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国资委最新发声!资产破90万亿 年均增速7.3%成经济“压舱石”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3:46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介绍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答记 者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企业自身的高质 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更好支撑。 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3%;去年四季 度以来,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总规模达5000亿元,有力促进了"两重""两 新"项目投资,带动效应比较明显。 在基础产品供应方面,中央企业承担了约80%的原油、70%的天然气、60%的电力供应,在能源保供、 粮食保障、物流运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又比如,在产业协同带动方面,近年来,中央企业 平均每年的采购量超过15万亿元,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约200万户,间接辐射上下游企 业近700万户;同时,通过扩大项目合作、及时支付账款、减免房租费用等方式,努力为上下游企业、 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提到,"十四五"以来 ...
“十四五”期间央企平年均采购量超15万亿元,直接拉动产业链企业约200万户
北京商报· 2025-09-17 03:22
其中,在基础产品供应方面,中央企业承担了约80%的原油、70%的天然气、60%的电力供应,在能源 保供、粮食保障、物流运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业协同带动方面,近年来中央企业平均 每年的采购量超过15万亿元,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约200万户,间接辐射上下游企业近 700万户;在产业协同带动方面,近年来中央企业平均每年的采购量超过15万亿元,直接拉动产业链上 下游、大中小企业约200万户,间接辐射上下游企业近700万户。 北京商报讯(记者 和岳)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 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表示,中央企业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提供更好地支撑。 ...
看上海市静安区“十四五”如何高质量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9-17 03:09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十六个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9月16日上午,该系列第四场发布会举行,围绕"奋力打造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主题,静安区委书记 钟晓咏介绍静安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沈虹, 区商务委主任姚磊,区建设管理委主任施煜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吴典 摄 静安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国际化程度高,高端要素集聚,服务经济发达,长期走在全市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前列。"十四五"时期,是静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静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 绕"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目标,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 能治理,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 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中构筑更独特的优势 "十四五"以来,静安坚持发扬优势,发挥中心辐射功能,持续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为全市发展大局贡 献静安力量。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369.9亿元,突破3000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 达36万元 ...
李强在甘肃、青海调研时强调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构建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华网· 2025-09-17 02:06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 牢牢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1] - 要求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加快构建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充分肯定两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希望其在推进绿色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上取得更大进展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在甘肃兰州调研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和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航天高新产业园 观看最新设备和零部件展示 了解技术原理及产品产销应用情况 [3] - 指出甘肃在发展重离子技术 空间技术等领域具备较好基础 要求紧盯国际前沿 加大研发投入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3] - 强调积极对接市场需求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更多参与 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 [3]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在兰州察看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和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治理情况 肯定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 [3] - 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持续增厚绿色家底 [3] - 在青海西宁调研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和青海绿色算电融合调度及生态监测中心 询问生态保护和绿电 算力使用情况 [5] - 指出青海具有发展清洁能源 绿色算力的显著优势 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5] 产业融合与市场机制 - 强调把打造算力平台与用好清洁能源结合 加强优势集成 推进绿色算电融合发展 [5] - 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营造创新条件 深化产业应用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5] - 在青海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察看牦牛肉精深加工 勉励企业深耕绿色农牧业 做优品牌 创新生产管理 [5] - 鼓励推进餐饮服务 工业旅游 商贸流通等全产业链发展 为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发挥带动作用 [5]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新华网· 2025-09-17 01:23
经济发展 - 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20534.08亿元 同比增长6.1% [6] - 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带动新增就业人数超2万人 [2] - 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成为重要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 预计每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 [3] 就业与收入 - 就业人数达1391万人 比2012年增加145万人 [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3] - 纺织企业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 员工月均工资3500元 [3] 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等"十张网"系统布局 和田至若羌铁路通车缩短出疆路程1000多公里 [4] - 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 总长4197公里 [6] - 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73万户 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79.72万套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888个 [4] 能源与产业 - 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 形成煤制气、煤制甲醇、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 [2] - 加快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矿业及粮食食品加工等产业建设 [2] - 全面完成煤改电工程163.03万户 [4] 对外开放 - 喀什自贸片区81%改革试点任务落地 新增注册企业1168家 备案境外投资企业9家 [6] - 喀什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 [6] - 喀什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连续3年保持全疆第一 [6] 民生保障 - 每年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4] -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4] - 天山北坡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达90% 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9.7%和14.9% [5] 区域发展 - 乌鲁木齐城市圈、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城市圈加速成型 [6] - 南疆通过"五环"基础设施补齐短板 南北疆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6] - 环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助力南疆发展 [6]
“安徽军团”展现焕新动能
新华网· 2025-09-17 01:06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79.6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1]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达267家 较上年增加14家 占比53.4%[1] - 500强企业总营收规模达110.15万亿元 保持增长态势[1] - 平均研发强度提升至1.95% 连续8年增长[1] - 国企和民企入围数量基本均衡 分别为251家和249家[1] 安徽省企业上榜情况 - 安徽省10家企业上榜 较2024年8家有所增长 首次达到两位数[2] - 上榜企业包括奇瑞控股 铜陵有色金属 安徽海螺集团 安徽建工集团 淮北矿业 阳光电源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 蔚来控股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2] - 上榜企业营收绝对值普遍增长 多家企业排名显著提升[3] - 皖北地区大型企业仍有增长空间 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6] 重点企业表现分析 - 铜陵有色排名109位 海螺集团排名193位 均为数千亿级营收规模的支柱企业[3] - 阳光电源从2023年未上榜跃升至2025年第318位 较去年335位提升17位 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龙头企业[3] - 蔚来控股首次上榜即位列367位 体现新能源汽车领域全产业链布局成果[4] - 楚江新材排名455位 作为精密铜带领域细分市场龙头 产品对接新能源和汽车电子需求[4] 产业结构特征 - 安徽省上榜企业均属制造业或制造业相关领域 契合制造强省战略定位[4] - 传统资源型企业和新兴科技企业形成双轮驱动格局[4] - 铜陵有色 海螺 淮北矿业 淮河能源等传统企业担任压舱石角色[4] - 阳光电源 蔚来等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企业成为增长极[4] - 国有企业拥有制造业实力积淀 民营企业活力韧性持续提升[4] 发展动能与前景 - 蔚来和楚江新材作为近10年新生代企业代表首次上榜 显示新动能活跃[3] -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 有望增加500强企业数量[5] - 安徽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 结构优化 动能焕新的高质量发展特征[4]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中国企业“含金量”稳步提升
经济日报· 2025-09-17 00:44
企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89.83万亿元增长至110.15万亿元,增幅22.62% [2] - 资产总额从343.58万亿元增长至460.85万亿元,增幅34.13% [2]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从222家增加至267家 [2] 研发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从13066亿元增至17287亿元,增长32.30% [3] - 平均研发强度从1.77%提升至1.95%,创历史新高 [3] - 发明专利数量从59.46万件增至103.96万件 [3] - 参与标准制定从6.90万项增至9.14万项 [3] 产业结构与区域分布 - 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营收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和19.23% [3]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从23家增至32家,涵盖新能源设备、半导体等领域 [3] - 东部地区入围企业从371家减至362家,中部地区从49家增至61家 [3] 国际化发展 -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海外营业收入达90687亿元,海外资产119594亿元 [6] - 海外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9.74%和47.44% [6] - 海外员工总数达117.47万人 [6] 行业动态与新兴领域 -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领域新增6家入围企业 [5] - 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研发强度前十名中占据5席 [5] - 企业在造船、电动汽车、太阳能、无人机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3] 战略发展方向 - 企业需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投入,例如芯片与人工智能算法 [8] - 应重点布局生物制造、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 - 需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整体数字化转型 [8]
银河证券:“十五五”期间建材行业将在四个方向进一步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0:21
行业整体发展前景 - 建材行业将在“十五五”期间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在结构优化、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国际化布局四个方向实现突破 [1] - 行业将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及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1] 水泥行业 - 在“反内卷”背景下,水泥行业去产能有望加速推进 [1] - 水泥纳入碳交易市场将促使行业供需结构逐步优化 [1] - 市场集中度向龙头企业聚拢,龙头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巩固 [1] 玻纤行业 - 随着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中国高端玻纤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1] - 具备技术研发能力与规模生产优势的玻纤企业将受益于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长,业绩增长动力充足 [1] 消费建材行业 - 消费建材龙头企业通过“国内+海外”双市场协同发力破局 [1] - 企业在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反内卷”,助力行业重塑健康经营秩序,带动企业自身盈利水平修复 [1] - 龙头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国际业务有望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增量来源 [1]
前8月陕西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9-17 00:10
工业生产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6% 汽车总产量增长16.6% [1] - 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0.5% 发动机产量增长35.4% [1] - 原煤产量增长2.2% 天然气产量增长3.4% [1] 固定资产投资 -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 [1] - 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3%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8% [1] - 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9% [1] 消费市场 - 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9% [1] - 商品零售额增长8.4% 餐饮收入增长2.5% [1]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5.2% 智能手机增长100% [1]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3.7% [1] 对外贸易 - 全省进出口总额3325.97亿元 同比增长10.5% [2] - 出口2304.34亿元增长13.2% 进口1021.63亿元增长4.8% [2] - 实现贸易顺差1282.70亿元 [2] 整体经济表现 - 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3]
牧原从养殖“跨界”食品,猪肉产品矩阵惊艳登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23:2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生猪养殖企业转型为食品企业定位 展示包括雪花猪肉在内的产品矩阵[1] - 公司使命为通过产业链优化产出高品质平价猪肉 让大众享受高品质生活[1] - 自2021年起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持续降低成本并寻找更多发展空间[1] 育种与研发投入 - 投资60亿元建设国际先进高端健康育种平台 通过精准繁育培育优质种猪[1] - 从源头提升猪肉品质 使"吃得香 吃得健康"成为生活常态[1] 屠宰业务发展 - 屠宰业务成为产业链延伸和利润增长点关键 2023年起成为全国最大生猪屠宰企业[2] - 2023年上半年屠宰生猪1141.48万头 同比增长110.87% 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2] - 屠宰业务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2] 产业生态拓展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搭建产业互联平台[2] - 推动中国猪肉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