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三角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南京:机制协同“软联通”,激活要素“大循环”
南京日报· 2025-06-11 00:2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 -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率达60%-70%,产量占全国40%,高效政务服务、创新生态和完整产业生态是核心优势 [1] - 南京市印发《2025年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重点推进体制机制"软联通"以促进要素流动 [1] 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 - 南京2家创新联合体入选长三角试点:奥赛康药业牵头的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研究联合体(生物医药)、美辰微电子牵头的低轨卫星通信集成技术联合体(集成电路) [2] - 计划申报2025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对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 - 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推动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基地,布局原子极限微制造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 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落实协同创新城市联盟合作备忘录,建立平台协作机制 [3] 资源要素流通与都市圈发展 - 南京密集举办智能机器人大会、低空产业创新大赛等活动,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 [4] - 推动南京都市圈规划编制,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及"十五五"发展规划 [4] - 创新顶山—汊河等省际毗邻区合作机制,加快跨区域重大项目储备 [4] - 宁淮结对合作聚焦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强化产业、科技等领域深度协作 [5] 高水平开放与国际合作 - 南京与进博局签署战略协议,重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及高层级经贸活动 [6] - 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培育数字贸易主体,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6] - 联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支持企业赴上海、深圳等交易所上市融资 [6] - 推动智能电网、软件信息等产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基建及高端环节延伸 [6] 区域发展前景 - 科技创新联合体与产业链协同机制将持续提升长三角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 [7]
连接杭州与上海的这条高铁有新进展
每日商报· 2025-06-10 00:16
项目概况 - 沪乍杭高铁新建线路起自四团站终至杭州西站全线运营长度224 067km新建正线长度197 447km其中上海市境内54 240km浙江省境内143 207km [1] - 全线设车站9座包括新建奉贤上海金山平湖市临平北4座车站改扩建四团嘉兴南桐乡杭州西4座车站利用上海东1座车站设计速度目标值350km/h [1] - 工程设计年度为初期2035年近期2040年远期2050年建设总工期4年工程总投资672 55亿元 [1] 项目进展 - 沪乍杭高铁浙江段工程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及土地报批编制服务项目招标启动进入建设用地报批及征地拆迁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2] - 项目被列入第二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 [2] 战略意义 - 沪乍杭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实现杭州西站至上海东站40分钟直达 [3] - 线路将强化长三角"同城效应"并通过桐乡站与杭州机场高铁相接实现萧山机场和浦东机场互联互通 [3] - 临平北站设计将分流临平南站客流压力并通过地铁9号线18号线连接其他城区未来有望成为临平新核心 [3]
南京:交通网络“硬连接”,畅通发展“大动脉”
南京日报· 2025-06-09 23:17
交通网络建设 - 南京市编制印发《2025年南京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旨在通过交通"硬连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 - 南京北站地下站房区域桩基工程全部完成,项目建设进入站房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2] - 南京都市圈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进展顺利,包括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宁马城际等项目相继完成重要施工节点 [2]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在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将推动苏皖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 [2] - 计划续建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南京北站综合枢纽及其集疏运体系 [2] - 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推进宁滁、宁盐高速建设,建成新生圩长江大桥,完成建宁路长江隧道主体工程 [3] 航空运输发展 - 南京首条"商圈—洲岛"无人机航线试飞成功,8分钟飞越长江送达14公里外的目的地 [4] - 南京探索开辟低空空域客货运输新途径,谋划通用航空短途客货运输网络布局 [4] -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通"南京—安克雷奇—墨西哥城"全货机航线,每周一班,可载重110吨 [4] - 2024年禄口国际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达7.5万吨,创历史新高 [4] - 加快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持续推进高淳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5] 航运物流提升 -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南京签约,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组团进军全球市场 [7] - 南京海事局等签署"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合作备忘录,打造跨区域监管服务共同体 [7] - 加快推进南京港与上海港等深度合作,探索与马鞍山郑蒲港等周边港口开展集装箱业务合作 [7] - 实施南京港扩容提升、新生圩码头改建二期工程,加快秦淮河、水阳江等航道工程前期工作 [7] - 南京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南京港货物吞吐量达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630万标箱 [7] - 推进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完善下关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功能,加速集聚港航数据资源 [8]
安徽合肥 培育网络空间文明风尚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 2025-06-09 22:05
网络文明建设 - 合肥市积极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网上精神家园 [1] 思想引领与主题宣传 - "理响合肥"全媒体宣讲团入选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皖中评"栏目5年发表2700余篇文章,阅读量超2亿次 [2] - 围绕新质生产力、长三角一体化等主题,市级媒体每年开设专题专栏超200个,融媒体传播量超10亿次,部分作品全网传播量超5000万次 [2] 网络文明宣介与科普传播 - "合肥通"入选全国报业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优秀案例,《图个明白》入选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3] - 打造"创新之都·罍街直播间"和"金隅·南七里直播基地"户外城市直播间 [3] - 首届《中国科技创新盛典》落户合肥,"有请科代表"新媒体账号累计传播量近2亿次 [3] 传统文化传播与非遗推广 - 连续3年举办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2024年"江淮之春"六市加盟,全网直播观看量超2300万人次 [4] - "国潮城市"项目直播观看量超1500万人次,"肥东洋蛇灯"非遗项目受海内外媒体关注 [4] 先进典型与网络公益 - "中国好人"累计达205人,总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5] - "全国货车司机卡友地带互助救援"和"AI筑梦基础教育"公益项目获评2024年网络公益行动优秀项目 [5] - 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1800多个,每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万余场 [5] 网络生态治理与行业自律 - 推进"清朗""江淮净网"专项行动,清理不良信息7万余条 [7] - 成立合肥市自媒体联盟,拥有千万以上粉丝量账号3个 [7] 网络普法与安全建设 - 承办"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活动,推出AI网络普法模型和"庐小包"智能虚拟人 [7] - 合肥高新区获批首批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量子城域网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8]
我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发布
南京日报· 2025-06-09 01:42
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 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承担更多重大科技任务,推动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 [1] - 积极参与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支持与上海、苏州、合肥等城市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开展重点产业对接,探索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发展机制 [1] - 协同构建"数字长三角",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行动 [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续建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 [1] - 加快建设南京北站综合枢纽及其集疏运体系 [1] 区域协调融合发展 - 推动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加快编制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和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2] - 有序推进宁滁结对合作帮扶,建设宁滁皖北省际合作园区 [2] - 支持栖霞、溧水、高淳、六合等地区因地制宜开展跨界合作 [2] 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 - 强化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利用"宁企航"等数字化信息平台挖掘培育优质科创企业 [2] - 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度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2]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 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人力资源智能招聘专区,联通上海市数据端口实现沪苏浙皖求职者简历直投 [2] - 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场景,持续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 [2] - 打造长三角特色体育品牌 [2]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 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联合沿岸城市加强长江江豚保护 [2] - 协同开展长三角土方区域平衡合作,打通区域平衡路径 [2] - 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宁锡常接合片区建设 [2] 战略实施与目标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推动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3] - 加强服务对接上海龙头,深化与省内及沪浙皖城市战略协作 [3]
从区域“软实力”到发展“硬支撑” 长三角聚力协同激活发展“动力源”
上海证券报· 2025-06-08 18:07
长三角经济总量与区域发展 - 2024年长三角GDP总量突破33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GDP超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25% [1] - 长三角拥有全国超三分之一的"万亿俱乐部城市"、4个"全国经济十强城市"、43个"百强县" [1]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7年来成效显著,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作用 [1] 交通基础设施与"轨道上的长三角" -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日均客流超200万人次 [2] - 持续推进过江通道、省际瓶颈路段扩容,建设海太隧道、南京北站、苏州南站、上海浦东站等枢纽 [2] - 已建成沪宁、宁杭、杭甬、合宁等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建设加速,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三角拥有全国近五分之一高校、28个重大科研设施、4.9万台大型科学仪器,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突出 [3] - 上海张江与安徽合肥实施"两心同创"计划,共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3]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实体化运作,整合6家国家实验室、1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758家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孵化142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 [3] 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产业升级 - 截至2025年5月,长三角汇聚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三分之一),涵盖集成电路、纳米新材料、海工装备等领域 [4] - 三省一市协同推进优势产业联盟、企业家联盟、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加速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5] 区域协同合作与协议签署 - 2025年会议签署多项协议,包括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框架、科技金融合作、数智文化产业基金、大飞机产业集群共建等 [6] - 成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标准化合作 [6] - 区域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文化文明、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的"多彩增长模式" [6]
沪苏浙皖签署共建框架协议,全力推进大飞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快讯· 2025-06-08 07:31
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签署 -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爱勋、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詹敏、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克金代表三省一市经信部门共同签署协议 [1] - 协议内容包括共创主导产业体系、共建协同创新网络、共育优质企业群体、共筑先进制造能力、共推开放融合发展和共赢产业发展生态等方面 [1] - 合作目标为持续推进区域协同、产业联动、资源整合,全面构建集聚效应显著、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 [1]
镇江康养旅游产品亮相上海国际MCN大会 多举措推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镇江日报· 2025-06-08 03:57
大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于6月5日至6日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主题为"创见无界 以全球坐标提升直播经济" 聚焦直播经济与品牌增长的共生生态 [1] - 镇江市文广旅局携特色康养旅游产品参展 展示健康口服醋 葛根养生茶 锅盖面等康养产品及茅山如意香囊 江天禅寺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1] 区域合作 - 镇江市文广旅局联合上海普陀 南京 无锡等"七市一区"启动"MCN赋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项目 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 [1] - 合作内容包括联合举办品牌发布会 体育赛事 文旅体验活动等 目标形成万亿级文旅消费走廊 [1] 产业合作成果 - 5月17日镇江文化旅游(上海)招商推介会签约8个文旅项目 总投资达5 3亿元 两地旅行商签订客源互送协议 [2] - "宜游镇江·康养有道"上海-镇江康养专列首发 采用"高铁+康养+城市IP"创新模式 获《人民日报》 新华网等10余家媒体报道 [2] 未来规划 - 镇江文旅将完善长三角客源互送机制 联合打造特色文旅线路 [2] - 深化产业转型 培育MCN产业生态圈 推动康养产品市场化进程 提升品牌影响力 [2]
长三角签约一批重点合作事项及项目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9:07
长三角经济表现 - 2024年长三角地区GDP突破3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 5% [1] - 长三角以不到中国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1] - 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GDP超8万亿元 占中国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1] - 长三角"万亿城市"数量增至9个 占中国比重超三分之一 [1] 先进制造业发展 - 长三角拥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6个 占中国总数的32 5% [2] - 集群覆盖大飞机 生物医药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揭牌 目标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联盟将构建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网络 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 [2] 重点合作项目 - 签署《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联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2] - 签署《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2] - 签署《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合作共建框架协议》 [2] 成果发布 - 集中发布2025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 [1] - 发布2025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1] - 公布第二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名单 [1] - 展示太湖共保联治成果和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成果 [1]
长三角一体化绘新篇:以科创塑新动能新优势,推进更高层次协同开放
第一财经· 2025-06-07 06:35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成果 - 论坛发布12个跨域创新联合体 涵盖生物医药 智能机器人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等领域 构建目标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2] - 创新联合体成员包括核心制造企业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院校等主体 例如半导体装备制造商晶盛机电牵头集成电路大硅片抛光技术创新联合体 预计可降低20%生产成本 [2][3] - 论坛签约7个领域合作事项 包括大飞机产业集群共建 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 科技金融合作 数智文化产业基金等 并成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 [3] 长三角科技创新进展 - 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计划已实施三批共72项项目 张江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化合作 高水平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共建 [3]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28个重大科研设施 超4.9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 创新生态竞争力持续提升 [4] 长三角区域经济数据 - 长三角一市三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36.5% 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55.2% [1] - 长三角4个自贸区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占全国总数50%以上 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已有57项制度创新经验全国推广 [1] 长三角实事项目清单 - 2025年度实事项目清单覆盖10个领域 包括满意消费品牌建设 跨省惠企服务 招聘数据共享平台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等 [6] - 首批实事项目清单已完成目标 第二批聚焦社会民生 如24小时AI+心理关爱平台 年度归集150万个招聘岗位 10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等 [6][7] 长三角未来协同方向 - 推动铁路轨道交通标准衔接与贯通 建立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市场化协作机制 [7] - 推进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 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制度型开放试点 完善示范区制度创新全链条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