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刺激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跟过去的逻辑完全不同,将如何影响楼市?
搜狐财经· 2025-05-25 10:32
城市更新政策动向 - 全国首批15个城市已开展城市更新试点一年,今年将新增20个试点城市[2] - 新一轮城市更新与过去"棚改"存在本质区别,不再采取货币化安置和大拆大建模式[5][8] - 改造重点转向危房加固、水电管道修缮等基础工程,并配套建设医疗养老设施[10] 政策目标与实施路径 - 城市更新被定位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核心目标是刺激消费和提振就业[10][16] - 采用"小修小补"模式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因人工需求高于大型工程[10] - 改造工程将直接带动水泥、玻璃、钢材等建材行业需求[12] - 居住环境改善将间接刺激家具、家电等消费需求[13] 经济影响分析 - 城市更新通过存量投资替代传统大基建,成为对冲房地产下滑的新动能[17] - 政策有助于加速楼市库存去化,形成可持续的经济拉动模式[17] - 虽单项目规模较小,但全国推进形成规模效应后对经济刺激作用显著[14] - 长期看将促进就业和企业订单增长,比短期造富更具普惠性[17][19] 历史对比 - 2012-2015年棚改采用实物置换,2015-2020年转为货币化安置直接推高房价[6][7] - 本轮更新不再向个人发放拆迁款,彻底改变"拆迁造富"逻辑[10] - 政策重心从房地产拉动转向内需驱动,标志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17][19]
从单纯的刺激消费,转向提高居民收入
搜狐财经· 2025-05-15 04:31
政策转向 - 政策从单纯刺激消费转向提高居民收入 体制内管理人员月工资从11000元提升至12000元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123元/月提高至143元/月 覆盖8500万农村参保老人 [6] - 2025年政策开始直接提高居民收入 关键看力度 特别是无差别全民保障体系的建立与提升 [8] 消费与收入关系 - 消费函数是收入 宏观文件需关注收入 体制外城乡居民是庞大低收入群体 也是拉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主力军 [6] - 2023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2% 2024年目标3%实际完成0.2% 2025年目标下调至2%但一季度同比下降0.1% [8] - 过去外需补内需不足 现在需内需补外需 压力可能超出预期 消费刺激不起来需考虑提高居民收入 [10] 收入分配机制 - 提高居民收入有两个战场 企业主导的市场分配和财政主导的社会分配 前者取决于市场资本与劳动密度 后者由办公室精英决定 [10] - 市场化分配是竞争性公平 取决于劳动力相对密度 宏观文件重新呼唤民营资本和外资 [10] - 财政主导的社会分配应是无差别社会公平 但需工具箱有工具且经济有效率 否则影响政策力度 [10] 经济背景与挑战 - 2024年动用基础生活项目行政性涨价如水电气煤高铁 说明仅刺激消费难以完成计划目标 [8] - 企业利润已到边际 叠加贸易战影响 不太可能大幅提高工资 力量需用在财政主导的社会分配 [10] - 贸易战背景下 对抗底气在内需 依赖国际市场低价倾销会遭西方联合反制 [8]
建议五一拿身份证消费就减免25%,网民又能骂专家了
搜狐财经· 2025-04-30 09:29
李稻葵万亿消费刺激建议 - 清华大学李稻葵建议政府拿出万亿资金促消费 民众凭身份证消费可减免25% 认为消费提升将带动企业生产和税收增长 [1] - 该建议遭到网民强烈反对 被嘲讽"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批评其脱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民间实际 [1] - 网民质疑25%补贴标准的合理性 认为缺乏依据 且可能引发商家临时涨价25%吞噬补贴 [3] 消费刺激方案的争议点 - 网民认为分配调整比消费补贴更重要 需先确保民众有75%消费能力再谈25%补贴 [4] - 刺激消费应优先发展经济 创造更多收入机会 而非简单发放补贴 [4] - 当前民众更关注开源而非节流 在收入增长乏力情况下 即使有补贴也倾向储蓄而非消费 [6] 消费刺激政策的社会讨论 - 网民担忧消费补贴可能演变为"帮富不帮穷" 因富人消费力强获得更多补贴 [3] - 专家建议与网民意见形成对立 但双方都处于决策边缘地带 无法直接影响政策 [6] - 网络舆论反映出民众对增加收入机会的强烈期待 这构成了一种公共意见表达 [7] 消费刺激政策的现实考量 - 政府内部已有专业团队研究消费刺激方式 李稻葵建议并非新观点 [7] - 网民提出的分配优先原则和防止补贴富人等问题 体制内已有充分认知 [7] - 当前消费刺激面临的根本挑战是民众收入预期不稳导致消费意愿不足 [6]
野村首席观点 |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过去两周国内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稳住股市、汇市和楼市
野村集团· 2025-04-22 02:55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GDP达31 88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增速高于2024年同期和全年水平 [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3 7%跃升至4 6% 消费成为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动力 [7][9] - 出口和房地产市场首次出现同步萎缩压力 需关注两大引擎同时失速的风险 [8] 政策应对与市场反应 - 央行通过再贷款支持"国家队"稳市 A股在政策干预后迅速企稳回升 [7] - 离岸人民币汇率从7 42回升至7 3左右 汇市压力得到阶段性缓解 [8] - 当前政策工具充足 但市场不应过度期待降准降息的效果 [8] 消费刺激方向 - 两轮"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拉动汽车 家电及电子消费品销售 成为短期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 [9] - 建议将刺激重点转向服务消费领域 包括旅游 酒店 餐饮等潜力行业 [9] - 需通过社保体系改革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建立长效机制 [10] 房地产市场 - 全国性楼市企稳尚未出现 仅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有局部复苏迹象 [8] - 建议加速市场出清 控制债务滚动风险 同时加强"保交楼"力度稳定开发商预期 [8]
野村首席观点 |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过去两周国内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稳住股市、汇市和楼市
野村集团· 2025-04-22 02:55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GDP达31.8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2024年同期和全年水平 [4] -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3.7%跃升至4.6%,消费成为经济企稳的重要推动力 [4][9] 政策与市场稳定 - 央行通过向"国家队"提供再贷款稳定股市,A股市场在政策干预后迅速回升 [4][7] -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7.42回升至7.3左右,汇市逐步趋稳 [7] - 当前出口和房地产市场同步承压,可能首次出现两大引擎同时萎缩的情况 [7] 楼市与消费刺激 - 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市场尚未企稳复苏,仅部分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出现局部复苏迹象 [8] - 建议从开发商角度继续市场出清,加大保交房力度以支持开发商 [8] - 一季度消费增长主要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涵盖汽车、家电、电子消费品等领域 [9] - 未来刺激消费可转向服务消费领域,如旅游、酒店、餐饮等,同时需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以提高消费能力和意愿 [9][10] 外部市场影响 - 美国市场经历股债汇"三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4.5%,美元指数失守100大关 [7]
2025扩内需:消费政策“三级跳”,文旅业加速升级
和讯· 2025-03-02 14:28
内需与消费政策演进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内需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首位,强调提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服务型消费,政策工具涵盖收入分配调整、消费场景创新和金融支持[1][2] - 政策逻辑经历"三级跳":2023年聚焦疫后恢复性增长(消费券、免税额度提升),2024年升级为"消费促进年"(结构性优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转向服务消费主导[3][4]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元(+3.5%),消费对GDP贡献率44.5%,预计2025年持续增长[5] 文旅经济升级路径 - 文旅经济从"复苏工具"跃升为"增长支柱":2023年《国内旅游提升计划》提出品质升级目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文娱旅游",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文旅融合[6][7] - 头部平台表现突出:携程2024年市值增长1570亿元,同程旅行下沉市场用户占比87%,2024Q3收入49.9亿元(+51.3%)[8] - 地方文旅IP运营成效显著:长白山景区市值112.32亿元(全年+182.18%),哈尔滨冰雪旅游带动餐饮住宿收入+30%,天水"麻辣烫专线"推动农特产销售+85%、餐饮收入破10亿元[8] 服务型消费发展趋势 - 政策明确聚焦文旅、养老、医疗等高增长空间服务消费,北京计划2025年孵化百个新消费品牌,打造10个以上商文旅体融合示范商圈[4][6] - 文旅经济本质是体验经济,成功案例显示需将在地文化转化为可感知体验(如哈尔滨"全城宠客"模式)[8][9]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要求2027年前重点提升文旅市场服务质量标准与消费体验[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