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政府专项债
icon
搜索文档
江西发行5年期棚改专项地方债,规模6.5927亿元,发行利率1.5800%,边际倍数1.85倍,倍数预期1.63;江西发行7年期棚改专项地方债,规模10.6901亿元,发行利率1.6400%,边际倍数1.51倍,倍数预期1.69;江西发行10年期高质发展专项地方债,规模0.4542亿元,发行利率1.8300%,边际倍数3.89倍,倍数预期1.76;江西发行15年期高质发展专项地方债,规模1.8080亿元,发行利率1.8500%,边际倍数1.16倍,倍数预期1.96;江西发行20年期高质发展专项地方债,规模2
快讯· 2025-05-08 07:50
江西地方债发行情况 - 江西发行5年期棚改专项地方债,规模6.5927亿元,发行利率1.5800%,边际倍数1.85倍,倍数预期1.63 [1] - 江西发行7年期棚改专项地方债,规模10.6901亿元,发行利率1.6400%,边际倍数1.51倍,倍数预期1.69 [1] - 江西发行10年期高质发展专项地方债,规模0.4542亿元,发行利率1.8300%,边际倍数3.89倍,倍数预期1.76 [1] - 江西发行15年期高质发展专项地方债,规模1.8080亿元,发行利率1.8500%,边际倍数1.16倍,倍数预期1.96 [1] - 江西发行20年期高质发展专项地方债,规模2.5672亿元,发行利率1.9700%,边际倍数1.36倍,倍数预期2.05 [1]
深度丨存量房收储政策有重大突破 模式多元化将推动更大范围落地
证券时报· 2025-03-12 00:11
存量房收储政策放松 - 中央政策明显放松 首次提出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并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1] - 住建部部长倪虹明确收购用途方向 包括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等 [1][6] - 业内专家认为新政策将解决此前瓶颈问题 推动收储工作更大范围落地 [1][11] 价格机制优化 - 此前要求按重置价收购(约市场价50%)导致开发商抵触 新政策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定价 价格协商空间扩大 [3] - 专家预计收购价格将调整为比重置价高但比市场价低的合理区间 促进交易达成 [3][4] - 浙江工业大学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可根据不同项目制定科学定价方法 加速去库存 [3] 收储模式创新 - 此前限制地方国企作为唯一收购主体 新政策允许市场化住房租赁主体参与 模式更灵活 [6][7] - 清华大学专家指出需解决三四线城市库存与一二线需求的区域错配问题 以及户型面积限制 [6] - 收购用途从单一保障房扩展至人才公寓、职工宿舍等 想象空间扩大 [6][9] 资金来源拓宽 - 央行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此前使用率低 新政策放宽使用范围至商办、公寓等非住宅领域 [9][10] - 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中部分将用于收储 专项债可降低资金成本提升效率 [11] - "以旧换新"等创新模式因无法申请再贷款面临资金困难 新政策有望解决该问题 [9] 地方自主权提升 - 中央将决策权下放地方 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措施 需示范项目带动全国推广 [11] - 社科院报告显示部分城市已尝试二手房收储改造 需政策配套支持 [9] - 专家建议结合债务重组等综合手段 通过主体、用途、价格协同放开激活市场 [7][10]
企业信贷需求改善政策力度再创新高
湘财证券· 2025-03-11 09: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制造业景气度重回扩张区间 [3] - 建筑业景气度提升明显 [3] - 新增社融迎来开门红 [3] - 企业信贷需求大幅改善 [3] -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多个现象 [3] - 建议关注“两会”后释放的政策信号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制造业景气度回升 - 2025年2月制造业PMI录得50.2重回扩张区间,生产指数达52.5,新订单指数达51.1,生产端提升更明显,节后生产正常化是主因;出口景气度提升,新出口订单指数达48.6,虽受特朗普加征关税影响,但上半年美国企业提前进口囤货,我国出口表现有望好于预期 [8] - 2025年2月建筑业PMI录得52.7,较前值上涨3.4个百分点,1月下滑至收缩区间或与春节因素有关,节后复工复产推动其上升;在财政发力和房地产宽松政策背景下,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边际改善对建筑业景气形成支撑,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13] - 2025年2月服务业PMI录得50.0,较前值下降0.3个百分点,春节假期出行娱乐暂告段落是主因,但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和内需提振,服务业景气度未来有望逐步提升;服务业景气度恢复对整体经济稳定增长有重要意义,需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对其支持力度 [13] 企业信贷大幅增长 - 2025年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7.06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成主要支撑项,社融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近3800亿;企业单位信贷需求大幅改善,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4.78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9200亿元,反映实体经济有所改善,宏观经济复苏态势明显 [16] - 在国家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和宽松政策支持下,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双轮驱动正循环正在建立,两会预计出台更多宽松型利好政策助力实体经济复苏;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注使企事业单位信心空前高涨,在扩产能、更新设备带动下,企业融资需求提升,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23] 政府工作报告 - 总量目标具延续性,外部不确定性加强,内部有利因素不断积聚,有利因素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负面影响;宽松性政策继续加码,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民营经济重视度加强,物价水平温和回升,地方债务风险显著减轻,地产销售边际回暖,消费市场逐步复苏等;2025年设定GDP增长目标5%左右,与2023 - 2024年目标相近 [27] - 政策力度再创新高,2025年赤字率提升至4%创历史新高,贴合市场预期上限,体现财政宽松力度大;我国具备较大举债空间,中央政府杠杆率低且高储蓄率为增发国债提供可行性;当前物价水平低位徘徊,提升赤字率可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总需求 [28] - 2025年拟安排专项债额度4.4万亿元,较去年增加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专项债中划拨8000亿元用于化解隐性债务,2025年化债外可用资金规模3.6万亿元;专项债投向和使用范围大幅扩大,用作资本金上限比例从25%提高至30%,利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29] - 202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2%左右,当前我国CPI增速长期位于1%以下,PPI同比连续28个月下降,政策重心转向“提振价格水平”,目标下调更符合实际情况,物价温和回升为货币政策实行打开窗口 [30]
强化价格导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05 10:41
经济增长目标 -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去年持平,但财政赤字隐含名义增长率4.9%,显示对经济增长判断更保守[1][4]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下调至2%,较原3%目标更贴合实际且约束力增强[1][4] - 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紧迫性提升,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约束加大[1][4] - 粮食产量目标首次提高0.1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1][5] 中央政策力度 - 财政预算赤字率设定为4%,突破3%红线,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2][6] - 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同比大幅增加32%[2][6] - 财税体制改革转向"以支定收",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以丰盈地方财力[2][6]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但需考虑美联储降息路径及供给约束[7] 重点任务领域 - 扩内需升为首要任务,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3][10] - 产业政策聚焦科技领域,明确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2个细分行业[11] - 地产调控延续"控新增+收存量"思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以消化存量[12][13] - 全国层面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中央财政可能加码生育支持力度[13] 专项政策工具 - 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级调整为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体现稳地产意图[8] - 央行宏观审慎功能拓展,可能尝试解决部分财政资金缺口[9]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同比仅增5%,显示优化供给端思路下投资权重降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