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产业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2025·易境思圆满举办 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
搜狐网· 2025-05-14 08:18
论坛概况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指导、腾易科技·汽车产经网主办的"2025·易境思"论坛在浙江乌镇举办[1] - 论坛以"潮升两岸阔"为主题 聚焦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下的协同共生与破局之道[3] - 行业协会、汽车企业、业内专家等众多领导嘉宾齐聚 共绘行业发展新蓝图[3]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主旋律将从传统自主与新势力"两军对垒"演变为传统自主、合资、新势力"三国演义"新格局[5] - 需要推动行业整合 减少品牌内卷 提升整体竞争力[5] - 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 在符合市场规律和用户需求前提下进行产品创新迭代 实现共享共生共赢[15] 腾易科技战略升级 - 腾易科技由易车升级而来 以更开放姿态拥抱变化 突破更多边界[7] - 已完成从合作试点到合作加速、深度融合及融新重塑的生态越级[9] - 形成垂直媒体、新媒体、腾讯广告大交通、AI科技四大业务板块 持续为汽车行业释放价值潜力[9] 汽车出海战略 - 奇瑞、广汽、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企业就"中国汽车大航海"议题进行研讨[13] - 讨论重点包括国内外品牌差异化、如何做好中国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品牌出海战略举措[13] 智能化与豪华化发展 - 智能对豪华汽车厂商不再是加时赛而是入场资格赛 但只是必要不充分条件[21] - 豪华体系构建还需品质、舒适、安全、设计、服务体验等多方面支撑[21] - 行业需提供与时俱进服务和多层次文化体验 实现"美美与共"愿景[17] 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 - 企业要坚持原创性和持续投入 用新技术提升产品、服务、社区等用户体验[19] - 物理世界实时数据全面接入AI模型 将带来AI能力突破和智能终端全新突破[23] - 论坛还讨论了"中国汽车市场有没有在正向卷"、"价格战持续性"等行业热点议题[23]
汽车视点|上海车展“缺席的品牌”,能否再上“牌桌”?
新华财经· 2025-05-01 04:49
展会概况 - 2025上海车展规模创多项新高 吸引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家企业参展 展出总面积突破36万平方米[1] - 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达10万平方米 汇聚博世 采埃孚 麦格纳等世界百强零部件企业超半数参展 宁德时代等核心供应商展示新品[2] - 本土企业表现抢眼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宝钢股份 亿纬锂能等亮出创新技术 芯片 半导体 雷达等领域近百家企业同台竞技[2] 参展阵容 - 跨国巨头以A级规模参展 包括大众 奔驰 宝马 丰田 本田等品牌[2] - 自主品牌强势突围 上汽集团 一汽红旗 比亚迪 奇瑞 吉利 长城等头部企业扩大展台面积[2] - 新势力阵营新增小米汽车 鸿蒙智行首次登场 保时捷 宾利 仰望等豪华品牌积极参与[2] 缺席品牌 - 现代 起亚韩系双雄2002年入华以来首次集体缺席A级车展 标致 雪铁龙 捷豹路虎等主流品牌陆续消失[3] - 极越 哪吒 高合等新势力品牌缺席 显示行业进入生死局阶段[3] - 据不完全统计 现代 起亚 捷豹路虎 标致 雪铁龙 雷诺等20余个汽车品牌未参展[2] 市场表现 - 2024年德系品牌销量404万辆占17.6%市场份额 日系313.4万辆占13.7% 美系140.1万辆占6.1%[4] - 韩系现代 起亚 捷尼赛思合计销量23.4万辆 市场份额萎缩至1.0% 法系标致 雪铁龙单月销量探底至2000辆以下[4] - 北京现代2016年销量达114万辆巅峰 2024年降至15.4万辆 同比降幅33%[5] 转型案例 - 日产全球首发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与纯电轿车N7 后者上市一小时获超万辆订单[9] - 宝马展示与阿里巴巴合作研发的智能座舱技术 全新智能个人助理系统全球首秀[9] - 奔驰 大众 丰田等推出纯电车型和概念车 丰田建立"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提升本土研发[9] 战略调整 - 北京现代发布"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战略 首秀纯电平台SUV ELEXIO 未来四年每年推2-3款新能源车型[12] - 现代汽车成立中国战略事业部 与宁德时代 博泰等本土企业合作强化三电系统和智能技术研发[12] - 悦达起亚"油电并行"战略初显成效 一季度产销量分别达5.58万和5.66万辆 同比增21.8%和13%[12]
从上海车展看消费新风向:今年你想买什么车?
环球网资讯· 2025-04-26 22:40
中国汽车市场趋势 - 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自主品牌崛起、电动化加速渗透及智能化技术快速迭代是主要推动力 [1]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增长14.5%和11.2% [2] - 3月汽车零售增速创近10年新高,价格战趋于温和,行业竞争格局优化 [3] - 74.58%受访者购车首选自主品牌,远超德系(14.24%)和日系(6.25%) [5] 消费者偏好变化 - 价格(43.63%)与使用成本(42.81%)是消费者购车核心考量因素 [2] - 33.15%受访者将"配置丰富、科技感强"列为首要购车因素 [5] - 45%受访者将"安全配置"列为最重要选项之一 [6] - 20-30岁年轻购车者比例显著提升,首台车平均购入年龄为30.5岁 [5] 自主品牌发展 -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普惠实现市场下沉,在10-20万元主流市场推出高性价比产品 [6] - 头部车企展示自研智能驾驶系统、高端底盘技术和先进能源解决方案 [6] - 问界用户智能增程电动行驶总里程超124亿公里,纯电行驶占比超70% [7] - 供应链垂直整合助力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 [6] 智能化与安全 - 超过50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参展,均强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性 [7] - 行业对辅助驾驶讨论回归理性,更注重实际应用场景安全保障 [6] - 赛力斯首创以场景定义安全的智能安全体系,涵盖四大安全领域 [7] - 车企宣传重点从"智能炫技"转向"安全底线" [6] 人形机器人应用 - 人形机器人成为自主品牌车企展台标配,小鹏、上汽、北汽等均有布局 [8][10][11] - 小鹏IRON机器人已进入工厂实训,计划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10] - 广汽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已在生产线投入应用 [11] - 行业整体处于L2阶段,L4级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11] 外资品牌转型 - 德系高端品牌在华销量下滑,面临本土竞争者挑战 [12] - 奥迪与上汽合作缩短研发周期30%,首款量产车型计划夏末上市 [12] - 日系车企2024年在华市场份额降至11.2%,创历史新低 [13] - 日产计划2027年前上市10款新能源车型,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 [15] - 现代、起亚、特斯拉等品牌缺席上海车展 [15] 中国市场特点 - 中国豪华车消费者平均年龄35岁,比全球市场年轻20岁 [16] - 消费者对科技和个性化有更高期待,推动外资品牌加速本土化 [12][16] - 日产将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强调适应"中国速度"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