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价值
icon
搜索文档
当代年轻人,流行给网球拍戴「饰品」
36氪· 2025-07-04 10:34
网球避震器市场概况 - 中国网球人口已突破2500万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人民币 [4] - 网球避震器等边缘配件迎来增长窗口 成为体育消费从功能保障向情绪价值进阶的缩影 [4] - 国际网坛明星如德约科维奇、莱巴金娜使用避震器带动社媒热度 大众市场讨论度攀升 [6][8] 产品功能争议 - 避震器宣称可缓解"网球肘"损伤 但NCBI论文指出其无法降低前臂振动力 [14] - 伯明翰大学研究认为仅有声学效果和心理支持 海德声科证实其可调整挥拍感觉但无法预防损伤 [14] - 消费者体验分化 部分用户坚持认为能改善击球体验 [15] 消费驱动因素 - 职业选手背书形成专业溢价 RoadtoPro品牌售价达280元 海德通过德约肖像强化明星同款效应 [19][20] - 2023年ATP前30选手中2/3使用避震器 ITF已将其纳入规则手册 [22] - 设计美学成为新卖点 威尔胜马卡龙配色产品月销破千 法网限定款利用赛事IP情感投射 [26]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构建完整产品矩阵 包括威尔胜、尤尼克斯等通过自主设计和IP联名布局 [8] - 白牌产品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淘宝部分单品销量过万 严重挤压中低端品牌利润 [14][33] - AMbelievable等新锐品牌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产品轻量化70% 定价65-162元 [22]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决策从功能性转向情感连接 避震器成为身份标签和社交货币 [29][31] - 迪士尼、小黄人等跨界联名加速网球破圈 释放IP视觉化重构潜力 [27][29] - 需突破复购率瓶颈 平衡专业性与潮流元素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35]
Model Y的又一挑战者,19.58万元起的小鹏G7能否杀出重围?
雷峰网· 2025-07-04 00:50
小鹏G7上市策略与产品定位 - 小鹏G7定位为"AI智能家庭SUV",推出三个版本:602Km长续航Max版19.58万元、702Km超长续航Max版20.58万元、702Km超长续航Ultra版22.58万元,最终上市价较预售价直降4万元[2][4] - 开售9分钟后大定超1万台,公司尝试通过价格策略探索"情绪价值"玩法[4] - 产品矩阵形成组合拳:G6调整至17.68万元、G9调整至24.88万元、G7定价19.58万元,覆盖17-24万元级纯电SUV市场[4] 市场竞争格局 - 20-30万元SUV细分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对手包括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乐道L60、极氪7X、理想L6、智界R7等[5] - 公司明确将Model Y作为主要对标对象,发布会现场展示挑战截图[6] - 小米YU7三分钟爆单20万辆的现象引发行业关注,公司认为95后和00后消费者更青睐"长板非常长"的车型[11] 产品核心竞争优势 - 空间表现:整车容积4.47m³(比Model Y多0.45m³),得房率88%,车身尺寸4892/1925/1655mm,轴距2890mm[7] - 科技配置:702km CLTC续航、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5C超充AI电池、AR-HUD,首发搭载3颗自研AI图灵芯片(算力2250TOPS)[8] - 舒适性:太极AI底盘可识别减速带等复杂路况,具备6D防晕车功能[7] 销量预期与版本策略 - Ultra版本购买意愿达80%,预计占整体订单超60%[9] - 新增602Km版本源于用户反馈,认为城市日常使用600Km续航足够[9] - 公司对四季度盈利表示乐观,称经营效果"会比大家想象的都好"[15]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自研AI图灵芯片研发投入"大几十个亿",将继续与英伟达等芯片公司保持合作[16] - Ultra版芯片支持硬件后装,月产能可达数千台[14] - 计划5年内实现L4级自动驾驶,届时L3或将成为基础版本[15] 营销策略转型 - 提出"左手科技、右手艺术、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的新产品理念[6] - 将加强创始人情绪价值传递,借鉴Tesla等科技企业的营销模式[10] - 预告明后年将启动"新的不一样的打法"[10]
出海速递 | 商务部:将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从3.5分钱到1000块:藏在深莞交界代工厂里的Labubu产业链真相
36氪· 2025-07-03 10:04
跨境电商与拉美市场 - TikTok正在拓展拉美市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需突破物流、支付、监管和文化壁垒以实现本地化增长 [2] 潮玩产业链与出海 - 东莞代工厂生产的Labubu潮玩产品以低成本生产(3.5分钱/张),最终以千元高价被全球潮玩爱好者抢购 [3] - 中国潮玩出海进入2.0阶段,行业面临内卷但策略趋于谨慎 [4] 储能行业与国际政策 - 美国储能公司Powin破产,凸显出海储能企业受政策变动影响,海辰储能300亿估值承压 [5] 金融科技与越南市场 - 越南政府发布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政策,为中资互金企业提供新牌照和贷款业务机遇 [6] 硬件创业与全球化 - 硬件创业公司Nothing以高端To C产品立足伦敦,估值达10亿美元,模式稀缺 [7][8] 二手车与电动汽车出口 - 商务部加强二手车出口指导,2024年2月启动全国二手车出口业务 [9] - 2025年前5个月深圳市电动汽车出口111.8亿元,同比增长16.7% [9] - 中国与阿联酋开通汽车物流新通道,首航装载近4000辆国产汽车,覆盖中东、地中海和非洲市场 [9] 国际合作与投资 - 印尼与沙特签署270亿美元合作协议,涵盖清洁能源、石化、医疗保健等领域 [10] - 阿里云未来一年投入超4亿元支持国际生态建设,合作覆盖欧美及亚太技术公司 [10] - 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西门子恢复对中国客户的技术支持 [10] 物流与市场拓展 - 卡塔尔物流企业GWC推出Flow Port解决方案,为中企进入沙特市场提供快速通道,2024年沙特港口货物处理量达3.2078亿吨(同比增长14.45%) [11] 医疗行业与印尼市场 - 印尼医疗参访项目聚焦市场机遇,帮助中企对接政府部门及合作伙伴 [13] 品牌全球化与英文传播 - KrASIA英文媒体服务覆盖东南亚商业人群,助力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16] 出海社群与资源整合 - 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吸引超17,000位出海人,提供跨境资讯和生态链接 [18]
情绪价值至上时代,一家硬件创业公司的10亿美元征途|独家专访Nothing联创
36氪· 2025-07-03 00:30
公司概况 - 公司Nothing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消费电子初创企业,专注于高端硬件产品设计[2][4] - 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5亿美元,2025年累计营收超过10亿美元[2][3] - 公司产品线包括TWS耳机、智能手机和头戴式耳机,累计销量突破700万台[5][6][7][9] - 公司用户平均年龄26岁,比行业平均水平年轻10岁,60%用户将设计作为首要购买因素[8] 产品策略 - 首款产品Ear(1)耳机采用透明设计,在红海市场中实现差异化[5] - 智能手机产品线以半透明后盖和Glyph交互灯带系统为标志性设计[6] - 最新旗舰Phone(3)售价800美元,配备像素风第二屏幕Glyph Matrix,集成多种AI交互功能[8][16] - 首次推出头戴式耳机Headphone(1),延续透明设计并与英国音响品牌KEF合作[9][21] 市场表现 - 印度市场2025年Q1份额达1.64%,是智能手机最大市场[26] - 西欧和日本市场成为增长最快区域之一,音频产品在日韩表现强劲[24] - 美国市场音频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倍以上[30] - 日本市场通过乐天运营商和茑屋书店等渠道进入,产品引发用户共情[27][28][29] 融资与供应链 - 正在进行C轮融资,金额至少1亿美元,累计融资达2.5亿美元[11] - 虽然体量较小,但凭借出货量增速获得供应商支持[16] 行业观点 - 认为手机行业仍是蓝海市场,远未触及技术极限[17] - 强调差异化产品设计是创业公司生存关键[18] - 手机是AI最重要载体,注重开发可感知的AI应用[20] - 音频产品具有独立市场价值,非手机附属品类[21] 中国市场计划 - Headphone(1)将在中国上市,销售团队规模不足10人[32] - 计划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CMF第三代手表,9月上市[34] - 中国市场需要提供差异化情绪价值的产品[35]
首批陪伴机器人交付在即:会撒娇卖萌,AI硬件变得“更懂人”
第一财经· 2025-07-02 15:16
陪伴机器人行业动态 - 灵童机器人将于8月开启第一波交付 产品已在京东上线 其股东包括科大讯飞和策源资本 [1] - 珞博智能今年6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萌友智能去年底获数百万美元融资 产品已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交付 [1] - 陪伴机器人正重新定义AI硬件情绪价值边界 通过视觉触觉辅助识别 性格与灵性成为产品卖点 [2] 技术实现路径 - 灵童机器人采用穿戴式动捕设备 通过35个数字伺服舵机实现动作模仿 需将人体骨骼数据按机器人结构比例微调 [4][5][7] - 多模态输入结合大语言模型 系统通过语音语调 对话内容 场景信息综合判断用户情绪 未来将加入面部表情识别 [7] - 预设100多个基础动作来自动捕演员和网络素材 通过强化学习优化反应精度 工程师需高频互动微调模型 [8] 产品差异化设计 - 萌友智能CEO认为陪伴机器人核心在于"灵性" 其产品Ropet通过视觉触觉传感器实现非语音交互 强调多模态自学习能力 [9] - 灵童机器人支持用户定制人设和导入个人经历 具备永久记忆功能 可抽取对话关键词形成"共同回忆" [12] - SKYRIS创始人指出陪伴需多维设计 其飞行机器人BOBO注重情感互动机制 超越单纯语言对话 [12] 商业化潜力 - AI模块使毛绒玩具终端售价从150-200元提升至500元 AI物理模块硬件毛利率约20% [11] - 行业面临技术打磨挑战 需优化情绪理解准确性 硬件动作稳定性 以及交互自然度 [12][13]
首批陪伴机器人交付在即:会撒娇卖萌,AI硬件变得“更懂人”
第一财经· 2025-07-02 13:09
陪伴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陪伴机器人正从玩具定位转向长期陪伴,核心在于建立用户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能力而非单纯AI噱头 [1][2] - 市场已出现首批商业化产品,灵童机器人将于8月开启交付,产品在京东上线 [1] - 行业融资活跃:珞博智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萌友智能获数百万美元融资并在Kickstarter交付 [1] 产品技术突破 - 灵童机器人采用动作捕捉技术,通过35个数字伺服舵机实现拟人化动作,需工程师对动作数据进行比例微调以适应机械结构 [4][6] - 多模态交互成为标配:结合大语言模型、视觉识别(如面部表情)和触觉传感器,增强情绪识别与反馈能力 [6][8] - 情绪价值通过预设100+基础动作实现,如愉悦时挥手、低落时模拟拥抱,动作数据源自动捕演员及网络素材 [6] 用户体验设计 - 灵童机器人支持用户定制人设和导入个人经历,通过关键词记忆功能保存"共同回忆"以增强互动黏性 [9] - 萌友智能产品Ropet通过触觉/视觉传感器实现非语音交互,如触摸触发声音或眼睛状态变化,强调"灵性"设计 [8] - SKYRIS的飞行机器人BOBO注重多维关系建立机制,需结合话题引导、情绪挖掘等非语言交互设计 [10] 商业化与溢价逻辑 - AI模块使毛绒玩具终端售价从150-200元提升至500元,硬件毛利率约20%,AI能力成为溢价核心 [9] - 行业探索差异化场景:萌友智能认为办公场景无需频繁对话,灵童机器人则强化对话与记忆功能 [7][9] - 产品落地依赖工程师高频调试,需优化情绪识别准确率与硬件动作稳定性 [10]
水晶直播财富密码:玄学、破价与情绪营销
36氪· 2025-07-02 10:15
水晶直播行业现状 - 水晶直播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网热度持续攀升,小红书水晶话题阅读量达34.2亿次,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达46.1亿次[4] - 水晶消费群体以18-30岁女性为主,Z世代偏好度显著(TGI指数239.01),贡献80%销售额[13] - 江苏省东海县占据全国70%水晶储量(约30万吨),2024年产业交易额突破460亿元,年产工艺品9000万件,7000多家企业及7万主播参与直播[12] 市场驱动因素 - 情绪价值需求为核心驱动力,水晶被赋予转运/招财/学业等玄学属性,成为焦虑时代的心理代偿[13][14] - 产品优势明显:价格带覆盖广(几十元至数万元),审美可玩性强(颜色/颗数/定制化),叠加玄学营销形成差异化[14][16] - 明星主播效应显著,伊能静单场直播水晶销售额占比40%(539万),其中6998元"豪华水晶阵"单品售出266万[9] 商业模式与头部案例 - 垂直主播表现突出:@水晶书记赵中刚 月销5000-7500万,珠宝饰品占比96%,付费流量占比25%[10] - 新兴账号快速崛起:@皇后水晶甄选 开店不足120天实现月销250-500万[12] - 头部机构深度布局:"交个朋友"矩阵多个账号持续上架水晶类产品[10] 产品与价格特征 - 价格跨度极大:从289元紫水晶到58000元粉水晶吊坠,高价产品存在溢价争议(3889元紫水晶被指与百元款差异小)[2][9] - 定制化服务盛行:按生肖/星座/五行定制手串,形成差异化卖点[14] - 品类细分专业:按产地/颜色/内含物划分达数十种,颗数对应不同寓意(10/12/108颗等)[1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水晶珠宝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22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5%[17] - 市场向高端化转型:从低价饱和市场转向艺术雕刻/高端定制领域[17] - 技术赋能明显:AI技术推动个性化定制(如赛博玄学),可能加速市场增长[17] 行业挑战 - 假货问题突出:染色/玻璃冒充天然水晶现象普遍,部分证书系伪造[17][18] - 价格体系混乱:正常毛利率20%-30%,但以次充好可达70%以上,缺乏标准化定价[18] - 宣传争议持续:夸大"能量""转运"功效,回避质量问题引发监管风险[19]
当代年轻人,流行给网球拍戴「饰品」
36氪· 2025-07-02 03:32
行业概况 - 中国网球人口已突破2500万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人民币 [1] - 网球产业链各环节迎来增长窗口 包括球拍避震器等边缘配件产品 [1] - 避震器市场热度攀升 反映体育消费从功能保障向情绪价值满足的进阶趋势 [1] 产品特性 - 网球避震器重量仅数克 价格普遍在十数元区间 分为粒状/条状/带状三种形态 [4][5] - 主要宣称功能为减少击球震动传导 降低网球肘等运动损伤概率 [4] - 学术研究对其功效存在争议 NCBI论文指出其无法降低振动力 伯明翰大学认为仅有声学效果和心理支持 [5] 市场表现 - 威尔胜淘宝官店多款避震器销量超四位数 电商平台白牌单品销量过万现象普遍 [5] - 2023年世界排名前30的男子选手中近三分之二使用过避震器 ITF已将其纳入规则手册 [14] - 威尔胜法网联名款避震器因马卡龙配色热销 淘宝月销量破千 [17] 品牌策略 - 专业背书:海德使用德约肖像标注"明星同款" RoadtoPro聘请WTA选手站台并定价280元强化高端定位 [9][10] - 技术赋能:AMbelievable通过3D打印技术使产品轻70% 售价65-162元 [14] - 美学设计:迪士尼/小黄人等IP联名款通过视觉重构触达泛人群 赛事限定配色利用大满贯流量效应 [17][19] 消费趋势 - 新生代消费者决策更注重外观设计 避震器成为身份标签和个性表达载体 [17][20] - 产品价值从功能性转向"专业性+美学化"双重维度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驱动力 [7][20] - 白牌产品凭借低价和丰富设计吸引消费者 但加剧市场同质化竞争 [19][22]
年轻人最怕听的两个词,绑架了我二十年
36氪· 2025-07-02 01:27
社会文化现象分析 - "托举"和"接住"成为年度流行词 反映年轻人对情感支持和社会互助的强烈需求 这两个词从物理动作演变为抽象的支持与助力概念 与"情绪价值"一起成为理解年轻人心理的关键词 [1][3] - 在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中 "托举"被广泛用于描述家庭支持 如《苦尽柑来遇见你》中的"三代女性托举" 以及黄圣依母亲邓传理被称作"托举式母爱天花板" [1][5] - "接住"在流行文化中表达情感支持 如周渝民谈大S"接住"其抑郁情绪 《难哄》中桑延"不管怎样我都会接住你"的台词引发广泛共鸣 [1][11] 家庭教育与代际传递 - "托举"从救援行为演变为教育隐喻 反映家庭为育儿付出的巨大努力 邓传理案例显示"精细育儿"和"密集母职"已成为普遍现象 包括规划学习 安排课程 积累资源等全方位支持 [4][5] - 教育市场化导致家庭承担更多再生产风险 北京大学教授指出 最好教育资源退出国民教育体系 家庭需付出巨大市场成本 孩子明白"高分是用资源换来" [7] -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加剧教育焦虑 家长不允许失败和平庸 代际传递中防止下滑和力争向上成为日常焦虑 支持行为延续至子女成年后的婚嫁 事业和孙辈养育 [7] 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系统 - "接住"叙事暴露系统性社会问题 如周渝民抑郁症反映演艺圈高压环境 温以凡案例显示监护失职审查不足和性骚扰应对机制缺失 [11][13] - 心理学理论认为"接住"回应能将中性能量转化为光明能量 缺乏回应则导致破坏性能量 但现实中获得有效"接住"具有偶然性 凸显公共心理服务不足 [8][13] - 社会需要制度性变革而非仅依赖个体"接住" 如温以凡长期寄养和性骚扰经历显示需要完善监护制度和骚扰应对机制 [13] 社会结构与文化异化 - 新自由主义环境下 年轻人陷入"大逃杀"式生存竞争 同时渴望物质托举和情感接住 反映社会安全网缺失 [15] - 存在将情感支持效率化风险 "托举"被量化为"带孙子十年""减重8斤"等KPI "接住"被异化为可计算的"情绪价值" 情感可能沦为损益计算 [15] - 个体沦为孤立竞争单元 婚恋家庭成为最后避风港 凸显重建社会安全网的重要性 [16]
小酒馆:不属餐饮业,而是娱乐业
虎嗅APP· 2025-07-01 14:04
小酒馆行业现状分析 - 小酒馆行业曾是资本市场宠儿,主打年轻人夜间社交需求,但过去两年遭遇滑铁卢[1] - 行业代表企业海伦司市值下跌超90%,从"夜间星巴克"沦为业绩下滑典型[2][3] - 海伦司2024年收入7.5亿元,同比下滑35%,连续三年下滑,从盈利2亿转为亏损1亿[4] - 门店数量从峰值800家缩减至500家,单店日均销售额仅6700元,与奶茶店相当但成本更高[4] - 行业另一代表Commune同样遇冷,单店投资需数百万,风险回报比不划算[7] - 餐饮巨头跨界尝试均失败:海底捞Hi捞小酒馆运营1-2年后关闭[8],茶颜悦色"昼夜诗酒茶"项目已无消息[9] 商业模式核心问题 - 酒馆行业高毛利特性显著(海伦司毛利率69%),但单纯餐饮化运营难以持续[5][14] - 低价策略定位失效:海伦司主打大学生市场,但用户毕业后转向精酿酒吧等品质场景[6] - 产品差异化难以实现:酒类产品本身难以形成竞争壁垒,需依赖情绪价值创造[12][13] - 行业本质错位:应属文化娱乐行业而非餐饮行业,核心是情绪价值而非产品[10][14] 创新案例研究 - 华东某小酒馆通过"复古国风+音乐演出"模式突破,日均翻台3次,营业至凌晨2点[15][16] - 音乐选曲采用"周王陶林"及经典粤语歌,覆盖20-50岁客群,20%顾客不饮酒只消费氛围[17] - 运营模式轻量化:后厨简化如仓库,规避餐饮标准化难题,聚焦空间氛围营造[21] - 验证情绪价值变现逻辑:酒水作为载体,实际销售的是音乐灯光等综合体验[18][19] 行业本质与机会 - 夜间社交需求仍属刚需,但需重构满足方式:释放压力、朋友聚会等情绪需求持续存在[10] - 成功关键在于打造独特情绪体验,而非餐饮产品本身[12][13] - 高毛利特性保留变现潜力:低成本酒水可溢价销售,且顾客易产生多杯消费[20] - 未来机会在于文化娱乐化运营:音乐、主题、空间设计等非餐饮要素将成为核心竞争力[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