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

搜索文档
为啥俄罗斯原油占比首超沙特!我国进口能源版图中东惊变值得吗
搜狐财经· 2025-08-01 11:53
能源战略与全球布局 - 中东地区掌握全球超过一半石油资源,美国中东战略实质牵动中俄崛起[1] - 中国2024年石油产量达历史新高2.12亿吨,但仍无法满足7.56亿吨需求,原油进口量5.53亿吨,对外依存度71.9%[3] - 中国通过波斯湾和西伯利亚多元化战略降低能源风险,俄罗斯石油供应占比升至15.5%[5][7] 运输通道与基础设施 - 中国四大油气运输通道破解马六甲困局,陆路管道输油量占进口总量15%[7] - 中俄原油管道年输油量3000万吨,中哈管道输送能力突破2000万吨,中缅管道成印度洋新动脉[7] - 中俄管道日输送量相当于3艘巨型油轮,运输效率显著提升[19] 能源来源多元化 - 中东石油占比从20年前65%降至51%,俄罗斯占比15.5%,哈萨克斯坦原油占比4.5%[9] - 非洲低硫原油占比12%,安哥拉和尼日利亚成新兴来源[9] - 西非原油占比预计2025年突破15%,北海低硫油进口持续增长[16] 能源安全与储备 - 中国建立100天净进口量战略储备,舟山、黄岛等基地提供缓冲[11] - 2024年页岩气产量150亿立方米,深海油气田保障南海能源自主[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000万辆,替代汽油约2800万吨[12] 绿色转型与技术突破 - 光伏组件全球产能占比80%,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超70%[12] - CCUS技术推进石油化工绿色转型[16]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和宁德时代墨西哥基地突破西方贸易壁垒[18] 金融与结算体系 - 中俄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达99.6%,沙特首次同意人民币结算对华交易[14] - 人民币石油交易逐步瓦解美元石油霸权[14]
王毅慕安会发问振聋发聩:停购俄油气谁能补缺口?现场寂静揭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8-01 04:46
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一个问答瞬间,近来持续引发国际社会热议。当王毅向慕安会主席抛出那个尖锐问题——若中国终止从俄罗斯采购油气,有哪个国家能 填补这一缺口时,现场短暂的寂静,恰如其分地彰显了这个问题背后的现实分量。 全球能源格局如同一张精密编织的网络,每个节点的权重都由 客观条件决定,绝非主观意志可以轻易撼动。作为全球顶级能源消费国,中国每日的油气消 耗量是写在各类统计年鉴里的硬指标,这种规模级的需求,需要匹配同样量级的稳定供应才能维系。俄罗斯的油气产能摆在那里,从西伯利亚延伸至中国北 方的输油输气管道早已贯通多年,阀门开启便能实现稳定输送,这种地理邻近带来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在全球范围内都属罕见。 有人设想过由多个国家分摊供应缺口,但这就像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播下白菜籽只能收获白菜,不可能凭空长出其他作物。中国的油气需求总量是既定 事实,俄罗斯的供应规模是历经多年市场磨合形成的结果,如同作物生长需要经历完整周期,其他国家短期内根本没有这样的冗余产能。 国家间的能源合作从来不是口头承诺那么简单,更像是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需要通过无数次信号传递与步骤衔接才能完成。中俄能源合作从最初的意向接 触,到价格谈判、管道设计 ...
日韩计划加强石油保供合作
中国化工报· 2025-08-01 02:17
中化新网讯 7月28日,韩国业内人士及炼厂消息人士透露,鉴于近期以色列和伊朗冲突为亚洲主要原油 进口国敲响警钟,韩国与日本计划加强石油供应安全合作,以应对中东高硫原油贸易可能出现的中断风 险。 当日,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一官员表示,7月早些时候,该公司与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资 源机构(JOGMEC)在蔚山举行年度会议,讨论两国石油储备政策。 韩日两国的原油需求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作为亚洲第三和第四大原油买家,两国均高度依赖波斯湾高硫 原油。KNOC、JOGMEC官员及韩日炼厂的原料经理均表示,在此背景下,KNOC与JOGMEC保持定期 紧密合作至关重要,尤其在石油储备与供应安全方面。据KNOC数据,韩国政府与私营部门合计石油储 备可支撑206.9天,日本则为199.3天。日本主要炼厂的原料经理透露,沙特和阿联酋占日本原油采购量 的80%以上,以伊冲突凸显出炼厂需为最坏情况做好准备。 未来,KNOC与JOGMEC计划继续举行定期会议,分享各自业务领域的经验,进一步强化两国能源安全 合作体系。KNOC一位官员称,双方技术人员将更频繁地交流想法、召开会议,制定与石油储备相关的 研究及合作计划。 双方的终 ...
【环球财经】印尼核电发展提速
新华财经· 2025-07-31 13:48
新华财经雅加达7月31日电(记者冯钰林)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巴赫利尔·拉哈达利亚日前宣 布印尼正加快核电站建设,积极寻求外国投资支持。 实际上,在印尼开发核电的想法已经讨论了约20年,但推进缓慢,印尼需要与核电建设运营方面更有经 验的国家合作。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印尼向所有国家开放互惠互利的投资。"巴赫利尔·拉哈达利亚表示,虽然合作模式仍在审查中,但已 有几个国家表示有兴趣投资印尼的核项目。 能矿部副部长尤利奥特·丹戎说,印尼已与多国签署谅解备忘录,接下来将评估其使用的核技术,"我们 会看哪种技术更先进,以及我们是否准备好应用。"他说。 印尼工商会副主席阿里奥·佐约哈迪库苏莫提出,核能作为国家加强能源安全并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 战略手段,具有巨大潜力,广泛开展公众宣传以消除其对潜在风险的担忧至关重要。 据该部介绍,印尼拟定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各建设装机容量为250兆瓦的核电站,而6月在西加里曼丹 省发现的24112吨铀矿储量,则进一步强化了印尼发展核电的燃料物质基础。"最迟到2034年,我们的能 源领域必须拥有核电。"巴利勒·拉哈达利亚说。 根据印尼国家电力公司《2025-2034年电力供应业 ...
国家发改委:扎实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1:25
政策导向与重点领域安全 - 强化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以稳定就业 [1] - 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 [1] - 做好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1] 民生保障与风险治理 - 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措施 [1] - 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治理 [1] - 深入落实助企帮扶政策并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 [1] 社会服务与市场稳定 - 完善"一老一小"等基础性服务 [1] - 加大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力度 [1]
国家发改委:扎实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 加大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力度
快讯· 2025-07-31 11:17
国家发改委:扎实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 加大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力度 智通财经7月31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会议强调,强化综合统筹和综 合平衡,更大力度稳定就业,扎实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做好迎峰度夏、迎 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工作。同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强 化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深入落实助企帮扶政策,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 善"一老一小"等服务,加大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力度。 ...
中美贸易急转藏深意,740亿能源大单告吹引震动,特朗普为何访华
搜狐财经· 2025-07-31 08:36
中美能源贸易中断 - 2025年6月美国对华能源出口全面归零 涉及原油 天然气和煤炭 此前年交易额近8亿美元[3] - 价值740亿美元的能源大单终止 美国能源企业面临严重经营压力 德州油田裁员且钻井平台停摆 三成企业生存困难[1][3] - 液化天然气连续四个月对华零订单 煤炭出口额从9000万美元暴跌至数百美元[3] 贸易政策与市场竞争力 - 美国页岩油成本达60美元/桶 显著高于中东原油的20美元/桶和俄罗斯更低价格[5] - 中国对美国能源征收最高99%关税 直接导致其价格竞争力丧失[5]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被能源智库评价为战略失误 迫使最大客户转向其他供应源[5] 中国能源替代策略 - 俄罗斯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9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沙特原油供应持续增加[7] - 与卡塔尔签订27年长期天然气供应协议 能源多元化布局完善[7] - 中国能源自给率超过80% 国内天然气产量连续八年增长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60%[7] 全球能源格局重构 - 中俄能源交易87%采用人民币结算 沙特随后跟进 动摇美元结算体系[9] - 欧盟 日本 韩国减少对美国油气依赖 转向挪威 阿尔及利亚等供应国[9] - 中国与欧盟签署十年能源协议 每年转售200亿立方米中东和俄罗斯天然气 价格较美国低15%[11] 美国能源产业与政策困境 - 2025年上半年美国能源出口跌至两年最低 贸易逆差可能增加300亿美元[13] - 白宫内部政策分歧严重 财政部长主张降税而国务卿坚持强硬立场[9] - 德州和西弗吉尼亚州企业主向白宫施压 警告贸易逆差可能突破500亿美元[9] 亚洲能源市场崛起 - 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向亚洲转移 未来3-5年将成定局[13] - 中国与加拿大敲定新原油供应协议 价格较市场低30%[11] - 亚洲能源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改变传统以美国为主导的贸易流向[9][13]
贝森特当面警告,拟对华最高征税500%!俄罗斯石油,真的不能再买了?
搜狐财经· 2025-07-31 03:14
中美经贸谈判与关税政策 - 美国财长警告中国若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将面临500%惩罚性关税 [1][4] - 美方与欧盟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关税仅为15% 形成明显双标逻辑 [1] - 美国依据《2024年俄罗斯能源制裁强化法案》对购买俄油国家征收高额关税 [4] 能源贸易与市场动态 - 中国每日进口约200万桶俄罗斯石油 [4] - 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量几乎归零 同期俄油进口量增加35% [4] - 中俄能源贸易启动第三方中转方案保障供给稳定性 [6] 地缘政治与战略博弈 - 美国战略目标包括切断中俄能源纽带并推动中国购买美国能源 [4] - 中俄合作推进本币结算逐步脱离美元体系 [6] - 德国工商大会明确表示不会跟随美国对中国的制裁 [8] 产业与经济影响 - 美国汽车行业警告高关税可能导致裁员潮 [6] - 共和党内部分歧包括担忧500%关税使沃尔玛货架缺货 [6] - 军工集团对稀土供应可能断供表示担忧 [6] 科技与芯片竞争 - 美国试图通过控制芯片出口抑制中国技术发展 [8] - 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8]
参与雅江水电站建设的,为什么都是重研发的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7-31 00:11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概况 - 工程计划总投资1.2万亿元 建设周期20年 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 年发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 可满足3亿人全年用电需求 解决东南沿海地区用电紧张问题 [1] - 工程规模创历史纪录 投资额相当于此前中国三大超级工程(西电东送5500亿元 西气东输5265亿元 南水北调5000亿元)总和的两倍 远超三峡工程2072亿元投资 [7] - 工程被外媒称为"水电界的核弹级工程" 建设难度极高 需在海拔3000米以上 地震烈度Ⅸ-Ⅹ度的地质活跃带施工 隧道穿越17条断裂带 [12] 国家战略地位与组织架构 - 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工仪式 专门成立副部级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 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3] - 中国雅江集团在国资委99家央企名录中位列第22位 排名高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和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 [3][5] - 工程旨在优化能源结构 提升能源安全 2024年中国水电占比仅13% 火电依赖进口煤炭5.4亿吨 工程年发电量可替代1.2亿吨标准煤 [10][12] 发电量全球对比 - 工程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 相当于2024年全球发电量第16名越南全国发电量(3035.88亿千瓦时) 超过西班牙 英国 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7][9] - 2024年中国发电量100868.8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32.27% 美国发电量46347.9亿千瓦时 仅为中国46% [7][9] 配套基建与技术创新 - 为解决物资运输难题 同步推进三大交通工程:派墨公路年运力提升至500万吨 察墨公路开工建设 川藏铁路林芝至墨脱支线纳入规划 [13] - 采用高原富氧舱 抗冻混凝土(耐-23℃低温)等技术保障施工 建设生态鱼道 分层取水 预留10%生态流量以降低环境影响 [12][15] - 工程将带动西藏公路 铁路 通信等基建升级 创造超10万个就业岗位 建成后可为西藏每年带来200亿元财政收入 相当于2024年西藏公共预算收入70% [15] 资本市场反应与概念股表现 - 消息曝光后多个概念股涨停 包括基康技术(+29.99%) 五新隧装(+29.99%) 苏博特(+10.05%) 中国电建(+10.04%) 西藏天路(+10.02%)等20只股票 [5][6] - 中国电建作为参建单位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 股价创三年新高 期间累计涨幅达41% 公司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08亿元 232.5亿元 242.5亿元 [18][20][21] - 高争民爆(西藏唯一民爆牌照)迎来4个涨停 壶化股份 保利联合分别录得2个和4个涨停 西藏天路9个交易日7个涨停 [22][24] - 受益企业普遍具备高研发投入特征 如中国电建研发费用连续6年超百亿元 累计1145亿元 2024年研发占比4%处于行业头部 [20][26]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
经济日报· 2025-07-31 00:07
可再生能源成本竞争力 -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相比化石燃料具有显著价格优势 2024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比最便宜化石燃料电力平均便宜41% 陆上风电便宜53% [1] - 陆上风能成为最经济实惠的新增可再生能源 价格为0.034美元/千瓦时 太阳能光伏价格为0.043美元/千瓦时 [1] - 2024年新增582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避免约570亿美元化石燃料使用成本 91%新投运可再生能源项目比任何新增化石燃料方案更具成本效益 [1] 区域成本差异与驱动因素 - 欧洲和北美地区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主要受许可延迟 电网容量有限和系统平衡费用增加等结构性挑战影响 [2] - 亚洲 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因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 可能出现显著成本下降 [2] - 融资成本是项目可行性决定性因素 非洲陆上风电项目融资成本比例远高于欧洲 尽管2024年两地成本均为约0.052美元/千瓦时 [3] 供应链与政策挑战 - 地缘政治变化 贸易关税 原材料短缺和制造业态势变化可能暂时提高可再生能源成本 [2] - 不稳定政策环境和不透明采购流程削弱投资者信心 稳定可预测收入框架对降低投资风险至关重要 [2] - 电网连接瓶颈 审批流程缓慢和当地供应链成本高昂导致风能太阳能项目延迟 在G20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为严重 [3] 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 - 电池储能系统成本自2010年以来下降93% 2024年公用事业规模储能成本达192美元/千瓦时 主要得益于制造规模扩大 材料改进和生产技术优化 [3] - 电池储能 混合系统(太阳能 风能和电池结合)及数字技术成为整合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关键 人工智能工具提升资产性能和电网响应能力 [4] - 数字基础设施 灵活性及电网扩建仍面临严峻挑战 新兴市场缺乏投资将限制可再生能源潜力完全实现 [4] 经济影响与转型趋势 - 所有在运可再生能源项目2024年节省化石燃料成本达4670亿美元 [5] - 可再生能源转型被描述为"不可逆转" 但其速度和公平性取决于当前政策选择和国际合作 [5] - 购电协议(PPAs)等工具在获得可负担融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降低融资风险是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核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