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科技板

搜索文档
深交所首笔科创债借贷交易落地!万亿市场注入新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04:28
深交所首笔科创债交易 - 广发证券成功落地深交所首笔以科创债为标的的债券借贷交易 并于次日完成质押入库和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 [1][2] - 交易模式为兴业银行出借科创债给广发证券 后者通过质押回购融资 提升债券流动性 [2] - 该创新联动债券借贷与质押式回购 有助于增强科创债二级市场活跃度与融资能力 [2] 科创债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5月7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科创债支持公告 深交所同步推出优化做市及质押融资等交易机制的通知 [2][3] - 交易所债券市场已成为科技企业重要融资渠道 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 2024年发行539只规模0.61万亿元 同比增64% [1][3]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 规模超2500亿元 [3] 科创债资金投向与行业影响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 人工智能 新能源 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3] - 政策驱动下科创债发行规模或加速放量 产品创新将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与收益空间 [4] - 市场深度和韧性有望增强 实现收益性 安全性 流动性更优平衡 [4]
全国科技支行达2178家!将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揭榜挂帅”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09:41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涵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七个方面,共15项政策举措 [2] - 政策包括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投机构发债融资 [2] - 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结构,扩大规模并降低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建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 [3]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减免手续费等差异化安排,已有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券超2500亿元 [6][7] 资本市场支持 - 科创板设置五套上市标准,其中四套不要求盈利,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40% [9] -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9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9] - 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1400余单(同比增4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组650余单 [10]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项目超10万个,在投本金超4万亿元,90%科创板及北交所公司获其投资 [10] - 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2024年发行539只(规模0.61万亿元,同比增64%) [10] 银行保险机构服务 - 全国设立科技支行2178家,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20%) [14]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规模达2220亿元(第三批600亿元待批) [15] -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期限从7年延至10年,贷款占比从60%提至80% [15] - 保险业2023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6000亿元 [20] 区域与试点创新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率先试点科技金融政策 [19] - 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揭榜挂帅",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探索特色实践 [18][19] 科技保险发展 -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万亿元 [19] - 调整保险资金投资科技企业风险因子至0.4,科技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按90%计算 [20] - 正在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优化服务体系 [20]
央行:目前将近有100家左右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额超过2500亿
第一财经· 2025-05-22 07:46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 - 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创债券产品体系 [1] - 科技板对债券发行交易制度作出差异化安排,包括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自主设计债券条款、减免手续费等6项措施 [1] - 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已于5月7日发布公告,具体措施正在落地实施中 [1] 股权投资机构支持政策 - 股权投资机构被列为3类发行科创债券主体中最需要支持的对象,因其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 - 股权投资机构面临轻资产、长周期特点与发债融资期限短、成本高的矛盾 [2] - 科技板将创设风险分担工具,通过再贷款资金、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并延长期限 [2] 市场实施情况 - 政策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2] - 目前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 [2] -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科技板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机制以发挥更大作用 [2]
上海举办股权投资营商环境推介会
快讯· 2025-05-16 09:27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 - 5月15日上海市举行首场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宣介会 主题为"智涌浦江·创领未来" [1] - 推介会旨在推动政策、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1] - 活动目标为提升上海股权投资行业影响力 助推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股权投资营商环境 - 上海市通过本次推介会重点优化股权投资营商环境 [1] - 会议聚焦科技与金融的联动发展模式 [1]
债券研究周报:贴标债要关注什么?-20250515
国海证券· 2025-05-15 15: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贴标债显著提质扩容为信用债市场提供增量供给,科创债发展进入快车道,建议关注贴标债及科创债投资机会,一级市场关注3类主体科创债参与机会,二级市场关注1 - 5Y - AA / AA+存量科创债挖掘空间 [6][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贴标债现状几何 贴标债规模分类及特征 2020年以来我国贴标债发行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5年5月12日存续规模超3万亿元,占信用债比例达9.59%;主要分为科创债、绿债等品种,科创债及绿债为核心品种,存续规模分别达18,580亿元及9,077亿元;2025年除部分品种规模收缩外,科创债等品种规模维持扩张趋势,年内或将持续扩容放量 [6][14][18] 贴标债发行价格及特征 2025年以来贴标债一级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低于信用债,除科创债及绿债外大多高于信用债,各类贴标债发行利率偏离度在±40bp区间,科创债及绿债较信用债未出现风险溢价 [24] 科创债怎么看 科创债政策进展 2025年上半年科创债支持政策频出,3月提出债券市场“科技板”,4月支持金融机构投资科创债,5月鼓励发行长期限科创债并完善支持机制,交易所和协会细化发行细则及要求,拓宽募集资金使用范围 [25] 科创债规模及特征 - 交易所:截至2025年5月12日存续规模12,107亿元,占科创债65%,新政支持多类发行人发行,简化信息披露机制、缩短审批期限 [27] - 银行间:截至2025年5月12日存续规模6,473亿元,普通与混合科创票据风险收益特征差异显著,混合科创票据仍处发展初期,存续规模仅65.52亿元 [27][28] - 区域分布:主要分布于经济大省及一线城市,北京发行规模远超其他省市,12重点省份较难实现新增突破 [31] - 行业分布:主要分布于建筑装饰等主体,非银金融占比仅4% [33] - 发行主体:央企及地方国企为主要发债主体,占比超九成,民营主体发行规模持续增长 [36] - 发行主体评级:多由中高评级主体发行,资源集中于优质主体,担保债仅占3.52% [38] - 隐含评级分布:AA及以上隐含评级占比较高,科创公司债评级分布均匀,科创票据多集中于AA评级 [40] - 期限结构:多集中于1 - 5Y区间,1 - 3Y区间规模占比最高,科创公司债久期长于票据,1 - 5Y、AA - AAA区间挖掘空间充分 [43] - 募集资金用途:多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极少用于项目建设与运营,贴标债或为较优新增发行窗口 [46] 贴标债投资有何关注点 - 品类维度:除科创债及绿债外,高成长产业债等一级发行有溢价空间且规模可观,供给有望增加,关注高票息贴标债配置价值 [47] - 量的维度: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创债,2025年3月7日至5月14日注册中科创债53只,涉及金额1,134亿元,供给规模可观 [47] - 价的维度:新政下新科创债主体及资金用途有差异,关注重定价风险与风险分担机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47] - 需求与流动性维度:创设风险分担工具,完善分散分担机制,加强央、地、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有望提升科创债流动性及需求量 [48] - 一级市场:关注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新入市主体、子公司科研成果显著主体、政策重点支持品类的科创债参与机会 [50] - 二级市场:降息释放债市下行空间,科创债违约概率低,收益率或下行,关注1 - 5Y - AA / AA+存量科创债挖掘空间,截至5月12日收益率2.2%及以上规模达4,304亿元,1 - 3Y - AA科创债较普通信用债有性价比 [53]
【立方债市通】央行发布重要数据/河南积极争取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机构看好未来一个季度债市
搜狐财经· 2025-05-14 12:50
焦点关注 - 2025年一季度40家证券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债券主承销商,承销107只债券,合计金额1042.93亿元 [1] - 科技部等7部门推动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引导投资者加大科创债投资 [3] 宏观动态 - 2025年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6.34万亿元,同比多3.61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7591亿元,同比少4095亿元 [5] - 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4.0万亿元,同比增长8.7%,企业债券余额32.8万亿元,同比增长3.2% [5] - 财政部拟续发行710亿元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利率1.88% [7] - 央行开展9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实现净回笼1035亿元 [8] 区域热点 - 河南省计划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加快清欠进度 [8] - 济源市2025年重点工作包括完成8家投融资公司整合重组,新增融资130亿元,置换债务35亿元 [9] - 浙江省拟发行191.87亿元土储专项债,用于杭州、温州等70个项目 [10] 发行动态 - 新郑市投资集团拟发行5亿元超短融,期限270天,利率区间1.5%~2.5%,用于偿还有息负债 [11] - 焦作投资集团完成发行5亿元公司债,利率2.93%,期限5年,用于偿还债券本金 [12] - 漯河产投供应链金融20亿元ABS项目获上交所反馈 [13] - 漯河投资控股集团完成发行1.2亿元PPN,利率2.55%,期限3年,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14] 债市主体 - 陕西榆林能源集团任命高志钧为董事长,赵红旗为总经理 [15] 债市舆情 - 浙江能源集团原董事长童亚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16] - 珠海大横琴集团原董事长胡嘉接受审查调查 [17] -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杨辉因涉嫌严重职务违法被留置 [18] - 漳州经发集团因合同纠纷2473.6万元银行存款被冻结 [19] 市场观点 - 机构认为宏观数据和资金宽松对债券市场利好,但需保持耐心和稳定持仓 [20] - 国债净供给压力较大,金融债表现可能优于国债,需关注央行政策配合 [21]
七部门发布科技金融“15条”!支持大湾区先行先试创新政策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10:30
政策框架 - 七部委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围绕创业投资 货币信贷 资本市场等七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 [2] 创业投资支持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未来能源 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 [3] - 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 支持保险资金参与试点 [3] - 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鼓励社保基金会开展股权基金投资 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3]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机制 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4] - 评估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鼓励发展S基金 [4] 货币信贷支持 -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机制 制定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 建立推荐机制 [6] - 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和科技支行 探索较长周期贷款绩效考核方案 [6] - 在18个城市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 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6] 资本市场支持 - 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 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企业上市 持续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7]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 [7] 科技保险支持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 探索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保障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试点 [7] - 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7] 财政与区域政策 - 用好贷款贴息 风险补偿等财政工具 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落实天使投资税收政策 [8] - 推广"创新积分制" 优化评价指标 与再贷款 担保计划联动实施 [8] - 支持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先行先试科技金融创新政策 [8] - 高水平建设北京中关村 济南 长三角等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8] - 在北京 上海 广东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8] 开放合作 -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便利性 [8]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4月外贸数据超预期
东方金诚· 2025-05-13 02:10
政策与经济数据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建立磋商机制[3] - 4月CPI环比由降转涨0.1%,同比降0.1%;核心CPI环比涨0.2%,同比涨0.5%;PPI环比降0.4%,同比降2.7%[6] - 4月出口额同比增8.1%,对美出口同比降21.0%;进口额同比降0.2%,自美进口同比为 - 13.8%[6] 金融政策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7] - 首批36单科创债已公告发行规模达210亿元[8] 资金面 - 5月9日央行开展7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投放资金770亿元[13] - 当日主要回购利率下行,DR001下行3.86bp至1.491%,DR007下行7.03bp至1.541%[14] 债市动态 - 5月9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4收益率下行0.10bp至1.6250%,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50205收益率下行0.15bp至1.6975%[16] - 1只产业债“H1碧地04”跌超18%,1只城投债“19柯桥国投债02”涨超17%[17][18] 海外债市 - 5月9日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2bp至3.88%,10年期美债收益率保持4.37%不变;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行[23][26]
国开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等10余家主要银行官宣进展→
金融时报· 2025-05-11 08:03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发布 - 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旨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 [1]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支持举措 [1] - 政策有利于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激发市场活力并培育新质生产力 [1] 主要银行参与情况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3只科技创新债券合计200亿元 [2] - 工商银行发行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并担任12个科技类项目主承销商 [3] - 农业银行承销债券支持新希望集团、立讯精密等4家科技企业和2家股权投资机构,覆盖乡村振兴和民营科技企业 [4] - 中国银行协助完成38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发行,担任16个项目主承销商 [5] - 建设银行承销8期债券涉及TCL科技、京东方等5家科技企业和3家股权投资机构,引导资金流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 [6] - 交通银行牵头主承销上海新微集团2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7] - 邮储银行承销4单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包含金融机构、地方科技型企业和民营企业 [8] - 中信银行主承销15单科技创新债券,其中牵头9单 [9] - 光大银行主承销7单债券涉及科大讯飞、万华化学等5家科技企业和2家股权投资机构 [10] - 兴业银行助力11单科技创新债券挂网发行,金额合计87亿元 [11] - 渤海银行为天津市医药集团等5家企业承销科技创新债券,计划发行金额超30亿元 [12] 政策意义与行业影响 - 债券市场"科技板"是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工具的重大创新,有利于引导资金高效便捷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2] - 该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生态体系 [12] - 银行业积极响应政策,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向硬科技领域,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8][12]
深圳决定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后,“施工图”来了|新产业金融观察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3:38
深圳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 - 深圳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并发布配套《行动方案》,提出二十条措施从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标杆企业培育、行业机构建设、生态体系构筑和风险防控五方面推进 [1] - 目标到2026年底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资本市场,"十五五"期间形成五个"一流"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2] 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推动国资和政府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南山区、福田区允许符合条件的项目最高容亏100% [3] - 完善债券融资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立讯精密和深投控各拟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3] - 推动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与创业基金,支持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已落地51亿元大湾区科创专项基金及百亿级保险基金 [4]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深圳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境内424家/境外160家),总市值8.61万亿元 [6] - 强化上市入口监管,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超2300亿元、回购注销超百亿元,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评价体系 [6] - 支持并购重组,2025年一季度并购标的库收录425家企业(含43家IPO撤否企业及382家科创企业) [7]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已入板301家企业,其中80.73%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17.6%小巨人企业) [8] - 深化深港金融合作,"跨境理财通"2.0在深新增2.7万投资者,跨境收付420亿元(较1.0增长6倍),占大湾区近50% [9] - "前海30条"落地率超90%,推出14项全国首创实践,跨境贸易投资试点规模达900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