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
icon
搜索文档
针对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六部门联合开展 专项整治行动
新华社· 2025-09-12 08:55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1] - 行动范围覆盖全国 重点针对非法牟利 夸大虚假宣传 恶意诋毁攻击三类问题 [1] 重点整治内容 - 非法牟利: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 捏造故事 炒作散布车企负面话题 恶意解读销量波动 攻击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来获取流量和商业利益 [1] - 夸大虚假宣传:对汽车 动力电池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作虚假或引人误解宣传 欺骗误导消费者 [1] - 恶意诋毁攻击: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 诋毁攻击企业或产品 抹黑企业商品声誉 进行恶意投诉 [1] 整治措施与要求 - 通过企业自查 畅通举报渠道 分析研判强化处置力度 [2] - 建立快速处置渠道 依法关闭曝光参与乱象的媒体账号 [2] - 深挖背后公关公司营销公司团队及购买服务的汽车企业 依法打击惩治 [2] - 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联动 网络平台需加强自查自纠 [2] - 平台需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水军黑嘴的甄别管控 健全投诉举报争议标签辟谣功能 [2] - 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 汽车企业需自查并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饭圈粉丝等乱象 [2] - 各方形成合力持续净化汽车行业网络舆论环境 [2]
汽车早餐 | 联想懂的将陆续停止对哪吒汽车的车联网流量服务;塔塔资本计划启动19亿美元IPO;美国8月电动汽车销量创新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2 01:36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 - 8月动力电池装车量62.5GWh 环比增长11.9% 同比增长32.4% [2] -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51.6GWh占比82.5% 环比增长14.8% 同比增长47.3% [2] - 1-8月累计装车量417.9GWh 累计同比增长43.1% [2] 新能源汽车出口 - 湖南省前8个月"新三样"产品出口126.9亿元 同比增长77.8% [3] - 湖南省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增长16.2% [3] 汽车产业政策与市场 - 上海市新增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新车注册登记地要求 自9月11日起实施 [4] - 美国8月电动汽车销量创纪录达146,332辆 占总销量9.9% [6] - 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结束前出现抢购趋势 [6] 企业战略与产品开发 - 日产汽车计划将新车型开发时间从50个月缩短至37个月 [8] - 欧拉品牌首款纯电SUV出现在工信部第399批产品公告中 [12] - 哈啰出行发布首款自研Robotaxi 配备8个激光雷达和14个高分辨率相机 [10] 行业动态与合作 - 印度塔塔资本计划10月启动19亿美元IPO 估值约180亿美元 [6] - 奇瑞旗下墨甲机器人相关产品将于10月公开发布并开启招商 [10] - 联想懂的通信声明合众汽车因欠费导致车联网流量服务可能中断 [10] 企业维权与行业治理 - 蔚来法院一审判决网络账号持有人删除侵权内容并公开道歉 [9] - 理想汽车响应六部门网络乱象整治行动 查证虚假信息传播行为 [11]
肃清网络乱象,汽车行业应回归产品竞争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15:32
专项整治行动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打击非法牟利 夸大和虚假宣传 恶意诋毁攻击三大乱象 [1] - 专项行动明确深挖网络水军 黑公关 黑嘴及饭圈粉丝等行为背后的相关方并依法打击惩治 [1] - 整治行动强调要触及行业深层次利益 从网络账号到公关公司乃至购买服务的汽车企业都在整治范围内 [3] 行业竞争乱象 - 非法牟利行为包括利用网络炮制虚假内容 恶意解读企业动态 通过不正当测评要挟企业以及借助新技术制造网络水军形成灰色利益链 [2] - 夸大和虚假宣传表现为部分车企对产品性能 续航里程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过度吹嘘 以及操纵账号进行虚假测评和发布不实销量榜单 [3] - 恶意诋毁攻击表现为组织水军矩阵在社交平台发布针对竞争对手的虚假负面信息 煽动饭圈式互撕 甚至出现企业高管亲自拉踩对手的现象 [3] 产业发展数据 - 1至8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 [1] - 1至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5.5% [1] - 1至8月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1] 产业地位与影响 -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具有链条长 关联度高 技术密集和全球化布局特点 涵盖研发制造销售和后市场多个环节 带动就业并促进技术创新和出口增长 [1] - 产业竞争力体现于市场规模优势 核心技术突破 产业链协同和品牌影响力 标志着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加速迈进 [2] 竞争本质与行业展望 - 车企竞争应回归技术和产品实力以及口碑品牌的较量 专注于技术创新 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 [3] - 整治行动有助于产业摆脱网络乱象束缚 使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道路更加清晰 [3]
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不能靠“泼脏水”“吹泡沫”
齐鲁晚报· 2025-09-11 10:12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与范围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打击非法牟利 夸大虚假宣传 恶意诋毁攻击等行为 [1] - 具体乱象包括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 组织网络水军发布虚假负面信息 以及企业高管利用影响力网上"拉踩"引战 [1] - 新能源车行业成为乱象高发领域 已有法院判决自媒体赔偿车企经济损失201.87万元 另有车企因3000余条虚假信息报案 [1] 乱象成因与行业影响 - 乱象根源在于产业非理性竞争问题突出 表现为无序内卷 [1] - 网络黑手通过隐身马甲制造劲爆话题 扭曲市场反馈 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严重扰乱行业竞争秩序 [2] - 公平竞争演变为刷屏控评和互撕闹剧 偏离正常市场竞争轨道 [2] 监管响应与整治措施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三部委联合座谈会部署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2] - 六部门联合行动精准打击汽车产业数字化营销顽疾 释放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强烈信号 [2] - 整治范围覆盖产业链 营销链 舆论场等多环节 通过三个月集中整治形成对违法主体的有效震慑 [3] 行业长期发展导向 - 推动平台落实主体责任 完善信息审核与投诉机制 构建政府企业平台社会多方共治生态 [3] - 整治行动旨在让竞争回归技术品质与服务本质 使专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企业脱颖而出 [3] - 助力中国汽车行业在清朗网络环境中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3]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0911
国贸期货· 2025-09-11 09: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锂云母提锂从收缩改为扩张预期,预计激发市场空头情绪,短期内期价或偏空运[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锂化合物 - 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73450元,跌1150元;SMM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1200元,跌1150元;电碳 - 工碳价差2250元,无变化[1][2] 锂矿 -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平均价849美元,跌30美元;锂云母(Li20:1.5% - 2.0%)平均价1115元,跌42.5元;锂云母(Li20:2.0% - 2.5%)平均价1815元,跌50元;磷锂铝石(Li20:6% - 7%)平均价6000元,跌350元;磷锂铝石(Li20:7% - 8%)平均价7050元,跌300元[1][2] 正极材料 - 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3620元,跌275元;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145900元;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18750元,跌125元;三元材料61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23550元,跌75元[2] 期货合约 - 碳酸锂2509收盘价70300元,跌幅5.33%;碳酸锂2510收盘价70560元,跌幅5.29%;碳酸锂2511收盘价70720元,跌幅4.87%;碳酸锂2512收盘价70880元,跌幅4.37%;碳酸锂2601收盘价70800元,跌幅4.81%[1] 价差 - 电碳 - 主力合约价差2730元,变化值1030元;近月 - 连一价差 - 160元,变化值20元;近月 - 连二价差 - 320元,变化值 - 160元[2] 库存 - 总库存(周,吨)140092吨,减少1044吨;冶炼厂库存(周,吨)39475吨,减少3861吨;下游库存(周,吨)55207吨,增加2407吨;其他库存(周,吨)45410吨,增加410吨;注册仓单(日,吨)38101吨,无变化[2] 利润估算 - 外购锂辉石精矿现金成本73889元,利润 - 1507元;外购锂云母精矿现金成本77715元,利润 - 7321元[3] 行业动态 -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9月9日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争取11月完成复产工作[3]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3]
理想汽车法务部:已固定黑水军相关证据,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巨潮资讯· 2025-09-11 07:54
网络攻击事件 - 公司发现网络黑公关和黑水军通过恶意抹黑及编造虚假信息手段诋毁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 扰乱市场秩序并损害消费者权益 [2] - 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13个MCN机构的332个账号通过搬运洗稿和批量炮制虚假信息方式恶意诋毁产品质量及经营状况 [2] - 某科技中心和某设备有限公司控制多个MCN机构及账号针对未上市理想i6车型捏造投诉占线 月销量腰斩及价格低廉等不实信息 [2] 侵权内容传播 - 自媒体账号"曹椿的电车"和"大林子爱加电"长期发布贬损理想汽车的侵权内容 通过捏造事实和歪曲解读方式误导公众 [2] - 上述行为严重侵害公司品牌及产品声誉 [2] 法律应对措施 - 公司已固定相关证据 将采取刑事报案 行政投诉和民事诉讼等手段追究法律责任 [2] - 公司配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2] 企业立场声明 - 公司欢迎真实客观的监督与批评 但坚决抵制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 [2] - 公司致力于助力构建清朗健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舆论环境 [2]
理想法务部25年9月11日查证332个账号恶意诋毁理想产品质量与经营状况
理想TOP2· 2025-09-11 06:05
网络攻击事件 - 公司发现13个MCN机构的332个账号通过搬运洗稿、批量炮制虚假信息恶意诋毁品牌形象与产品质量 [1] - 未上市车型理想i6遭捏造投诉占线、月销量腰斩及价格低廉等不实信息 [1] - 自媒体账号"曹椿的电车"、"大林子爱加电"长期通过歪曲事实方式发布侵权内容误导公众 [1] 法律应对措施 - 公司已完成证据固定并将采取刑事报案、行政投诉及民事诉讼等法律手段追究责任 [1] - 配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1] 行业治理立场 - 公司支持真实客观的行业监督但坚决抵制网络暴力行为 [1] - 致力于构建清朗健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舆论环境 [1] 投资者沟通渠道 - 通过微信社群提供实际经营情况与长期基本面深度交流渠道 [2]
为六部门联手整治汽车行业“黑嘴”乱象点赞 | 说商道市
长沙晚报· 2025-09-11 05:34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黑嘴 黑公关 口水战等乱象[1] - 行动旨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1] 网络乱象表现形式 - 车企和车商恶意抹黑竞争对手[1] - 不良自媒体及关联MCN机构恶意抹黑热门车型[1] - 黑嘴行为包括信口雌黄的拉踩 为黑而黑的博流量操作[1] - 通过抹黑车企收取保护费的恶劣行径[1] 乱象造成的负面影响 - 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1] - 颠倒黑白败坏公众形象[1] - 污染经济发展环境阻碍中国车企发展[1] 车企应对措施 - 通过友好交流方式进行斡旋[2] - 江淮汽车针对网络不实信息依法开展维权[2] - 比亚迪对恶意抹黑行为提起诉讼 要求公开道歉并索赔300万元[2] 行业发展战略意义 - 中国大力扶持国产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2] - 旨在突破西方专利壁垒实现弯道超车[2] - 基于能源安全等多方面考虑布局重要产业[2] 整治行动预期效果 - 为汽车产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构建良好产业生态[2] - 促使中国汽车产业风清气正快速发展[3]
理想汽车响应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
格隆汇APP· 2025-09-11 04:38
公司行动 - 理想汽车积极响应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通知 [1] - 公司针对MCN机构及旗下账号通过搬运洗稿、批量炮制虚假信息等方式恶意诋毁产品质量及经营状况的行为已进行查证 [1] - 针对尚未上市的理想i6车型捏造投诉占线、月销量腰斩、价格低廉等不实信息抹黑市场表现的行为被列入查证范围 [1] 行业环境 - 汽车行业存在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1] - 存在通过虚假信息破坏市场环境的行为 [1]
六部门联合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 重点治理三大问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1 02:00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与目标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落实国务院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 [1] - 集中整治非法牟利 夸大虚假宣传 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 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 [1] - 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 非法牟利问题整治重点 - 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 捏造故事 炒作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 [1] - 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 攻击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利用话语权以新闻监督等名义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测评 [1] - 在汽车产品上市发布和企业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虚假信息或负面信息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 [1] - 利用主板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 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 [1] 夸大虚假宣传问题整治重点 - 对汽车及动力电池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作虚假或引人误解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2] - 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搞虚假测评 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 [2] - 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 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不良影响 [2] 恶意诋毁攻击问题整治重点 - 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产品 抹黑企业声誉或商品声誉 [3] - 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 [3] - 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 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 [3] 专项整治实施机制 - 通过组织企业自查 畅通举报渠道 深入分析研判强化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处置力度 [3] - 引导汽车企业向网站平台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省级网信办举报网络乱象问题线索 [3] - 建立快速处置渠道 依法依约关闭并公开曝光参与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 [3] - 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公关公司营销公司等代理方团队及购买服务的汽车企业依法打击惩治 [3] 多部门协同与行业自律要求 - 各地工信 社工 网信 发改 公安 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 [4] - 网络平台企业深入开展自查自纠 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水军的甄别管控 [4] - 健全平台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 争议标签 一键关联辟谣内容等产品功能防止虚假信息误导 [4] - 行业协会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建设 汽车企业自觉抵制网络水军等网络乱象形成合力持续净化舆论环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