节,建立行贿受贿"黑名单"制度 [1] - 八部门拟出台《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规定累计向境外提供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或1万人以上敏感信息需申报安全评估 [2] - 广州拟全面取消房地产限购、限售、限价政策,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2025年计划推进150个老旧小区改造及1000亿元城中村改造投资 [3] - 深圳将加快实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推进"AI+城市"和"AI+千行百业",探索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沙盒监管"机制 [4] 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 - 创业板指下跌1.13%,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47万亿元,油气、黄金、军工板块逆势上涨 [4] - 世界银行指出中国2025年一季度GDP增长5.4,建议通过加强农民工保障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5] - 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长20.9%至87.39万亿元 [5] - 5月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工业机器人制造和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收入分别增长13.2%和28.3% [6] 行业与企业动态 - 江苏盐城计划到2027年组建100支规范化足球队,建设100片标准化球场,目标经常参与足球运动人数超50万 [2] - 腾讯否认收购Nexon的传闻,称未与创始人家族讨论交易 [8] - 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AI驱动药物研发合作,石药获1.1亿美元预付款,潜在总交易额超53亿美元 [9] - 老凤祥与字节合作开发的AI眼镜预计9月后上市,产品镜框由老凤祥提供并接入豆包大模型 [7] - 波音回应印度航空坠机事故,表示已组建团队配合调查,涉事机型为波音787-8 [8] - 哪吒汽车澄清"重整声明"为内部处置方案之一,非最终决定 [9]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将加快实施 实施“AI+城市”“AI+千行百业”
快讯· 2025-06-13 05:41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 - 深圳将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的实施 [1] - 措施涉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 [1]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 深圳将实施"AI+城市"和"AI+千行百业"战略 [1] - 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1] 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改革 - 大力推动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临床试验等规则与国际衔接 [1] - 在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1]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 全面启动实施"超充之城2.0"计划 [1] - 加快重卡超充换和乘用车闪充等大功率充换电技术应用 [1]
今年广西重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28项工作
广西日报· 2025-05-27 02:33
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年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28项重点工作154项具体任务,旨在提升"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完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1] - 围绕加快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效便捷的便利化营商环境、保障有力的产业营商环境,重点开展26项工作 [1] 重点工作内容 - 探索开展"土地码"应用,实现规划用地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减少办证材料、压缩办理时间 [2] - 开展工业项目"分期验收",将工业项目"先竣工、再验收、后投产"改为建筑单体"先验收、先投产、先融资"模式 [2] - 探索开设远程虚拟窗口,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提供远程帮办服务 [2] - 探索推行非现场监管,运用大数据筛查、自动巡检、智能预警等手段,主动发现和识别违法违规线索 [2] - 对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审批模式,探索采取"沙盒监管"等包容审慎措施 [2] 政企沟通机制 - 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征求企业家意见或邀请企业家共同参与制定政策的工作机制 [3] - 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企业中,民企代表不低于七成、中小企业代表不低于五成 [3] - 完善"接诉即办"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畅通经营主体通过"桂商码""智桂通"App、12345-1营商环境热线等渠道反映问题诉求 [3] 实施机制 - 构建自治区、设区市、市县纵向贯通,行业部门横向联通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机制 [3] - 开展营商环境改进提升先行先试、"揭榜挂帅",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3]
中国商业航天万亿赛道“破茧”
中国证券报· 2025-04-27 21:02
行业政策与监管 - 国家航天局正抓紧出台促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 [1] - 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成立,旨在破解资源分散、标准体系缺失、创新协同效能不足等发展瓶颈 [2] - 国家航天局牵头论证太空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太空中的卫星布局 [3] - 推行"沙盒监管"机制,对新技术、新模式设置限定场景的安全测试区 [4] 技术发展与突破 - 卫星制造加速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批量化总装演进,制造产能将迎来规模释放 [1] - 火箭产业向可重复、低成本、大运力跃升,可重复使用火箭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型号迭代 [1] - 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已能实现最高一日发射三次的任务频次,单发火箭最多使用次数达27次 [4] - 深蓝航天星云一号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各分系统的地面试验稳步推进,全力冲刺2025年入轨首飞任务 [5] -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液体可回收火箭将在2025年底具备首飞条件,推力在500公里SSO轨道接近15吨 [6] 成本控制与商业化 - 东方空间目标将发射成本降到2万元/公斤,未来逐渐降到1万元/公斤 [6] - 格思航天2023年接到300多颗卫星订单,订单额近50亿元,规模化实现降本 [7] - 魔方卫星采用工业级器件替代传统航天级器件,成本下降逾70% [7] 产业链与生态 - 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已进入成长期,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进入产业成熟期 [1] - 商业航天需要部分依赖于体制内固有配套企业,部分供应商存在"重视型号任务,轻视商业航天"现象 [9]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发布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推动航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9] 市场需求与挑战 - 大量星座发射组网以及商业化运营需求迫切,大运载能力、低成本的火箭是行业最迫切的需求 [4] - 卫星通信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打开,用户习惯和消费需求有待培养 [8] - 商业航天发展初期对投融资需求强烈,但缺少中长期战略性资本的关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