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础设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铁(601390):业绩短期承压,订单增长展现韧性
华源证券· 2025-09-02 23:4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6] 核心观点 - 业绩短期承压但订单增长展现韧性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5.93%至5110.93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7.17%至118.27亿元 其中Q2利润下滑幅度收窄至-14.65% [6] - 境外业务表现亮眼 境外营收同比增长8.34%至369.71亿元 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51.6%至1248.7亿元 相继中标坦布铁路、中吉乌铁路等重点项目 [6] - 矿产资源业务提供支撑 上半年生产铜14.88万吨 钴2830吨 钼7103吨 LME铜均价同比上涨3.5%至9400美元/吨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分别为287/297/308亿元 对应同比增速2.76%/3.47%/3.73%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6/4.70/4.53倍 [6][7] 财务表现 - 营收承压但结构分化 2025H1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营收4362.46亿元同比-7.78% 装备制造业务营收137.53亿元同比+14.39% 房地产开发业务营收156.14亿元同比+7.83% [6] - 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 综合毛利率8.53%同比-0.30个百分点 净利率2.57%同比-0.31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同比大增87.26% [6] - 现金流表现待改善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796.3亿元 同比多流出102.98亿元 收现比88.47% 付现比104.32% [6] 业务发展 - 新签合同额稳中有增 2025H1新签合同额11086.9亿元同比+2.8% 其中资产经营业务新签1286.9亿元同比+425.1% 特色地产业务新签183.5亿元同比+38.5% [6] - 房地产销售增长显著 签约销售金额183.5亿元同比+38.5% 新增土地储备25.6万平方米同比+59.0% [6] - 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 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资源利用、金融物贸等业务板块共同推进 [6]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63元 对应总市值1392.92亿元 流通市值1389.61亿元 [3] - 每股净资产12.55元 资产负债率78.09% [3] - 预测ROE逐步下降 2025-2027年分别为7.55%/7.31%/7.12% [7]
以四大抓手推进规范化建设
中国化工报· 2025-09-01 06:31
产业协同发展 - 化工园区需围绕区域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产业发展规划 沿海园区可依托港口物流优势发展高端石化新材料 内陆园区可立足煤炭天然气资源发展新型煤化工[1] - 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 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长三角化工园区联盟已通过此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1] - 重点发展高性能聚烯烃 电子化学品 生物基化学品等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产业 破解当前存在的企业布局无序和产业链断层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 - 推进公用设施一体化建设 建设共享型公用工程岛集中供应蒸汽 冷却水 工业气体等 打破企业各自为政模式[2] - 完善环保设施建设专业化化工废水集中处理厂 配备深度处理系统确保园区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2] - 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实现危险废物园内无害化处理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98%以上[2] 安全环保管理 - 构建园区企业班组三级防控体系 推动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3] - 搭建园区级环境监测网络在大气水体土壤布设监测点位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 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整改[3] - 建立安全环保数据共享机制 将企业环保违规行为与安全风险等级挂钩实施更严格管控措施[3] 智慧管理升级 - 建设智慧园区大脑整合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安全环保能源等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预警[4] -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可将应急响应时间缩短到15分钟内 管理效率提升40%[4] - 建立园区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政府部门园区管理机构企业间数据互通 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精准管理[4]
东方雨虹:公司持续为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高品质、完备的建筑建材系统解决方案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1:45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为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建筑和民用商用建筑提供高品质建筑建材系统解决方案 [1] - 产品及系统服务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高速铁路、地铁及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和城市道桥、机场和水利设施等众多领域 [1] - 服务范围涵盖综合管廊、保障性住房、工矿仓储物流、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 [1] 市场策略 - 公司持续关注相关项目进展情况并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1]
尼泊尔纳格邓加-锡斯内科拉(Nagdhunga–Sisnekhola)隧道2026年1月通车
商务部网站· 2025-08-27 15:39
项目概况 - 尼泊尔纳格邓加-锡斯内科拉隧道全长2.688公里 将于2026年1月通车[1] - 项目总投资220亿卢比 其中日本提供优惠贷款160亿卢比[1] - 目前工程进入最后阶段 仅剩边坡加固工作[1] 通行影响 - 通车后两地通行时间将缩短至7分钟[1] - 隧道禁止摩托车 行人和危险品车辆通行[1]
25年1-7月建筑行业数据深度解读:基建正增速略收窄,关注财政发力与重大工程建设提速进展
招商证券· 2025-08-27 13:32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核心观点 - 基建投资增速略收窄但仍具韧性 财政政策积极且侧重落地节奏加快 [1][4] - 政策信号释放利好存量PPP项目推进 要求地方政府统筹债券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运营 [4] - 资金到位情况显示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维持高位 1-7月累计增速达9.4% [4][11] - 新签订单增速承压但开工项目投资保持正增长 反映建筑企业在手存量项目充沛 [4][42] - 实物工作量各建材产量走弱 货币工作量显示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增速7.3%仍是固投重要拉动项 [4][56] - 配置建议关注低估值国央企及三条突破路径:存量竞争胜者、增量需求博弈、新质生产力发展 [4][112] 资金到位分析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增速+1.0% 较1-6月下降1.8个百分点 较24全年上升3.3个百分点 [4][11] - 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9.4% 占比12.6% 其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13.6万亿元同比+0.1% 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2.3万亿元同比-0.7% [4][11][18] - 国内贷款增速+2.9% 占比9.7% 1-7月新增社融累计24.0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5.1万亿元 [4][11][32] - 自筹资金增速+1.5% 占比73.9% 城投债净融资延续缩量 1-8月累计净融资额-3734.5亿元 [4][11][40] -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加快 截至8月27日新增一般债发行6208亿元进度77.6% 新增专项债发行32642亿元进度74.2% [4][30] 项目新签与开工 - 2025年上半年建筑业新签合同额52.5万亿元 累计同比-1.6% 二季度单季同比-11.5% [4][42] - 1-7月累计开工项目投资额24.2万亿元 累计同比+8.8% 单月同比-1.4% [4][42] - 7月建筑业PMI为50.6 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 细分指数中新订单42.7 投入品价格54.5环比上升6.2个百分点 [4][49] 工作量形成 - 实物工作量:7月水泥产量14557.3万吨环比-6.4% 粗钢产量7965.8万吨环比-4.2% 平板玻璃产量8042万重量箱环比-2.8% [4][56] - 价格方面:7月钢材价格环比+2.1% 玻璃价格较前四周均价+4.1% 水泥价格环比-1.7% [4][56] - 货币工作量:1-7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8.8万亿元同比+1.6% 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12.0% 制造业投资同比+6.2% 基建投资同比+7.3% [4][56][82] - 广义基建投资完成额13.9万亿元同比+7.3% 三大细分领域电力热力燃气水业同比+21.5%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同比+3.9% 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2.0% [4][56][94][100] 细分领域表现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累计同比+24.9% 虽较1-6月下降1.4个百分点但仍为投资重点领域 [4][100] - 交通运输业中铁路运输投资同比+5.9% 道路运输投资同比-2.0% 水上运输投资同比+18.9% [4][100] - 水利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12.6% 受益于国家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推进但增速受高基数影响收窄 [4][101] 配置建议 - 关注经营稳健低估值国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 [4][112] - 存量竞争胜者:鸿路钢构、郑中设计等 [4][112] - 增量需求博弈:能源水利建设关注中国电建、中国能建 西部建设关注新疆交建 海外需求关注中材国际、北方国际 [4][112] - 新质生产力发展:洁净室工程关注亚翔集成、太极实业 低空经济关注深城交、苏交科 数据要素关注隧道股份 [4][112]
耐心资本增长需要居民金融人格的优化
金融时报· 2025-08-25 01:13
居民金融人格概念与作用 - 居民金融人格指个人作为微观金融主体在金融行为决定和方式上的稳定倾向性,受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综合影响 [1] - 金融人格优化可提升居民在金融活动中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耐心资本的内生形成 [1] - 耐心资本是以长期投资回报为目标、对风险和短期波动有耐受力的长期资本,其稀缺性与居民金融人格不完善直接相关 [1] 耐心资本对国家竞争力的作用 - 推动科技创新:为基础研究(周期长、无短期效益)和应用型创新研究(如天使基金支持企业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2] - 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长期投入,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如ICT、AI技术应用) [3] -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投入交通、能源、通信等大型长期项目(私人资本不愿涉足领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 - 改善金融结构:通过专业产业知识、创新项目筛选能力,优化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提升金融竞争力 [5] - 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投资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促进资源均衡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6][7] - 增强国防竞争力:支持颠覆性技术研发(需十数年试错)、装备全生命周期保障、战略资源储备(如稀土、铀)及新兴战场布局(太空、网络安全) [8] 优化金融人格对耐心资本培育的作用 - 助力投资者追求长期价值回报:减少市场噪声干扰,避免过度倾向"短平快"项目,理性平衡风险与收益 [9] - 增强风险耐受能力:支持独立投资决策,减少情绪导致的资产错配,覆盖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全产业链 [10] - 耐受短期市场波动:理性看待创新失败或市场认可延迟导致的波动,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11] 耐心资本培育面临的困境 - 时间偏好与风险感知错配:投资者因"双曲贴现效应"高估短期收益、低估长期价值,风险厌恶导致过早退出长期项目 [12][13] - 金融素养缺陷:部分投资者缺乏知识储备、盲目跟风、频繁交易或受情绪影响,导致投资亏损或金融排斥 [14] - 激励扭曲:机构投资者受季度/年度排名压力,倾向于短期操作,与长期利益存在结构性矛盾 [14] 优化金融人格的策略路径 - 提升金融素养与行为理性:高校嵌入金融课程、金融机构/社区提供分年龄段培训、媒体加强理性投资宣传 [15] -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依据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设计产品(重点发展30岁以上、本科学历以上客户),为高收入群体定制长线产品,运用ICT/大数据/AI提供个性化服务 [16] - 技术赋能:通过区块链/大数据构建动态金融人格模型,模拟投资平台训练决策能力,AI工具辅助资产期限配置和风险管理 [17][18] - 制度调节:顶层设计股债保贷体系化支持、累进税制约束高频交易、提高保险/养老基金投资比例、延长机构绩效考核期限至5年以上 [19]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中的火热干劲
新华社· 2025-08-22 05:25
工程规模与技术特点 - 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6.18公里 其中海底盾构段长11.21公里 最大埋深78米 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1] - 隧道施工采用两台盾构机从宁波侧和舟山侧相向掘进 需在海底实现精准对接 [1] - 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4.57米 需穿越4段软土地层 8段硬岩层及12段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软硬不均及硬岩地层占比近70% [2] 工程进展与施工细节 - "甬舟号"盾构机自2024年5月始发后已掘进2400米 深度达海平面下65米 于5月29日由陆域段全面进入海域段施工 [2] - 盾构机需拼装24680块管片 每片管片重量约14吨 采用拼装遥控器新技术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 [1] - 项目团队对刀盘进行针对性设计 缩小刀间距并增加滚刀数量 同时加强设备检修维护以应对地层磨损 [2] 施工挑战与技术创新 - 隧道需下穿23根石油管线 海堤 码头等40余处地面风险源 并与杭甬复线二期公路隧道交叉并行 [4] - 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利用刀盘震动信号对前方50-100米范围地质进行精准探测 实现施工预警研判 [4] - 盾构机长135米 重4350吨 配备多项新技术使设备具备智能化施工能力 [4] 项目意义与建设规划 - 甬舟铁路全线通车将结束舟山不通铁路历史 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5] - 当前投入200余名工人实行全天候两班制作业 预计2026年底实现隧道对接 [5] - 项目被列为"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 正以只争朝夕姿态确保高质量如期推进 [5]
约旦启动霍沙隧道排水及桥梁维护改善项目
商务部网站· 2025-08-22 04:27
项目投资 - 约旦公共工程与住房部启动隧道雨水排放和桥梁维护改善项目 总投资超过50万约第[1] - 项目工期约五个月[1] 工程内容 - 建设直径1200毫米的主排水管道[1] - 包括排水检查井及相关土方回填作业[1] - 对隧道及周边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维护[1] 项目意义 - 解决雨季积水问题 保障交通安全[1] - 该隧道是伊尔比德至马弗拉克的重要通道之一[1]
交建股份: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3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9.01%,利润总额1.56亿元,同比增长5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48.66%,主要得益于项目采购成本降低及降本增效措施推行[7][12] - 公司以公路、市政基础设施施工业务为核心,打造投资、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产业格局,经营模式包括施工总承包、PPP模式和工程总承包[2][3] - 行业层面,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安徽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涉及资金规模大、覆盖面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4][5]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9.01%[7] - 利润总额1.56亿元,同比增长51.74%[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48.66%[7]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股,同比增长50.00%[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9%,同比增加1.42个百分点[7] - 总资产100.03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4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9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79%[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8亿元,较上年同期-2.20亿元有所改善[7][12] 业务经营 - 公司主要从事公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的工程施工、勘察设计、试验检测等业务[2] - 经营模式包括施工总承包、PPP模式(BOT、BOO、BOOT等)和工程总承包(EPC、D-B等)[3] - 报告期内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无[5] - 研发费用688.26万元,同比增长94.36%,主要系新型材料技术研发投入增加所致[12] 行业环境 - 所属行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行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4] -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安徽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4][5] - 2025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涉及长江经济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水利工程等多个重点领域[4] - 安徽省加速推进53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2448公里,完善省内"五纵九横"高速路网结构[5] 市场拓展 - 公司抓住政策机遇,持续加强市场拓展力度,深耕安徽同时积极拓展省外市场[6] - 在华东、西南市场均有突破,成功中标嵊州市越王谷文化旅游区项目、攀枝花大道南段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EPC)等多个重点项目[6] - 与央国企联合体中标合肥市高新区排水防涝工程(EPC)3标段等项目[6] - 制定并实施灵活高效的营销激励机制,精准定位市场趋势[6] 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 公司强化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四控"协同,推进项目全要素、全过程高标准实施[7] - 报告期荣获2项"国家市政最高质量评价奖"、6项"安徽省市政工程优质奖"、1项"安徽交通优质工程奖"、2项"庐州杯奖项"等多个荣誉[7] - 取得省级工法9项,国家级发明专利7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1项[7] - 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级QC成果奖6项、省级QC成果奖9项、市级QC成果奖6项[7]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派发现金股利3980.45万元[8] - 过去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1.54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达31.79%[8] - 股份回购计划实施完毕,累计回购股份654.67万股,回购总金额4000.88万元[9]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和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8] 资产与负债情况 - 合同负债6739.29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3.94%,主要系预收工程款项增加所致[14] - 应收票据1230.98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17.34%,主要系应收款项票据结算增加所致[15] - 其他应收款2.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9%,主要系项目保证金增加所致[15] - 应付票据1.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70%,主要系票据结算增加所致[15] 主要子公司表现 - 亳州祥居:总资产8.88亿元,净资产2.51亿元,营业收入2780.38万元,净利润1138.52万元[15] - 界首齐美:总资产13.62亿元,净资产3.20亿元,营业收入2926.87万元,净利润1804.28万元[15] - 欣耘建设:总资产2.67亿元,净资产3447.18万元,营业收入2.91亿元,净利润2335.35万元[15] 诉讼事项 - 公司诉灵璧县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施工合同纠纷案,涉案金额1.34亿元[21] - 公司与广西德合泰和投资有限公司等工程款纠纷案,涉案金额1.01亿元[22] - 公司与蚌埠市临港基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款纠纷案,涉案金额4456.95万元[22] - 公司与阜阳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工程款纠纷案,涉案金额5769.46万元[22]
中国可能没有机会打败美国了,因为美国正在自掘坟墓
搜狐财经· 2025-08-21 07:25
中美经济格局演变 - 美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内部问题增多 中国无需急于迎头赶上[1] - 中美贸易额从1990年不足50亿美元跃升至2000年突破1000亿美元[2] - 美国企业依托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商品返销美国 形成相互依赖格局[2] 金融危机应对差异 - 2008年美国公共债务从9万亿美元激增至14万亿美元 制造业流失超200万岗位[4] - 中国通过4万亿元刺激计划保持9%以上增长率 注重实体经济复苏[4] - 美国选择金融救助应对危机 中国侧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出口导向政策[4] 贸易摩擦影响 - 2018年美国对3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反击1000亿美元美国商品[10] - 贸易战导致美国供应链中断成本上升 企业利润普遍下降[4][10] - 中国通过寻找替代市场缓解压力 农业州大豆出口量减少[4][10] 军事开支与财政负担 - 美国年国防预算超7000亿美元 维持全球海外军事基地[7] - 阿富汗战争花费2.3万亿美元 遗留军事物资废弃问题[7] - 军事开支持续增加限制其他领域资金需求 影响经济稳定[8] 基础设施与政治困境 - 美国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达数万亿美元 每年造成数百亿美元损失[10] - 锈带工业区工厂关闭 桥梁公路维修因预算争议推迟[10] - 政治极化导致立法停滞 政府关门造成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12] 未来发展前景 - 中国通过改革和科技投资维持4%左右经济增长率[13] - IMF预测2030年中国经济体量可能接近或超过美国[15] - 投资者重新调整资产配置转向亚洲市场 中国影响力在新兴市场上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