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强现实(AR)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眼镜风潮涌现:“百镜大战”中崛起的珠海产业链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3:44
行业概览 - AI眼镜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451.8万副(同比增42.5%) 其中AI眼镜出货量882.8万副(同比增225.6%)[7] - 中国市场2025年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290.7万副 其中AI眼镜216.5万副(同比增178.4%)[7] - 全球VR/AR行业2023年上半年完成66笔融资 总金额达559.8亿元[7] 产业链布局 - 上游核心器件:莫界科技实现全球最轻35克双目AR眼镜(续航10小时) 覆盖光学材料至整机全链条技术[3] - 显示元件:京东方华灿建成全球首条6英寸Micro LED量产线 发布首款AR微显示屏解决方案[3] - 芯片方案:全志科技推出V821芯片及软硬件一体化方案 预计Q3向客户交付[4] - 能源支持:冠宇电池研发消费类钢壳电池 提升设备空间利用率和带电量[5] 企业生态 - 整机厂商Rokid在珠海设立营销交付中心 覆盖文旅/教育/工业等多场景[6] - 星纪魅族推出AI拍摄眼镜StarV Snap 集成拍摄/翻译/会议纪要/支付功能[6] - 检测设备商博杰股份向M客户交付多条AI眼镜生产线 对应千万级设备需求[6] 技术趋势 - AI+AR融合智能眼镜成为长期主流发展方向[8] - 双目全彩显示技术逐步替代单绿色显示方案[8] - 智能硬件向AI相机/AI玩具等多元化载体扩展[8] 区域竞争格局 - 珠海形成"链主牵引+群狼协同"模式 集聚Rokid/星纪魅族/莫界/京东方华灿/全志科技等企业[1][3] - 深圳依托消费电子供应链优势实现快速迭代和规模化生产[7] - 上海凭借科研实力聚焦光学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建设[7]
直击Meta Connect大会:AI智能眼镜矩阵升级,手势控制+内置屏幕眼镜售价799美元
选股宝· 2025-09-18 03:30
产品发布 - Meta推出首款内置显示屏消费级智能眼镜Ray-Ban Display 定价799美元 9月30日上市[1][2] - 新款Ray-Ban Display配备右镜片小型数字显示屏 支持600x600分辨率 90Hz刷新率 5000尼特峰值亮度 20度视场角[2] - 屏幕可显示短信 视频通话 导航路线 AI提问结果 照片 音乐控制及相机取景器功能[2] - 同步发布面向运动员的Oakley Meta Vanguard智能眼镜 定价499美元 集成Garmin和Strava平台 支持3K视频录制 122°视野 9小时续航 10月21日发售[9] - 推出第三代Ray-Ban Meta智能眼镜 续航提升近一倍 摄像头升级 售价379美元[9] - 所有新款设备均配备AI助手 摄像头 免提控制及社交媒体直播功能[9] 技术创新 - 新款Ray-Ban Display配套神经腕带 通过检测前臂肌电信号实现手势控制 支持音乐导航和音量调节[4] - 肌电腕带开发手写输入功能 演示中英文输入速度达每分钟30词[4] - 第三代Ray-Ban Meta新增"专注对话"功能 可自动识别对话场景并暂停AI回复[10] - 设备搭载高通骁龙AR1 Gen 1芯片 提供黑色和沙色配色 标配变色镜片[7] 内容生态 -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宣布《阿凡达3:火与烬》将于12月18日上映 Quest用户可通过Horizon TV观看3D预告片[15] - 卡梅隆称赞Quest设备亮度比影院标准高一个数量级 视场角扩大带来个人影院级体验[15] - 其公司正开发简化工具以推动3D内容规模化生产[15] 技术挑战 - AI功能演示期间出现三次故障 包括食材识别提问和眼镜通话功能失效[12] - 实时AI交互技术成熟度存在缺陷 与"超级智能界面"定位形成反差[12] - 公司在AI模型开发进度上落后于OpenAI和谷歌 正投入数百亿美元采购AI芯片并争夺人才[14] 战略定位 - 分析师认为Ray-Ban Display是迈向2027年"Orion"AR原型机的重要过渡产品[7] - 公司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覆盖消费级和运动专业级市场[9]
罗永浩: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中美就妥善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雷军: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9-16 00:08
西贝预制菜事件 - 西贝就预制菜风波致歉 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2025年10月1日前全国门店完成调整[3] - 罗永浩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 华与华老板已向其道歉[3][4]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声肯定西贝 呼吁社会理性看待企业问题[5] - 罗永浩喊话于东来 建议不要被误导卷入西贝事件[8] 科技行业动态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 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包括三款产品[4] - 苹果首款无显示屏智能眼镜计划在未来12-16个月内推出 目标是与Meta雷朋智能眼镜竞争[13] - 钉钉首款AI硬件DingTalk A1旗舰版正式开售 售价799元 主打语音记录转写和分析功能[22] - 星纪魅族发布小屏旗舰魅族22 搭载骁龙8s Gen4处理器 配备多颗5000万像素镜头[19] 企业合作与资本运作 - 极氪科技股东以94.2%赞成票通过与吉利汽车合并协议 合并后将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并退市[10] - 享界汽车宣布与华为北汽打造战略共同体 计划3年投入200亿元 专注四大技术领域[16] - 中美就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 中方强调反对科技问题政治化 支持企业平等商业谈判[4] 融资活动 - 安酷能源完成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昆域投资和上海吉六零投资 此前A轮获小米集团过亿元投资[18] - 海德氢能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由蔚来资本等投资 老股东持续加码[18] - 恩瑞恺诺完成逾2亿元A轮融资 由松禾资本、深创投等领投[18] - 芯视界微电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由国新基金领投 专注ToF传感芯片研发[18] - 湃诺瓦医疗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投资方为集富亚洲 专注神经外科医疗器械[18] - 华龛生物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由多家产业基金联合投资 专注3D细胞制造解决方案[19]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479.6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 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67家[8] - 8月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8.6%和66.9% 服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24] - 1-8月皮卡市场销售38.7万辆 同比增长12.7% 长城汽车保持领军地位[24] 企业声明与澄清 - 荣耀否认有任何前高管入职车企 称相关报道为虚假信息[8] - 抖音高管回应"字节离职赛道" 称部分帖子为培训机构虚假宣传 已通过法律途径维权[8] - OPPO法务部声明将追责蓄意发布不实信息行为 坚持零容忍立场[16] - 亚马逊云科技否认大中华区裁员计划 称报道严重失实[12] 创新技术发布 - 生物混合爬行机器人问世 可通过光刺激控制运动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21][22] - 湖南首个低空经济互联网平台"新翼飞"上线 提供无人机服务预约功能[18] 零售与餐饮业调整 - 汉堡王深圳多门店关闭 客服回应称为经营策略变动[10] - 法拉第未来启动Crypto飞轮分拆上市计划 将成立第二家独立上市公司[16]
挑战Meta,亚马逊AR眼镜战略布局曝光
36氪· 2025-09-12 00:23
亚马逊AR眼镜产品规划 - 公司正在研发两款AR眼镜 代号分别为面向送货员的Amelia和面向消费者的Jayhawk [1] - Amelia预计2026年二季度发布 初步计划产量约10万台 Jayhawk预计2026年末或2027年初推出 [1] - 两款产品均集成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 消费者版本采用全彩显示屏且设计更轻薄时尚 [1] 技术合作与产品特性 - 公司采用Meta-Bounds(莫界科技)的AR显示技术 [1] - 当前Echo Frames未配备摄像头 下一代产品将增加该功能 [2] - 公司自2019年起已推出三代Echo Frames智能眼镜产品 [2] 行业竞争格局 - Meta将于下周发布新一代AR眼镜Hypernova 定价可能达800美元或更高 [5] - 谷歌联合三星开发"安卓XR产品" 苹果预计明年底前发布无显示屏AI眼镜 [2] - Ray-Ban联名眼镜预计在Connect 2025大会迎来更新 [5] 市场发展态势 - AR眼镜产品正处于进入主流消费市场的关键节点 [2] - 科技巨头包括亚马逊/Meta/谷歌/苹果均积极布局AR硬件赛道 [2][5]
亚马逊被爆正在开发AR眼镜,代号“Jayhawk”,与Meta直接展开竞争
美股IPO· 2025-09-10 16:06
亚马逊正在开发一款面向消费者的增强现实眼镜,代号Jayhawk,直接挑战Meta在AR设备市场的地位,亚马逊的AR眼镜将配备麦克风、扬声器、摄像 头,以及单眼全彩显示屏,该公司计划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这款产品。 周三,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亚马逊正在开发一款面向消费者的增强现实眼镜,代号Jayhawk,直接挑战Meta在AR设备市场的地位。这一 消息显示,AR眼镜大战正愈演愈烈。 据媒体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的AR眼镜将配备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以及单眼全彩显示屏。该公司计划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这款消费 者产品。 与此同时,Meta预计将在下周的Connect大会上发布其新版AR眼镜。两家科技巨头在AR领域的竞争正式拉开帷幕,这个尚未得到充分验证的市场有望 迎来关键转折点。 亚马逊的入局标志着AR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与阻断现实视野的VR头戴设备不同,AR眼镜能够在用户周围环境中叠加显示图像,提供如步行导航地 图等实用功能。 亚马逊同时开发两款AR眼镜 亚马逊正在同时开发两款不同用途的AR眼镜。 消费者版本代号Jayhawk,将采用更轻薄时尚的设计,配备全彩显 ...
亚马逊被爆正在开发AR眼镜,代号“Jayhawk”,与Meta直接展开竞争
华尔街见闻· 2025-09-10 14:02
亚马逊的入局标志着AR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与阻断现实视野的VR头戴设备不同,AR眼镜能够在用 户周围环境中叠加显示图像,提供如步行导航地图等实用功能。 亚马逊同时开发两款AR眼镜 周三,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亚马逊正在开发一款面向消费者的增强现实眼镜,代号 Jayhawk,直接挑战Meta在AR设备市场的地位。这一消息显示,AR眼镜大战正愈演愈烈。 亚马逊正在同时开发两款不同用途的AR眼镜。消费者版本代号Jayhawk,将采用更轻薄时尚的设计, 配备全彩显示屏。 据媒体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的AR眼镜将配备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以及单眼全彩显示屏。 该公司计划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这款消费者产品。 另一款专为配送司机设计的AR眼镜代号"Amelia",旨在帮助司机分拣和配送包裹。这款设备将在眼镜 屏幕上为工作人员显示包裹投递指令。 与此同时,Meta预计将在下周的Connect大会上发布其新版AR眼镜。两家科技巨头在AR领域的竞争正 式拉开帷幕,这个尚未得到充分验证的市场有望迎来关键转折点。 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采用了中国公司莫界科技的AR显示技术。魅族等中国智能手机厂 ...
2025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预计约60万台
北京商报· 2025-09-03 07:22
市场增长预测 - 全球AR眼镜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60万台 2030年将快速增长至3210万台 [1] - 2028年起年比年增速明显放大 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1] 增长驱动因素 - 信息提示类AR是主要增长引擎 高阶全彩技术将于2028年成熟 [1] - 国际大厂更完善产品将集中上市 推动出货量快速放大 [1] - AI技术让消费者对AR眼镜应用形成明确认知 [1] 区域市场结构 - 目前中国仍是出货主力 但北美与欧洲份额将迅速提升 [1] - 到2030年中国市场占比预计降至50.2% [1] 技术规格标准 - 品牌方对光引擎提出功耗低于300 mW新标准 [1] - 要求体积小于1 cc 重量小于3 g 推动供应链规格趋同 [1] 供应链发展 - Meta和Google持续投入加速关键供应商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 [1] - 涉及供应商包括LUMUS 歌尔股份 JBD Xreal Omnivision等 [1] - 为2030年实现千万级出货量奠定基础 [1]
山水比德(300844) - 2025年8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7 10:36
财务表现与战略目标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主要由园林绿化工程总承包(EPC)业务和建筑设计业务驱动 [2] - EPC业务处于规模爬坡阶段,毛利率水平相对有限 [2] - 建筑设计业务因2024年下半年收购(51%控股权)首次全年合并报表形成收入增量 [2] - 公司销售团队扩容与市场投入增加推升人力成本及相关运营成本 [2] - 2025年营业收入目标增长率不低于10%(以2024年4.59亿元为基数) [3] - 2025年扣非净利润目标不低于1500万元 [3] - 2026年营业收入目标增长率不低于21%(以2024年4.59亿元为基数) [3] - 2026年扣非净利润目标不低于2000万元 [3] 研发与创新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10.2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6% [6] - 累计获得40项外观设计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 [6] - 拥有9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作品著作权 [6] - 与灵伴科技(Rokid)合作聚焦AI+AR技术在智慧城市更新、数字文旅、运营数据可视化领域的应用 [7][8] 业务布局与竞争优势 - 全国设立22个城市公司,新增新疆、合肥设计服务网络 [7] - 员工总人数达1200余人(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 [5] - 累计获得国内外奖项929个(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 [5] - 城市更新项目已在北京、广州、深圳等超大特大城市落地 [9] - 竞争优势包括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客户优势、创新优势、产品和服务优势 [5][6]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客户更倾向于选择规模大、品牌强的设计企业 [4] - 公司重点推进国央企合作突破,上半年实现合同订单与营业收入双增长 [7] - 积极关注海外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战略部署 [7] - 城市更新业务通过收购获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9] - 推进"EPC+运营"模式转型,强化设计、施工与后期运营一体化能力 [9]
ITIF:2025 AR&VR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潜力研究报告(英文版)
搜狐财经· 2025-08-27 05:54
核心观点 - AR/VR技术需加速创新以满足医疗领域关键需求 具备长期成本节约与改善患者护理的双重价值 政策制定者应通过赋能与资金支持推动技术落地 [1][5][8] - 预计到2032年 AR/VR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约40亿美元增长至超460亿美元 84%医疗专业人士认可其积极变革作用 [1][15] - 技术推广面临经济投入高 医疗人员倦怠及监管审批复杂等障碍 [2] 应用价值 - 优化传统医疗方式并开拓新治疗路径 沉浸式头显设备使知识召回率从78%提升至90% [1][17][49] - 实现居家治疗与健康监测 如智能眼镜或头显将康复训练 疼痛管理课程引入家庭 [1][18] - 提供无风险可定制的虚拟环境 助力医学生学习诊疗流程与应对紧急情况 [1][17] 具体应用场景 - 医生借助3D医学成像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患者专属解剖模型 脊柱手术研究中AR技术使螺钉植入准确率达98% 远超90%临床可接受标准 [2][25] - 精神科医生利用AR/VR开展暴露疗法 帮助患者应对恐惧症 PTSD及成瘾问题 [2][42] - 制药与医疗设备研发领域结合AI模拟分子结构与疾病进展 辉瑞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缩短新冠疫苗研发周期 [2][11] 推广障碍 - 医院初期设备投入高 2022年超半数美国医院运营亏损限制技术采购 [2] - 2022年46%医疗工作者存在倦怠 人员流动率上升加剧技术操作培训难度 [2] - FDA未制定明确医疗设备分类标准 审批流程复杂可能延缓技术落地 [2][19] 政策建议 - 制定联邦隐私法规统一保护AR/VR医疗数据 推动公私合作加速技术研发 [3][14] - 将AR/VR纳入医疗教育与培训体系 提升从业者技术应用能力 [3][14] - 优化FDA审批流程 扩大Medicare与Medicaid对AR/VR医疗服务覆盖范围 [3][19]
2025年中国AI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27 00:04
AI眼镜行业核心观点 - AI眼镜被视为可能引发下一个"iPhone时刻"的划时代产品,将深度融合AI与AR技术,成为打破人与世界界限的新型生活方式媒介[1][2][3] - 行业正处于技术试探和市场观察阶段,但已明确朝向消费级普及方向发展,未来将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沟通桥梁[4][5] - 2023年全球出货量34万台,中国市场10万台,预计到2028年全球出货量将突破2000万台,中国市场达972万台,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区域[14][46] 产品定义与分类 - AI眼镜是在传统眼镜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并融合音频、摄像等功能的一体化可穿戴设备,其核心属性是人工智能[6] - 细分三大品类:AI音频眼镜(骨传导+远场语音)、AI拍摄眼镜(800万像素以上摄像头+AI剪辑)、AI显示眼镜(光波导显示+空间计算)[8][10][12][44]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Meta与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累计出货量已突破200万台,推动2024年下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快速起量[14] - 增长核心驱动包括:硬件性能突破(算力密度提升50%以上、续航突破10小时)、国产化替代加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60%)、厂商生态扩张(2024年近40家厂商入局)[44] - 供应链成熟推动价格下探,入门款产品价格区间降至500-1000元,如闪极科技AI拍拍镜售价999元,Redmi AI眼镜首发价199元[44][46] 产业链生态 - 硬件环节覆盖主控芯片(Qualcomm、全志科技)、存储芯片(Biwin、Kingston)、光学元件(水晶光电、Lumus)、电池(EVE亿纬锂能)及代工(Goertek、Visionox)[18] - 软件环节包含大模型(文心一言、腾讯混元、Gemini)、元服务(华为云、腾讯云)及感知交互技术[18] - 整机厂商分为XR公司(Rokid、雷鸟创新)、移动设备制造商(华为、OPPO、vivo)、互联网公司(腾讯、百度)及垂直领域AI眼镜公司[18] 典型厂商分析 - 雷鸟创新:具备全链路自研能力,推出全球首款AR眼镜AI开发平台RayNeo AI Studio,产品线覆盖一体式(X2、X3 Pro)和分体式(Air系列)设备,与爱奇艺、芒果TV等内容平台深度合作[20] - 李未可:聚焦商旅场景,推出LAWK系列产品(City Air音频眼镜、View拍摄眼镜、S3显示眼镜),重量控制在27.6-85.5克,搭载自研WAKE-AI多模态大模型,支持128种语言实时翻译[22] - Rokid:专注人机交互技术,通过自研操作系统构建"硬件+软件+生态"一体化平台[23] - 星纪魅族:明确将AI手机与智能眼镜作为核心赛道,围绕三大业务线构建多终端全场景生态[25] 用户行为洞察 - 消费者认知渠道以社交媒体为主(66.9%),VR眼镜认知度达79.4%,而AR/AI眼镜认知仍有提升空间,华为、小米、谷歌占据过半品牌认知份额[27][28] - 61%受访者已购买或计划购买智能眼镜,AI功能眼镜购买意愿接近40%,远超无AI功能的AR/VR产品[30] - 已购用户中超五成拥有至少1副AI眼镜,超四成拥有2-3副,消费区间集中在2000-4000元[32] - 购买决策中功能需求占比51.2%(音频播放、摄影摄像、AI交互、导航),外观设计占比36.8%(重量、镜片显示效果、与普通眼镜相似度)[36] 技术发展与场景应用 - 硬件突破:MicroOLED屏幕亮度突破5000nit,成本较索尼OLED降50%;传感器集成ToF深度相机、IMU惯性导航等10+模组,功耗降低30%[44] - 核心场景覆盖商旅(跨境翻译)、运动(心率监测、运动轨迹)、办公(AR导航)、社交娱乐(实时歌词字幕)、家庭(家居控制、视频通话)及老年市场(跌倒检测)[46] - 交互方式从物理按键演进为"语音+视觉+手势+眼动"多模态融合,AR导航可实现现实场景精准叠加[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