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子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罗博特科(300757) - 300757罗博特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4
2025-06-24 14:58
公司近期概况 - 董事会秘书向参会方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硅光子业务板块行业发展状况及业务展望 [1] 问题交流 光伏板块订单预期 - 2025年光伏市场新增项目大多在海外,包括印度本土客户及部分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公司活跃于国际市场,将推出高效电池配套核心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海外新增订单将支撑光伏设备业务板块发展 [2] CPO市场规模 - CPO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 - 2030年以17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0年将达93亿美元,乐观情景下达23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CPO端口将占总800G和1.6T端口近30% [3] ficonTEC订单情况 - ficonTEC与美国某头部公司A及其子公司已签订但未确认收入的合同金额及2025年6月20日签订的合同金额约171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亿元),合同履行将对公司业绩、客户关系、技术水平等产生积极影响 [5] 公司对ficonTEC的赋能 - 公司对ficonTEC业务、资产等全面整合,助力其从“项目制”向“产品制”转变,涉及测试、光纤预制、耦合封装三个产品线 [7][8] ficonTEC未来产能 - ficonTEC根据客户需求弹性匹配产能,属轻资产科技型企业,上市公司赋能后,随下游市场需求放量,国内外产能将提升 [9] 现场参观 - 公司接待过程保证信息披露合规,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已签署调研《承诺书》 [10]
中国科学家推出全球最强光计算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1 03:05
光学芯片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光学芯片,运算速度高达每秒2560万亿次,性能堪比最先进GPU [4] - 芯片采用可重构架构和孤子微梳源技术,将光束分成100多个波长,每个波长作为独立数据流并行处理 [4][5] - 新方法将传统光学芯片的通道数量增加百倍,显著提升处理效率和速度 [2][5] 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 - 芯片通过并行处理实现性能飞跃,同时节省能源和物理空间,解决了计算领域的关键难题 [5] - 在图像识别、物理模拟和人工智能等任务中表现出更高效率 [5] - 低延迟和高密度特性使其适用于边缘计算场景,如无人机、通信中心和远程传感器系统 [6]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该技术彰显中国在光子计算领域的领导地位,研究成果发表于《eLight》杂志 [6] - 为光驱动智能机器的发展开辟新可能性,可能重塑数据处理方式 [6] - 工程师将技术突破类比为"单车道公路升级为百车并行的超级高速公路" [5]
中科创星李浩:中国硬科技投资远远不够,持续关注底层创新丨最前线
36氪· 2025-06-19 11:16
硬科技投资现状与挑战 - 中国硬科技投资被认为不是过热而是远远不够,金融体系对科技的信心和认知仍需提升 [1] - 金融行业过去30年更关注企业财报,现在需转向技术路线判断,这对行业是全新挑战 [1] - 中科创星是硬科技理念缔造者和投资先行者,聚焦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 [1] 中科创星的投资策略与成果 - 公司构建"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的硬科技创业生态体系 [1] - 截至今年6月,基金在管规模超120亿元,已投资孵化超530家硬科技企业 [1] - 去年投资项目数相当于30家GP总和,通过大项目池分散风险,头部项目回报覆盖亏损 [2] 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 - AI领域持续关注,赛道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2] - 底层技术创新突破是重点,包括量子计算、光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 [2] - 硬科技领域需要"耐心资本",单个项目投资周期可能长达20年 [2] 科技成果转化与生态构建 -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需要更多"最后一公里"陪跑者提升转化率 [3] - 公司构建"科研-孵化-产业"飞轮,早期绑定科研院所,成长期引入产业资本 [2] - 2015-2025年硬科技冠军营累计促成230多轮次融资、300余项产业合作 [3] 代表性投资案例 - 中科海钠、中储国能、中科微精、国科天迅等学员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3] - 御微半导体、瑶芯微、微光医疗、奇芯光电、瑞莱智慧等企业受益于生态体系 [3]
光芯片最大瓶颈,已被消除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2 01:03
光子芯片技术发展 - 电子微芯片面临性能提升瓶颈 制造成本和复杂性增加 物理定律限制性能 同时AI发展对计算能力需求激增 [1] - 光子芯片利用光传输处理信息 相比电子芯片具有速度更快 带宽更大 效率更高的优势 无电阻损耗和热量产生问题 [1] - 光子计算特别适合执行矩阵乘法运算 这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数学运算 [1] 光子芯片当前挑战 - 光子芯片需与电子系统集成 但光速更快 光子电信号转换会减慢处理时间 [2] - 光子计算基于模拟运算 精度较低 限制可执行计算任务类型 [2] - 大规模光子电路制造精度不足 从小型原型规模化困难 需开发专用软件算法 集成兼容性挑战大 [2] 最新研究突破 - Lightelligence公司研发Pace光子处理器 具有超低延迟 集成16000+光子元件 证明可解决复杂计算任务 实现光电子硬件集成和规模化 [2] - Lightmatter公司光子处理器达到电子处理器精度 成功运行AI系统 生成莎士比亚文本 分类电影评论 运行经典游戏 [3] - 两项研究均展示光子系统的可扩展潜力 为下一代AI硬件奠定基础 但需进一步改进材料和设计以提升性能 [3]
世界首款基于光的NPU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4 01:28
光子芯片技术突破 - 德国科技公司Q.ANT推出全球首条光子AI芯片生产线,采用薄膜铌酸锂(TFLN)材料,能极快控制光波且几乎不产热 [3] - 该技术通过升级现有半导体工厂实现,投资1400万欧元,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加速AI处理器开发 [3] - 光子芯片处理速度比传统芯片快50倍,能耗降低30倍,特别适合AI和神经网络计算 [4][6] 技术原理与优势 - 光子NPU利用光干涉原理执行矩阵乘法(AI核心运算),通过波导和调制器操纵光子实现光速计算 [4] -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可同时处理多数据流,实现高吞吐量并行处理,带宽提升且延迟更低 [4] - 天然适合模拟计算,能表示连续值,对信号处理和AI推理任务更具优势 [4] 产业影响与规划 - 生产线年产能达1000片晶圆,支持快速迭代芯片架构,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周期 [6] - 目标到2030年使光子处理器成为全球AI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重塑计算生态系统 [8] - 技术有助于减少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依赖,推动分布式半导体产业格局形成 [7] 应用场景 - 已通过云端AI试验验证潜力,可无缝集成现有数据中心提升AI模型训练和复杂模拟能力 [5] - 将显著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冷却需求减少),推动医学、气候建模等领域创新加速 [8] - 与GPU形成互补关系,定位为下一代AI协处理器标准 [6]
中金 | AI进化论(7):新计算范式——曙“光”初现、前途有“量”
中金点睛· 2025-03-23 23:33
量子及光子计算发展潜力 - 量子及光子计算相较传统计算具备强大计算能力,在AI计算推理需求指数级增长背景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1] - Google、IBM等全球领先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国内本源悟空、九章三号、祖冲之三号等量子计算机陆续问世,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1] GTC大会"量子日"活动 - 英伟达首次在GTC大会推出"量子日"活动,邀请12家量子计算公司CEO探讨量子优越性争议、技术路径成果及量子赋能AI方式 [3][7] - 英伟达宣布在波士顿建立量子计算研究实验室NVAQC,与哈佛大学、MIT等顶尖学府合作 [3][9] - 英伟达推出CUDA Quantum平台,支持GPU加速量子模拟,汇丰银行已利用该平台开发量子机器学习应用,可模拟165个量子比特 [7] 量子计算原理与优势 - 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为基本单元,利用干涉、叠加、纠缠等特性,在特定问题(如大数分解、量子化学模拟)上实现指数级加速(如谷歌Willow芯片53量子比特对应2^53计算维度) [3][11] - 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0和1叠加态,实现并行处理大量信息,战略意义重大 [11] 光子计算原理与优势 - 光子计算利用光子偏振/路径自由度编码量子比特,具有高信息容量(可见光频率5*10^14Hz vs 电子10^10Hz)、皮秒级响应速度、良好空间相容性等优势 [14] - 光子是玻色子,无电荷且不易相互作用,适合长距离量子通信,但低能条件下难以执行双量子比特门操作 [14][21] 技术路径发展现状 - 主要技术路径包括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半导体、拓扑计算等,超导量子计算目前最主流 [4][18] - 超导量子计算代表产品:Google Willow(105量子比特)、IBM Condor(1121量子比特)、祖冲之三号(105量子比特) [4][19][54] - 光量子计算代表产品:九章三号(255光子)、PsiQuantum的FBQC方案 [21][56] - 离子阱技术代表企业:IonQ(Harmony/Aria/Forte系列)、Quantinuum,保真度达98%-99% [23][26] - 中性原子技术:中科酷原汉原一号(100+量子比特,保真度>0.999) [27] - 半导体技术:Intel Tunnel Falls(12量子比特,保真度99.9%) [28] - 拓扑技术:微软Majorana1全球首款拓扑量子芯片 [29] 产业链与市场规模 - 上游设备包括稀释制冷机(Bluefors、Oxford Instruments)、测控系统(Keysight、Zurich Instruments) [35][36] - 量子云平台推动市场增长,2024年全球产业规模50.3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199.8亿美元 [38] 海外企业研发进展 - Google:Willow芯片105量子比特,纠错能力突破,计划将物理量子比特提升至10^6量级 [40][44] - 微软:推出首款拓扑量子芯片Majorana1 [47] - IBM:Condor芯片1121量子比特,规划2033年实现十万级量子比特 [48][49] - IonQ:专注离子阱技术,2024年收入4310万美元(2021-2024年CAGR 200%) [51] - Rigetti:超导量子计算企业,2025年计划推出108量子比特处理器 [52] - D-Wave:量子退火技术领先,2024年订单同比增长128% [53] 国内产业动态 - 祖冲之三号:105量子比特,单比特门保真率99.9%,双比特门保真率99.62% [54] - 九章三号:255光子,刷新光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 [56] - 本源量子:"本源悟空"搭载72比特"悟空芯",国产化率超80% [57] - 中科酷原:汉原1号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100+量子比特,保真度>0.999)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