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
icon
搜索文档
不懂外语但公司出口超2000万!小微外贸人“巧”闯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28 12:47
核心观点 - 小微外贸企业通过本土化战略和数字化工具在严峻国际形势下实现逆势增长 采用远程本土化 小批量定制和多元化市场策略应对关税波动和需求收缩 保持两位数增速 [1][2][4][8] 远程本土化策略 - 利用翻译软件和本地社交媒体精准触达客户 通过实物照片和视频直击需求痛点 [2] - 采用小批量定制模式 从至少半个柜发货降低至一两百件即可发货 破解新兴市场信任难题 [2] - 通过轻资产合作模式免费撬动当地资源 与本地货代或批发商分享利润 无需自建仓库或雇佣团队 [2][3] - 注册本地公司和本土店铺 在韩国Coupang等平台中国卖家仅占10% 高门槛带来更高利润和护城河 [4][5] 数字化工具应用 - 使用AI翻译工具和运营工具克服语言障碍 团队自主开发针对不同市场的工具 [3] - 通过AI生意助手覆盖外贸全流程 超10万外贸企业日均使用 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商家 [5] - 本地化金融网络实现快速结算 非洲买家可直接支付本地货币 当天到账且无需中间行手续费 [6] 市场多元化布局 - 美国订单占比从60%降至30% 新兴市场迅速弥补并稳住总体两位数增速 [4][5] - 开拓东南亚 拉美 非洲等新兴市场 东南亚已成为"新三样"重要出口目的地 [8][9] - 通过接触老挝招商团等线下方式开拓市场 一个地区获取一个优质客户即可 [5] 产品与客户策略 - 放弃小客户守好大客户 大客户从询盘到落地周期超1年 最大客户跟进7年才落地 [7] - 拓展新产品品类如特种气体 明年完成一半计划即有信心实现翻倍增长 [7] - 孵化快消品跨境电商副业 毛利率达50%-60% 避开高退货率品类如女装和女包 [8] 行业趋势与支撑 - 全球供应链形态不可逆转变 发达国家市场增量需求有限 发展中国家增量市场成为必由之路 [8][9] - "新三样"(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电池)出口订单指数和价格指数明显高于大盘 [9] - 中国跨境电商和金融支付平台本土化为微观个体提供数字化与智能化服务支撑 [5][6]
便利店+商超=烘焙新势力?全球商超烘焙市场给中国的启示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22 08:34
中国烘焙市场格局变化 - 独立面包店主导地位被新零售渠道取代 [1] - 烘焙门店净增长几乎为零 新增9.2万家但闭店9.1万家 [1] - 新零售渠道出现多个爆款产品 山姆瑞士卷年销超10亿 盒马草莓盒子蛋糕单季销售2亿 胖东来网红大月饼年销预估2亿 [1] 传统烘焙品牌衰退现状 - 克莉丝汀退市且门店全关 [2] - 熊猫不走门店全关 [2] - 多乐之日退出郑州市场 [2] - 慢城蛋糕仅剩德州4家加盟店 [2] - 勿理堂资金链断裂仅剩不到10家门店 [2] - 圣安娜饼屋关闭广州10家门店 [2] - 皇家美孚退出武汉西安西宁市场 [2] - ABC Cooking Studio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2] - 摩萨哥10+门店全关 [2] - 虎头局母公司破产仅剩武汉2家门店 [2] 日韩商超烘焙模式 - 以短保产品为核心 配送频次达一日两配 [6][7][9] - 日本82.8%消费者在商超购买面包 韩国达76% [11] - 健康化成为必选项 无添加蔗糖吐司和低GI全麦面包霸占销量榜 [12] - 成分透明面包复购率比普通面包高23% [12] - 日本低糖质面包系列12年累计销量突破3.7亿个 [18] - 韩国注重本土化创新 开发芝士打糕曲奇等融合产品 [19][21] 美国商超烘焙特征 - 大包装高性价比强场景绑定模式 [23] - 60%消费者采用每周1次批量采购方式 [26] - 商超贡献美国烘焙市场45%销售额 家庭消费占比超70% [28] - 超市和大卖场渠道占面包销售总额约70% [30] - 沃尔玛12片装全麦吐司售价2.5美元 单片成本不到0.21美元 [28] - 克罗格全麦三明治面包2023年销量突破1.2亿袋 [28] 欧洲商超烘焙格局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73.61亿美元 [31] - 商超渠道贡献60%-70%销售额 [31] - 德国人均面包消费量达80公斤远超欧洲平均水平 [37] - 法国现烤区占比高于预包装 现烤销售额占烘焙板块60%以上 [39] - 德国Lidl自有工厂生产60%食品 黑麦酸面团面包售价较品牌低40% [35] - 法国家乐福现烤法棍区展示老面发酵过程强化手工感 [39] 行业发展路径与策略建议 - 精准匹配本土需求是成功本质 [42] - 建议采用短保供应链实现当日次日配送 [43] - 通过区域规模化生产降低平价刚需品成本 [44] - 推行原料溯源透明化标注提升品质认知 [46] - 结合精细化细分和本土化创新打造差异化 [43]
观察中国汽车的最佳“切片”,2025成都车展8月29日启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8-22 01:3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于8月29日开幕 主题为"领潮而立 向新而行" [1] - 展会预计汇聚近120个汽车品牌 覆盖整车、改装车、人形机器人、三电系统等产业热点 [1] - 展陈空间达22万平方米 覆盖12大展馆及室外展区 [1] 自主品牌表现 - 奇瑞集团携旗下五大品牌在5号馆独家呈现 [1] - 长安汽车以10号馆为主秀场 携家族五大品牌亮相 [1] - 比亚迪集团独占9号馆 并于室外展区打造智能化街区 [1] - 红旗展示礼兵车队及"国耀"序列 彰显国车品级风范 [1] - 长城、鸿蒙智行、吉利、北汽等自主品牌展台面积较往届显著扩容 [1] 外资与合资品牌战略 - 外资与合资品牌以"电动化"与"本土化"双轨并进 深度诠释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2] - 智能机器人与前沿电池技术同台展示 勾勒立体出行生态雏形 [2] 展会定位与影响 - 作为下半年首场A级车展 立足车市"金九银十"前黄金档期 [2] - 成为全国年中车市核心舞台及中西部地区链接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平台 [2] - 通过汇聚全球新车、前沿技术和产业政策 发挥市场活力"晴雨表"与消费信心"强心剂"作用 [2] - 突破传统工业展会边界 将汽车深度融入城市肌理 打造"人车生活"共融的全民节日 [2] 主办与承办信息 - 展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联合主办 [2] - 由成都世纪衡越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共同承办 [2]
当“胖改”风吹到麦德龙
搜狐财经· 2025-08-17 11:58
门店改造背景与概况 - 麦德龙四季青店为全国首家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 于8月15日重新开业 改造重点包括商品精选 服务升级和员工关怀 [1] - 门店调改周期为7月21日开始局部施工 8月11日至14日闭店施工 整体装修风格未进行大规模改动 [3] 商品结构调整 - 商品总数精简至约8000支 全场商品汰换率达55% 烘焙熟食类商品数量增加近6倍 [6] - 新增胖东来自有商品专区 休闲食品引入网红商品 玩具区升级潮玩盲盒手办品类 包括199元AI机械狗 [3][12][15] - 现制加工区面积大幅增加 增设活鲜销售区域以响应消费者需求 [4] - 保留宜客和麦臻选两大自有品牌 进口商品占比维持在25% 自有品牌渗透率长期超70% [6][11] 服务与体验升级 - 提供肉类免费切片加工 活鲜现杀烹饪服务(清蒸鱼加工费8元/斤) 便民服务区提供取冰 打包 量血压等免费服务 [7][10] - 实行免打扰购物模式 取消商品推销广播 营业时间调整为9:00-21:30 [10] 员工福利优化 - 新增员工休息室 淋浴房与餐厅 带薪年假最低10天 缩短工时以提升员工满意度 [10] 战略转型方向 - 改造体现公司加强to C业务和本地化策略 商品年轻化与本土化成为核心方向 [1][12] - 自有品牌麦臻选和宜客连续5年保持双位数销售增长 每年推出200-300款新品 [11] - 此前已通过引入儿童乐园 Tims咖啡等举措布局年轻客群 2024年推出二次元IP形象强化年轻化战略 [14]
5GWh储能大单落地,中印新能源合作回温信号渐显
高工锂电· 2025-08-17 08:19
中印新能源合作现状 - 中汽新能与印度IndiGrid签署2026-2027年5GWh储能系统合作备忘录 此前已交付1GWh印度电网订单 [2] - 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84 78亿美元 其中60%太阳能组件依赖中国进口 电子元件 太阳能设备和成品钢材为主要品类 [10][11] - 印度重启边境贸易口岸 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证 计划恢复直航 阿达尼集团在华成立能源公司并频繁与中国企业互动 [5][7][8][9] 印度新能源发展目标与挑战 - 印度承诺2030年实现500GW可再生能源装机 非化石燃料占比50% 2070年碳中和目标需在2040-2060年减少99%煤炭使用 [12][13] - 当前煤炭发电占比70% 2027年产量预计增至13亿吨 2024年新增清洁能源产能不足28GW 距年需求44GW差距显著 [15] - 电网侧储能缺口12GW 风光弃电率17% 2024年夏季电力缺口达12% 基础设施不足制约可再生能源整合 [15][16] 印度本土化政策与产业矛盾 - 印度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0%反倾销税 ALMM List-II名单排除中国企业 要求政府项目100%采用本土产品 [20] - 本土硅料产能仅5万吨(中国230万吨) 设备进口超85% 组件成本较东南亚高5%-8% 美国加征50%关税加剧困境 [22][23][24] - PLI计划失败致制造业占比下降 特斯拉投资搁置反映外资对基建 劳动力 法规的担忧 [25][26] 中印电池产业合作机遇 - 中国储能电池占印度90%市场份额 即使加征25%关税仍具性价比优势 强制配储政策扩大市场空间 [30][31][32] - 印度前九大锂电池供应商中七家为中国企业 ATL 国轩高科 亿纬锂能等主导市场 技术优势显著 [29] - 电动两轮车为突破口 比克电池 星恒电源等通过本地化产线切入 韩国LGES 松下同步布局 [32][33][34] 印度市场特性与战略调整 - 印度经济快速增长但能源需求激增 本土主义政策与产业短板并存 国际合作必要性凸显 [15][19][25] - 美印关系恶化促印度转向战略自主 中印合作或进入技术 资本 本地化平衡的新阶段 [36][37] - 庞大人口与电动车市场潜力吸引外资 但需应对政策波动与供应链本土化挑战 [28][35]
「日料界的瑞幸」,偷了萨莉亚的家
36氪· 2025-08-15 10:44
寿司郎市场表现 - 寿司郎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北京不到一年即将开出第9家门店,饭点排队现象普遍,西单大悦城开业时创下排队2000号的纪录[11] - 杭州湖滨银泰in77店开业当天排到800多号,广州多家门店周五需排队超200桌,部分门店周末需增加店员应对客流[11][14] - 社交平台相关内容大量涌现,包括晒餐盘、抽象玩梗、攻略分享等,形成"寿司郎文学"现象[17][19][21] 产品定位与策略 - 主打高性价比,经典促销三件套包括8元三文鱼、10元蓝鳍金枪鱼、8元焦糖鹅肝,被称作"寿司界的萨莉亚"或"日料界的瑞幸"[25][26] - 菜单超200种SKU,按餐盘颜色区分价格(8元/10元/15元为主),宣传人均89-147元,价格仅为高端日料店的1/3[26][27] - 推出本土化创新菜品如牛肉堡寿司、口水鸡寿司,满60元可玩抽奖游戏,增强消费体验[47][63] 供应链与运营 - 食材供应链转为海外进口+中国本地采购(山东鹅肝、大连海胆、顺德鳗鱼等),依托中国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34][35][37] - 采用平板点单、传送带送餐等自动化配置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出餐效率[40] - 2023年8月起调整供应链策略,使用经中国海关检验的日本以外地区食材[33] 行业趋势 - 《中国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2》显示传统高端日料光环消退,平价路线受青睐[38][39] -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全国寿司店超2.5万家,近一年新增6901家,本土品牌如N多寿司、鲜目录等门店超200家[60][61] - 《2025年中国寿司行业市场深度调查报告》显示过半寿司门店人均消费在45元以下,本土化、平价化、下沉化成为关键词[56][57] 竞争格局 - 竞品KURA寿司因本土化不足两年亏损8000多万,"10年百店"计划落空[42][45] - 滨寿司门店数量从2024年39家增至2025年83家,主打10元寿司和周三五折活动[64][66] - 争鲜首家Super店开业,引入轨道配送、数字点餐等创新元素,与蜡笔小新联名吸引年轻客群[62][63]
日妆巨头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本土化”
36氪· 2025-08-14 10:52
日妆巨头在华市场表现 - 资生堂中国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10%,高丝中国业务下滑7.3%,POLA因中国市场疲软导致净利润大跌38% [2][15][16] - 中国化妆品品牌交易额占比达55.2%,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本土品牌主场优势明显 [2] - 四大日企呈现"全球盈利增长VS中国持续疲软"的分化,中国市场成为共同短板 [3][16] 公司财务数据 资生堂 - 全球销售额4698.31亿日元(约228.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6%,但核心营业利润逆势增长21.3%至233.72亿日元(约11.37亿元人民币) [7] - CPB(+3%)、NARS(+2%)、怡丽丝尔(+12%)增长良好,但资生堂(-4%)、ANESSA(-15%)、醉象(-57%)销售额下滑 [7] - 中国及旅游零售板块销售额1739.41亿日元(约8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2.4%,但贡献集团近80%核心利润 [10] 花王 - 全球销售额8090亿日元(约3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营业利润695亿日元(约3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19.9% [10] - 化妆品业务同比+1.6%,终结连续两年上半年亏损,但中国市场在内的亚洲地区下滑9.8% [13] 高丝 - 全球销售额1605亿日元(约7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9%,营业利润113亿日元(约5.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7.7% [13] - 化妆品事业部营业利润97亿日元(约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跌20%,中国市场(不含旅游零售)同比下滑7.3% [15] POLA ORBIS - 总营收832.53亿日元(约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大跌38.1%至46.4亿日元(约2.26亿元人民币) [16] - 亚洲地区受中国子公司清算影响,海外业务整体业绩下滑 [16] 战略调整方向 - 资生堂整合中国与旅游零售为独立利润中心,聚焦高端品牌协同效应,电商渠道在618表现优异 [17][19] - 花王推进本土化生产与决策,芙丽芳丝品牌全球总部迁至上海,新品开发速度提升30% [21][23] - 高丝关闭低效百货专柜,导入新型美妆集合店,黛珂品牌升级高奢定位,中国大陆Q2利润改善 [24][25] - POLA缺乏明确在华战略,清算北京ORBIS子公司损失数十亿日元 [25] 产品与研发创新 - 高丝加强本土共创,将中国植物成分纳入研发体系,黛珂计划推出"量子计算配方"毛孔精华 [27] - 资生堂推出医美级新品牌「律曜RQPYOLOGY」,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械字号产品 [31] - 花王珂润深耕敏感肌修护,芙丽芳丝主打"精简护肤",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33]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美妆市场进入"功效可视化"与"情绪价值化"阶段,消费者追求科学实证与情感共鸣 [27][33] - 日企需平衡"技术壁垒"与"反应速度",突破"决策链条长"的传统桎梏 [25][34] - 本土化深度与长期战略定力将决定日企在华市场下一个增长曲线 [26][34]
日妆巨头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本土化”
FBeauty未来迹· 2025-08-13 10:53
日妆巨头在华市场表现 - 资生堂中国区销售额同比下滑10%,高丝中国业务下滑7.3%,POLA净利润大跌38% [3][4] - 中国化妆品品牌交易额占比达55.2%,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本土品牌主场优势显著 [3] - 四大日企呈现"全球盈利增长但中国市场疲软"的二元分裂格局,中国成为共同短板 [4][14] 各公司财务数据 资生堂 - 全球销售额4698.31亿日元(约228.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6%,核心营业利润逆势增长21.3%至233.72亿日元(约11.37亿元人民币) [7] - CPB(+3%)、NARS(+2%)、怡丽丝尔(+12%)增长,但资生堂(-4%)、ANESSA(-15%)、醉象(-57%)下滑 [7] - 中国及旅游零售板块销售额1739.41亿日元(约8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2.4%,但贡献集团近80%核心利润 [10] 花王 - 全球销售额8090亿日元(约3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营业利润695亿日元(约3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19.9% [10] - 化妆品业务(+1.6%)和健康与美容业务(+2.1%)全球销售额合计约160.7亿元人民币,但中国市场下滑9.8% [11] 高丝 - 全球销售额1605亿日元(约7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9%,营业利润113亿日元(约5.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7.7% [11] - 中国市场(不含旅游零售)同比下滑7.3%,二季度跌幅扩至9.6% [13] POLA - 总营收832.53亿日元(约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7%,净利润大跌38.1%至46.4亿日元(约2.26亿元人民币) [13] - 亚洲地区受中国子公司清算影响,海外业务整体下滑 [13] 战略调整方向 - 资生堂整合中国与旅游零售为独立利润中心,聚焦高端品牌与电商渠道,医美赛道推出新品牌「律曜RQPYOLOGY」 [16][29] - 花王将芙丽芳丝全球总部迁至上海,新品开发速度提升30%,强化本土化生产与决策 [20][22] - 高丝关闭低效百货专柜,导入新型美妆集合店,黛珂升级高奢专柜,计划推出"量子计算配方"产品 [22][27] - POLA缺乏明确在华战略,高端品牌持续承压 [2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美妆市场进入"功效可视化"与"情绪价值化"阶段,消费者追求科学实证与情感共鸣 [27][31] - 日企尝试"功效本土化+情绪场景化+高价值感"组合策略,但需平衡技术壁垒与决策效率 [24][31] - 渠道变革加速,传统百货专柜收缩,新型集合店与电商渠道崛起 [22][27]
“我们的餐厅总会让海外同行惊讶”——麦当劳中国CEO张家茵谈本土焕新之路
新华网· 2025-08-12 06:33
公司发展历程 - 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在深圳开设第一家门店[3] - 2017年完成股权变更 中信成为控股股东 开启本土化经营的"金拱门"时代[7] - 中国内地餐厅数量从2017年2000多家增长至目前超7000家 8年翻三倍[9] - 员工人数从约12万人增长至逾20万人[3][6] - 2024年服务顾客超过13亿人次[3] 供应链本土化成果 - 2024年供应链采购量近80万吨 涵盖400多种食材和原材料[5] - 90%的食材和原材料已实现本土供应[10] - 携手11家上下游供应商伙伴联合参展链博会[3] - 每家餐厅餐饮包含来自100多个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10] - 启动建设供应链浙江智慧产业园[5] 数字化建设成就 - 转型六个月内从零起步开发出消费者APP和小程序[9] - 构建拥有3亿注册会员的庞大数字生态[9] - 自主研发智能取餐柜和得来速餐厅创新服务模式[9] 产品研发与市场创新 - 推出麦辣鸡翅、板烧鸡腿堡等本土研发产品[9] - 与米哈游开展跨界联动 春节期间进行皮影戏传统非遗合作[9] - 供应网络每年向海外市场出口约8000吨薯条[10] - 中国供应商生产的派和麦满分英式松饼出口至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市场[10]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将中国内地餐厅数量扩张到1万家[11] - 2024年预计新开1000家餐厅[9] - 深化协作共赢 建设数智链条[3]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餐饮企业寻找新突破口
搜狐财经· 2025-08-04 14:36
麦当劳中国发展 - 麦当劳中国门店数量突破7100家 是8年前的三倍 年服务顾客超13亿人次 [2] - 公司采用"全球品牌+本地运营"的"金拱门模式" 餐厅已深入全国280余个地级市 [2] - 90%以上食材实现本地采购 本土供应商比重提升至近六成 [4] - 拥有超过3800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 规模全球领先 [4] - 预计到2028年将实现1万家餐厅的目标 全球新开餐厅约一半在中国 布局将持续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6] 麦当劳中国社会价值 - 长期助力"麦当劳叔叔之家"公益项目 为1700+户异地就医家庭免费提供超过7.7万个安睡夜晚 [4] - 全国20余名员工中50%为00后 8年来累计培训学员超7万 [4] 海底捞战略布局 - 全国首家臻选店落地北京 主打粤式火锅 食材以高品质海鲜、和牛为主 采用限量预订模式 [7] - 臻选店设置九个独立包间 十余个大厅餐位 配备茶室、调酒区 服务团队来自高端酒店和餐厅 [9] - 未来将逐步增加私厨上门业务 门店主要布局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数量不会太多 [11] 火锅行业趋势 - 火锅价格呈两极化发展 中高价格带火锅店对追求品质消费者吸引力增强 [9] - 海底捞2024年推出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企业店等多种特色场景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