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

搜索文档
周志伟:巴西能否对美国霸凌“硬刚”到底
经济日报· 2025-08-25 00:07
贸易争端背景与现状 - 美国对巴西输美产品关税从10%提高至50% 巴西成为受美关税惩罚最严重国家之一 [1] - 美国加征关税理由包括"纠正贸易失衡"和"司法不公" 但过去15年美国对巴贸易顺差达4100亿美元 2024年顺差68亿美元 [1] - 巴西认为美国指控无事实依据 且司法干涉侵犯主权 选择以对等关税强硬回应 [1] 贸易影响量化分析 - 巴美货物贸易总额2024年约915亿美元 美国占巴西出口12%和进口15.5% [2] - 巴西36%对美出口产品受冲击 咖啡/钢铁/农业机械/肉类受影响最大 [2] - 预计巴西出口额减少100亿雷亚尔 2025年经济增速降低0.16%至0.3% [2] 豁免产品与有限影响 - 43%巴西对美出口产品免征新税 涉及694个产品门类包括石油原油/铁矿石/民用航空设备/橙汁 [3] - 免征类别占巴西对美总出口25.5% 受关税影响部分仅占巴西总出口4% [3] - 市场分析认为美关税政策对巴西宏观经济实际影响相对有限 [3] 巴西应对策略 - 启动世贸组织争端磋商程序 起诉美国违反贸易条款 [2] - 实施"巴西主权计划" 提供300亿雷亚尔(约55亿美元)优惠贷款支持出口商 [4] - 采取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延期/简化采购程序等措施支持受影响企业 [4] 市场多元化举措 - 优先开拓欧盟市场 推动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自贸协定 [4] - 提升与亚太市场贸易便利化水平 挖掘金砖国家贸易潜力 [4][5] - 扩大本币贸易结算规模 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 [4][5]
扰乱全球电商物流,增加本土消费成本,“小额豁免”暂停前多国停发美国包裹
环球时报· 2025-08-24 23:05
全球邮政运营商暂停对美包裹服务 - 法国 德国 英国 比利时等十余个欧洲国家邮政运营商宣布暂停部分对美包裹邮递业务 仅允许价值不超过100欧元的私人礼品包裹通行 [2] - 德国邮政和DHL自22日起停止接收商业客户寄美包裹 亚洲地区印度 韩国 新加坡邮政相继暂停航空包裹及特快专递服务 [2] - 澳大利亚邮政已暂停部分美国货运服务 欧洲公共邮政运营商协会表示关键关税征收细节仍缺乏明确信息 [2][3] 美国小额豁免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将于8月29日起全面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 终止针对所有国家的800美元起征点标准 [3] - 该政策源于20世纪30年代 2016年奥巴马政府将起征点提升至800美元 今年5月率先终止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豁免 [3] - 过去十年小额豁免包裹数量从2015年1.39亿件激增至2024年超13.6亿件 反映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 [4] 政策调整的经济影响 - 美国最贫困地区73%跨境直邮消费依赖小额豁免 每年为消费者节省110亿至130亿美元成本 [4] - 新政策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承担单件80美元或更高关税 短期冲击消费者利益并推升生活成本 [1][4] - 长期来看加征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胀水平 影响消费信心并扰乱全球产供链合作 [1][4] 政策性质评估 - 取消运行近一个世纪的小额豁免政策被认定为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背离贸易便利化原则 [3] - 该政策调整被评价为"只算小账不算大账" 短期或增加财政收入但长远损害经济整体表现 [1][4] -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创新趋势 其高效低费特性正因政策调整受到实质性影响 [4]
巴西能否对美国霸凌“硬刚”到底
经济日报· 2025-08-24 22:06
贸易争端背景与现状 - 美国于8月6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关税 使大部分巴西产品面临50%的关税税率 巴西成为受美关税惩罚最严重国家之一[1] - 美国加税理由包括"纠正贸易失衡"和"司法不公" 但美国在过去15年对巴贸易中保持顺差 顺差总规模达4100亿美元 2024年顺差额为68亿美元[1] - 巴西认为美国加税属于政治干涉和主权侵犯 并以对等关税措施回应美国[1] 贸易影响量化分析 - 2024年巴美货物贸易总额为915亿美元 美国是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 占巴西出口12%和进口15.5%[2] - 巴西对美出口36%的产品将受关税冲击 咖啡、钢铁、农业机械、肉类产品受影响最大[2] - 预计巴西出口额将减少100亿雷亚尔 2025年经济增速降低0.16%至0.3%[2] - 43%的巴西输美产品免征新税 涉及694个产品门类包括石油原油、铁矿石、民用航空设备等[3] - 受关税影响的出口部分仅占巴西总出口的4% 石油原油等三大免税产品合计占对美出口25.5%[3] 巴西应对措施 - 巴西在世贸组织启动争端磋商程序起诉美国违反贸易条款[2] - 启动"巴西主权计划"提供300亿雷亚尔(约55亿美元)优惠贷款支持出口商 并实施税收优惠、出口退税期限放宽等政策[4] - 简化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公共采购程序 加强劳工权益保护和就业稳定[4] - 积极开拓欧盟、亚太市场和金砖国家等替代出口市场 提升贸易多元化水平[4][5] 行业受影响情况 - 咖啡、钢铁、农业机械和肉类产品出口行业受关税冲击最直接[2] - 石油原油(第一大出口产品)、铁矿石(第五大)和民用航空设备(第四大)等行业获得关税豁免[3] - 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获得政府优先支持 包括采购程序简化和融资渠道扩大[4] 市场与投资环境变化 - 巴西面临货币雷亚尔贬值、外资流出和金融市场波动等中短期风险[2] - 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速推进 重点开发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亚太市场贸易便利化和金砖国家本币结算[4][5] - 政府通过出口担保基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稳定出口商经营环境[4]
美对印度加征关税,我国大使力挺印度,莫迪敢对美国强硬吗?
搜狐财经· 2025-08-24 19:58
近日,中印高层互动频繁,两国关系呈现回暖迹象。印度外长苏杰生六年来首次访华,中国外长王毅随后回访印度并 会见莫迪总理,双方在边境问题、稀土出口等敏感议题上取得了更多共识。在这一背景下,莫迪即将访华参加上合组 织天津峰会,成为七年来其对中国的首次访问,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访问正值美印关系因关税问题陷入紧张之际。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包括对购买 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商品额外征税,引发印度各界强烈不满。 Chinial Researc Foundat 作为中国驻印度最高外交代表,徐大使的言论既是对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批评,也是对印度维护自身权益的支持。印 度媒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号,认为这预示着中印两国可能在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找到更多共同语言。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在公开论坛上的表态格外引人注目。他直指美国为"恶霸",批评其滥用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违 背世贸组织原则,并明确表示中国将"坚定地与印度站在一起"。 首页 / 新闻 / 印度 沉默只会让恶霸感到大胆:中国大使对 美国关税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鸿表示,中国与印度站在一起,并指责 美国"利用关税作为讨价还价还价,要求高昂的价格" ...
美国贸易战的思想根源
虎嗅· 2025-08-24 03:02
贸易政策理念 - 美国贸易政策需在保护主义与全球化间寻求平衡路径 [12] - 贸易不应仅被视为实现永久和平的手段 存在局限性 [13][15] - 贸易摩擦未必破坏国家联盟关系 可同时管控风险 [17] 历史关税水平 - 美国加权平均关税在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很少低于20% [21] - 罗斯福新政时期关税仍保持百分之十几水平 [23] - 2019年美国加权平均关税仅2.85% 低于欧盟的3.0% [24] 制造业岗位流失 - 2000-2016年美国流失500万个制造业岗位 [29] - 制造业外包导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停滞 [29] - 未受大学教育中年白人群体死亡率显著上升 [31] 贸易赤字问题 - 长期贸易赤字需通过出售资产弥补 不可持续 [40] - 新冠疫情暴露美国医疗设备供应链过度依赖外国 [41] - 中国供应链停摆直接影响美国公司运营 [42] 就业社会价值 - 稳定高收入工作对公民尊严和社会秩序具核心作用 [45][46] - 制造业岗位流失破坏地区社会结构 [66] - 数字科技公司雇佣人数远低于传统制造业 [36] 北美贸易协定 - 新协定要求汽车75%部件价值在北美生产 [54] - 规定40-45%汽车部件需由时薪16美元以上工人制造 [55] - 预计为美国新增8万个就业岗位 [55] 产业转移影响 - 美国CEO推动制造业外迁追求效率最大化 [28][58] - 1994年以来美国汽车业流失35万岗位 墨西哥获得43万 [50] - 服务类工作如呼叫中心仍存在外包风险 [37] 对华贸易立场 - 指责中国实施出口补贴和技术转让要求 [19] - 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军事实力增强 [22] - 通过关税手段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产品 [56]
中美差距又扩大了?2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跌至美国60%,问题出在哪
搜狐财经· 2025-08-24 00:26
核心观点 - 中美GDP差距扩大至60%源于统计方法差异、汇率波动和通胀因素 而非实际经济增长动能逆转[1][5][13] - 美国采用环比折年率统计方法夸大短期波动 2025年一季度环比下跌0.3%被放大为年度-1.2%跌幅[7] - 中国采用同比统计法显示稳定增长 一季度同比增长5.4% 若按美式算法增速达4.8%[9] 统计方法差异 - 美国环比折年率法将季度变化乘以四推算全年 易放大短期波动[7] - 中国同比法对比去年同期数据 反映稳定增长趋势[9] - 按中国统计标准 美国一季度实际增长2% 而非负增长[11] 汇率与通胀影响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11贬值至7.18 导致美元计价GDP缩水[11] - 美国2.5%通胀率推高名义GDP 相同产出因价格上涨显着增长[13][15] - 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下降 产量增加10%价格降5%时 GDP贡献仅4.5%[16] 实体经济表现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美国1.67倍 汽车产量3016万辆为美国2.8倍[20] - 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出口额增长28%[22]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7.2% 占外贸总额超50%[24] 美国经济结构问题 - 一季度贸易逆差达1620亿美元历史新高 进口囤货拖累GDP增长4.83个百分点[28][30] - 港口货运量断崖下跌 17个航次取消 22.4万标准集装箱改道[34][35] - 关税导致进口成本上升 60美元运费附加费出现在50美元商品上[37] 消费市场对比 -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 外汇储备保持3.2万亿美元以上[26] -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70年谷底 民众消费能力显著下降[3][39] - 企业通过涨价或裁员转嫁成本 形成恶性循环[43] 产业生态体系 - 中国构建全球最完整汽车产业生态系统 涵盖钢铁冶炼至销售网络[22] - 智能家居等技术创新带动全产业链发展[45] -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严重 过度依赖消费和服务业[30]
美国钢铝关税加剧全球贸易动荡
经济日报· 2025-08-22 22:08
美国钢铝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 范围大幅扩张至衍生产品 于8月18日正式生效 [1] - 关税政策可追溯至2018年 当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钢铝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 今年6月3日宣布从25%提高至50% [1] 对全球贸易的冲击 - 依赖对美出口钢铝产品的国家出口量大幅下滑 经济遭受重创 [2] - 贸易伙伴采取反制措施 导致国际贸易环境严峻 贸易摩擦升级 全球市场动荡不安 [2] 对美国本土企业的影响 -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钢铁生产商二季度亏损4.7亿美元 已停产3处设施 [2] - 汽车行业每辆车成本上涨约400美元 重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2025年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8% [2] - 福特汽车公司表示关税增加大量成本并造成极大混乱 百威英博因铝罐成本上升将啤酒价格上调8% [2] 产业竞争力与解决方案 - 美国钢铝产业竞争力下降源于产业结构不合理 创新投入不足及市场供需失衡等内部因素 [1] - 应通过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1][3] - 在全球产业链融合背景下 需拆除壁垒并开放合作以维护产业链健康 [3]
忍无可忍!日本突然硬气反击美国,特朗普这次玩脱了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17
最近的国际贸易圈可真是十分热闹!半个月之前,石破茂与特朗普达成了贸易协议,可谁也没有料到,后来事情会发生如此大的转折。那份被外界当作"缓 和剂"的协议,转眼之间就成了废纸一张。 而美方这一番操作,简直就是"挖坑绊人"。当初许下的"关税减免"承诺,不仅没兑现,反倒越加越多。 让华盛顿没有想到的是,一向低调的石破茂这次竟然如此强硬。在一场记者会上,他掷地有声地表示,任何把汽车产业排除在外的协议,都不符合日本的根 本利益。 当然,石破茂的底气也不是凭空而来,就像之前所说的,汽车产业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就是"顶梁柱",汽车行业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日本大约560万人的就业 问题。 从零部件供应商到销售网络、从研发中心到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每年汽车产业的起伏都会给日本GDP带来0.6%左右的涨跌。 于是,东京方面在发现协议执行与预期存在巨大差异后,也一改以往的忍让态度,采取了出人意料的措施。 七月初,美日"关税争端"持续升级,美方最终实施了"三重关税组合"措施。 首先,是10%一视同仁的基础关税,这还勉强算是国际贸易的"惯例";接下来的24%惩罚性关税,显然是有针对的;最后的25%汽车关税,直接"掐"到了日 本经 ...
中国加拿大油菜籽贸易生变 澳大利亚成功“接班”
金投网· 2025-08-22 07:15
贸易政策变动影响 - 加拿大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引发贸易冲突[1] - 中方于今年3月对加拿大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作为回应 其中包括油菜籽100%关税[1] - 政策变动导致7月中国从加拿大进口油菜籽量同比下降55%至17.3万吨 价值暴跌49%至1.0206亿美元[1] 油菜籽贸易格局变化 - 加拿大2023年和2024年曾供应中国全部油菜籽进口 但当前地位面临威胁[1] - 中国开始探索替代供应源 试购澳大利亚油菜籽约5万吨作为试运行[1] - 澳大利亚非中国主要油菜籽供应国 上次大规模采购在2021年1月进口9.31万吨价值4165万美元[1] 澳大利亚出口市场结构 - 欧洲是澳大利亚油菜籽最大市场 过去12个月占出口量63.5%[2] - 亚洲市场仅占澳大利亚油菜籽出口总量36%[2] - 中澳关系改善促使贸易合作恢复 中国已解除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等多产品进口关税[2]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潜力与挑战 - 出口中国具备物流优势 距离短使路费更便宜 可能带来更好回报[2] - 中国需求量大 可能促使澳大利亚增加对华出口并减少对其他亚洲市场供应[2] - 面临作物黑胫病影响及中国对筛选标准和转基因品种不同要求的挑战[2]
美联储官员“鹰风阵阵” 削弱9月降息押注
金投网· 2025-08-22 06:34
美国劳工部8月21日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1.1万 人,达到23.5万,为今年6月20日以来最高,且高于预期22.5万人和前值22.4万人。四周平均值(用来平 滑波动)也升至22.625万人,为一个月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美国8月9日当周续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 了3万人,达到197.2万人,同样高于预期196万人和前值195.3万人,为自2021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官员周四对下月降息的可能性态度冷淡,这为鲍威尔在怀俄明州杰克森霍尔年会上的讲话奠定基 础。 分析称,续请人数上升,说明失业者再就业难度加大。首申人数持续上升,说明裁员可能正在增加。结 合此前7月非农就业数据也显示,招聘放缓、失业率上升,这些都表明劳动力市场较此前走软。目前的 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种"没有大量裁员,但招聘也很冷淡"的局面,企业正在应对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保护主 义政策,该政策已将美国的平均进口关税提高到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 7月就业报告意外疲软,加上5月和6月的招聘数据大幅下调,提升借贷成本即将下调的预期,交易员甚 至预估9月的下一次会议将大幅降息。不过此后,其他政策制定者的谨慎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