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搜索文档
融发核电(00236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716
2025-07-16 09:14
订单与生产情况 - 公司目前在手订单相对充足,各订单按生产计划有序进行,但上半年订单及开工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公司通过招投标、业务洽谈等形式积极开展市场销售 [2] 财务与交付情况 - 公司收入确认原则为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主管道等部分产品按履约进度确认,石化装备等部分产品在某一时点确认 [3] - 核电站项目交付周期一般为 5 年,公司产品加工周期 2 年以上,交付周期 3 年左右 [3] - 核电产品进度款基本按合同约定执行,主要核电产品毛利率有波动可能,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整体相对稳定 [4] 业务发展规划 - 主营业务聚焦核电装备制造产业,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为国家核电发展做贡献 [5] - 积极关注核聚变技术发展,参与过 ITER 项目我国承制部分个别部件制造,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参与发展 [6] - 依托核电装备能力和技术储备,加大非核产品及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开拓新市场 [7] - 巩固原有区域市场优势,拓展新区域市场,根据不同产品制定海外业务发展规划,关注海外市场动态 [9] 市场竞争情况 - 主营产品因产品不同竞争对手不同,产品多为许可制造,有准入门槛,国内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8]
年度主线-核聚变及新型核能- 美国封锁涉核设备,近期行业热点事件全点评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 核聚变、核裂变、核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看好核聚变板块年度级别发展 - 核聚变是与两年前的人形和之前的算力基建同等重要的板块,代表世界和国家发展大趋势的科技大赛道,不会只有一次性行情 [1] - 全球主要参与主体全面加入聚变赛道角逐,终极能源对各国诱惑力强,没有国家愿意放弃其发展,如欧盟、美国等均发布相关战略 [3] - 我国核聚变发展虽进展有限,但逻辑不断强化,如BEST核非BEST装置5月1日启动总装,成都新南合股理研究院环球三号突破10的20次方接近发电条件 [4] 核聚变商业化曙光渐明 - 全球主要国家均对标2030 - 2035年实现商业化,目前处于先导试验堆阶段,若2025年左右商用需经过先导试验堆、工程师范堆以及商业示范堆三代次以上迭代 [3][5] - 国外公司拿到大额融资,行业发展迅速,大部分国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点火 [17][18] 投资机会显现 - 链主企业价值量占比不断提升,目前处于小市值状态,如国光电器、核断智能、联创光线等,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 [8] - 电源、电开关、电晶宫旗舰领域部分企业加热量占比相对较高,处于投资中早期,如四创电子、虚光电子、英杰电器等 [9] 行业催化因素增多 - 国产期待和反制:美国暂停核设备向中国发电企业出售产品许可,类似光刻机领域,我国在光刻机上已取得重大突破,相关企业有发展潜力 [2] - AI驱动的核能需求:Meta与美国核能公司签署20年核能采购协议,美国发布加快核能审批行政令,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受关注,适合企业或散热中心使用 [12][14][16] - 核聚变进展: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聚变时间点提前,我国核聚变发展也有新进展,如BEST装置总装启动、环球三号突破等 [4][17][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我国核聚变行业发展进展目前还未进入兑现期,国内催化链或行业发展进展相对较少 [4] - 核聚变产业链支出增长迅速,2024年全球核聚变功用链支出约是2023年的两倍,2025年预计持续增长 [24] - 合肥核聚变装置招标活跃,预计今年整体招标规模达50亿以上,大部分在下半年,决定企业收入和利润确认 [25] - 德国仿星器路线取得突破,其稳定性更强,更适合商业化 [23] - 科技企业开始布局核聚变,除投资传统核裂变外,谷歌支持TAE装置,OpenAI创始人奥特曼投资Helium等 [13][24]
科股早知道: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联合实验室落地北京亦庄
钛媒体APP· 2025-07-16 00:17
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联合实验室落地北京亦庄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李宁体育签署战略合作 共同揭牌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联合实验室 [2] - 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53亿元 2028年将增长至387亿元 [2]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速 海内外厂商量产版本已实现"进厂打工" 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形成集群效应 [2] - 软件硬件技术路线收敛推动成本下降性能提升 产业链投资机会持续看好 [2] 核聚变工程化与商业化进程 - 中韩召开核聚变领域双边会议 加强磁约束核聚变合作 共同推进ITER计划实施 [3] - 技术突破+政策支持+招投标加速 核聚变工程化与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 [3] Meta人工智能领域投资 - Meta计划在AI领域投资数千亿美元 或成为首个部署1GW+超级计算集群的实验室 [4] - AIDC资本开支中供电系统占比达69%(柴油发电机组、UPS等) 制冷系统占18%(冷水机组、冷却塔等) [4] CATL时代智能与T3出行合作 - 宁德时代子公司与T3出行签署协议 基于磐石滑板底盘平台推进Robotaxi发展 [5] - 滑板底盘集成动力、制动、自动驾驶等模块 可节省车企60%-70%开发费用 [6] - 宁德时代凭借电池技术优势及下游客户资源 有望加速CTC底盘渗透率 [6]
2025年中期宏观策略:海外弱美元与国内资产荒的再平衡
华鑫证券· 2025-07-15 09:47
报告核心观点 - 对等关税动摇长期美元信用基础,加大短期经济下行压力,9月后联储降息力度或超预期,强化弱美元趋势。美股EPS有下修压力,美债收益率阶段性回升,美元短期回拨但年内仍有贬值压力,黄金短期震荡、中长期战略看好。国内经济面临多重考验,静待增量政策对冲发力。海外弱美元与国内资产荒、国家队托底支撑,A股震荡慢牛,结构行情可期 [3] 海外宏观 政策 - 关注关税、减税、议息等,特朗普2.0政策组合或致三高(失业率、赤字率、CPI)一低(GDP增长) [4] - 关税方面,2025年7月向22个国家发关税信函推进政策,后续关注盟友谈判及IEEPA法庭审理结果,关税与减税有跷跷板效应 [25][28][29] 经济 - 通胀下半年先上后下,关注低基数和需求博弈,后续有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上升压力,关税对经济冲击有延迟,预计下半年震荡下行 [4] 资产 - 美股EPS有下修压力,等待波动释放,左侧布局降息交易 [4][75] - 美债收益率阶段性回升,把握4.5%之上配置性价比 [4] - 弱美元周期开启,但短期看空情绪极致 [4] - 黄金短期震荡博弈,中长期战略看好 [4] 国内宏观 经济特征 - 整体偏强,总量趋缓,内外对冲,投资平衡 [5] 经济压力 - 出口逐步回落,受高基数、抢出口退潮、关税冲击影响 [128] - 消费后劲不足,618提前和国补管控影响后续消费 [131] - 地产量价齐跌,投资、销售、房价环比跌幅扩大 [135][138] - 物价延续负增,CPI同比转正、环比强于季节性,PPI同比降幅扩大 [139] 潜在支撑 - 货币有降准降息空间,外部联储降息重启,内部实际利率偏高,货币政策或提速宽松 [143][146] - 财政先用足存量后储备增量,估算需6134 - 14656亿财政增量对冲关税影响 [147][148] - 出口关注一带一路和东盟增量,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区域一体化 [157][159] - 消费关注下沉和新型消费、服务消费、育儿补贴等 [160] - 产业聚焦反内卷和十五五规划,反内卷推动供需新平衡,产业结构升级 [170][180] A股大势 DDM三因子 - 分子端贡献有限,分母端有望持续改善,关注流动性改善和风险偏好修复 [6] 大势研判 - 慢牛行情可期,三大支撑力拓宽分母端提升空间:弱美元使中国资产性价比显现;资产荒带来流动性利好;稳预期,国家队托底 [6] 节奏 - 预计7月上探后整固,9月前后行情更值得期待 [283] 风格 - 当前反内卷政策下相关行业龙头受益,PPI未转正前小盘机会仍值得关注 [288] 风格行业 红利缩圈 - 资产荒+国九条+机构低配,关注分红预期稳定的银行、家电等行业,年度分红密集区间与年中红利有短期止盈压力 [7] 中性策略 - 量化中性策略市值下沉,超额收益更优,但需关注股指期货信号、交易拥挤度和财报风险 [7] 行业轮动 - 2025H1行业轮动速率显著提升,2025H2把握金融创新、能源变革、产业催化机会,关注稳定币、核聚变、固态电池等主题 [7][320][328] 政策博弈 - 关注反内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十五五规划相关主题催化 [403][404][405]
国防军工本周观点:继续看多军工-20250714
华福证券· 2025-07-14 09: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7.7 - 7.11)申万军工指数上涨0.88%,沪深300指数上涨0.82%,相对超额0.06pct,细分领域催化多,传统板块及细分主题机会不断 [2][43] - 资金层面,本周被动基金规模上升,被动资金大幅净流入,虽杠杆类资金下滑,但考虑2025年强需求恢复预期及确定性,看好后续资金面优化 [2][43] - 估值层面,截至7月11日,申万军工指数五年维度市盈率TTM(剔除负值)70.34倍,分位数96.86%,叠加2025年行业基本面强恢复预期,当下军工板块具备较高配置价值比 [2][43] - 25 - 27年在多重催化下内需外需增长幅度大,主题型机会多,强烈推荐【内贸】+【外贸】+【自主可控】+【新兴产业】四主线 [3][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军工板块及细分领域本周回顾 - 本周(7.7 - 7.11)申万军工指数上涨0.88%,沪深300指数上涨0.82%,相对超额0.06pct,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5位;自2025年至今,申万军工指数上涨10.71%,沪深300指数上涨2.03%,相对超额8.68pct,排名第6位 [10][16][18] - 细分领域中,航天板块表现突出,因鸿远电子涨幅7.76%带动;信息化板块表现较弱,系前期涨幅高本周回归式调整 [10][22] 本周个股表现 - 本周涨幅前10个股如王子新材受益核聚变热度,国瑞科技、中船应急受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件催化,仕佳光子因拟购买股权事件催化 [10][24] - 本周跌幅前10个股因前期涨幅高,6月至上周末平均涨幅12.02%,超额国防军工指数4.31pct,本周回归式调整 [11][24] 资金及估值 - 被动资金方面,本周军工ETF基金规模及份额提升,各军工ETF合计净流入21.27亿元,较上周增加5.44亿元,看好后续被动资金恢复净流入 [29] - 杠杆类资金方面,本周军工板块融资买入额略有下降,考虑2025年强需求恢复预期,看好后续融资买入额上升 [32] - 行业估值层面,以7月4日股价为基准,申万军工指数五年维度市盈率TTM(剔除负值)70.34倍,分位数96.86%,与上周基本持平,当下军工板块具备较高配置性价比 [33] - 细分领域个股估值,不考虑部分高估值标的,多数企业对应2026年估值在30倍以内,考虑2025 - 2027年需求恢复预期,看好业绩好转消化2025年估值 [38] 本周核心观点 - 本周申万军工指数上涨0.88%,沪深300指数上涨0.82%,相对超额0.06pct,细分领域催化多,传统板块及细分主题机会不断 [2][43] - 资金层面,被动基金规模上升,被动资金大幅净流入,虽杠杆类资金下滑,但考虑2025年强需求恢复预期及确定性,看好后续资金面优化 [2][43] - 估值层面,截至7月11日,申万军工指数五年维度市盈率TTM(剔除负值)70.34倍,分位数96.86%,叠加2025年行业基本面强恢复预期,当下军工板块具备较高配置价值比 [2][43] - 25 - 27年在多重催化下内需外需增长幅度大,主题型机会多,强烈推荐【内贸】+【外贸】+【自主可控】+【新兴产业】四主线 [3][44] 本周行业及个股重要新闻及公告 低空经济 - 政策方面,湖北黄冈、河南郑州、安阳、广州南沙等地发布相关政策,涉及通用机场建设、总部经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奖励等 [51][52][53] - 动态方面,浙江成立10亿元低空领域产业基金,奥地利eVTOL开发商签订采购协议,沈阳研发的飞机首飞,市场监管总局助力民用无人机产业,多地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成立、实验室揭牌等 [57][58][62] 核聚变 - 日本Helical Fusion完成23亿日元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52亿日元,ITER稳态磁体低温测试装置专用68kA电源系统首批设备材料抵达 [67] 航空航天 - 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海南)有限公司成立,法国达索航空公布VORTEX航天飞机项目 [68]
指数盘整蓄力,主题轮动依旧
东方证券· 2025-07-13 11:42
报告核心观点 - 指数预计盘整蓄力后再攀新高,信心牛趋势不变;短期主题或在政策预期和产业趋势之间轮动 [3][5][6] 指数预计盘整蓄力后再创新高 - 关税延期利好交易完成,但市场对关税不及预期的风险定价不足,风险评价难继续下降,如美国对巴西商品征50%关税致巴西市场本周跌3.59%,特朗普相关表态或致俄罗斯市场本周跌5.7% [3][14] - 市场近期风险评价下降、偏好上升推动指数上涨,本周创业板指等涨幅超上证指数;短期若无新利好预期,指数冲高受阻后或进入盘整蓄力阶段 [4][15] - 市场上涨核心动力源于对国家治理和新旧动能转型信心提升,信心牛趋势不变,蓄力后将逐级攀新高 [5] 短期主题或在政策预期和产业趋势之间轮动 - 有政策预期的反内卷和地产主题是潜在轮动方向,反内卷板块自7月1日会议后政策预期高,市场对其政策力度和有效性有分歧,但存在超预期可能,该板块(钢铁、猪肉和新能源部分细分)值得关注;地产板块本周涨6.1%,未来两周政策预期下预期落地前有博弈可能 [6][16] - 产业趋势交易不停歇,中期与指数方向一致逐级向上,短期关注稳定币、稀土、核聚变、军工、深海经济、人工智能、创新药题材 [7][17]
江淮大地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安徽抢抓机遇布局未来产业(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12 21:58
未来产业发展现状 - 安徽在量子科技、深空探测、聚变能源等领域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群峰竞秀 [1] -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赛道科技成果加速融入生产生活 [1] - 合肥布局建设的13个大科学装置集群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近50家,带动相关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2] 聚变能源领域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有望释放巨量清洁能源 [1] - BEST装置零部件数量以百万计,已布局产业链国产化能力 [2] - 聚变新能公司在合肥及周边孵化多家核聚变相关企业,部分已经上市 [2] 人工智能领域 - 智象未来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可快速生成高质量视频 [3] - 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已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超10亿次人工智能辅诊建议 [3] -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免编程焊接机器人3分钟完成自动焊接 [3] - 安徽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 [3] 低空经济领域 - 芜湖市湾沚区航空小镇已建成国内最大中小型飞机和无人机生产基地 [4] - 通航整机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达100% [4] - 2023年芜湖市低空经济产业营收达463.8亿元 [4] 产业链发展 -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带动20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 [4] - 芯聚德科技48个月完成投资建设并供应市场,创造行业纪录 [5] - 安徽省计划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打造3个1000亿元未来产业 [5]
未来产业:核聚变关键部件与材料投资机会(附投资逻辑与标的)
材料汇· 2025-07-11 15:49
核聚变技术进展与时间节点 - ITER预计2034年开始氘-氚等离子体实验,2036年实现长脉冲运行,2039年进入氘-氚运行阶段,中国承担18个关键部件制造 [2] - 中国HL-3装置2025年5月实现聚变三乘积达10²⁰量级,标志燃烧实验突破 [3] - EAST装置2025年1月创造1亿摄氏度1066秒长脉冲运行世界纪录 [4] - BEST装置计划2027年建成,2030年演示发电,工程总装已提前启动 [5] - CRAFT设施预计2025年底建成,将成为国际核聚变领域参数最高研究平台 [5] 全球核聚变投融资与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核聚变行业吸引投资超71亿美元,公共资金增长57%达4.26亿美元 [6] - 美国CFS、TAE、Helion三家公司合计融资43亿美元,谷歌、微软计划采购聚变电力 [6] - 预计2025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3451亿美元,2037年达6338亿美元,CAGR5.1% [6] - 中国聚变新能注册资本达145亿元,星环聚能、能量奇点获数亿元融资 [6] 关键部件价值量与材料 - ITER单堆建造成本1000亿人民币中,磁体系统(28%)、偏滤器(17%)、包层系统(8%)合计价值530亿 [7] - 钨材料因高熔点、低氚滞留特性成为第一壁和偏滤器首选材料 [9][12] - 铍作为中子倍增剂和第一壁材料,具有优异核性能与物理性能 [10] - 超导材料中Nb₃Sn、NbTi用于低温超导,REBCO等用于高温超导 [11][12] 技术路线与装置类型 - 全球168个聚变装置中托卡马克占比47%,仿星器17%,激光惯性8% [31][37] - 美国以49个装置领先,中国14个装置包括EAST、HL系列等 [35][37] - 托卡马克建设难度低但易发生大破裂,仿星器结构复杂但运行稳定 [31][32] -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现403秒稳态运行,HL-3装置等离子体电流达3MA [39][62] 中国核聚变工程进展 - CFETR分两期建设,目标聚变功率200MW-1GW,已完成工程设计 [72] - 中国承担ITER18个采购包,包括环向场线圈导体(81.09kIUA)、磁体支撑系统(215kIUA)等 [47][48] - 聚变新能按BEST-CFEDR-商业堆三步走战略推进,注册资本增至145亿元 [67][72] - CRAFT设施聚焦超导磁体和偏滤器研究,为CFETR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75][79]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711
国海证券· 2025-07-11 00:01
报告核心观点 - 锅圈万店规模奠定龙头地位,爆品、会员、新渠道构建三维护城河,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核聚变临界点已至,关键部件与材料迎战略机遇,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预计增长 [5][10] 锅圈(02517)深度报告 核心问题解答 - 解析锅圈“在家吃饭”千亿赛道可持续增长逻辑,解答万店规模转化为竞争壁垒、分散市场捕捉下沉机遇、供应链与渠道创新构建差异化护城河三大问题 [3] 公司现状与前景 - 创立于2015年,早期专注供应链管理,截至2024年底有10150家门店,覆盖全国31省,2022年零售额市占率居中国在家吃饭餐食产品首位;自建6大单品工厂,2024年核心经营利润同比+3.1%至3.11亿元;计划5年新增1万家门店强化规模效应 [4] 行业格局与潜力 - 中国在家吃饭餐食市场2022 - 2027年CAGR达20.7%,2027年预计达9400亿元,但2022年CR5仅11.1%格局分散;三线以下城市预制菜渗透率不足25%,乡镇等下沉市场有望成核心增长引擎 [4] 竞争优势 - 爆品策略:99元毛肚自由套餐2024年销售额破5亿元,抖音曝光62.1亿次;会员生态:截至2024年底,注册会员4130万人(同比+48.2%),预付卡沉淀资金9.9亿元(同比+36.6%);渠道创新:2024年5月下旬通过抖音账号矩阵推毛肚火锅套餐,总曝光量突破62.1亿次,24h无人零售模式创新落地,看好乡镇门店下沉空间 [5]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71.83/80.36/90.80亿元,归母净利润3.40/3.96/4.63亿元,对应PE估值为25/21/18x,维持“买入”评级 [5] 新材料产业深度报告 核心问题解答 - 解决当前核聚变技术进展和未来关键时间节点展望、全球核聚变装置运行状况及融资情况分析、磁体系统等价值量分析及关键材料拆解问题 [7] 技术突破 - ITER预计2034年开始氘 - 氚等离子体实验等;HL - 3 2025年5月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达10的20次方量级;EAST 2025年1月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BEST 2025年5月工程总装提前启动,计划2027年建成,2030年演示发电;CRAFT预计2025年底建成 [8][9] 资本投入与市场规模 - 2024年核聚变行业吸引超71亿美元投资,新资金超9亿美元,公共资金增长57%达4.26亿美元;美国三大公司合计融资43亿美元,谷歌、微软计划用核聚变供电;中国聚变新能注册资本145亿元,多家获数亿融资;预计2025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3451亿美元,2037年底达63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5.1% [10] 关键时间节点 - 2030年BEST实现聚变演示发电;2035年左右CFETR建成;2045年左右我国可控核聚变能应用进入示范阶段;2050年左右实现聚变商业化发电 [10] 关键部件与材料 - 以ITER为例,磁体系统、堆内构件、真空室等关键部件成本占比分别为28%、17%、8%,单堆建造成本1000亿人民币时,三个部件合计价值量达530亿人民币;核心材料包括钨、铍等,高温超导、钨合金技术突破有望加速行业发展 [11] 建议关注公司 - 安泰科技、西部超导等多家公司 [13]
创业板指涨逾1% 沪指站稳3500点上方
快讯· 2025-07-09 02:30
指数表现 - 创业板指上涨超过1% [1] - 沪指上涨0.35%并站稳3500点上方 [1] - 深成指上涨0.60% [1] 行业板块 - 影视传媒板块涨幅居前 [1] - 核聚变相关行业表现强势 [1] - 机器人行业涨幅领先 [1] - 军工板块表现突出 [1]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深京三市近3100只个股上涨 [1] - 指数呈现持续走强态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