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风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君品谈|梁启超:君子之训,百年家传
凤凰网财经· 2025-06-18 13:42
清华校训与梁氏家风 -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中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理念,后被确立为清华校训[2] - 梁红认为祖父的君子之道凝聚着对国家民族的深沉责任感,强调奋斗精神与包容胸怀是做人根本[3] -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均在海外学成归国,在不同领域建树颇丰,践行家国奉献精神[3] 梁启超的教育智慧 - 通过寄送《营造法式》激发梁思成研究古建筑的热忱,促成其完成《中国建筑史》[5] - 引导梁思永选择考古学,回应国家文化守护的迫切需求,使其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开拓者[5] - 尊重梁思庄转学意愿,体现"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后其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5] - 300余封家书承载教育遗产,核心是"教人学做人而非当官",注重个性化培养[7] 家族女性与传承机制 - 李蕙仙负责制定家族规矩,王桂荃主理日常事务,二者分工保障九子女教育环境[8] - 王桂荃虽未受正规教育,但自学日语承担外联工作,坚持研读《参考消息》洞察时局[8] - 寿辰聚会等仪式强化家族凝聚力,晚辈需遵循"长辈先动筷"等古礼培育手足情谊[10] 君子精神的时代实践 - 梁氏家族将家风德行转化为响应时代使命的行动力,实现个人坚守与时代需求同频[11] - 贵州习酒通过《君品谈》栏目传播梁启超家训文化,将其比作"精神原浆"进行品牌联动[13]
汇聚文明力量 共塑网络新风
人民网· 2025-06-12 10:36
网络文明培育与数智技术应用 - 国家大剧院通过"线上演出"和"第二现场"项目,利用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等技术实现艺术传播全球化,覆盖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并形成500TB数字资源 [3][5] - 敦煌研究院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积累500TB数字资源,推出"数字藏经洞"和1:1还原莫高窟第285窟的游戏化体验 [5] - 清华大学开发AI思政助手"清小搭"和"清小导",实现学生成长全周期智能支持与辅导员工作赋能 [6] 体育文化创新与赛场文明建设 - 中国国家游泳队张雨霏呼吁公众对运动员失误给予理解,强调赛场拼搏初心与正能量榜样价值 [6] - 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赛场需转化为文化空间,通过德法兼治提升群众获得感,2023年贵州"村超"通过新媒体传播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乐子变路子"的转化 [7][9][10] 传统文化与家风传承创新 - 中国剧协副主席韩再芬通过竖屏直播黄梅戏、AI形象"倾宁夫人"等现代传播方式创新家风文化传播,吸引年轻群体 [13] - 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张许熠倡导青少年将诚实守信等家风文化融入网络空间,践行线上线下言行一致 [13]
看了“迈巴赫少爷”父亲的家信,才知道我们对豪门误解有多大
洞见· 2025-06-04 18:04
朱家铜艺事业发展历程 - 1875年朱炳仁的太爷爷创立"朱府义大铜铺",奠定家族铜艺基础 [18][19] - 朱宝堂接手后通过货真价实的口碑将老字号打出名气 [20] - 战乱时期铜铺歇业,改革开放后39岁的朱炳仁重启家族铜业 [21][22] - 朱炳仁开创中国第一扇铜门、第一块铜壁画等里程碑作品 [23] - 朱军岷推动品牌化运营,打造"朱炳仁·铜"品牌并拓展线上线下渠道 [25][26][27] - 目前门店覆盖机场、景区、商场,铜制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宾 [29][30] 朱家商业模式与经营特点 - 朱炳仁专注铜艺手艺,朱军岷负责商业运营与品牌宣传 [24][25][26] - 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但品牌知名度仍集中在江浙区域 [27][28] - 朱军岷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每周直播2-3次进行销售与品宣 [46][47][48] - 80多岁的朱炳仁仍坚持一线创作,体现家族持续创新精神 [49][50] 家族传承与教育理念 - 代际传承核心为手艺与商业能力的互补结合 [24][25][53] - 家族成员均保持勤奋特质:朱也天深夜学习、朱军岷无休工作、朱炳仁高龄创作 [38][46][49] - 教育强调身教重于言传,通过行为示范培养后代自律与上进 [43][44][55] - 传承理念包含"根"(思维方式)与"翅膀"(生存能力)的双重培养 [61][62][65] 品牌与社会影响力 - 历经160年五代传承,形成"代际托举"的家族护城河 [31][37][38] - 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通过家风而非财富实现持续发展 [33][35][57] - 公众认知从"炫富"误解转向认可其"学霸+勤奋"的家族特质 [9][14][38]
家国万里,从家庭叙事看超大城市文明治理的上海方案
新浪财经· 2025-05-21 06:34
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 - 活动以"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为主题,通过多组家庭分享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上海城市文明底色 [1] - 活动形式包括寻找"最美家庭"、创评"文明家庭"、组织"时光故事会"等,旨在构建符合上海城市定位的家庭文明 [3] - 主办方强调将家庭作为社会治理基础单元,以家庭文明助推社会和谐,形成超大城市特色的建设路径 [3] 家风传承案例 - 徐光启后人展示引种甘薯的"传家宝",体现家族"经世致用、报效国家"的家训 [5][7] - 黄炎培曾孙讲述家族"拳拳爱国者"家风,展示先辈为革命牺牲的事迹 [7] - 金氏家族24代人守护董其昌所赠牡丹"粉妆楼",1995年将其捐赠国家成为"传国宝" [8][10] 家国情怀实践 - 卢扣章家庭三代从事飞机制造,参与C919等60余架飞机装配调试工作 [13] - 朱瑞霞家庭全员参与船舶工业,涉及航母、LNG船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13] - 王腾蛟家庭三代分别参与抗日战争、铁路公安和消防排爆工作,均获二等功表彰 [14] 多元家庭融入 - "玉米之家"巫永睿夫妇从海外归国建立实验室,在玉米品质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影响力 [17] - 新上海人杨晓月家庭通过诚信经营和社区服务融入城市生活 [17] - 尼泊尔籍人士那哲受父辈影响留沪工作,管理60人跨国团队并安家上海 [18] 新时代家庭教育 - 心理实验"三分钟对视"揭示城市家庭沟通问题,促进亲子关系改善 [20] - 林琳家庭通过社区教育读书会帮助截肢儿子重建生活信心 [20] - 汤贤懿家庭以跑步运动为纽带,实现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20] 上海特色建设机制 - 自1980年代起持续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新时代创新推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 [22] -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在精准服务、社会参与等方面形成家庭文明建设"上海方案" [21][24] - 活动旨在让优良家风走出家庭,为城市发展贡献"家力量" [24]
“广东好人”谢英珠:创业逐梦不停步 公益善举践初心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08:52
公司发展历程 - 上世纪90年代谢英珠辞去国企工作,筹集10万元资金创办富景食品有限公司 [3] - 2000年二次创业成立江门市裕景食品有限公司,初期厂房仅100多平方米 [3] - 通过背调味料跑批发市场拓展业务,赢得佛山等地客户信任 [4] - 目前厂房面积扩大至5600多平方米,产品种类从单一调味料发展到100多种 [6] - 业务覆盖珠三角及港澳市场,并远销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6] 行业地位与认证 - 公司2003年获"全国质量信用企业"称号 [6] - 2012-2015年连续4年获江门市"守信用,重合同"荣誉称号 [6] - 通过国家技术监督机构认证 [6] 行业影响力 - 担任江海区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会长期间推动政企沟通 [7][9] - 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义卖活动,解决会员资金、物流、质检等问题 [9] - 向政府部门提出食品行业规范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9] - 现任江海区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江门市条码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7] 社会责任 - 2019年成立"裕景慈善基金",累计捐款30多万元惠及600多人次 [11] - 2003年起每年资助10多名贫困学子至大学毕业 [11] - 在江门市第八中学设立奖学金,广西崇左捐资助学累计20万元 [11] - 2017年起参与广西崇左帮扶,购买贫困户农产品达1100多万元 [11]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央视网· 2025-05-10 23:42
经过对文档内容的全面分析,未发现与公司或行业直接相关的投资研究信息。所有文档内容均聚焦于领导人家庭故事和家风传承,属于人物传记类题材,不包含以下可分析要素: 1) 财务数据/经营指标 2) 行业趋势分析 3) 公司战略动态 4) 市场竞争格局 5) 产品技术发展 建议关注其他包含企业运营数据、行业政策或市场变化的新闻素材进行投资分析[1][2][4][5][6][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