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

搜索文档
大类资产复盘笔记:踏空资金追涨
天风证券· 2025-08-07 13:13
大类资产回顾 - 7月A股冲击3600点,沪指最高升至3616点,月涨幅3.7%,中债利率上行5.7BP,南华工业品指数上涨4.9% [8] - 全球股指普遍收涨,美股纳指领涨3.7%,欧股英国FT100指数大涨4.24%,亚太市场台湾加权指数涨幅5.78% [8][10] - 商品市场分化,大商所铁矿上涨8.16%,LME铜下跌4.9%,国内商品期货大幅波动 [8][28] - 美债利率冲高回落,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3BP至4.37%,期限利差收窄,隐含通胀升至2.39% [8][45] A股市场表现 - 7月主要宽基指数普涨,创业板指涨8.14%,微盘股指数大涨8.79%,成长和消费风格领涨,涨幅分别为6.19%和5.35% [11] - 行业方面钢铁(16.76%)、医药生物(13.93%)、建筑材料(13.36%)领涨,仅银行(-1.95%)等3个行业下跌 [11][22] - 市场风格切换明显,5月主线快速轮动,6月大金融和创新药双主线,7月"反内卷"推升顺周期和成长风格 [12] 债券市场 - 7月中债收益率全线上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5.7BP至1.7%,1年期上行4.1BP至1.38%,期限利差走阔 [24] - 存单利率与10年期国债利率倒挂被打破,7月末存单利率报1.63%,信用利差回落3.33BP至28.99BP [24][26] 资金流动 - 北向资金7月成交额探底回升至2300亿元水平,占比最高达13.26%,融资余额回升至19710亿元 [66][75] - ETF成交额持续回升,7月27日当周达5105亿元,为4月20日以来新高,南下资金活跃度提升 [66][76] - 新发基金份额6月突破千亿后,7月回落至961亿份,整体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66][70] 宏观经济 - 6月经济数据分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回升至6.8%超预期,但社消和固投回落,二季度GDP同比5.2% [54] - 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处于收缩区间(49.3),CPI自2月以来首次回正,PPI仍深度调整(-3.6%) [54][55] - 社融TTM同比回升至15%,企业居民中长贷跌幅持续收窄,DR007月均值边际下行至1.52% [56][59]
从跟随到领跑:中国创新药企加速出海步伐 借力资本市场提升创新与商业化能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8-07 12:11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持续爆发。截至2025年8月7日收盘,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上涨49.74%,表现远 优于同期大盘。不仅药企研发创新成果频出,BD(商务拓展)交易大单涌现,生物医药企业更加快出 海步伐,推进全球化布局。 资本市场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8月5日,第二十六期"深交所·创 享荟"生物医药专题活动在杭州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基因重构·进化向新",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 科研院所、市场机构等围绕创新药发展现状、国际化战略及资本市场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深 度讨论。 现场,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行 业的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他表示,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 业、成于资本。深交所将继续发挥功能优势,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希望各方共同努力,重构基因,进化向新。 创新药企加速出海 研发成果被认可 中国创新药行业经过十年发展,已从"跟随者"逐渐迈向"领跑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海 外BD交易金额达600亿美元,超过2024 ...
创新药行业研究:创新能力显著,海外BD增长迅猛
源达信息· 2025-08-07 11:26
创新能力升级 - 中国创新药管线数量位居全球第二,2024年达4,804个,仅次于美国的5,268个,显示研发实力显著提升[10][11] - 全球新兴疗法如基因疗法、RNA疗法、ADC等处于爆发期,美国占比超40%,中国成为第二大研发国,ADC、双抗、细胞疗法为主要增长点[12][14] - 中国上市创新药数量从2019年53个增至2024年85个,复合增长率10%,但first-in-class占比仅21.2%,Me-too占比高达69.4%,同质化严重[15][17][18] - 医药生物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0-2024年研发费用从200亿元增至近1,400亿元,创新药商业化落地将提供新动能[20][21][2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周期缩至1年,5年内新药占比从2019年32%提升至2024年98%,加速市场准入[22][23][24] - 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老龄化深化推动慢性病需求增长,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26][27][28] - 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高血糖、高血压等发病率增加,长期用药需求上升[29][30] -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9年1,325亿美元增至2024年1,592亿美元,全球占比约15%,2030年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31][32][33] 出海与国际化 - 中国license-out交易金额从2019年9亿美元爆发式增长至2024年519亿美元,复合增速125%,交易数量从22个增至94个[45][46] - 海外临床试验数量从2019年98个增至2022年193个,复合增速25.3%,ADC药物在出海交易中表现突出[50][51][53] - NewCo型BD模式成为新路径,三生制药与辉瑞合作创下60.5亿美元纪录,恒瑞医药与GSK合作潜在金额达120亿美元[55][56] - 2015-2024年创新药领域融资总额超1.23万亿元,港股18A章节和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拓宽融资渠道[56][57][58] 投资标的分析 - 恒瑞医药在抗肿瘤、手术用药等领域布局14个研发中心,与GSK合作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120亿美元[59][60][61] - 药明康德提供全流程研发服务,2025年Q2业绩超预期,TIDES业务线高增长,研发需求持续增加[61][62][63] - 恩华药业专注中枢神经药物领域,17项在研创新药项目,6项处于I期临床,2项完成III期临床[66][67][68]
恒生创新药指数“提纯”修订方案8月11日起生效 恒生创新药ETF最新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证网· 2025-08-07 07:54
恒生创新药指数编制修订 - 恒生创新药指数编制方案剔除CXO行业公司 成分股仅涉及药品和生物技术两大行业[1] - 指数创新药纯度更高 更精准反映创新药产业发展趋势[1] - 成分股变动于8月11日起生效[1] 指数交易资格与流动性 - 指数获得南向互联互通交易资格 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增强[1] -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最新份额5.55亿份 最新规模11.28亿元 双双刷新成立以来历史新高[1] - 截至8月6日 该ETF单日成交额连续12个交易日超10亿元 流动性和交易便捷性突出[1]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景气度显著提振 恒生创新药指数以翻倍涨幅成为市场焦点[1] - 板块受出海热潮涌动 研发提速与政策支持多重利好共振[1] 创新药产业逻辑转变 - 创新药产业逻辑主线转向以BD出海为核心引擎[2] - 国内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 联合开发等方式将创新药推向国际市场[2] - 新模式"本土创新—全球变现"正在重塑行业格局[2] 恒生创新药ETF投资价值 -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是市场上仅有的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 具有相对稀缺性[1] - 指数编制方案"提纯"修订后 ETF战略投资价值或进一步升级[2] - 该ETF支持场内T+0交易 可助力投资者捕捉创新药前沿发展机遇[2]
药企加速推动创新出海浪潮,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最新规模创近1月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8-07 06:14
市场表现 -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下跌1.69% [1] - 成分股中华大智造领涨4.42%,联影医疗上涨2.67%,威高骨科上涨2.13% [1] - 悦康药业领跌,博瑞医药、康希诺跟跌 [1] - 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回调整固 [1] 流动性及规模 - 科创医药ETF嘉实盘中换手27.9%,成交6587.78万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6187.14万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 最新规模达2.37亿元,创近1月新高,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1周份额增长150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资金流向 - 科创医药ETF嘉实最新资金净流入295.86万元 [3] - 近5个交易日内有3日资金净流入,合计1764.51万元 [3] 收益表现 - 科创医药ETF嘉实近1年净值上涨49.39% [3]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3.29%,最长连涨月数为6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41.76%,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17% [3] 指数权重 -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9.14% [3] - 联影医疗权重最高为9.73%,百济神州6.04%,惠泰医疗5.69% [5] 行业观点 - 医保政策支持与海外价值认可双主线支撑中国创新药行情持续 [5] - 中国已成为全球交易核心采购区,传统药企加速创新出海 [5] - MNC面临"专利悬崖"压力,中国研发性价比优势高,海外认可度提升 [5] 投资渠道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通过科创医药ETF嘉实联接基金(021061)布局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 [6]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走低,多只港股创新药相关ETF跌超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2:45
个股表现 - 石药集团股价下跌超过8% [1] - 信达生物股价下跌超过5% [1] - 药明生物、再鼎医药、药明康德股价均下跌超过4% [1] ETF表现 - 多只港股创新药相关ETF下跌超过3% [1] - 港股创新药ETF T+0现价1.418元,下跌0.058元,跌幅3.93% [2] -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 T+0现价1.541元,下跌0.061元,跌幅3.81% [2] - 港股创新药50ETF T+0现价1.819元,下跌0.072元,跌幅3.81% [2] -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 T+0现价1.756元,下跌0.068元,跌幅3.73% [2] - 恒生创新药ETF T+0现价1.963元,下跌0.074元,跌幅3.63% [2] - 港股通创新药ETF T+0现价1.900元,下跌0.072元,跌幅3.65% [2] - 港股通创新药ETF现价1.202元,下跌0.045元,跌幅3.61% [2] - 港股创新药ETF T+O现价1.878元,下跌0.069元,跌幅3.54% [2] - 港股通医疗ETF富国 T+0现价1.546元,下跌0.055元,跌幅3.44% [2] - 恒生创新药ETF T+0现价1.552元,下跌0.053元,跌幅3.30% [2] - 恒生生物科技ETF T+0现价1.250元,下跌0.043元,跌幅3.33% [2] - N港股通创新药ETF嘉实现价0.985元,下跌0.034元,跌幅3.34% [2] - 恒生生物科技ETF T+0现价1.278元,下跌0.041元,跌幅3.11% [2] - 港股通医药ETF T+0现价1.194元,下跌0.038元,跌幅3.08% [2] 行业前景 - 国内医保政策支持与海外价值认可双主线逻辑支撑中国创新药行情持续 [2] - 2025年中国已成为全球交易的核心采购区 [2] - 除biotech外传统药企加速推动创新出海浪潮 [2] - MNC面临"专利悬崖"压力需寻找优质资产 [2] - 中国研发性价比优势高且海外认可度不断提升 [2] - 行业出海趋势仍在加速 [2]
恒瑞斩获中国创新药最大BD订单,中国药企与跨国巨头合作走向体系化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2:36
恒瑞医药与GSK合作 - 公司与葛兰素史克(GSK)达成协议,授权一款核心药物和11个早期项目的全球权益,交易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高达125亿美元,创中国创新药单笔BD交易新纪录 [1] - 合作采用"核心产品+管线选择权"模式,除HRS-9821外,GSK还获得11个覆盖肿瘤、自免和炎症等领域的早期项目选择权 [1] - 公司将主导这些项目研发至完成含海外受试者的I期临床试验,此后GSK可选择行使全球独家开发与商业化权利,每个项目设有独立财务结构,若全部成功,公司将获得12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梯度销售分成 [1] 港股通医疗ETF上市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今日上市,跟踪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覆盖医疗板块三大细分领域 [1] - 该指数持仓CXO权重超30%,AI医疗权重超20%,创新药权重近50% [1] - ETF有望受益于反内卷、创新药出海及AI技术革命 [1]
医药行业周报:IO2.0赛道进展喜人,静待下半年产业催化-20250805
爱建证券· 2025-08-05 11:29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本周逆势领涨,涨幅达+2.95%,排名1/31,跑赢沪深300指数(-1.75%) [1][5] - 创新药板块保持高热度,恒瑞医药与GSK达成总金额120亿美元BD交易 [1][38] - 全球小核酸龙头Alnylam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并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1][40] - 年初至今SW医药生物指数累计涨幅+22.96%,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累计涨幅+87.68% [13] 行情回顾 - 医药细分板块中化学制剂(+5.48%)、其他生物制品(+5.36%)、CXO(+4.07%)表现突出 [6] - 个股涨幅前十包括南新制药(+78.01%)、利德曼(+46.45%)等 [9] - 个股跌幅前十包括*ST苏吴(-15.07%)、三诺生物(-10.10%)等 [10] IO 2.0赛道进展 - 基石药业CS2009(PD-1/CTLA-4/VEGF三抗)将在ESMO 2025公布1a期临床数据 [18] - 维立志博LBL-024(PD-L1/4-1BB双抗)治疗EP-NEC的ORR达83.3%,DCR 100% [30] - 宜明昂科IMM2510(PD-L1/VEGF双抗)治疗1L NSCLC整体ORR达62% [34] - 中国生物制药将收到LM-299(PD-1/VEGF双抗)3亿美元技术转移里程碑付款 [36] 产业动态 -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潜在总金额超120亿美元 [38] - Alnylam二季度营收7.737亿美元,超预期,上调2025年收入指引至26.5-28.0亿美元 [40] - Celcuity的Gedatolisib(PI3K/Akt/mTOR抑制剂)乳腺癌三期临床mPFS达9.3个月 [43] 配置思路 - 重点关注ADC、PD-1双抗等具有BD出海潜力的管线 [15] - 关注下半年有望纳入港股通的18A公司如映恩生物 [15] - 关注中报业绩高增长的CXO龙头(药明合联、药明康德、凯莱英) [15] - 长期看好"硬科技"(创新药、创新器械)和"强刚需"(生命科学服务、血制品)领域 [16]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生物医药之创新药出海——从“跟随”到“引领”,国产创新出海加速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8-05 09:28
医保政策与创新药出海 - 国内医保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2023年医保支出增速15.2%远高于收入增速8.7%,2024年支出增速5.5%仍高于收入增速4.36% [9] - 商业保险支付占比仅6.5%,远低于美国日本,2024年创新药械商保支付占比仅7.7%,患者自费比例高达50% [12] - 二级市场融资困难,2024年A股科创板生物医药IPO仅1家,港股18A企业IPO仅4家,平均募资额仅为2021年20% [16] - 海外市场定价优势显著,泽布替尼中国月治疗费用3060元仅为欧美3%,2021-2024年其欧美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158.3%和242.0% [23] - 借鉴日本武田制药经验,通过创新和出海实现全球化,2024年其日本销售占比仅10.6%而美国市场达51.5% [28] 中国创新药发展现状 - 2024年国产1类新药获批临床1705个同比增长11.2%,首次上市39个创近年新高,2025年不足半年已有30个上市 [32][33] - 国际化进程加速,2024年6个国产创新药首次海外获批,泽布替尼成为首个年销售额超20亿美元的国产创新药 [39] - 临床试验数量全球领先,2024年登记1903个首次超过美国,FIC管线占比30%仅次于美国 [45][52] - 新兴疗法布局领先,ADC、双抗等管线占比超50%,细胞疗法占比达48.6%,TOP5热门靶点中国占比均超50% [55][60] - 创新质量提升,泽布替尼头对头战胜伊布替尼,AK112成为全球首个战胜K药的双抗产品 [65][67] 创新药出海模式与趋势 - License out进入爆发期,2024年交易总额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3%,10亿美元以上重磅交易占比31.9% [77] - 交易阶段前移,2024年64%项目处于临床前,II期之前占比达71%,重磅交易中早期项目占比84.6% [83] - 新兴技术受青睐,ADC和双抗交易占比提升至14%,2023-2024年首付款超1亿美元交易达17笔 [81] - 资产收购和NewCo模式兴起,2024年外资并购国内biotech案例增加,NewCo模式提供新融资渠道 [89][94] - 2025年Q1中国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占全球60%,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项目占比从2020年4%提升至42% [95]
多重利好支撑,创新药仍是星辰大海?
新浪基金· 2025-08-05 07:39
今年以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上涨101.33%,整体表现亮眼。根据国证指数官网, 港股创新药指数最新调整将于8月12日起生效,指数将更为聚焦医药研发,纯度锐度进一步增强。有机 构表示,当前医药板块中,创新药仍是产业趋势较为明确、且具备未来成长空间的子行业。(数据来 源:Wind,统计区间:2025.1.1-2025.8.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资料参考:券商中国《利好 突袭!刚刚,全线爆发!》,2025.7.29) 销售费用等成本持续下降,有助于创新药企利润提升。 近年来,医药行业除了研发费用率上升(反映出企业对创新和研发的持续投入),其在降低销售和财务 费用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而管理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2021年至2025年一季度,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销 售费用率由14.33%下降到12.18%,财务费用率从0.69%下降至0.38%,管理费用率从5.10%微增至 5.11%。随着各项成本的下降,创新药企利润率进一步提高,2025一季度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实 现归母净利润506.74亿元。(资料参考:东海证券《创新为王,扬帆出海》,2025.6.27) 资料参考:东海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