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

搜索文档
河南省29项重大创新项目通过验收
河南日报· 2025-08-13 23:20
先进制造领域 - 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突破超高速机床主轴轴承核心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 实现高端医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海上风电等主轴轴承的进口替代 [1] - 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现有高压电气设备内多种参数的高灵敏度监测 项目产品在国内外电网改造和运行中成功应用 [1] 新材料领域 -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多家企业开展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合成和纯化技术研究 成功实现11种关键电子材料的产业化 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研发新一代超高温高性能隔热材料方面取得突破 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 信息工程大学研发出内生安全自动驾驶和内生安全整车网联T-BOX等系统 实现智能网联客车上的整车集成和推广应用 [2] -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电控悬架系统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 现代医药领域 - 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河南省首个中药3.1类新药"枇杷清肺颗粒" 参与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25个 开发医疗机构制剂13个 [2] - 运用现代育种技术选育辛夷等优良药材新品种9种 系统解决制约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 [2] 现代农业领域 - 河南农业大学初步解析小麦纹枯病、花生白绢病等8种重大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和灾变机制 挽回小麦损失12.35亿斤 挽回花生损失1.67亿斤 [3] - 形成覆盖全省的绿色防控网络 有效保障粮油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3] 整体项目情况 - 29项省重大创新项目集中验收顺利完成 涵盖多个产业链群 [1] - 省财政支持总经费超1亿元 带动项目承担单位投入资金7.5亿元 其中研发投入4.3亿元 [1] - 财政资金撬动效应显著 一批标志性成果脱颖而出 [1]
浙江“解锁”创新强省新路径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14:27
研发、资金协调激活创新 《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每万家规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300家,占比超55%。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目标背后,是浙江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精准培育,通过实施新一轮"小升规"行动,重点引导高新技术 企业、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规升级"。 与此同时,浙江鼓励行业龙头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将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本地。 《行动方案》提到,浙江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化",加快规上工业企业"高新化",引导行业领军企业研发"总部化"。 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新模式,健全"孵化—加速—产业化"服务体系。 实施新一轮"小升规"行动,重点指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上规升级"。到2030年,每年 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30家。到2030年,每万家规上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3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 企业数量占比达55%。 打造"创新强省",浙江动作频频。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浙江省加快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能力行动方案(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 (下称《行动方案》) ...
从技术攻关到全场景覆盖:中红医疗提供核辐射防护手套“国产化解决方案”
全景网· 2025-08-01 07:40
核心观点 - 中红医疗旗下桂林恒保研发的长薄壁核辐射防护手套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技术瓶颈,重塑行业防护标准[1][2] - 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核级防护解决方案,成为核辐射医疗板块的核心竞争力[1][5] - 产品以"材料差异化+场景定制化"为核心,打造五大高性能产品,满足严苛工况需求[3][5] - 技术创新体现在材料科学与工艺创新的双重维度,定义了核防护"中国标准"[4] - 公司前瞻布局未来,聚焦材料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夯实科技自立根基[6][7] 产学研协同创新 - 中红医疗联合桂林理工大学与西南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企业+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模式,整合多领域资源[2] - 团队创新性地将微纳米级核辐射屏蔽材料与高强度橡胶基质结合,攻克防护材料兼容性、防护性能与操作灵活性平衡等技术难题[2] - 通过"层层交替浸制""阵列协同增强防护"及"超均共混"三大前沿工艺,实现防护效能与柔韧性的统一,打破国际品牌技术垄断[2] 产品技术优势 - 产品具备三大共性优势:卓越防护性能(抵御油脂、燃料、硝酸、氢氧化钠等)、耐用性与舒适性兼具、高适配性[3] - 材料端:微纳米级屏蔽材料实现"轻薄化"与"高屏蔽效能"平衡,0.2mmPb厚度可有效衰减软伽马射线[4] - 工艺端:"阵列协同增强防护"技术提升抗撕裂、穿刺能力,"超均共混"工艺解决极端环境下材料协同工作难题[4] - 细节设计:无重金属表面迁移、高对比度警示层、专项防护设计提升安全性和人性化[4] 行业影响与布局 - 产品填补国内高端核辐射防护手套空白,推动行业标准升级,耐化学腐蚀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5] - 直面行业痛点:解决传统手套"重防护、轻操作"矛盾,通过五大材料体系实现全场景覆盖[5] - 未来聚焦两大方向:深化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应用,推动智能化升级(如嵌入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6] - 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指引,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提升中国智造在全球核辐射防护领域话语权[7]
水滑石产业拥抱环保新机遇
中国化工报· 2025-07-29 02:13
行业前景与机遇 - 水滑石作为重要无机功能材料在环保、化工、新能源等领域拥有广阔前景[1] - 环保政策趋严和新兴应用拓展将为水滑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 -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 企业需加强合作突破技术瓶颈[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水滑石在高新材料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应用于改性塑料 阻燃材料等方向[1] - 水滑石基二维材料结构调控 镁质材料农田重金属修复 镁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技术方向提供新思路[2] - 中化学七化建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及原子经济法工艺 形成2万吨/年原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生产能力[2] 产品与生产能力 - 中化学七化建主要生产PVC热稳定剂 抑烟阻燃剂 紫外阻隔剂 聚烯烃吸酸剂和红外农膜保温材料5种高性能助剂产品[2] 行业发展建议 - 未来需重点提升水滑石产品质量和稳定性[1] - 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绿色生产工艺和高端应用开发[1] - 行业需加强交流 推动技术创新 促进产业链协同以注入新动力[1] 行业组织作用 - 水滑石行业分会将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技术交流与合作共赢[1] - 分会呼吁会员单位凝心聚力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1]
“数据要素×交通运输——校企联合实验室成立专题交流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 2025-07-26 00:10
校企联合实验室成立背景与意义 - 人民数据携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实验室,旨在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模式[3] - 实验室成立是落实数字中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产学研优势互补释放数据价值,为交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注入新动能[3] - 交通运输业因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成为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重点领域[3] 参与方核心优势与规划 -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拥有覆盖全链条的科研平台,将聚焦可信数据空间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及数据人才培训[4] - 北京城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以"重构、跨界、互融、共享"为目标,开发行业大模型及智慧交通数据集,对接汽车后市场、智慧物流等热门场景[4] - 人民数据作为人民网旗下平台,秉持"智数惠民"理念,通过实验室合作深化数据领域项目落地[3] 实验室发展方向与行业建议 - 实验室将推动数据产品场景化应用,加速交通数据在产业服务、城市治理中的价值释放[5] - 数字交通建设需坚持国家战略、社会实践、未来趋势、市场认可四重导向,强化数据规模与安全保障[5] - 合作三方计划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系统性推动数据价值向产业效能和民生福祉转化[5] 合作落地与实施机制 - 人民数据央地合作部、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代表现场签署三方合作协议[5] - 实验室项目负责人明确以数据要素激活交通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成果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5]
“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第十年发布 苏州片区全国排名首进前十
苏州日报· 2025-07-18 23:58
自贸区制度创新排名与成果 - 苏州自贸片区在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位列全国第十,排名较上年提升3位,并居第五批获批自贸区首位[1] - 全国57个片区参与评估,苏州在金融创新指数细分维度排名第六[1] - 累计形成240项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3项全国复制推广,59项全省复制推广[1] 高水平开放与产业布局 - 建成全国首个跨省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推出"企业出海一件事"服务模式实现境外投资业务高效集成办理[2] - 制定《苏州工业园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落地江苏省首个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2] -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形成30余项创新举措(含6项全国首创),获评电子信息与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 金融创新与科技融合 - 国家外汇管理局五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全面落地,包括QDLP对外投资、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3] - 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双创债、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获批QFLP委托登记权[3] - 设立全省首家科技要素交易中心,落地全国首单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及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保障险"园研保"[3] 营商环境优化 - 首店"一件事"服务模式使公司设立和许可办理效率分别提升50%和30%以上[4] - 累计上线9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发布全国首个《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规范》[4]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授予"SZO"代码,使苏州成为国际航线始发地和目的地[4]
群山深处崛起氨基酸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7-11 22:2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八峰民族化工制药厂创办于1989年,克服原料、人才短缺及交通不便等难题,建成国内领先的化学合成法生产甘氨酸生产线 [2] - 1997年改制为股份公司,从事多种氨基酸品种研发和生产经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 - 2014年通过破产重整引入投资1.5亿元,完成生产车间提质升级改造,逐步扭亏为盈 [2] - 2022年与远大医药形成战略合作,引进现代化管理方法,成为我国最大医药用氨基酸国产化、产业化基地 [2] 产能与技术升级 - 引入智能生产线和物联网系统后,生产效率提升40%,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1] - 2023年原料药年产能突破3000吨 [1] - 2024年立项新建高纯高端原料生产线,预计年底建成后产能将提升至5000吨 [3] - 组织实施组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等发酵生产,氨基酸原料药产品增至20个以上 [3] 研发创新 - 建立专项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投入销售收入5%以上作为科研经费 [3] - 2023年研发经费达790多万元,同比增长约35% [3] - 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10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湖北省氨基酸技术中心 [3] - 公司技术人员占比达24%,拥有35件有效专利,5项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经营业绩 - 2022-2024年年产值平均增长率达36.5% [2] - 2024年1-6月销售额同比增长33% [3] - 2024年销售收入目标超2亿元 [3] 市场布局 - 原料药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通过战略合作占据高端存量市场,提升新型增量市场 [2] - 加快国际化布局,聚焦高端市场 [3]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价格出炉 不到进口价一半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13:56
产品定价与市场定位 - 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官方定价499元/支,约为进口疫苗价格的40% [1] - 定价策略具有普惠性质,预计惠及国内超亿女性,加速消除宫颈癌目标实现 [6] 产品效果与临床试验 - 头对头研究显示"馨可宁9"在免疫应答和安全性上与进口疫苗相当 [1][2] -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接种后未观察到7种高危型HPV相关持续感染病例,保护率超过98% [2][4] - 唯一获批9-17岁两针法的HPV疫苗,可提高接种依从性和免疫屏障建立效率 [3] 研发技术与创新突破 - 采用全球首创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技术路线自主可控 [2][4] - 覆盖HPV16/18/31/33/45/52/58七种高危型别,实现保护前移 [4] - 累计研发投入约10亿元,历时18年完成千人团队攻关 [5] 产学研合作与行业影响 - 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与万泰生物合作20余年,承担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4][5] - 技术路线突破标志着国产HPV疫苗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6] - 产品上市将改变进口垄断格局,推动行业质价比升级 [1][6] 市场潜力与政策背景 - 中国3亿9-45岁女性中未接种HPV疫苗比例高达70%-80% [2] - 产品符合《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政策导向 [2][6] - 全球首创技术路线为后续疫苗研发提供新范式 [4][5]
优化产业链条布局 2025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多孔炭材料及应用研讨会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6-30 15:46
行业动态 - 2025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多孔炭材料及应用研讨会在河南安阳滑县开幕,汇聚300多位专家学者及1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探讨多孔炭材料在新能源、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1] - 滑县已形成智能装备、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拥有207家规上企业和33家专精特新企业,计划以多孔炭材料为战略突破口推动产业升级 [5] -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指出活性炭在动力储能领域潜力巨大,强调需通过产学研协同推动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 [7] 公司动态 - 河南省大潮炭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3000吨多孔碳生产线,目标迈向万吨级产能,致力于解决行业技术迭代慢、产能不足、质量波动三大痛点 [9] - 大潮炭能B轮募资战略签约仪式举行,为滑县新材料产业注入新动力 [7] - 大潮炭能成立25年,以技术驱动高端炭材料国产化,目标成为全球新能源材料规则制定者 [9] 技术发展 - 多孔炭材料被视为重塑新能源产业蓝图的关键技术,需突破"有无"瓶颈并提升品质水平 [5][7] - 4.0超级生产线实现技术、规模、质量同步升级,推动储能碳材料领域技术进步 [9] - 10多位专家学者分享多孔炭材料前沿技术及产业应用前景,涵盖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机构 [9] 产业合作 - 研讨会由郑州轻工业大学、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主办,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等联合承办 [3] - 滑县政府呼吁新材料企业和科研机构落户,共同构建新能源材料特色产业集群 [5] - 会议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先进电池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高地跃迁 [10]
洗衣原液开辟高品质赛道,宝洁全球织物护理研究院创新成果落地
广州日报· 2025-06-14 03:4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洗涤市场存在"低质内卷"现象,部分企业产品总活性物低于标准,核心功效成分添加不足,导致消费者需叠加使用多种产品仍难以保证清洁效果 [2] - 行业需攻克两大技术难题:应对中国复杂饮食和丰富织物带来的多元污渍挑战,以及同步满足留香、护衣等多维度消费需求 [2] - 消费者面临"衣服洗不干净"困局,流程繁复且清洁效果不佳 [2] 宝洁全球织物护理研究院 - 2024年成立,汇集化学、工程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纺织科学、皮肤科学领域顶尖专家与行业权威 [3] - 研究院将在"清洁去渍""抗菌洁净""持久留香""环保可持续"四大方向进行科研投入与深度探索 [3] - 旨在推动织物护理科学与技术的突破性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3] 洗衣原液产品创新 - 汰渍、碧浪、当妮发布首款洗衣原液,采用非牛顿流体技术,使足量去渍、留香、亮白、护衣成分稳定共存 [4] - 特含溶渍精华,可溶解未被及时清洗的顽固污渍,实现洗衣免预处理即可达到焕净效果 [4] - 标志着消费市场迈入洗衣"免预处理"新时代 [4] 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优化产业供需: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零售商和平台淘汰低质产品,支持高品质产品良性发展 [5] - 深化科技创新: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整合跨专业多领域人才和科研资源 [5] - 推动标准升级:行业组织制定的《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预计今年发布 [5] 行业活动与协作 -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领导、宝洁专家等共同出席"织物护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探讨行业趋势 [1] - 产学研各界专家通过圆桌论坛深入探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