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

搜索文档
十连板涨停!*ST亚振在退市边缘,迎来“家里有矿”的山东富豪入主
华夏时报· 2025-05-19 09:03
股价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连续10个交易日涨停 累计涨幅达62.75% 5月19日报收9.96元/股 单日涨幅4.95% [2][4] - 此前4月8日至17日股价已出现异动 累计上涨48.61% 且股价波动与控股股东筹划协议转让公告时点高度重合 [4] - 公司总市值达24.94亿元 属于小市值特征 分析人士指出投机资金炒作放大波动 [2][4][5] 财务表现与退市风险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仅2.02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1.17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1.16亿元 [3] - 因扣非净利润为负且扣除无关业务后收入低于3亿元 公司自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亚振 [3] - 公司自2017年后持续亏损 仅2017年实现扣非净利润盈利 [3] 控制权变更进展 - 控股股东亚振投资与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协议 转让29.99996%股份 转让价5.68元/股 总价款4.48亿元 [6] - 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吴涛 吴涛承诺协调优质资源在流动资金、企业管理等方面赋能 [6] - 以5月16日9.49元/股股价计算 吴涛方面已实现浮盈67% [6] 新实际控制人背景 - 吴涛为济南域潇集团实控人 持股80% 集团净资产超100亿元 在莫桑比克拥有20余个采矿权 [7] - 吴涛曾于2021年通过多种方式增持游久游戏 并在其退市后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入主 后将公司更名为域潇稀土 [7] - 公司公告称吴涛暂无改变主营业务计划 但投资者对其矿业资源整合存在预期 [8]
控制多个账户、操纵证券市场!一股民遭证监会处罚近3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5-18 02:48
证监会处罚案例 - 何某儒因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处罚 没收违法所得1 47亿元并罚款1 47亿元 合计罚没2 94亿元 [1][3][4] - 何某儒控制多个证券账户 通过"封涨停"方式操纵股票 盈利1 47亿元 [3][4] - 今年以来证监会已开出至少3张亿元级罚单 罚没合计超7 5亿元 均涉及操纵证券市场 [4] 其他操纵市场案例 - 谢某控制多个账户操纵"渝三峡A"等多只股票 违法所得8145 26万元 被罚没1 77亿元 [4] - 杨某控制多个账户操纵"安奈儿"等多只股票 违法所得1 4亿元 被罚没2 8亿元 [4] 证监会执法数据 - 2024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39件 作出处罚决定592件 [4] - 其中内幕交易案件178件(占比24%) 操纵市场案件71件(占比10%) [4] - 证监会表示将集中力量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 [5]
佛塑科技: 佛塑科技关于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相关主体买卖股票情况自查报告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6 14:02
交易方案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袁海朝、北京华浩世纪投资等102名交易对方购买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并向控股股东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2] - 标的公司金力股份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科技领域,交易涉及102名交易对方股权整合[2] - 自查期间设定为2024年4月30日至2025年4月29日,覆盖停牌前六个月至重组报告书披露前一日[2] 内幕信息核查范围 - 核查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控股股东、交易对方、中介机构及相关直系亲属等六类主体[3] - 自然人核查延伸至配偶、父母及成年子女等直系亲属关系[3] - 特别关注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知悉重组信息的其他知情人群[3] 股票交易自查结果 - 交易对方海通创新投原控股股东海通证券累计买入佛塑科技3,451,644股(自营账户)和83,900股(融资融券账户),累计卖出3,622,444股和122,600股,期末无持仓[4] - 20位自然人存在交易记录,涉及交易对方及关联方如标的公司监事会主席马文献、生产部长张克之父张爱社等[5][6][7][8][9] - 自然人交易时段集中在2024年6月至2025年4月,单笔交易规模未披露[6][7][8][9] 相关方承诺声明 - 海通创新投声明其与海通证券建立信息隔离墙制度,交易行为与重组无关[4] - 20位自然人均承诺交易基于二级市场独立判断,未利用内幕信息,愿将收益上缴上市公司[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 关联方如公司董事熊勇声明未向女儿熊楚嫣透露内幕信息,其交易为自主决策[13][14] 中介机构核查结论 - 独立财务顾问华泰联合证券认为相关交易不构成内幕交易,对重组无实质性障碍[26] - 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认定交易不存在法律障碍,符合监管要求[26] - 自查结论显示除已披露情况外,其他核查对象在自查期间无股票交易行为[25]
新奥股份: 新奥股份关于本次交易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股票情况的自查报告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6 10:20
交易概况 - 新奥股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私有化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2688 HK)并以介绍上市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 - 本次交易自查期间为2024年9月19日至2025年4月25日(停牌前6个月至重组报告书披露前一日)[1] 内幕信息知情人核查 - 核查范围包括公司及标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项目参与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关联方[2] - 涉及机构包括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的自营/资管/融资融券账户[7][10] 自然人股票交易明细 - 吕战凯(标的公司项目人员):买卖各8000股最终零持仓[2] - 苏海静(新奥股份项目人员):净买入11000股至期末持仓11000股[2] - 王冬至(控股股东关联董事):减持75000股后仍持325000股[2] - 王玮(总裁助理配偶):累计买卖164000股后剩余20000股[3] - 宫罗建(标的公司总裁):持有110000股未交易[3] 机构交易情况 - 中金公司三类账户交易均声明为独立决策行为[7][8][9] - 中信证券账户交易被确认符合信息隔离制度要求[10][11] 合规结论 - 所有交易方均出具书面承诺否认利用内幕信息[3][4][5][6] - 独立财务顾问(中金/中信)及法律顾问(国枫律所)认定无内幕交易直接证据[12][13] - 董事会确认交易行为对重组不构成实质性障碍[11][12][13]
公司快评|ST联合宣布重大资产重组前股价涨停,为何总有人先知先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07:02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 ST联合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江西润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1] - 公司当前市值23.88亿元 公告发布前股价4.73元 [1] 股价异常波动 - 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发布当日(5月14日)公司股价提前涨停 收盘涨幅达5.11% [1] - 晚间公告与盘中股价异动存在时间差 引发市场对内幕交易质疑 [1] 财务状况表现 - 公司2023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2023年亏损1696.05万元 2024年亏损6370.31万元 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853.63万元 [2] - 重大资产重组被视为改善业绩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 重组潜在挑战 - 公司当前财务状况是否支撑重大重组计划需进一步说明 [2] - 重组后存在整合风险 需有效整合润田实业资源以实现协同效应 [2] 信息披露要求 - 需详细披露重组计划具体细节 包括资金来源、整合方案、业绩承诺与补偿机制 [2] - 需提供决策流程和人员信息以澄清市场疑虑 [2] - 需向投资者充分说明重组对改善业绩和提升竞争力的具体作用 [2]
“六问六答”揭秘投资者维权现状 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仍需加强
证券日报· 2025-05-14 16:08
中小投资者维权现状与问题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处于信息弱势地位 合法权益易受虚假陈述 内幕交易 操纵市场等行为侵害 [1][2] - 虚假陈述案件占证券欺诈纠纷的99.7% 其中虚假记载(31/55)和重大遗漏(33/55)是主要行为类型 [2] - 取消诉讼前置程序后举证难度仍是维权障碍 需完善配套机制 [4][5] - 代表人诉讼与示范判决机制可提升维权效率 但后者缺乏系统性规定 [6][7] - 精准追责需区分发行人 中介机构等责任主体的过错程度 [8][9] - 投资者获赔金额与损失差额受市场风险 其他违法行为等多因素影响 [10][11] - 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民事赔偿需建立独立于虚假陈述的司法解释体系 [12][13] 维权案件类型与数据 - 北京金融法院2021-2025年受理证券欺诈案件9101件 其中9077件(99.7%)为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2] - 虚假陈述行为分类:虚假记载31例 重大遗漏33例 误导性陈述4例(共55个已明确行为案件) [2] - 二级市场个人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 持股比例小成为主要起诉群体 [2] 诉讼机制创新 - "双轨双平台"机制结合代表人诉讼(普通/特别)与示范判决 允许投资者灵活转换维权路径 [6] - 多元化解机制通过调解 仲裁等非诉方式降低维权成本 [7] 责任认定与损失计算 - 控股股东等"首恶"需全额赔偿 中介机构按过错比例承担连带责任 [8][9] - 损失计算需扣除市场风险 他人操纵等非虚假陈述因素 实际赔偿可能低于账面亏损(如5万损失判赔3万) [10] - 虚假陈述索赔需精确衡量行为与损失间的因果关系力 [11] 司法解释需求 - 现行证券法对内幕交易 操纵市场的民事责任规定仍较原则性 [12] - 需建立独立的责任构成要件与损失测定方法 区别于虚假陈述体系 [13]
湖北宜化: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本次重组相关主体买卖股票情况自查报告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4 13:40
交易概况 - 湖北宜化拟支付现金购买控股股东湖北宜化集团持有的宜昌新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2] - 自查期间为2024年2月29日至2025年8月15日[2] - 交易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8号——重大资产重组(2025年修订)》相关规定[1][23] 内幕信息知情人股票交易情况 - 自查期间相关自然人累计买入/卖出股票明细: - 吕姗玉(宜化集团原董事亲属)买入25,500股/卖出20,100股[2] - 朱国涛(证券部员工)买入115,800股/卖出89,300股[2] - 李益芬(朱国涛母亲)买入69,000股/卖出29,900股[2] - 强慧莉(原董事亲属)买入100,000股未卖出[2] - 宜化集团在自查期间累计增持16,888,447股,占总股本1.6%[20][21] - 覃琼梅委托刘成勇买卖股票,承认对法规理解不足[18][19] 交易合规性结论 - 独立财务顾问华泰联合证券认为:自然人交易金额较小且已离任/未参与决策,控股股东增持行为合规[24] - 法律顾问北京德恒律所确认:无证据表明存在内幕交易,交易不构成实质性障碍[25][26] - 相关方承诺若被认定违规将上交收益,且在交易完成前不再买卖股票[3][4][5][6] 控股股东增持细节 - 宜化集团2023年12月25日启动增持计划,至2024年6月24日累计增持16,888,447股[20][21] - 增持后持股比例从19.01%提升至20.61%[20] - 增持目的为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及维护股东利益[20][21]
昊海生科实控人涉内幕交易被查!“医美神话”背后暗藏迷雾
新浪证券· 2025-05-14 04:56
实控人涉嫌内幕交易事件 - 公司实控人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但公司声明与自身股票无关 [1] - 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关联企业冠昊生物 该企业曾多次卷入内幕交易案件 2020年有4名当事人因此被罚 最高亏损逾5300万元 [1] - 公司通过收购河南宇宙进入人工晶体领域 而河南宇宙原股东耀昌国际后被冠昊生物收购 耀昌国际长期作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但双方交易毛利率存在显著差异 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骤降至1.64% 创近四年新低 [2] - 传统业务眼科、骨科、防粘连板块收入全线下滑 仅医美业务增长13.08% 但增速较2023年的41.27%大幅放缓 [2] - 核心产品人工晶体、骨科玻璃酸钠注射液中选集采 销量增长难抵价格下跌压力 [2] 公司发展战略与行业挑战 - 公司通过四次关键收购搭建主业 2015年登陆港股 2019年冲刺科创板 成为首家"H+A"生物医药公司 [3] - 收购标的毛利率分化、渠道利益纠葛等问题频现 业务整合成效待考 [3] -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下降25.4% 占营收比例跌破8% [3] - 玻尿酸赛道增长放缓 2024年公司医美收入增速腰斩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和价格战压力 [3] 公司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 实控人涉嫌违规事件尚未解决 业绩下滑与治理争议亟待扭转 [4] - 面临集采压力和行业红海竞争的双重挑战 [4] - 公司需在合规审查、研发创新和业务多元化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以重建市场信任 [4]
康惠制药易主疑点拼图:从老鼠仓迷雾到“速决战”玄机 | 钛媒体深度
钛媒体APP· 2025-05-14 01:16
控制权变更交易 - 康惠制药控股股东以24.70元/股价格协议转让22%股权予悦合智创 交易总金额5.43亿元[1][15] - 交易完成后原实控人持股21.41% 与收购方形成旗鼓相当股权结构[15] - 交易包含后续收购安排:交割日后2年内收购7.99%股份 3年内将持股差距扩大至12%以上[15] 股价异常波动与内幕交易嫌疑 - 3月17-18日出现异常涨停 成交额分别达8218万元和1.51亿元 较平日2000万元水平显著放大[4][5][6] - 龙虎榜显示浙江与厦门资金为主力买家 其中中国银河证券厦门嘉禾路营业部买入1947.23万元[6][7] - 股价异动3天后公司突然公告控制权变更事项 市场质疑存在内幕消息泄露[5][7][13] 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 2024年净利润亏损8962.55万元 同比扩大242.63% 在71家中药企业中位列尾部[27]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724万元 同比暴跌1686.98% 多项指标行业倒数第一[24][27] - 主要产品线毛利率全面下滑:呼吸感冒类毛利率降30.6个百分点至28.34% 妇科类降25.13个百分点至54.32%[25][26] 资本运作异常特征 - 控股股东急迫申请豁免股份限售承诺 试图突破每年转让不超过25%的限制[16] - 4月18日临时股东大会表决异常:大股东回避表决 散户持股仅16.67%参与 但310户散户积极参与[17] - 二股东赛乐仙以17.26元/股闪电转让6%股权 半年获利57% 接盘方扬州创响资金实力与收购规模严重不匹配[19][20] 业务转型迹象 - 5月8日在北京酒仙桥注册康惠智创子公司 业务聚焦人工智能与技术推广服务 与传统中药制造无关[1][30][31] - 新公司名称与收购方"悦合智创"均含"智创"字样 显示业务转型意图[1][30] - 公司称可对亏损业务子公司进行处置 结合新业务布局 疑似借壳路径浮出水面[35]
ESG年报解读|赣锋锂业2024年首现年度亏损,涉内幕交易被罚442万暴露内控短板
搜狐财经· 2025-05-13 09:1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7.72亿元同比下滑25.43%并亏损3.56亿元[2] - 2024年全年营收189亿元同比下滑42.66%归母净亏损20.74亿元为上市15年来首次年度亏损[2]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2.8%的历史高位[2] 公司治理事件 - 因2020年内幕交易江特电机股票被罚没款合计442万元董事长被罚60万元时任董秘被罚20万元[3] - 内幕信息敏感期内通过公司证券账户买入江特电机股票1567.77万股获利110.5万元[3] - 审计监察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2024年查处行贿供应商取消资格锂电事业部28家锂化工事业部24家[5] - 2024年锂电事业部辞退违反纪律员工16人锂化工事业部训诫2人辞退13人[5] - 反腐倡廉宣传促使锂电事业部164名员工主动上交廉洁物品及资金486件锂化工事业部88名员工上交187件[5] 子公司影响 - 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导致子公司赣锋锂电分拆上市计划推迟至2027年[8] - 23家股东包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和东风汽车关联基金选择退出[8] - 2025年3月启动16亿元定向减资回购计划涉及4.99亿股[8] - 股东海南极目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各回购7500万股[9] 金融衍生品损失 - 持有澳大利亚Pilbara Minerals Limited股票因锂价暴跌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6.4亿元[11] - 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和外汇套期保值对冲效果不佳[11] - 参股Marion矿山亏损使2024年投资收益同比减少32.1亿元至1.0亿元[11] 风险管理 - 董事会下设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风险合规部负责战略决策和风险监督[12] - 定期识别评估140项ESG提升潜力但未明确涵盖金融衍生品相关风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