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新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战新产业带动增强 机械工业经济效益回稳向好
机械工业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行业整体表现 - 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2.6和2个百分点 [3] -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3.6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0.6万家,占全国工业的26.2% [2] - 资产总计达40.4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国工业的22% [2] - 营业收入15.3万亿元,同比增长7.8%,利润总额7912.1亿元,同比增长9.4% [4] 细分行业表现 - 汽车和电气机械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1.3%和12.2% [3] -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分别为8.3%、3.8%和7.6% [3] - 重点监测的122种主要产品中,8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比68.9% [3] 固定资产投资 - 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投资增速(2.8%),但低于工业(10.3%)和制造业(7.5%)平均水平 [4] - 通用设备和汽车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6.6%和22.2%,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行业投资分别下降7.8%和15.6% [4] 景气指数 - 6月份机械工业景气指数为106.9,比上年同期高3.9个点 [5] - 产品指数为105.9,行业指数为109.4,外贸指数为104.2,经效指数为107.0 [5][6] 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战新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比全部机械工业高1.3和5.4个百分点 [7] - 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总体水平 [7] 绿色转型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渗透率达44.3% [8] - 风电机组产量增速超过70%,占发电机组产量比重超过一半 [8] - 电动叉车产量占全部叉车的比重达77.1% [8] 对外贸易 - 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976.0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出口额46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8]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23.9%,对RCEP国家出口同比增长16.7%,对东盟国家出口同比增长24.2% [9] 重大技术装备突破 - 全球首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机组投运 [10] - 国内首个高国产化率F5燃机项目投产发电 [10] -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4台核主泵验收交付,钍基熔盐堆建成并稳定运行 [10] 行业挑战 需求与订单 - 66%的企业反馈存在订单不足的问题 [14] - 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额增速较年初和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14] 价格与应收账款 - 机械产品出厂价格连续29个月同比下降,6月份降幅为2% [15] - 应收账款总额达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平均回收期为105.3天 [16] 外部环境 - 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大,美国关税政策对行业外贸构成多重影响 [13] - 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国际市场需求收缩 [16]
前七个月深圳外贸突破2.5万亿元,继续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7:20
外贸总体表现 - 前7个月深圳累计进出口2 58万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其中出口1 56万亿元 进口1 02万亿元 增长9 4% [1] - 深圳以2 58万亿元进出口总值微弱领先上海的2 55万亿元 保持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1] - 7月单月深圳进出口4159 4亿元 增长6 2% 其中出口2556 2亿元创年内单月新高 增长4 7% 进口1603 2亿元增长8 8% [1] 贸易结构与方式 - 一般贸易占主导 前7个月进出口1 42万亿元 占比54 9% 保税物流进出口6992 8亿元增长13 7% 占比27 1% 加工贸易4511 9亿元占17 5% [1] - 对香港 台湾 欧盟 韩国 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合计1 22万亿元 增长10% 占总进出口47 2% [1] 企业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1 8万亿元 占比69 8% 外资企业进出口6785 8亿元逆势增长11 3% 占比26 3% 国有企业991 4亿元 [2] 产品进出口动态 - 机电产品出口1 17万亿元增长4 4% 占出口总额74 7% 进口机电产品8365 6亿元增长14 7% 占进口82 1% [2] - 锂电池出口增长37 9% 纯电乘用车增长21 7% 集成电路出口1339 3亿元增长40 9% [2] - 进口集成电路4546 9亿元增长19 6% 电脑零部件(含显卡 服务器)1844亿元增长47 8% [2]
1-7月山东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大众日报· 2025-08-14 00:56
经营业绩 - 省属企业1-7月资产总额达5 59万亿元 营业收入达1 47万亿元 利润总额达565 8亿元 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1] - 山东重工利润总额达172 7亿元 山东高速利润总额达115亿元 均进入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前十 [1] 发展质效 - 省属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营业收现率同比提高 三项费用同比下降5 5% [1]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 5% [1] 创新发展 - 3户企业首次成功加入央企创新联合体 [1] - 省属企业战新产业营收占比提升至24 6% 较去年底提高5 7个百分点 [1] 改革成效 -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省级层面主体任务基本完成 [1] - 山东发展 山东农业 山东国投等企业完成集团层面重组整合任务 [1] 监管效能 - 山东修订省属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开展境外投融资机构规范清理排查 [1] - 省属企业管理层级 法人层级常态化控制在4级以内 [1]
山东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栾健会见日照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明铭
中国发展网· 2025-07-07 13:45
日照市生命健康产业 - 生命健康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空间广阔 市场需求巨大 [2] - 日照市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培育 已引进成长性好 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2] - 推动产业链高端补链 终端延链 整体强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 山东国投公司战略布局 - 作为山东省唯一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聚焦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运营两大主业 [3] - 实施"三步走"百亿投资战略 新增投资90%投向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3] - 投资方向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参与投资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 三代核电技术 国产大飞机商用发动机等重大项目 [3] 山东人才集团业务发展 - 明确"五个三"战略思路 紧扣人才工作转型发展主线 [4] - 深化科技 人才 产业三融合 做强人才招引 服务 投资 赋能四大核心板块 [4] - 目标成为全省人才招引主力军 人才培育全链条服务商 人才工作转型创新先行者 [4] 双方合作基础 - 日照人才集团已为日照市提供高层次人才全链条 全周期服务 [2][4] - 双方在人才引育 战略投资 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坚实合作基础 [2] - 未来合作空间潜力巨大 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务实合作 [2][4]
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29 11:07
经营业绩 - 2024年新签合同总额30,369.678亿元,连续三年突破3万亿元,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3,119.779亿元,同比增长23.39% [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669.98亿元,同比下降6.22%,境内收入占比93.82%,境外收入658.99亿元,同比增长9.27% [15] - 2024年实现净利润270.78亿元,同比下降16.24%,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6.51%和4.85% [16] 战略发展 - 确立"1256"战略框架:一个愿景(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两大方向(巩固传统建筑产业、培育战新产业)、五新赛道(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六化转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精细化/国际化) [5] - 明确8大战新产业、24个重点方向领域和80个主要细分赛道,在绿色低碳建筑、深地空间利用、竹基产业等领域取得成效,海外新能源项目中标塞尔维亚/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地光伏风电项目 [3] -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新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7项詹天佑奖,新增授权专利7,740件(发明专利2,696件,同比增长34%),自主研制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 [5] 公司治理 - 修订《公司章程》并取消监事会,优化治理结构 [13] - 2024年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1次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召开12次会议,各专门委员会合计召开19次会议 [9] - 信息披露连续十一年获上交所A级评价,2024年披露中英文文件314份,获得英华奖"A股价值奖"等十余项投资者关系奖项 [7] 财务与资本 - 2024年末总资产18,628.43亿元,资产负债率77.31%同比上升2.39个百分点,货币资金1,857.03亿元同比增长11.23% [16][17] - 2024年度现金分红40.7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20.60%,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剩余472.90亿元 [19] - 2025年计划新签合同额30,600亿元,营业收入10,725亿元,成本费用10,312亿元 [9] 运营管理 - 推行全面精细化管理,物资集采节资率4.76%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开展"三金"压控行动全年销售回款1.07万亿 [2] - 实施瘦身健体改革:优化精简各级总部部门人员,压减法人户数,建立全员360度绩效考核体系,重构薪酬激励制度 [3] - 更换审计机构为安永华明,2025年审计费用2,500万元(含内控审计170万元) [24]
中国中车(601766):中国中车 2025Q1点评:业绩高增,铁路装备业务景气上行,城轨和新产业稳中向上
长江证券· 2025-05-04 08: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中车发布2025年一季报,铁路装备板块持续景气上行,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新产业同比改善,展望2025年,动车组业务将继续增长,机车业务有望改善,叠加城轨和新产业的发展,公司经营继续保持稳健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中国中车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实现归母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扣非净利润28.06亿元,同比增长320.20% [6] 事件评论 - 25Q1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系产品交付增长,去年底公司与国铁集团签订动车组、货车等订单,本次跨年度交付订单较多,使铁路装备同比增长93.63%,此外,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新产业营收均实现超20%增长,推动公司整体营收利润释放 [11] - 铁路装备板块景气上行,动车组交付继续释放,2025年一季度,公司铁路装备业务营收257.86亿元,同比增长93.63%,主要是动车组和货车收入增加所致,机车业务收入23.06亿元、客车业务收入5.19亿元、动车组业务收入177.57亿元、货车业务收入52.04亿元,动车组和货车均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71.83亿元,同比增长29.86%,主要是城轨地铁车辆收入增加所致;新产业业务收入149.05亿元,同比增长22.34%,主要是清洁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增加所致;现代服务业务收入7.97亿元,同比减少30.76%,主要是物流贸易业务收入减少所致 [11] - 费用端,25Q1公司期间费用合计73.48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销售费用11.09亿元,同比增长14.0%;管理费用31.42亿元,同比增长11.9%;财务费用 -0.04亿元,上年同期为 -0.54亿元;研发费用31.01亿元,同比增长27.1%。截至25Q1末公司存货958.02亿元,合同负债306.03亿元,均创近几年新高。25Q1新签订单546亿元,同比 +34%,其中海外订单82亿元,占比15%,同比 +30%。目前公司订单处于历史高位,预计2025年经营继续稳健增长 [11] - 战新产业快速拓展,公司着力发展以“风光储氢”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发电装备,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高端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着力发展以新能源汽车部件为核心的低碳零碳交通装备,形成绿色多元发展模式,成为新的产业集群 [11] - 维持“买入”评级,25Q1营收利润、存货订单等各项指标继续向好,整体经营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国铁集团招标采购包括机车、标准动车组、动集、货车等新车项目,修理项目也按节奏招标,整体招标节奏提前。展望25年动车组业务将继续增长,且机车业务有望改善,叠加城轨和新产业的发展,公司经营继续保持稳健。预计公司2025 - 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15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4、13.1倍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报告给出了中国中车2024A - 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财务数据预测,如2025E营业总收入2711.18亿元、归母净利润139.87亿元等 [18]
央企一季度实现增加值2.6万亿 26家利润增速超10%
长江商报· 2025-04-21 00:11
一季度,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数 据显示,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462.7亿元。显示了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支 柱地位,展示其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实力。值得一提的是,有26家企业的利润增速超过了1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国务院国资委4月18日发布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 利润总额6462.7亿元,其中26家企业利润增速超过10%。与此同时,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发售电量、航 空运输总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原油原煤产量等重要实物量指标稳定增长,经营效益增长跑赢大市、 领先行业,实现了"开门红"。 26家央企利润增速超过10% 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会议不仅通报了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还组织签订了 经营业绩责任书,并着重强调了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中央企业坚决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一系列 举措彰显了国资委对于央企经济运行的高度关注与决心。 责编:ZB 国家电网一季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9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创历史同期最高 水 ...
中国中车(601766):2024年报点评:铁路装备业务景气上行,战新产业快速拓展
长江证券· 2025-04-01 09: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中车发布2024年年报,铁路装备板块景气上行,动车组营收和铁路维保业务释放,战新产业快速拓展 展望2025年,动车组高级修第一次招标已落地,动车组业务有望继续增长,机车业务有望改善,叠加战新产业发展,公司经营继续稳中向上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收入2464.57亿元,同比增长5.21%;归母净利润123.88亿元,同比增长5.77%;2024Q4实现收入938.74亿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50.09%;归母净利润51.43亿元,同比下降7.51%,环比增长68.93% [6] 分业务营收情况 - 2024年铁路装备业务营收1104.61亿元,同比+12.50%,主要因动车组业务收入增长(动车组收入624.32亿元,同比增长近50%),毛利率24.72%,同比+1.00pct [12]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营收454.40亿元,同比-9.72%,主要是城轨工程收入减少所致,毛利率19.95%,同比+0.38pct [12] - 新产业业务营收863.75亿元,同比+7.13%,主要是清洁能源装备收入增加所致,毛利率17.52%,同比+0.41pct [12] - 现代服务业务营收41.81亿元,同比-18.22%,主要是本期物流及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减少所致,毛利率28.42%,同比+5.19pct [12] 分地区营收情况 - 2024年国内市场营收2181.20亿元,同比+5.61%,占比88.5%;海外其他国家或地区营收283.37亿元,同比+2.18%,占比11.5% [12] 费用及订单情况 - 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210.9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8.56%,同比增长11.7%,费用增速略超收入增速 [12] - 2024年研发投入(含资本化)166.86亿元,占营收比例为6.77% [1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789.47亿元,同比+18.1%;合同负债281.84亿元,同比+21.6% [12] - 2024年新签订单3222亿元,同比+8%,其中海外订单472亿元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订单3181亿元,同比增长18% [12] 战新产业发展情况 - 公司着力发展以“风光储氢”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以新能源汽车部件为核心的低碳零碳交通装备,形成绿色多元发展模式,成为新的产业集群 [12]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14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0、13.7倍 [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包含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的2024A及2025E - 2027E预测数据,如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 [18]
中航光电(002179):2024年年报点评:2024年实现高质量稳增长,布局未来产业开拓新空间
民生证券· 2025-03-29 0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航光电实现高质量稳增长,达成“稳增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加力挺进新质时代,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 [1] - 4Q2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9%,24年利润率总体较为稳定 [1] - 公司巩固防务首选供应商地位,开创民用发展新局面,聚焦战新和未来产业谋划业务,加快打造新增长点,多个产业园和项目有进展 [2] - 2024年公司深化成本效率管控,应收增加合同负债减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下降主要系回款不及预期 [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9亿元、41.54亿元、44.8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是24x/21x/20x [3] 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06.9亿元,YOY +3.0%;归母净利润33.5亿元,YOY +0.4%;扣非净利润32.8亿元,YOY +1.0% [1] - 4Q24实现营收65.9亿元,YOY +39.8%;归母净利润8.4亿元,YOY +88.8%;扣非净利润8.3亿元,YOY +105.8% [1] - 4Q24毛利率同比提升1.4ppt至36.6%;净利率同比提升3.1ppt至13.6%。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滑1.3ppt至36.6%;净利率同比下滑0.5ppt至17.2% [1] 产品营收 - 2024年电连接器及集成互连组件实现营收162.1亿元,YOY +4.6%,占总营收78%,毛利率同比下滑1.48ppt至39.4% [2] - 光连接器及其他光器件以及光电设备实现营收28.4亿元,YOY -9.7%,占总营收14%,毛利率同比下滑0.88ppt至25.6% [2] - 液冷解决方案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16.3亿元,YOY +14.4%,占总营收8% [2] 业务发展 - 业务布局聚焦战新和未来产业,谋划民用航空、卫星互联网等业务,2024年民机机载能力提升,低空经济产业业务配套覆盖头部企业 [2] - 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民机与工业产业园全面封顶;洛阳基础器件产业园(一期)、华南产业基地建成投用;子公司泰兴光电液冷源系列产品集成系统项目投产;沈阳兴华航空发动机线束及小型风机产能提升项目推进 [2] 费用与资金 - 2024年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0.7ppt至18.7%,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0.3ppt至2.4%,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0.7ppt至6.0%,财务费用率为 - 0.5%(去年同期为 - 0.8%),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0.1ppt至10.9% [3]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及票据167.3亿元,较年初增加27.0%;合同负债2.8亿元,较年初减少37.5% [3]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1.5亿元,YOY -30.4%,因回款不及预期 [3] 盈利预测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686|23,078|25,410|27,384| |增长率(%)|3.0|11.6|10.1|7.8|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3,354|3,759|4,154|4,486| |增长率(%)|0.4|12.1|10.5|8.0| |每股收益(元)|1.58|1.77|1.96|2.12| |PE|26|24|21|20| |PB|3.8|3.4|3.1|2.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