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

搜索文档
江苏依托农技耘平台开展创新成果推介与创业经验交流
新华日报· 2025-06-10 23:32
新农人培育成果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依托农技耘平台推出"培育'新农人'江苏在行动"系列直播活动,成为全省"新农人"创新成果推介与创业经验交流的集中展示窗口 [1] - 高邮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大喜通过直播分享从门外汉到产业带头人的蜕变历程,并计划做大'高邮大虾'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1] - 江苏正清米业总经理徐扬键通过电商直播将"建湖大米"推向全国,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并通过品牌化运营使当地大米增值30% [1] 新农人创新模式 - 东台雨燕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总经理徐子敬在全国首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险服务,带动退伍军人及农村待业青年200余人就业 [1] - 泗洪县"蟹二代"孙翔宇展示物联网养蟹系统,通过"协会+公司+农户"模式使大闸蟹养殖效益提升35% [2] - 高邮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农人协会",为农业电商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搭建抱团发展平台 [2] 人才培养体系 - 高邮市通过7年定向培养计划与5所高校合作培养89名专业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500人次以上,3年选派23人参加部级"头雁"培训 [2] - 东台市动态管理5000余名"新农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51% [3] - 建湖县与江苏农牧学院合作搭建中高职学历教育桥梁,207名青年农民参与,122人学成后投身"三农"事业 [3] 产业发展成效 - 东台市南沈灶镇利用果蔬椒乡农业园打造电商"新农人"培育基地,实现电商销售规模近2亿元 [3] - 建湖县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头雁"计划,15名"新农人"成为产业发展"领航员" [3] - 江苏省计划到2027年底培育"新农人"头雁1000人,带动培育"新农人"雁阵10000人 [3]
新农人”正成为“兴农人
金融时报· 2025-06-09 06:18
行业趋势 -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 60岁以下农机手已不多见[1] - 城镇化进程中返乡潮正在兴起 年轻人口呈现回流趋势[1] - 新农人群体通过新媒体平台连接市场 采用直播和短视频方式推广农业[1][2] 商业模式创新 - 合作社模式快速发展 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600多人[1] - 种植规模快速扩张 典型案例从50亩扩大到480亩[1] - 农机服务业务拓展 智慧农机包括无人插秧机和农业植保无人机[2] 技术应用 - 农业科技含量提升 涉及无人机播种和智能灌溉技术[2] - 种植模式变革 新农人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2] - 专业技能要求变化 新技术需要年轻人掌握和操作[2] 人才结构变化 - 90后新农人涌现 1994年出生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返乡务农[1] - 80后成为种粮大户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发展成为农业经营者[1] - 年轻从业者自我定位明确 聚焦新农业 新农村 新农人三大关键词[1] 社会影响 - 新农人发挥带头作用 参与新媒体短视频培训并带动周边[1] - 形成示范效应 经常收到年轻人咨询如何在家乡发展农业[2] - 改变行业形象 使农业成为更有吸引力的产业[2]
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保持活跃 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5 23:03
农产品出口总体表现 - 2023年前两个月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52 25亿美元 同比增长3% 创5年同期新高 占外贸出口总额2 8% [1] - 水海产品及制品出口29 65亿美元(占比19 5%) 其中虾制品增长17 8% 鱼制品增长5 8% 但墨鱼制品下滑9% [2] - 蔬菜及制品出口23 3亿美元(占比15 3%) 冷冻蔬菜增长5% 干燥蔬菜激增26 6% 但鲜冷蔬菜下滑2 2% [3] - 水果及制品出口13 2亿美元(占比8 7%) 整体增长12 7% 其中葡萄出口暴增124 9% 果汁增长39 2% [3] 区域市场分布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75 6亿美元(增长3%) 对欧盟出口17 6亿美元(增长6 3%) 对金砖国家出口15 8亿美元(增长4 1%) [3] - RCEP国家市场出口60亿美元(微降2 9%) 东盟市场出口32 8亿美元(下滑4 3%) [3] - 美国 日本为主要传统出口市场 中东 非洲 东南亚成为新兴潜力市场 [2][4] 重点省份表现 - 山东省以34 4亿美元出口额居首(增长3 9%) 广东省26 2亿美元(下滑2 7%) 福建省16 5亿美元(微增0 1%) [4] - 云南省同比增速达39% 在前十省份中增幅第一 [4] 出口支持措施 - 海关推出16条便利措施 包括技术贸易研究 企业注册指导 质量体系建设等 [5] - 实施预约通关 云签发检疫证书等创新服务 淄博海关创新"国外出菇"模式解决保鲜难题 [5][6] 新业态发展 - 新农人通过双语直播拓展国际市场 如海南荔枝种植户通过短视频带动销售超2000斤 [7] - 宁波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户年收入达150万元 成功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并计划扩大海外合作 [8] - 直播带货打破地域限制 带动农户参与国际营销 形成"手机连接市场"的新型销售网络 [7][8]
“新农人”崛起:密云民营特色农业的科技密码与税务助力
新京报· 2025-05-29 14:03
公司发展情况 - 密农人家成立于2012年,带动120家合作社和465名农户增收,累计销售额超2.2亿元 [1] - 公司发挥电商数据优势,指导400余名农户和120余家合作社精准生产,订单农产品超1000吨,单个农户产值提高35% [2] - 水库鱼和密云番茄销量分别增长120%和50%,淘宝店铺登上阿里巴巴农产品神店榜复购率榜首 [2] - 极星农业运用高新技术,小番茄产量达传统农业的5-8倍,同等占地面积下产量超传统方式3倍以上 [2][3][4] 技术创新与运营模式 - 密农人家通过短视频精准营销,打造网红农产品,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6% [2] - 极星农业参考50年气象数据建模优化温室设计,使用环境传感器和AI算法实时调整生产参数 [3] - 极星农业年均自产产品收入964万元,流通环节免税收入503万元,近三年均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 [5] 政策支持与行业环境 - 密云区2024年千万级涉农电商销售总额达5.02亿元,同比增长19.4% [5] - 企业享受农产品自产免增值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极星农业年均获增值税红利10万元 [5] - 税务部门建立分级分类服务体系,通过"远山驿站"平台对接企业各阶段涉税需求 [6] 行业转型趋势 - 传统农业向"要什么种什么"模式转变,数据驱动精准生产提升效率 [2] - 高新技术应用推动农业规模化、科技化转型,玻璃温室等技术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 [3][4] - 政策杠杆持续激发涉农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 [5][6]
从“新农人”成“兴农人” “90后”返乡走出致富“振兴路”
央视网· 2025-05-22 07:29
公司经营发展 - 公司由"90后"新农人邬凯波接手父亲承包的20亩葡萄园起步,现经营面积已扩张至80亩 [7][11] - 公司主营高端品种"阳光玫瑰"葡萄,亩产达2000-2500公斤,年经营收入约150万元 [11] - 公司成功开拓澳大利亚市场,产品进入当地超市货架,并与国际客商签订合作协议 [1][15] 行业技术升级 - 公司主动淘汰传统巨峰葡萄品种,转型种植高附加值阳光玫瑰品种 [7] - 公司通过持续参加种植培训、实地实践优化技术,适应不同土地和小气候条件 [9] - 当地政府搭建扶持平台,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全链条服务支持新农人发展 [9] 市场拓展战略 - 公司通过疏果、施肥等精细化田间管理提升葡萄品质,筛选精品出口澳洲 [3] - 行业面临阳光玫瑰种植普及导致价格下行压力,公司转向国际市场寻求增量 [13] - 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出口业务 [15]
小满助力计划7年记:让田野更有希望,让乡亲更有盼头
第一财经· 2025-05-21 02:01
返乡"新农人"创业案例 - 贵州排翁村李晓明通过养蜂、羊肚菌和生姜种植带动村民致富,养蜂规模达500多箱,羊肚菌种植从20亩扩至60亩,带动100多农户就业,村民年收入从一两千元提升至上万元[6][8][9][11][12] - 柳州蓝龙贵创立"龙贵哥"螺蛳粉品牌,坚持传统老坛发酵工艺,建立6个食品生产基地覆盖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几千万元,吸纳230多名劳动力,人均月收入超3500元[18][21][24][25][26] - 成都孙婉莹夫妇运营汨汨生态农场,有机种植品种超2700个,基地从2.88亩扩至75亩,探索智慧农业模式,仅需4人管理[27][29][31][32] 度小满"小满助力计划"支持成效 - 累计发放6848笔合计3.3亿元免息贷款,覆盖602个村庄,支持100多个乡村产业发展[3][34] - 为李晓明提供20万元免息贷款助其扩大养蜂和种植规模[13],为蓝龙贵提供20万元贷款缓解疫情冲击[25],向孙婉莹发放12万元贷款解决资金压力[31] - 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2021年启动"3年计划"每年发放10亿无息和低息贷款[34] 乡村产业升级模式 - 排翁村结合传统村寨特色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形成"一带多、多带广"的产销合作机制[6][11][17] - 柳州酸文化通过螺蛳粉产业链实现非遗商业化,产品销往国内多地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21][24][26] - 汨汨农场采用"有机种植+主题活动+智慧农业"模式,计划通过展览链接城市社区与乡村[29][31][32] 政策与行业趋势 -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人才是乡村振兴关键要素,青年群体正将专业知识与技术带入三农领域[1] - 绿色特色种养和乡村新业态培育成为政策导向,返乡创业青年数量显著增加[33][35] - 金融科技手段助力乡村可持续绿色发展,未来7年现代化农业将涌现更多创新案例[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