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经济

搜索文档
“嗅觉经济”崛起:中国香氛产业迎百亿增长机遇 线下门店解决新锐品牌三大痛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8-24 10:16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香氛香薰行业市场规模达278.52亿元 覆盖香水、车载、居家、洗护四大领域 其中车载和居家类占比近80% [1] - 近五年中国香氛市场复合增长率达18.9% 远超全球市场7%的平均增长水平 [1] - 预计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00.34亿元 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70938.8万件和75577.3万件 [8] 市场渗透率与竞争格局 - 当前市场渗透率仅5% 显著低于海外成熟市场 [2] - 国际品牌、本土美妆品牌及新锐香氛品牌三方共同加码中国市场 推动香水品类从小众走向大众 [2] - 2022-2023年香氛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60.2%和53.5% 现存企业超32.8万家 广州为分布最集中城市 [8] 线下渠道创新与价值 - 全国首个天猫香氛空间落地杭州大厦 入驻超40个品牌 其中三成为新锐品牌且多数无线下门店 [1][3] - 线下集合店解决新锐品牌三大痛点:选址运营经验不足、成本压力大、核心商圈国际品牌壁垒 [3] - 线下体验驱动线上消费模式更贴合用户需求 新锐品牌通过低成本入驻核心商圈触达高端用户 [3] 消费趋势与品类创新 - 年轻消费者与男性用户增速加快 宠物友好香氛、男士香氛等细分品类崛起 [4] - 东方美学与非遺元素成为核心竞争力 中式香、线香、香囊等品类增速达100% [4] - 无火香氛增速超30% IP联名产品增速超70% 智能香薰机增速超50% 场景从居家车载延伸至办公户外 [4] 本土品牌竞争力构建 - 本土品牌通过国潮文化赋能、细分场景创新与数字化营销构建差异化优势 [8] - 新锐品牌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创新、供应链、文化及市场定位四方面 [6] - 品牌需聚焦香气本质 通过新形态、新场景产品满足情绪价值与个性化表达需求 [7] 供应链优势与产业升级 - 中国供应链柔性优势体现在香料、设计、生产全环节 响应速度仅需一周左右推出打样 [5][6] - 国际香精公司重视中国市场 吸纳中国调香师开发东方香气如桂花、茶香、檀香等 [5] - 供应链从"执行者"升级为"共创伙伴" 显著提升留香持久性与香味品质 [6]
雅诗兰黛净利大跌390%
盐财经· 2025-08-24 09: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 [4] - 净利润同比暴跌390% 从盈利3.9亿美元转为亏损11.33亿美元 [4] - 股价从2022年初374.2美元跌至91.23美元 累计跌幅超75% [4] 业务板块表现 - 皮肤护理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2% 营业利润下降22% [9] - 彩妆业务营收下跌6% 营业利润由盈转亏 [9] - 香水品类营收基本持平微增 成为唯一未下滑品类 [9][13] - 头皮护理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0% 陷入亏损 [9] 区域市场表现 - EMEA地区(欧洲/中东/非洲)营收下滑12% [10] - 美洲地区营收下滑4% [10] - 亚洲/太平洋地区营收下滑7% [10] - 中国内地市场下半年显现回暖迹象 [10] 战略调整措施 - 启动"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 全球裁员约7000个岗位 [11] - 已净裁员超3200个岗位 [11] - 2026财年起中国大陆将作为独立地区进行业绩列报 [7] - 外部招聘新研发负责人 目标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超25% [10] 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高端美妆市场规模从2578亿元缩水至2364亿元 四年蒸发214亿元 [10] - 中国高端美妆2021-2024年复合增长率下滑3% [10] - 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产品 成分安全关注度提升 [10] - 亚洲旅游零售业务疲软 中国消费者出国消费降温 [9] 香水业务机遇与挑战 - 中国香水市场渗透率仅5% 远低于欧美40%水平 [13] - 中国香水香氛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1.78% [13] - Le Labo品牌贡献两位数增长 Kilian Paris协同助力 [13] - 但国际品牌如香奈儿占据天猫香水市场13%份额 [15] 2026财年业绩指引 - 预计净销售额增长2%-5% 有机增长0%-3% [11] - 调整后每股收益1.90-2.10美元 同比增幅26%-39% [11] - 目标重建营运盈利能力 实现稳健两位数调整后营业利润率 [6]
主力品类集体哑火,雅诗兰黛净利大跌390%
凤凰网财经· 2025-08-23 12:3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 净利润同比暴跌390% 从盈利3.9亿美元转为亏损11.33亿美元[3] - 股价从2022年初374.2美元跌至财报发布后的91.23美元 单日盘前跌幅近15%[3] - 公司预计2026财年净销售额增长2%-5% 调整后每股收益1.9-2.1美元 同比增幅26%-39%[9] 品类业绩分析 - 皮肤护理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2% 营业利润下降22% 核心品牌Estée Lauder和La Mer表现疲软[7] - 彩妆业务下跌6% 主要因M·A·C表现不佳 且滑石粉诉讼产生1.59亿美元和解支出[7] - 香水品类营收基本持平微增 Le Labo实现两位数增长 Kilian Paris贡献积极[7][10] - 头皮护理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0%[7] 区域市场表现 - EMEA地区(欧洲/中东/非洲)营收下滑12% 美洲地区下滑4% 亚洲/太平洋地区下滑7%[8] - 中国内地市场下半年呈现回暖迹象 因La Mer新品推动销售增长[8] - 自2026财年起中国大陆将作为独立地区进行业绩列报[6] 行业竞争环境 - 2021-2024年中国高端美妆市场规模从2578亿元缩水至2364亿元 复合增长率下滑3%[8] - 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产品 新兴品牌通过创新营销抢占市场份额[8] - 相比欧莱雅的产品环境影响评分体系和资生堂无滑石粉承诺 公司在成分安全领域存在短板[7] 战略调整措施 - 启动"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PRGP)" 全球裁员约7000个岗位 截至2025年6月已净裁员超3200人[9] - 通过外部招聘新任研发负责人 目标2026财年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提升至25%以上[8] - 构建香水品牌矩阵(Jo Malone/Le Labo/Kilian等) Le Labo于2023年6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1] 香水赛道机遇与挑战 - 中国香水市场渗透率仅5% 远低于欧美40%的水平 预计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21.78%[10] - 但国际巨头表现分化:PUIG集团上半年香水业务增长8.6% LVMH下降1% 爱马仕下降3.8%[11] - 香奈儿2025年Q1占据天猫香水市场13%份额 高端市场竞争激烈[12]
雅诗兰黛净利大跌39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0: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 [2] - 净利润同比暴跌390%从盈利3.9亿美元转为亏损11.33亿美元 [2] - 股价从2022年初374.2美元跌至91.23美元单日盘前跌幅近15% [2] 业务板块表现 - 皮肤护理业务营收下滑12%营业利润下降22% [6] - 彩妆业务下跌6%且陷入亏损 [6] - 香水品类营收基本持平实现微增 [6] - 头皮护理业务下滑10%并出现亏损 [6] - 亚洲旅游零售业务疲软中国消费者出国消费降温 [6] 战略调整与展望 - 2026财年预计净销售额增长2%-5%有机增长0%-3% [9] - 调整后每股收益1.90-2.10美元同比增幅26%-39% [9] - 中国大陆将作为独立地区进行业绩列报 [4] - 全球裁员约7000岗位已净裁员超3200人 [9] - 目标2026财年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回升至25%以上 [7] 市场竞争与消费趋势 - 中国高端美妆市场规模从2578亿元缩水至2364亿元 [7] - 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成分安全的品牌 [7] - 滑石粉诉讼和解产生1.59亿美元支出 [6] - 新兴品牌通过创新产品概念挤压传统巨头市场空间 [7] 区域市场表现 - EMEA地区(欧洲、中东及非洲)营收下滑12% [7] - 美洲地区下滑4% [7] - 亚洲/太平洋地区下滑7% [7] - 中国内地市场下半年呈现回暖迹象 [7] 香水业务分析 - Le Labo实现两位数增长KILIAN PARIS贡献积极 [11] - 中国香水市场渗透率仅5%远低于欧美40% [11] - 预计2021-2026年中国香水香氛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21.78% [11] - 国际品牌如香奈儿占天猫香水市场13%份额 [13] - PUIG集团Q2香水增速放缓至6.7% LVMH下降1%爱马仕下降3.8% [12]
雅诗兰黛净利大跌39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23:55
业绩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 净利润同比暴跌390% 从盈利3.9亿美元转为亏损11.33亿美元[1] - 股价从2022年初374.2美元跌至91.23美元 财报发布当日盘前跌幅近15%[1] - 摩根士丹利维持中性看跌评级 预计未来12个月股价跌幅超20%[4] 品类表现 - 皮肤护理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2% 营业利润下滑22% 核心品牌Estée Lauder和La Mer表现疲软[7] - 彩妆业务营收下跌6% 陷入亏损 M·A·C表现不佳 滑石粉诉讼产生1.59亿美元支出[7] - 香水品类营收微增 Le Labo实现两位数增长 Kilian Paris贡献积极[11] - 头皮护理业务营收下滑10% 陷入亏损[7] 区域表现 - EMEA地区(欧洲/中东/非洲)营收下滑12% 美洲地区下滑4% 亚洲/太平洋地区下滑7%[8] - 中国内地市场下半年呈现回暖迹象 La Mer新品带动销售额增长[8] - 2026财年起中国大陆将作为独立地区进行业绩列报[5] 战略调整 - 启动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PRGP) 全球裁员约7000岗位 截至2025年6月30日净裁员超3200人[9] - 通过外部招聘新任研发负责人 目标2026财年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超25%[8] - 构建香水品牌矩阵 包括Jo Malone London/Le Labo/Kilian Paris等品牌[12] 行业趋势 - 2021-2024年中国高端美妆复合增长率下滑3% 市场规模从2578亿元缩水至2364亿元[8] - 中国香水市场渗透率仅5% 远低于欧美40%渗透率 预计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21.78%[11] - 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产品 新兴品牌通过创新营销抢占市场份额[8] - 全球香水市场竞争加剧 PUIG集团Q2增速放缓至6.7% LVMH和爱马仕香水业务分别下滑1%和3.8%[12]
暴跌390%!雅诗兰黛2025财年亏损达11.33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2:2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 [1] - 净利润同比暴跌390%从盈利3.9亿美元转为亏损11.33亿美元 [1] - 股价从2022年初374.2美元跌至87.72美元 [1] 品类业绩分析 - 皮肤护理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2% 头皮护理业务下滑10% [2] - 彩妆业务下跌6% 香水品类实现微增 [2] - 彩妆和香水业务由盈转亏 皮肤护理业务营业利润下滑22% [2] - Estée Lauder和La Mer两大核心品牌表现疲软 [2] - The Ordinary保持中个位数增长 [2] 地区市场表现 - EMEA地区下滑12% 美洲地区下滑4% 亚洲/太平洋地区下滑7% [3] - 中国内地市场下半年呈现回暖迹象 [3] - 亚洲旅游零售业务疲软 中国消费者出国消费热情降温 [2] 战略调整措施 - 启动80年来最大规模运营变革 全球裁员约7000个岗位 [4] - 已净裁员超3200个岗位 [4] - 中国大陆将作为独立地区进行业绩列报 [1] - 通过外部招聘聘任新研发负责人 [3] - 目标2026财年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回升至25%以上 [3] 行业趋势变化 - 中国高端美妆市场规模从2578亿元缩水至2364亿元 [3] - 2021-2024年中国高端美妆复合增长率下滑3% [3] - 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功效明确、成分安全的品牌 [3] - 新兴品牌通过创新产品和营销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3] 香水业务表现 - 香水品类成为唯一未下滑的品类 [5] - Le Labo贡献两位数增长 KILIAN PARIS表现积极 [5] - 中国香水市场渗透率仅5% 远低于欧美40%水平 [5] - 预计2021-2026年中国香水香氛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1.78% [5] - 香奈儿2025年Q1在天猫香水市场份额达13% [7] 财务展望 - 预计2026财年净销售额增长2%至5% [4] - 有机净销售额增长0%至3% [4] - 调整后每股收益1.90至2.10美元 同比增幅26%至39% [4] 风险因素 - 滑石粉诉讼和解协议产生1.59亿美元支出 [2] - 国际高端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7] - 消费者偏好快速转变可能造成业绩波动 [7]
颖通控股:香氛产业正在向“情绪健康核心需求”战略转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07:42
行业趋势分析 - 香氛产业正从"感官愉悦"迈向"情绪健康核心需求"的战略转型,近三成港澳消费者使用香氛达到身心放松,18%用于舒缓压力与焦虑 [1] - 港澳香氛市场呈现三大关键转变:情感需求驱动消费、家居香氛普及化及商业空间嗅觉经济崛起 [1] - 全球家居香氛市场预计2032年达到4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6% [2] - 81%港澳受访者已将香氛融入日常生活,较去年上升9%,86%将个人香水偏好延伸至生活空间 [1] - 70%港澳消费者偏好具香氛设计的商业空间,反映嗅觉体验正重塑零售格局 [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拥有40年渠道优势与跨国服务网络,持续担当全球香氛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核心桥梁 [1] - 推动香氛产业从单一商品迈向跨场景健康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 [1] - 实施"本土品牌矩阵"与"Perfume Box零售升级"双轨战略,推动健康消费趋势落地 [2] - 计划2026年在香港设立首间香氛体验旗舰店,2026年底前开设"Perfume Box"上海新天地旗舰店 [2] - 持续优化品牌组合、深化全渠道布局,把握市场增长黄金机遇 [1] 市场地位与业务构成 - 按2023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香水集团(除品牌所有者香水集团外) [3] - 主要从事销售及分销从第三方品牌授权商采购的产品及为该等品牌授权商进行市场部署 [3] - 拥有72个外部品牌的产品分销及市场部署业务,涵盖香水、彩妆、护肤品、个人护理产品、眼镜及家居香氛 [3]
2025年中国香氛香薰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发展规模、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应用场景增多,需求日益多元化,市场规模将达300.3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8 01:09
香氛香薰行业核心观点 - 香氛香薰产品从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渗透日常生活多方面,迎合消费结构升级趋势[1] - 后疫情时代居家场景增多,消费者通过香氛产品舒缓压力,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1]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278.52亿元,预计2025年达300.34亿元,产量从65690.72万件增至70938.8万件[1][7] - 全球市场2024年规模790.03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至823.74亿美元,香水占比超80%[5] 行业分类与产品结构 - 产品分为香水(浓香精/淡香精/古龙水等)、香薰精油(单方/复方/基础油)及其他香氛产品[2][3] - 中国市场中香水占比53.28%,香薰精油12.58%,其他34.14%;预计2025年结构微调[10] - 应用领域分为美妆香水(40.96%)、家居(15.91%)、车载(14%)、洗护(29.13%)四大场景[10]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鲜花种植、香精香料及包材,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79.4%[12][14] - 中游生产灌装企业注重工艺创新,青岛金王等龙头企业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27] - 下游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融合,电商平台占主导地位,线下专柜强化体验服务[12] 政策环境 - 国家层面出台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管、轻工业稳增长等政策,优化进出口检验流程[16][18] - 地方层面如北京支持美丽健康产业,设立化妆品备案绿色通道;广东加强新污染物治理[19][22] - 包装环保要求趋严,多省市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标准[22] 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市场,香奈儿/迪奥/娇兰等凭借品牌力占据优势[23][25] - 国产品牌快速崛起,气味图书馆/观夏/闻献等以东方文化元素差异化竞争[25][27] - 主要企业包括青岛金王(002094)、旷世控股(01925.HK)等上市公司及10余家产业链企业[2][27] 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向智能化(香薰机)、场景化(车载/瑜伽)及定制化方向发展[28][29] - 原料升级:天然有机成分占比提升,环保健康理念成为核心卖点[30] - 市场扩容:嗅觉经济兴起带动需求,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突破300亿元[1][28]
低渗透+高增长,品牌扎堆入局美妆最后一条黄金赛道
格隆汇· 2025-07-26 18:18
美妆行业香水热潮 - 全球知名香水制造商Interparfums与法国皮具轻奢品牌Longchamp签署香水授权协议,授权期限至2036年12月31日,首款香水预计2027年推出 [2] - 欧莱雅重启高端沙龙香Atelier Cologne,Puig旗下Byredo加速亚太门店扩张,本土品牌闻献入驻丝芙兰,观夏加速开店 [2] - 香水市场正经历新一轮扩张,国际巨头与本土品牌相继加码布局 [3] 品牌布局动态 国际品牌 - 科蒂集团推出大众美妆香水品牌Origen,7月登陆美国沃尔玛官网,首批含五款香型,主打亲民定价 [5] - Interparfums推出自有高端香水品牌Solférino Paris,含10款中性淡香精,定价160-260欧元 [6] - 西班牙美妆巨头PUIG香水与时装部门收入16.85亿欧元,占集团总收入七成以上,同比增长8.6%,亚太市场增长16.5% [8] 本土品牌 - 韩束计划2025年底推出"红运"香氛系列,覆盖香水、香膏、香薰等多品类 [5] - 毛戈平完成13款香水备案,首批三款香水定价1280元/110毫升,强调东方美学 [6] - 珀莱雅备案"启时集致"香水系列,林清轩推出两款香水并已上架销售 [6] 跨界品牌 - 私募股权公司TSG Consumer收购独立香水品牌Phlur,该品牌以亲民定价在丝芙兰等渠道走红 [7] - 意大利帽饰品牌Borsalino联名推出Black Iris香水,高端定制时装品牌Balestra发布首款香水Balestra1924 [7] - H&M旗下COS推出Cos Perfumery系列,定价99-49美元,日本Onitsuka Tiger宣布2025年秋季推出香水系列 [7] 市场驱动因素 - 2027年全球香水市场规模预计达792.96亿美元(约5755.15亿元),"悦己消费"和"情绪疗愈"需求推动香水大众化 [8] - 中国香水市场渗透率低,人均消费量远低于欧美,"高增长+低渗透"格局吸引品牌入局 [9] - 香水原料成本仅占10%,行业毛利率达70%,配方复用率高且研发周期短,可快速打造爆款 [9] - 香水兼具情绪价值和礼赠需求,在经济波动期更能抵御周期风险,成为品牌安全增长业务 [10] 消费趋势 - 年轻一代通过香调故事寻找情感共鸣,晨间唤醒、通勤解压等场景化需求崛起 [9] - 国风香、节气香等本土文化元素流行,为本土品牌提供差异化切口 [9] - 香水从"奢侈品标签"转向日常化情绪消费载体,形成"高频上新-持续回款"良性循环 [9][10]
若羽臣(003010):自有品牌扬帆,多品牌业务起航
长江证券· 2025-07-15 06: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若羽臣“买入”评级 [12][9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若羽臣以代运营精细化能力赋能自有品牌发展,契合电商渠道精细化投放趋势 [5][12][92] - 两大自有品牌绽家、斐萃处于快速增长通道,提振收入并贡献利润弹性 [5][12][92] - 看好公司围绕红宝石油成分推出新品牌,以及以精细化运营打造自有品牌的空间 [5][12][9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公司概况 - 若羽臣是领先的全球消费品牌数字化管理公司,以代运营业务起家,近年发力自有品牌,构建多品牌矩阵 [8][2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29%,自有品牌合计营收5.0亿元,同比增长90%;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95%,3年复合增速达54% [22] - 实控人王玉、王文慧夫妇合计持股41.5%,控制权集中;高管年龄约40岁,入司超10年,团队稳定 [27] - 2022年以来新推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涵盖2位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及142位核心成员,2025年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为净利润不低于1.8亿元 [30] 电商服务业务 - 传统主业为电商服务,合作品牌涵盖美妆个护、母婴、保健等品类,分为代运营及品牌管理两类 [9][31] - 2024年代运营及品牌管理业务分别实现营收7.6、5.0亿元,同比增长 -19%、212%,公司积极转型品牌管理模式 [31] 家清业务 - 中国家清市场增长稳健,2024年规模达1298亿元,2019 - 2024年复合增速为1.9%,洗衣护理为第一大细分类目,占比58% [35] - 洗衣护理行业格局稳定,主流品牌定位大众,高端品牌供给空白 [39] - 绽家定位新西兰高端自然植萃品牌,2024年单品牌营收4.8亿元,3年复合增速达87%,2025年618大促登天猫家清榜第17名 [45] - 绽家以差异化调香及留香技术打造单品,客群以18 - 24岁资深中产、新锐白领为主,与传统家清品牌区隔 [50] - 绽家通过季节限定、IP联名强化香氛心智,从小众类目切入,拓展大家清品类,构建核心单品矩阵 [50][59] 保健品业务 - 2023年我国口服抗衰市场规模达574亿元,2016 - 2023年CAGR达18%,消费者对口服产品接受度增加 [11][76] - 2024年9月推出斐萃品牌,以麦角硫因为核心卖点,搭建产品矩阵,单均价于2025年2月显著上行 [64][68] - 产品生产于中国香港,原材料来自多地,通过跨境电商销售,主要集中于抖音、天猫平台,2025Q1直播带货占抖音渠道收入75% [70] - 2025年3月斐萃抖音渠道收入达2500 - 5000万元,营销投入加速,关联直播及视频数量增加 [73] - 公司在大健康领域积累运营优势,为斐萃品牌放量奠定基础,斐萃客群更集中于31 - 40岁高线市场女性 [83][84] - 公司已推出红宝石油单品,看好保健品业务持续扩容 [90]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82、1.03、1.43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