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自研

搜索文档
一汽筹划入股零跑汽车10%股份?最新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8-29 09:10
潜在战略合作 - 中国一汽正筹划入股零跑汽车 初步计划收购10%股份 方案已在内部推进[1] - 双方于2025年3月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涉及技术融合与资本合作可行性探讨[1][2] -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确认战略协议合作项目持续推进 股权合作细节待官方公告[1] 公司运营与业绩 - 零跑B01首台车交付量达10,000台 零跑B10纯电SUV上市4个月累计交付突破50,000台[2][4] - 2025年1-7月累计出口销量达24,980台 位列中国新势力品牌出口销量第一[4] - 2025年7月单月销量首次突破50,000台 截至8月21日累计交付量超900,000台[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转正 营收创历史新高 成为第二家半年度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4] 产品与市场动态 - 零跑B10发布全新外观配色"摩根粉" 即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限时免费选装价值2,000元[4] - 零跑B10将于9月登陆慕尼黑车展 首批车辆已启程欧洲市场[2][4] - 公司连续5个月蝉联新势力品牌国内销量第一 坚持全域自研核心理念[4]
零跑汽车20250825
2025-08-25 14:36
**公司及行业** * 零跑汽车[1] **核心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00亿元 二季度收入142亿元[6] * 2025年一季度单车均价11.4万元 二季度单车均价10.6万元[6]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14.9% 二季度毛利率13.6%[6] * 2025年上半年销量22.2万台 其中一季度销量8.8万台(同比增长162% 环比下降28%) 二季度销量13.4万台(环比增长53%)[3] * 2025年全年收入预期600多亿元 归母净利润预期9.4亿元[7] * 2026年收入预期达千亿级别 归母净利润预期44-50亿元[8][9] **销量指引与车型规划** * 2025年销量指引上调至58-65万台 2026年销量目标冲击百万台[2][3] * 2025年推出B级新品(B01 B10 B05)[4] * 2026年将推出A系列(10万元以内小型车)和D系列(高端SUV 20万元以内)以实现产品线全覆盖[4][5] **盈利驱动因素与成本控制** * 通过严格费用管控实现扭亏为盈[6] * 预计2025年整车毛利率维持在14-15%之间[7] * 具备全域自研和平台化能力 自主开发零部件并采用多供应商比价策略以有效控制成本[2][12] **海外市场与合资合作** * 与斯堪尼亚斯合资成立零跑国际 以轻资产模式利用其全球渠道和海外工厂出口产品 规避关税[4][13] * 2025年预计出口量5-6万辆 2026年目标超过10万辆[8] * 产品力强且价格具有竞争优势 海外市场选择增程和纯电车型同步推进[14] **碳积分与技术授权收入** * 2025年碳积分预计贡献约15亿元收入 主要来自与Stellantis的合作 2026年该收入预计进一步增长[4][15] * 具备零部件和平台反向外供能力 与一汽及Stellantis合作产生技术授权等服务收入[4][16] **市场竞争与战略定位** * 2023年通过推出C11 SUV成功将品牌定位从10万元以内提升至15万元左右的中高端市场[2][10] * 精准抓住小型电动车(如T03)和增程式电动车的市场机遇[10] * 在智能化方面领先 于10万元级别车型上标配激光雷达[10] * 展现出极高的执行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如迅速推出C11增程版和四缸改款)[11][12] * 在10到20万元价格区间的庞大市场上具有影响力并能持续提升份额[18]
零跑汽车(9863.HK):公司半年度扭亏为盈 销量有望继续高增
格隆汇· 2025-08-21 19:0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1][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折合EPS 0.02元 [1][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1.63亿元,折合EPS 0.12元 [2] - 上半年毛利率1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2] - 三项费用率8.6%,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分别下降1.7和4.4个百分点 [2] 销量表现 - 1-7月累计销售汽车27.2万辆,同比增长150% [1][3] - 7月单月销量50129辆,首次突破5万辆,同比增长127% [1][3] - 1-6月累计销售22.17万辆,同比增长156%,连续5个月保持国产新势力月销第一 [2] - 7月新车型B01销售8576辆,B10销售7244辆 [3] 产品战略 - 产品定位10-20万元高性价比走量市场,已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1] - 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比例超70%,支持产品快速迭代 [1] - 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D系列新品,定位高于C系列,售价超20万元,涵盖SUV和MPV车型 [3] 渠道建设 - 上半年销售门店达806家,服务店461家 [3] - Stellantis集团2023年底入股,助力品牌海外渠道拓展 [1] 业绩展望 - 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65万辆 [2] - 2026年销量目标100万辆,较2025年目标增长54%-72% [3] - 预计2025/2026/2027年净利润分别达8.95/40.95/56.62亿元 [1][3] - 预计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0.67/3.06/4.24元 [1][3] - 当前股价对应2026/2027年P/E为22/16倍 [1][3]
实现半年盈利、上调全年交付目标 零跑汽车要冲刺千亿市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1:2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0%[2] -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成为第二家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2] - 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1%提升至14.1%,增长13个百分点[2] - 全年净利润目标为5亿-10亿元[7] 销量与交付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5] - 7月销量突破5万台,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月销量榜首[5] - 上调2025年全年交付指引至58-65万辆,2026年目标100万辆[7] - 三季度销量预计17-18万辆,8月销量将较7月明显增长[7] 产品与研发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重点投入辅助驾驶技术[7] - 首次实现端到端算法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功能量产[7] - 高通8650域控辅助驾驶方案6个月完成开发并应用于B平台车型[7] - 计划年底实现城市NOA,明年初进入辅助驾驶第一梯队[7] - 9月慕尼黑车展首发B系列新车,11月国内亮相[8] - 10月发布高端D系列(含MPV),2026年一季度上市[8] - 2026年推出A系列(6万元级)和D系列(30万元级)覆盖全价格带[8] 渠道与市场扩张 - 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新增88城,布局806家销售门店及461家服务门店[8] - 重点拓展三至五线城市空白市场[9] - 零跑国际已进入约30个国家,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欧洲超550家,亚太近50家)[5]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5] 成本与运营效率 - 研发、销售、行政开支合计占营收16.9%(18.9亿元+14.1亿元+7.9亿元)[11] - 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带来10%成本优化[11] - 资金使用效率显著高于同业(小鹏同期运营费用83.1亿元,蔚来单季75.8亿元)[11] 战略与合作 - 坚持规模优先原则,聚焦大众市场高性价比产品[14] - 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采用轻资产模式拓展海外市场[15] - 签署碳积分转让协议,最高交易额15亿元,未来持续贡献收入[16] - 坚持全域自研战略,十年聚焦造车主业[12][14]
实现半年盈利、上调全年交付目标,零跑汽车要冲刺千亿市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0: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0% [1] -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理想汽车后第二家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1] - 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1%提升至14.1%,增长13个百分点 [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计划全年实现5亿-10亿元净利润 [3] 销量与交付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2] - 7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台,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月销量榜首 [2] - 上调2025年全年交付指引至58-65万辆,2026年目标100万辆 [3] - 三季度预计交付17-18万辆,8月销量将较7月显著增长 [3] 产品与研发 - 基于端到端算法的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功能已量产上车 [3] - 高通8650域控辅助驾驶方案6个月完成开发并应用于B平台车型 [3] - 计划2025年底实现城市NOA,明年初进入辅助驾驶第一梯队 [3] - B系列新车9月慕尼黑车展首发,D系列最快10月亮相并于2026年一季度上市 [4] 市场与渠道 - 海外市场已覆盖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约30个国家,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 [2]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2] - 国内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共布局806家销售门店及461家服务门店 [5] - 下半年渠道将向三至五线城市下沉拓展 [5] 成本与运营策略 - 研发、销售及行政开支合计占营收16.9%,总计40.9亿元 [7] - 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模式带来10%成本优化 [7] - 通过轻资产模式与Stellantis合作出海,碳积分交易额最高达15亿元 [9][10] - 坚持规模优先战略,聚焦大众市场高性价比产品 [8][9]
实现半年盈利、上调全年交付目标,零跑汽车要冲刺千亿市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0:4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0% [1] -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成为第二家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1] - 毛利率从1.1%提升至14.1%,增长13个百分点 [3] 销量与交付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7] - 7月销量突破5万台,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月销量榜首 [7] - 周末单日净锁单量超3,000台 [7] 产品与研发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重点投入辅助驾驶技术 [9] - 首次实现端到端算法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功能量产 [9] - 基于EEA 3.5架构的高通8650域控方案6个月完成开发并应用于B平台车型 [9] 战略目标与规划 - 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上调至58-65万辆,2026年目标100万辆 [4][9] - 力争实现全年净利润5亿-10亿元 [9]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7] 市场与渠道 - 海外市场已进入约30个国家,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 [7] - 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新增88城,共布局806家销售门店及461家服务门店 [10] - 下半年渠道将深化下沉市场布局 [11] 成本与运营效率 - 研发、销售、行政开支合计占营收16.9%,总计40.9亿元 [12] - 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带来10%成本优化 [12] - 运营费用显著低于小鹏(83.1亿元)和蔚来(单季度75.8亿元) [12] 竞争定位 - 主打8万-15万元市场,坚持高品价比策略 [3][10] - 用户画像为预算有限但偏好新势力理念的年轻群体 [12] - 通过全域自研和成本控制建立差异化优势 [3][12] 合作与出海 - 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采用轻资产出海模式 [16] - 签署碳积分转让协议,交易额最高达15亿元 [16] - 海外销售借助Stellantis渠道,降低政策风险 [16]
性价比之王成了新势力一哥
华尔街见闻· 2025-08-21 06:50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收翻倍以上增长 达到154亿元 [2]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1%激增至14.1% 创历史新高 [2][7] -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逆势净赚三千多万元 [2][7] - 将全年目标从盈亏平衡调整为盈利5-10亿元 [5] 销量表现 - 上半年销量22.17万台 稳居新势力销冠 [3][6] - 7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台 居新势力榜首 [6] - 全年销量目标二次上调至58-65万台 [3][10] - 明年目标挑战100万台 比原计划提前一年 [4][10] 产品战略 - B系列车型十万元出头价格提供端到端辅助驾驶等越级配置 [7] - 5月上市的B10车型次月交付即超1万台 [7] - 7月底上市的B0172小时锁单超1万台 [7] - 产品线将覆盖6-30万元主流价格带 2026年完成全系列布局 [15] 技术研发 - 全域自研战略涵盖三电 智能座舱 智驾等高附加值零部件 [8] - 平台化加持实现快速迭代推新 [8] - 通过技术输出拓展tier1业务模式 [18] 市场扩张 - 计划向三四线城市扩展挖掘存量需求 [17] - 海外已布局约600家门店 [17] - 马来西亚工厂年底实现C10本地化组装 [18] - 明年计划欧洲本地化生产 海外销量目标10-12万台 [18] 行业地位 - 有望跻身国内整车企业TOP2 [11] -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两个月股价上涨近五成 [12] - 与Stellantis合作加速全球化进程 [18][19] - 目标五年后冲刺400万台年销量 成为世界级电动车企 [4][13]
零跑现象:科技普惠撞开新势力盈利大门
每日商报· 2025-08-20 22:18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首次实现净利润转正 成为中国新势力中第二家达成半年度盈利的企业[2] - 上半年营收同比暴涨174%至242.5亿元 毛利率跃升至14.1% 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3] - 周末单日净锁单量连续突破3000台创历史新高 公司股价突破68港元 市值站上900亿港元高位[2] 技术研发 - 全域自研比例占据整车成本65% 通过LEAP3.5技术架构实现硬件成本下降30%[3] - 全球首创"中央域控+舱驾一体"融合方案 集成高通8650智驾芯片与8295座舱芯片于单一控制器[3] - CTC2.0电池累计装机超25万套 以1029项安全实验构建技术壁垒[3] 产品交付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664台 同比增长155.7% 登顶新势力销冠[3] - 7月销量首度突破5万台 连续5个月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月销量榜首[3] - 零跑C10上市16个月全球交付破15万台 连续3个月稳居中型SUV销量榜首[4] 产品矩阵 - 2025年密集推出B平台两款全新车型及C平台三大焕新产品[4] - 零跑C11累计销量跨越25万台里程碑 全新C11将AR-HUD、激光雷达和800V超充推向主流市场[4] - 零跑C16连续8周稳居20万内中大型SUV销量榜第一[4] - B10交付即超万台刷新爬坡速度纪录 B01以72小时锁单超万台印证市场需求[4] 海外扩张 - 2025年1-7月以24980台出口量稳居新势力出海榜首 欧洲市场7月订单突破4000台创历史新高[7] - 马来西亚吉打州工厂首台C10试装车正式下线 欧洲生产基地计划2026年底建成投产[7] - 覆盖约30个国际市场约600家网点 其中欧洲超过550家 亚太市场近50家[7] 渠道建设 - 国内"1+N"渠道模式覆盖全国806家门店286城 单店效能同比提升超50%[7] - 服务端"三快两省"战略推动15分钟响应率达99.5%[7] - 香港第1500家零跑中心落地成为连接欧亚市场的枢纽[7]
中国一汽谋划收购零跑10%股份?一汽“尚不知情”,零跑未回应
经济观察网· 2025-08-20 11:42
潜在战略投资 - 中国一汽正谋划入股零跑汽车约10%股份 方案已在内部相关部门流转推进[2] - 一汽集团表示"尚不知情" 零跑汽车未予回复[2] - 若入股成功 将标志双方资本合作进入落地实施阶段[2] 合作背景与基础 - 双方于2024年3月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涵盖研发技术合作与资本合作探讨[2] - 红旗品牌G117产品整车联合开发项目由零跑科技中标 显示联合开发车型逐步落地[2] - 合作历史显示双方在研发领域技术积累融合 通过零部件合作提升产品竞争力[2] 一汽新能源转型需求 - 2024年一汽新能源汽车销量33.9万辆 同比增长41%[3] - 红旗品牌新能源车销量11.5万辆 奔腾品牌8.29万辆[3] - 2030年目标销量500万辆 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车300万辆 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车150万辆[3] - 与长安、东风等央企相比 一汽新能源车体量相对较小[3] 零跑汽车市场地位 - 2024年全年交付近30万辆新车 同比增长超100% 位列新造车企业第三名[3] - 2025年上半年销售22.17万辆 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利润转正[3] 技术合作维度 - 零跑坚持全域自研 电子电气架构已向行业开放[4] - 自研电池包已开始外供[4] - 海外市场合作将基于零跑B平台(LEAP 3.5架构)打造新车型 复刻Stellantis技术授权模式[5] - 一汽-大众将采用零跑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开发电动车型[5] 战略协同价值 - 合作有助于零跑加速技术外供速度 获得新收益[5] - 央企背书为零跑品牌发展提供支持[5] - Stellantis集团已持有零跑约20%股份[5] - 双方合作涵盖海外市场联合开发与本土化技术应用两大方向[5]
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74% “黑马”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09: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1][2] - 半年度毛利率1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1][2]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28.6亿元,自由现金流8.6亿元,在手资金295.8亿元 [2] 销量与市场地位 - 上半年交付量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1][2] - 7月单月交付50129台,同比增长126% [1] - C10车型全球累计交付超15万台,连续3个月稳居新势力中型SUV销量第一 [2] - B10车型上市次月交付破万台,创零跑最快破万记录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2025年计划推出3款新车,2026年拟推5-6款车型,含旗舰车型和黑科技 [3] - 65%成本零部件为自研自制,强调"好而不贵"策略 [4] - 智能驾驶研发投入同比翻倍,已实现端到端算法城市领航辅助功能量产 [5] - 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城市NOA组合辅助驾驶能力 [5] 战略合作与海外拓展 - 与中国一汽达成战略合作,首个联合开发车型项目已落地 [6] - 前7个月海外出口24980台,居新势力出海榜首,欧洲7月订单超4000台 [6] - 海外网点覆盖30国约600家,欧洲占比超550家 [7] - 马来西亚C10本地化组装项目启动,首台OTS车辆已下线 [7] - 全年出口目标5万台,欧洲本地化制造计划推进中 [7] 长期目标 - 2025年销量目标50万台,远期目标400万台 [1] - 定位"世界级电动车企",强调稳扎稳打发展策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