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端天气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将遭强降雨、雷电、大风三连击 今日晚高峰请注意防范
央视新闻· 2025-08-12 07:27
降雨情况 - 北京西部和北部地区出现降雨 房山白草畔11至14时累积降雨量达23.8毫米 [1] - 北京西部回波强烈 大风 暴雨及雷电蓝色预警信号生效中 [3] - 预计北京有中到大雨 局地暴雨 伴有雷电 阵风可达7至8级 山区局地10级以上 [3] 交通影响 - 降雨对今日晚高峰及明日早高峰交通造成明显影响 [5] - 建议公众合理安排出行 随身携带雨具 注意交通安全 尽量绕行低洼易积水路段 [5]
西班牙热浪持续 14地发布高温预警
央视新闻· 2025-08-08 10:23
高温天气持续状况 - 西班牙高温天气自8月初持续并将至少延续至13日 本轮热浪将达连续11天成为近年持续时间较长的极端天气事件 [1] - 8月7日高温加剧 托莱多市录得全国最高气温42.4摄氏度 [1] - 8月8日半岛大部分地区及加那利群岛、巴利阿里群岛气温预计超过34至36摄氏度 南部大西洋沿岸和东北部低地部分地区将突破40摄氏度 [1] 预警响应与风险 - 全国14个自治区发布高温预警 其中9个处于橙色预警级别(安达卢西亚、阿拉贡、卡斯蒂利亚-莱昂等)5个处于黄色预警级别(巴利阿里群岛、坎塔布里亚等) [1] - 高温天气增加中暑等健康风险 并可能引发山火、干旱等次生灾害 [1]
“平民水果”价格飙升!极端天气会影响菜篮子吗?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3:37
核心观点 - 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柠檬主产区四川安岳产量大幅下降 同时全球主产国土耳其和阿根廷减产推动国际订单转向中国 双重因素推动柠檬批发价格同比上涨近一倍至每公斤14.55元 [1][2][4] - 极端天气影响存在向其他农产品扩散趋势 西瓜因河南山东江苏等产区减产价格已上涨约20% 花椒受甘肃四川干旱影响可能涨价 脐橙和砂糖橘若秋季持续干旱则年底至明年3月可能涨价 [1][5] - 蔬菜和粮油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主要得益于产区分散布局 国家储备粮调控体系以及蔬菜短生长周期特性 其中叶菜类虽因暴雨短期价格波动但1-2周内可通过新菜上市缓解 [3][6] 柠檬价格波动原因 - 四川安岳作为中国70%以上柠檬主产区 去年7月下旬至9月遭遇持续极端高温无雨天气 导致果树落果和果实干瘪 优质果率大幅降低 [2] - 全球柠檬主产国土耳其和阿根廷因花期不利天气减产 国际订单转向中国 进一步推高国内柠檬价格 [2] - 柠檬在茶饮和调味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夏季茶饮行业需求激增 同时国内供应以年度为单位未增产 出口需求直接拉动价格上升 [4] 其他受影响农产品 - 西瓜价格因连续高温导致河南山东江苏等产区减产 以及广东广西南方产区播种期强降雨导致瓜田被淹和上市推迟 目前价格上涨约20% 补种西瓜或在8月下旬上市但若暴雨持续晚熟品种价格可能继续走高 [5] - 叶菜类蔬菜因连续暴雨采收困难短期价格可能波动 但1至2周内可通过设施农业缓解 花椒受甘肃四川主产区干旱影响 到9月新产季前价格可能上涨 [5] - 若秋季持续干旱 脐橙和砂糖橘等晚熟品种在年底至明年3月可能涨价 中部地区干旱可能冲击主产区蔬菜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体系可快速调配资源 [5][6] 价格稳定因素 - 蔬菜产区遍布山东河北云南等地 单一地区受灾可通过跨区域调配补充 粮油有国家储备调控 小麦和稻谷通过中央储备粮体系平抑市场波动 [3] - 蔬菜生长周期短 暴雨后菠菜和小白菜等虽短期涨价但新菜1-2周内即可上市缓解供应压力 而柠檬生长周期长达数月恢复更慢 [3] - 南方暴雨对水稻影响较小 北方玉米和大豆低洼地若雨水过多可能减产但高处作物受影响不大 且可通过灌溉和追施叶面肥等技术手段减少损失 [6] 供应链韧性措施 - 需优化产区布局 推动柠檬和花椒等作物向气候适应性更强地区扩展并建立备份产区机制 同时扩大冷链覆盖和建设全国农产品供需平台实现精准调配 [8] - 推广价格保险 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对椒农和果农提供保底价赔付 并设立农产品应急采购基金用于平抑物价和保障供应 [8] -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耕地灌溉面积达10.8亿亩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这些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8]
热浪干旱致伊朗水电供应危机加剧 大量政府部门暂停办公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8:18
据外媒报道,伊朗政府下令,31个省中的16个省的政府办公室和公共机构于6日暂停办公,以在极端热 浪中减少电力消耗。 报道称,据伊朗气象部门预测,这种极端天气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至少五天,部分地区气温将达到 50℃。 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近日警告不要过度消耗水资源,称这可能导致伊朗首都在9月份 面临严重缺水。 佩泽希齐扬警告说:"在德黑兰,如果我们无法控制用水,人们不配合控制用水,到九月或十月,水坝 里就不会有水了。"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德黑兰省供水和污水处理公司称,此次热浪还伴随着干旱,首都德黑兰遭遇了60年来的最低降雨量, 严重影响了该市的水资源。 ...
气象学者:我们已经身处危机时代,而不是在讨论一个遥远的未来
虎嗅· 2025-08-06 23:53
气候极端化现状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5±0.13℃,首次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目标[5] - 中国成为全球变暖过程中的高敏感区和高风险区,升温幅度和自然灾害数量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 2020年被称为"气候危机元年",气候极端化已成为常态,表现为"涝的更涝,旱的更旱"的旱涝急转现象[3][8] 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 国内粮食主产区已受到极端高温和暴雨影响,导致冬小麦提前抽空穗、玉米生长变缓等[3][16] - 高温增加植物需水量,导致农户灌溉成本上升[17] - 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化趋势明显,需配备烘干除湿设备并优化排水系统[18] 行业应对措施 - 农业需大规模更新基础设施以适应极端天气,包括灌溉排涝系统切换能力[20] - 需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如耐低温不足的冬小麦和耐高温干旱的玉米水稻[19] - 农业保险需引入新金融工具,调整巨灾险种设计和赔付标准[23] 其他受影响行业 - 新能源行业面临"无风无日"天气导致发电量波动[24] - 海上航运企业需应对更多台风等极端天气,考虑北极航线替代方案[24] - 城市规划需调整设计思路以应对高温暴雨,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极端情况应对策略[25] 气候变化应对建议 - 全球需加速淘汰化石能源,全面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12] - 向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蕴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13] - 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排除伪科学干扰[26]
气象学者魏科:我们已经身处危机时代,而不是在讨论一个遥远的未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13:47
气候极端化现状 - 全球变暖导致局部地区"涝的更涝,旱的更旱",甚至出现短期旱涝急转[1][3][8]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5±0.13℃,突破《巴黎协定》1.5℃目标[5] - 中国成为全球变暖高敏感区,升温幅度和灾害数量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极端天气数据表现 - 2024年7月河南省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偏高3.2℃,为64年来最热[2] - 内蒙古2024年7月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为第二高[2] - 2020-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数量大幅攀升,气候相关灾害增长最显著[5][6] 农业领域影响 - 冬小麦因冬季低温不足导致提前抽空穗,玉米高温下光合作用受阻[14][15] - 北方需增加粮食烘干设备,东北需改良排水系统,华北需完善灌溉设施[16] - 蔬菜"天气型涨价"频发,但中国因储备完善价格波动小于国际市场[16][17] 行业应对措施 - 农业保险需调整巨灾险种设计和赔付标准以应对生产脆弱性[18] - 新能源企业需应对"无风无日"天气导致的发电量波动[18] - 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低洼地区改造为临时蓄洪区以突破承载力限制[19][20] 能源转型与产业机会 - 全球需加速淘汰化石能源,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11] - 能源转型将催生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但需付出短期代价[11] - 中国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应对长期气候挑战[21]
气候俗语不灵了,农业生产怎么办?
和讯· 2025-08-05 10:13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如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2025年北京暴雨导致44人死亡[2][3] - 全国用电负荷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15.08亿千瓦,较去年极值提高5700万千瓦[4] - 农业作为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在气候变化下首当其冲,小农户通过调整作物结构等方式适应但难以形成稳定体系[4]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 - 河南2025年夏粮产量750亿斤,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高温少雨导致驻马店旱情严重,土壤干旱比例超六成[6][7] - 传统气象俗语如"麦收八十三场雨"开始失灵,2024年河南小麦底墒欠佳[7][8] - 重庆雾江区农户种植早熟梨避开高温干旱,但梨树秋季二次开花显著影响次年产量[8][9] - 渭塬市苹果树生长期气温年际变异增大,冷热害频发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9]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中央一号文件对气象工作要求逐步增强,从灾害防御到拓宽服务领域如生态建设、森林防火等[11]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户应对高温干旱,如重庆农户形成社区支持网络共同抵御气候风险[12][13] - 高标准农田建设从2019年规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超10亿亩,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15] 农业经营主体的应对差异 - 小农户应对气候变化依赖个体资源、短期调整为主,集体行动受限且制度支持不稳定[13][14] - 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资金相对充足,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如搭建大棚防冰雹、采用智慧农业措施[13] - 规模化的农业合作社与农业企业面临更显著的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因其资本密集性和完整产业链[17] 政策建议与未来方向 - 报告建议加强西北黄土高原、长江经济带、华北平原等重点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0] - 提升农户气候适应能力需构建多方协作机制,结合制度设计、技术创新和本土知识[14] - 农业企业需做好气候适应性规划,争取投融资支持以降低适应成本[17]
再现“最热7月”!滚滚热浪会加重今夏日本的大米危机吗?
第一财经· 2025-08-03 11:48
极端高温对日本农业的影响 - 2024年东亚热浪导致日本大米价格同比上涨48% [3] - 日本7月平均气温创1898年以来最高纪录 高出正常水平2.89摄氏度 [4] - 北海道地区7月24日测得39摄氏度高温 远超往年26-28摄氏度的平均水平 [4] 日本大米市场供需动态 - 2024年5月日本5公斤装大米含税均价达4268-4285日元 为去年同期2倍多 [7] - 日本政府已投放36万吨储备大米 售价为市场价一半 [7] - 截至7月20日当周 日本5公斤大米均价3432日元 连续9周下跌但仍高于往年 [8] - 农协标志大米售价3931日元/5公斤 普通大米约2980日元/5公斤 [8] - 日本2024年大米产量679万吨 需求711万吨 连续三年供不应求 [8] 通胀与政策反应 - 日本央行预测2026财年核心CPI将达2.7% 较此前2.2%预测大幅上调 [9] - 6月日本核心CPI同比涨幅超3% 大米价格飙升为主要推动因素 [9]
极端天气正推高全球基本食品价格
快讯· 2025-08-03 06:39
极端天气对食品价格的影响 - 日本7月遭遇极端高温天气 西部兵库县丹波市最高气温达41.2摄氏度创历史纪录 至少三地气温超40摄氏度 多地超39摄氏度 [1] - 研究显示极端天气推高全球基本食品价格 2024年东亚热浪导致韩国白菜价格同比上涨70% 日本上涨48% [1] - 极端天气通过食品价格上涨加剧整体通胀 对全球经济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1] 行业连锁反应 - 农产品行业受极端气候直接冲击 东亚地区蔬菜价格出现两位数同比涨幅 [1] - 食品通胀压力传导至下游消费行业 供应链成本上升风险显现 [1]
再现“最热7月”,滚滚热浪会加重今夏日本的大米危机吗?
第一财经· 2025-08-03 06:22
极端高温天气对日本的影响 - 2024年7月日本平均气温创1898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纪录,连续三年出现"最热7月",平均气温高出正常水平2.89摄氏度 [3] - 7月30日西部兵库县丹波市最高气温达41.2摄氏度,刷新日本历史极值,全境39处观测点破高温纪录 [1][3] - 北海道地区7月24日出现反常高温,北见市达39摄氏度,远超往年26-28摄氏度的平均水平 [3] - 2022-2024年日本因中暑死亡人数逐年攀升,分别为1477人、1651人、2033人 [4][5] 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冲击 - 热浪导致福井县、新潟县和长野县等水稻主产区严重缺水,影响水稻生长和小豆播种发芽 [6] - 2024年东亚热浪致日本大米价格同比上涨48%,韩国白菜价格上涨70% [1] - 日本5月每5公斤大米含税均价达4268-4285日元(约213-214元人民币),为去年同期2倍多 [6] - 政府已投放36万吨储备大米(售价为市价一半),但7月20日当周5公斤大米均价仍达3432日元(166.43元人民币),同比维持高位 [6] 大米供需与价格走势 - 2024年日本大米产量679万吨,需求711万吨,连续三年供不应求,缺口38万吨 [7] - 超市渠道显示农协标志大米5公斤售价3931日元,普通大米2980日元,流通渠道无瓶颈但结构性价差显著 [7] - 农林水产省罕见未发布2025年需求预测,需重新评估此前预测偏差原因 [7] 通胀与货币政策影响 - 日本央行上调2026财年核心CPI预期至2.7%(原预测2.2%),6月核心CPI同比涨幅超3% [7][8] - 大米价格飙升被列为推高通胀的关键因素,央行需重新审视货币政策以应对物价压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