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华尔街投行看好淘宝闪购 认为“阿里巴巴将迈入新里程碑”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08:12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2026财年Q1多项业绩指标超预期 华尔街投行集体上调目标价 尤其看好淘宝闪购业务发展潜力[1] - 淘宝闪购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 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 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00%至3亿 显著带动电商业务增长[1][2][3] - 公司通过生态整合与会员体系升级强化协同效应 88VIP会员达5300万 新推"大会员"体系覆盖多场景服务[4] 财务表现 - 中国电商业务客户管理收入(CMR)达892.52亿元 同比增长10% 超彭博一致预期[2] - 淘宝闪购业务Q2亏损约110亿元 显著低于京东和美团同类投入金额[2] - 华尔街投行预测公司将持续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客户管理收入中高个位数、云计算20%+、国际业务双位数中段)[1] 业务运营 - 淘宝APP 8月前三周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 电商业务月活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2] - 8月7-9日淘宝闪购日订单量连续三天超1亿单 8月周均订单量约8000万[1][3] - 外卖到家订单已实现行业领先 预计未来三年百万品牌门店入驻将带来1万亿元交易增量[3] 机构评级 - 摩根大通将目标价从140美元上调至170美元 预计闪购亏损最早今年Q4最迟2026年收窄[1] - 花旗将目标价从148美元上调至187美元 强调闪购用户增长与订单规模超预期[1][2] - 摩根士丹利测算闪购投入约110亿元 预计为CMR额外贡献2-3个百分点增长 下季度CMR同比有望达10%[2] - 杰弗瑞预测股价上限达198美元 潜在涨幅66% 看好低线城市扩张与生态协同[2] - 高盛认为淘宝闪购有望获得45%市场份额 外卖行业竞争改变市场格局[3] 战略发展 - 淘宝闪购在订单规模、用户规模、商家供给和运力方面均超预期[3] - 生态整合覆盖饿了么、飞猪、高德等权益 通过"大会员"体系提升用户黏性[4] - 闪购与云计算、AI业务共同构成公司未来核心增长引擎[4]
阿里市值暴涨4000亿,“外卖大战”目前受伤最深的是美团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08:11
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大幅上涨18.5% 市值单日增加超过4000亿港元 总市值突破2.6万亿港元[1] - 京东集团港股小幅上涨3.06% 美团港股盘中最大跌幅达4.67% 最终收跌0.32%[1] - 阿里巴巴美股在财报发布后收涨12.90% 市值单夜暴涨368亿美元[2] 财务业绩 - 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2476.52亿元 同比增长2%[2] -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18.41亿元 同比增长11.7%[2] -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3566.60亿元 同比增长22.4%[2] -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从113.52亿元降至3.65亿元 非国际准则净利润从136.06亿元降至14.93亿元[4] -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从126.44亿元下降至61.78亿元[4] - 阿里巴巴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10亿元 同比下降17.65%[4] 营销投入与竞争格局 -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营销费用270.13亿元 同比增幅127.63%[3] - 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营销费用531.78亿元 同比增长62.64% 占营收比重从13.4%提升至21.5%[3] -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营销费用225.19亿元 同比增长51.8%[4] -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从"七三开"变为多方割据 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份额扩大[7] 战略布局与业务协同 - 京东外卖业务带动PLUS会员购买频次同比增幅超50%[6] - 阿里巴巴闪购业务拉动淘宝8月日活跃用户增长20% 促进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增长[6] - 行业进入即时零售价格战元年 下一阶段竞争核心是效率与协同能力[7] AI业务发展 - 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云营收333.98亿元 同比增长26% 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8] - 阿里巴巴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领域资本开支[8] - 美团开源自主研发的龙猫大模型 未使用英伟达GPU[8] - 资本市场认为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在AI领域实力更强[9]
顺丰同城(09699):2025年半年报点评:业绩超预期,看好即时配送业务加速增长
东吴证券· 2025-09-02 06:1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11] 核心观点 - 业绩超预期 2025年上半年收入102.36亿元同比增长48.8% 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20.4% [10] - 即时配送业务加速增长 同城配送服务收入57.79亿元同比增长43.1% 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 [10]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净利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1.3% 经调整净利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1.6% [10] - 规模效应释放推动盈利改善 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4/0.1/0.4个百分点 [4] 业务表现 - 最后一公里业务高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收入44.57亿元同比增长56.9% [3] - 来自顺丰控股附属公司收入同比增长63% [3] - 揽收环节支持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0% [3] - 同城配送业务中面向商家和消费者收入分别增长55.4%和12.7% [10] - 茶饮配送收入同比增长105% 非餐场景收入同比增长28.6%至21.42亿元 [10] - 活跃商家规模达85万同比增长55% [10] 财务预测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54/3.73/4.97亿元 [11]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2148.47亿元同比增长36.44% [1]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8/0.41/0.54元 [1] - 对应PE倍数49.35/33.63/25.27倍 [1]
谁在流血,谁在偷笑?三大巨头财报揭示即时零售残酷“三国杀”硝烟正浓丨鱼眼·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9-02 05:45
核心观点 -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美团和京东利润大幅下滑 阿里凭借稳健表现和业务突破实现股价上涨 [1][2][8]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深层较量 市场增长进入稳定期 巨头争夺存量市场话语权 [4][5][7][8] 美团业绩表现 - 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 但经营利润仅2.26亿元同比暴跌98% 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大降89% [2] - 股价次日暴跌12.55% 创阶段性跌幅纪录 资金链承压明显 [2][5] - 将闪购业务限定为"应急刚需商品" 承诺年底落实骑手社保补贴 [5] 京东业绩表现 - 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 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74亿元同比下滑49% [2] - 股价跌幅5.03% 显著小于美团 [2] - 采取"全额为骑手缴纳社保"和"净利润率不超5%"策略 单季度亏损超150亿元换取市场份额 [5][7] 阿里业绩表现 - 营收2476亿元同比增长2% 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下滑12%但符合预期 经营利润超市场预估 [2] - 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 月活用户暴涨20% 市场份额从年初不足20%快速提升 [2] - 美股股价应声暴涨12.90% [2] 竞争策略分析 - 美团4月发布"美团闪购"品牌 以24小时即时零售平台定位直接挑战京东 [4] - 阿里启动500亿补贴计划 通过淘宝整合饿了么配送能力 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 [5] - 京东创始人亲自体验配送 采取低价策略和社保承诺反击 [5] 行业特性与挑战 - 即时零售本质是"用时间换空间" 考验本地供应链整合能力、配送响应速度和用户需求匹配精度 [8] - 行业利润率低:饿了么运营17年仍盈亏挣扎 京东外卖送一单亏一单 美团经营利润率仅4%左右 [8] - 外卖自然增长进入稳定期 即时零售渗透率乐观估计难超10% 巨头争夺存量市场 [8] 企业战略调整 - 美团呼吁"行业理性竞争"未获响应 显现收缩迹象 [5] - 京东高额补贴侵蚀利润 需平衡市场份额与盈利 [7] - 阿里依托淘宝10亿月活用户形成生态闭环 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粘性 [5][7]
阿里巴巴-SW(09988.HK):FY2026Q1云收入增长加快 看好电商闪购生态协同
格隆汇· 2025-09-02 02:46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FY2026Q1业绩小幅低于预期 收入2476.5亿元同比增长2% non-GAAP净利润335亿元同比下降18% 主要源于闪购业务投入加大[1] - 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6% 经调整EBITA率8.8% AI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增长提速[1] - 中国电商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 技术服务费贡献增量 闪购带动淘宝APP月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1] - 国际数字商业收入同比增长19% 经调整EBITA率-0.2% 同比收窄12.5个百分点[1] 财务表现 - 下调FY2026-2028年调整后净利润预测至1405/1629/1898亿元 对应同比增速-11.1%/15.9%/16.5%[1] - 对应摊薄后EPS为7.6/9.1/10.9元 当前股价对应13.8/11.6/9.7倍PE[1] - 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21% 主要由于闪购补贴及电商用户体验投入[1] 业务板块分析 - 中国电商集团闪购投入带动用户增长 8月前三周淘宝APP月活跃消费者同比增25%[1] - 国际数字商业B2B业务稳健增长 B2C业务持续改善 FY2026有望实现单季盈亏平衡[2] - 云智能集团围绕AI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按计划推进3年3800亿资本开支[2] 战略发展 - 淘天高线用户、商户、履约体系优势有望复用至即时零售及到店业务[2] - 订单密度提升将改善单均亏损并降低电商买量成本[2] - 剩余回购规模193亿美元 约占当前市值6% 有效期至2027年3月[2] 增长驱动因素 - 全站推广渗透率提升推动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 - AI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对冲资本开支影响[1] - 中长期淘天用户、供应链及物流优势有望抢占即时零售份额[1]
阿里巴巴-SW(09988.HK):积极投入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 迈入创业新篇章
格隆汇· 2025-09-02 02:46
整体业绩表现 - FY26Q1总收入2477亿元 同比增长2% [1] - 经调整EBITA为388亿元 同比下降14% non-GAAP净利润335亿元 同比下降18% [1] - 本季度回购8.15亿美元共5600万普通股 [1] 业务分部收入表现 -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增长19% 云智能集团增长26% 所有其他业务下降28% [1] - 所有其他业务收入下滑主要由于高鑫零售和银泰出表 [1] 中国电商集团业务 - 电商CMR收入同比增长10% 受益于技术服务费和全站推渗透率提升 [1] - 即时零售收入148亿元 同比增长12% 日均订单峰值达1.2亿单 月度交易用户达3亿 [1] - 假设日均3400万单情况下 单均收入约4.8元 [1] - 经调整EBITA率30.6% 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主要受即时零售业务投入影响 [1] - 测算即时零售业务亏损超100亿元 单均亏损约3.56元 [1] - 预计FY26Q2亏损较FY26Q1将翻倍 [1] 即时零售行业前景 - 即时零售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3万亿元 占电商市场16% [1] - 即时零售与电商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流量提升对广告收入产生正向贡献 节省用户拉新召回支出 [1] 云智能集团业务 - FY26Q1收入334亿元 同比增长26% 不计并表业务收入同样增长26% [2] - AI相关产品收入保持三位数增长 [2] - 经调整EBITA率8.8% 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 [2] - FY26Q1资本支出387亿元 同比增长224% [2] - 公司坚持三年投资3800亿元的中期目标 [2] 云计算行业趋势 - 云服务供不应求态势预计将持续2025年全年 [2] - 大模型天然参数大且推理效率要求高 上云成为必然选择 [2] - 公司拥有全方位技术产品组合和全球领先开源模型 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2] 财务预测调整 - 调整FY2026-FY2028收入预测至10639/11844/12972亿元 调整幅度为0%/+3%/+7% [3] - 调整经调净利润预测至1345/1660/1916亿元 调整幅度为-3%/-3%/-2% [3] - 调整反映即时零售业务协同效应及单量判断好于预期 但投入略高于预期 [3]
阿里巴巴-W(09988.HK):确立AI+即时零售核心地位 云及CAPEX持续加速
格隆汇· 2025-09-02 02:46
核心观点 - 公司本季度AI云业务和外卖业务表现亮眼 云业务环比提速且资本开支创新高 外卖业务亏损可控且带来主站协同效应 [1] - 公司战略聚焦即时零售与AI两大历史机遇 将淘天集团与本地生活集团合并为中国电商集团 业务进一步聚焦消费端电商与科技端AI+云 [1] AI+云业务表现 - FY26Q1云收入达334亿元 同比增长25.8% 超出市场预期20% 环比提速8.1个百分点 且预计未来持续提速 [2] - AI云收入占外部收入超20% 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国内AI周期进入高潮期 云收入20%以上高增有望持续1-2年 [2] - 资本开支达387.6亿元 同比增长219.8% 创历史新高 公司计划完成3800亿元资本开支投入 高投入有望转化为云收入增长 [2] - 云EBITA利润率为8.8% 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 规模效应和高利润AI云占比提升可对冲折旧影响 利润率增长具持续性 [2] 中国电商与外卖业务 - FY26Q1 CMR收入892.5亿元 同比增长10.1% 超出市场预期9% 主要受佣金上调及AI驱动全站推渗透率提升带动 [3] - 外卖协同效应贡献低个位数CMR增长 预计未来季度CMR维持高增速 Meta的AI推荐算法逻辑可对标淘天广告转化率提升 [3] - 外卖补贴总亏损不超过150亿元 未严重拖累集团利润 月度交易用户超3亿 周均订单超8000万单 份额明显提升 [3] - 闪购业务带动淘宝DAU增长20% 用户购买频次显著提升 预计FY26Q3起外卖亏损收窄 规模效应优化UE模型 [3] - 外卖协同效应反哺主站流量与广告收入 减少营销费用 实现收入利润双端改善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FY2026-2028营业收入为10049/11256/12129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为1405/1866/2091亿元 [4] - 分部估值计算公司市值达34772亿元 对应每股价值200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4]
36氪出海·全球化公司|阿里最新财报:跨境稳健、AI 强劲,消费战线全面提速
36氪· 2025-09-02 01:36
核心业绩表现 - 集团季度收入2476.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 若剔除已处置业务同口径增长10% [6] - 净利润423.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76% 超出市场预期 [2][6] - 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8% [6] - 经营利润349.8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 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4%至388.44亿元人民币 [6] - 业绩公布后美股单日涨幅超10% 港股盘中最高涨幅近19% [2] 国际数字商业板块 - AIDC收入347.4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 主要受跨境业务强劲表现驱动 [2] - 经调整EBITA亏损收窄至5900万元人民币 接近盈亏平衡 [2][4] - 国际零售业务收入283.9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 主要得益于速卖通和Trendyol增长 [2] - 国际批发业务收入63.4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因跨境增值服务收入增加 [2] - 速卖通潮玩类目上半年GMV同比增长300% 泡泡玛特等品牌带动出海增长 [3] 云智能业务进展 - 云智能集团收入333.9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 主要受公共云业务增长驱动 [8] -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8] - 过去四个季度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基础设施和产品研发 [8] - 未来三年计划坚持3800亿元人民币的AI投入计划 [8] - 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后续训练需求旺盛 带来新商业化机会 [8] 国内电商战略调整 - 即时零售投入显著提升用户活跃度 淘宝8月日活跃用户增长20% [7] - 淘宝闪购宣布500亿元补贴计划 聚焦用户体验和用户获取 [5][6] - 即时零售预计未来三年为平台带来1万亿元新增成交额 [7] - 流量上涨带动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提升 减少市场费用投入 [7] - 业务架构从"1+6+N"调整为四大板块集团 [2] 国际业务运营策略 - 速卖通在澳大利亚、墨西哥开通海外托管服务 在沙特与Othaim商超合作 [3] - 在英国推出小时达配送服务 提升本地化运营效率 [3] - Trendyol国际业务单位经济效益环比改善 [4] - 速卖通Choice业务因物流优化和投入效率提升持续改善经济效益 [4] - 通过差异化市场和商业模式保持欧亚市场稳健增长 [3]
外卖大战打了3个月,一家少赚100亿
36氪· 2025-09-02 01:24
外卖大战背景与市场格局变化 - 外卖大战由京东在2月11日挑起 5月2日被淘宝闪购推向高潮 美团全力防守 [2] - 整个即时零售市场日均单量膨胀至2亿单以上 重点补贴峰值单量更高 此前市场格局稳定多年 年均增速不到10% 日均单量仅8000万~9000万单 [2] - 二季度三家平台在外卖业务上均投入超百亿元 战事不断升级 投入层层加码 [2][5] 阿里巴巴业绩与战略 - 阿里中国电商集团即时零售业务收入148亿元 同比增长12% 但集团经调整EBITDA同比下降21%至384亿元 [4] - 淘宝闪购整体亏损100亿元 实际亏损额约110亿元 8月日均订单峰值达1.2亿单 周日均订单约8000万单 [4][5] - 阿里表示不考虑单独外卖盈利 强调电商综合收益 长期保持价格竞争力前提下闪购对平台产生正向经济收益 [6] - 三季度对淘宝闪购投入可能是二季度的二到三倍 [7] 美团业绩与应对策略 - 美团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7%至918.4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89%至14.93亿元 [9]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长7.7%至653亿元 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37亿元 [9] - 三季度外卖UE约为-2元 但竞争对手UE比美团低2~4元 补贴效率仍占优势 [9] - 7月前两周日订单峰值达1.2亿和1.5亿单 牢牢守住市场份额 [10] - 预计三季度外卖和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将出现亏损 投入预算远超原计划的100亿~200亿元 [11][12] - 目标2025年即时零售日均1亿单 每单赚1元 需几年时间找到单均利润和单量平衡点 [13] 京东业绩与战略定位 - 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62亿元 同比下滑50.8% 新业务亏损14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亿元) [14] - 新业务营收大幅增长198.8%至138.52亿元 季度活跃客户同比增超40% [15] - 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从500万一路升至2500万 6月后放缓补贴 转向能力补齐和基础运营 [15][16] - 强调做品质外卖不争朝夕 不关注竞争对手细微动作 [16] 行业整体影响与展望 - 二季度三家平台利润均蒸发超过100亿元 三季度战况预计更加惨烈 [18] - 补贴大战每打一天需多烧上亿元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被调侃为"恒生外卖指数" [5][17] - 阿里原"All in AI"战略转向"All in 外卖" 实际投入代价远超预期 [17]
重庆百货20250901
2025-09-02 00:42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80.4亿元 同比下降10%[3] 归母净利润7.74亿元 同比增长8.74%[3]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21亿元 同比增长个位数[3] * 毛利率提升至8.47% 同比提升接近两个百分点[2][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5亿元 同比下降约20%[2][4] 但百货和超市的现金流同比增长[4] * 主营业务板块合计贡献利润3.6亿元 其中百货贡献1.9亿 超市贡献1.1亿 电器贡献6,000万 汽贸微盈利[2][4] * 投资收益3.6亿元 同比增长7.9%[4] 持有登康和彩虹集团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5,000万元[4] 各业务板块表现 * **百货业务**: 营收12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 但通过调改力求在第三季度"金九银十"期间企稳见效[2][5] * **超市业务**: 营收36亿元 同比持平[3] 预计全年保持平稳[2] 销售额同比增长15%[2] 净毛利增幅接近2%[2] 线上业务增幅接近30%[2][12] * **电器业务**: 营收15.5亿元 同比小幅下降[3] 受国补政策暂停影响[3][23] 全年希望维持同期规模[5][26] * **汽贸业务**: 营收17亿元 同比下降约20%[3] 主要受燃油车经销业务调整和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影响[3] 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已达45%[22] 上半年利润微利约100万元[22]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企稳[2][5] 年底盈利目标为1,000万元[22] 业务调整与战略举措 * **超市调改**: 已完成37家门店调改[2][8] 包括生鲜折扣店8家 品质店20家 精致店9家[8] 调改后业绩提速明显[8] 生鲜折扣店客流量增幅20%-30% 毛利率提升1.6倍 6家亏损店扭亏为盈[9] 品质店销售增幅约15% 精致店大个位数增长[9] 下半年计划进行10-14家门店调改[10] 并推出两家精致生活旗舰店[10] 成立专项调改小组 目标实现3R加工类商品至少10倍增长[11] 今年整体超市调改总支出约2,800万元[16] * **线上业务与"店+仓"模式**: 积极打造10-15个"店+仓"模式[12] 线上销售峰值达每日10万单[12][14] "社区调改"模式日均订单量超1,500单 高峰期超2,000单[12][14] 计划进一步提高履约交付能力和配送效率[12] * **即时零售合作**: 与阿里 美团合作[12][14] 公司拥有上游供应链和本土化优势 超过2,000家供应商资源 可实现24小时内从田地到顾客[14] 补贴主要由平台承担[14] * **自有品牌发展**: 超市自有品牌销售占比约7% 目标提升至15%[18] 自营品牌销售同比增幅达40%[18] 黄金自营品牌"宝元通"已开设四家门店 业绩超2,000万元 今年计划再开10家[18] * **城市奥莱项目**: 巴南汇场店经改造后 在铺率从53%提升至98%[19] 非购类占比69%[19] 7月客流倍增 销售同比增幅接近40%[20] 购物类主要采用联名扣点模式 非购类以租赁为主[21] * **便利店业务**: 近三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3][27] 目前已开设19家[27] 今年计划新开20-40家[3][27] 日均销售额约6,000元 毛利率接近25%[27] 凭借供应链和数字化优势 以直营加加盟模式力争三年突破500家[27] 加盟费约2.5万-3万元[28] 电器业务具体策略 * **直营板块**: 目标确保KA渠道市场份额在55%左右 高毛利传统品类份额超过60%[24] 下半年进行6场大型促销活动 目标销售额6亿元 完成9家门店调改 目标收入8,000万元[24] * **世纪通板块**: 主攻三四级城市下沉市场[25] 预计2025年9-12月销售2.12亿元 同比增长60%[25] 下半年新开32家店 全年新增门店80家[25] * **专业公司板块**: 依托战略合作获取品牌授权 拓展高端家电品牌专业店及数码3C品专店[2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分红区间为40%至50%[17][29] * 马骁消费贷客群以3,000元左右为主 占比近60% 目前影响可控 其投资收益呈现大个位数增长[6] * 公司整体估值较低 但坚持通过深化布局 创新场景和降本增效实现规模与效益平衡[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