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优先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外国语大学忻华:彼此认知存落差,美欧关系如何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4:50
美欧贸易谈判现状 - 欧盟争取在7月9日前与美国达成原则性双边贸易协议 目前双方仍在继续接触 欧盟致力于达成有利于欧盟企业、消费者和全球经济的协议 [1] - 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 汽车领域25%关税 其他商品10%基准关税 特朗普威胁若谈判无突破将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 [1] - 欧盟决定对210亿欧元进口美国产品加征最高50%关税 但报复措施推迟至7月14日生效 [1] 美欧关系重构 - 美国政治领导层对欧盟战略认知发生深刻变化 欧洲政治精英仍对美国心存幻想 双方认知落差导致谈判难以推进 [2] - 特朗普政府认为欧盟架构导致美国对欧巨额贸易逆差 需打击欧洲一体化 欧洲在战略安全上依赖美国却让美承担巨额支出 [2] - 欧盟认为特朗普政策破坏欧洲经济政治稳定 需对美国"去风险" 需联合其他经济体反制美国 加强欧洲"战略自主" [3] 欧盟内部意见分歧 - 德国和意大利可接受10%基准税率以稳住局面 法国等国家认为10%基准税率不可接受 但马克龙可能改变想法 [5] - 欧盟有意在购买美国农产品、武器和液化天然气方面让步 推动工业产品互免关税 美国要求欧盟在"非关税壁垒"方面让步 [5] - 欧盟认为美国涉及监管和税收事务自主权的要求几乎没有谈判余地 [5] 美欧技术与产业竞争 - 美欧各自采取"泛安全化"产业战略和干预主义宏观经济政策 互相防范竞争 [9] - 美国扶持钢铁、造船等传统产业和核能、无人机等尖端产业 欧洲对标美国保护和更新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 扶持AI、量子计算等新兴前沿产业 [9] - 欧洲强化对美国巨型数字平台公司的监管 [9] 贸易与投资政策 - 美国以畸高关税实施贸易保护 2025年4月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 推动投资审查"国家安全化" [9] - 欧洲采用"贸易防御工具" 更新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政策 构建排除美国的新兴自贸架构 [10] - 2025年初与墨西哥和拉美"南方共同市场"建立自贸架构 考虑加入CPTPP [10] 供应链安全 - 美国致力于构建关键矿产供应链 2025年与乌克兰、刚果(金)和澳印日三国达成协议 [11] - 欧洲以《欧洲竞争力指南》为纲要 将供应链安全视作经济安全重要领域 对非洲关键矿产国家进行经济外交 [11] 欧洲战略自主 - 欧洲出台更强有力产业政策 提升技术与产业竞争力 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 增强供应链"韧性" [12] - 欧盟和法德等国出台战略文件 依靠自身力量整军经武 提升军事工业实力和军队装备技术水平 [12]
不服就干!印度打响反击第一枪,通告全球,要断的就是特朗普退路
搜狐财经· 2025-07-07 12:49
印度对美加征报复性关税 - 印度于7月4日对美国28类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包括杏仁 核桃 苹果等农产品及化学品 金属制品[3] - 此次行动是对2018年美国对印度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和10%关税的回应 印度此前多次推迟反击[3] - 报复性关税针对美国农业"心头肉" 旨在精准打击美国商家[3] 印度加征关税的国内政治背景 - 2024年印度大选后 莫迪政府面临经济增速放缓 失业率高企等国内压力[5] - 反对党国大党正抓住经济问题猛攻 莫迪需通过强硬姿态提振民意[5] - 关税反击时机选择在特朗普"90天关税缓冲期"即将到期时 具有政治考量[5] 印度对美贸易现状 - 印度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 但利润大头流向美国公司 如苹果手机在印度生产后出口美国[7] - 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占总出口17% 达830亿美元 显示对美国市场深度依赖[16] - 印度物流成本占GDP14% 远高于中国的8% 制造业效率低下制约竞争力[15] 印度反击的战略考量 - 印度凭借14亿人口庞大消费市场作为谈判筹码 认为美国企业难以放弃[9] - 试图效仿中国等经济体对美强硬立场 提升国际地位[9] - 在地缘政治方面 印度认为美国需要其参与"印太战略"对抗中国[9] 美国潜在反制措施 - 特朗普威胁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500%惩罚性关税 可能针对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转口贸易[11] - 美国可能采取制裁 贸易壁垒等进一步措施 印度面临严重经济风险[13] - 拜登政府已通过外交施压使莫迪政府陷入困境[11] 中印应对美国关税对比 - 中国依靠全产业链优势与美国达成平等协议 印度制造业基础薄弱难以复制[16] - 印度仅针对美国农产品等非核心领域 回避科技产品 显示策略保守[5] - 印度工厂效率低 物流成本高 与"世界工厂"目标差距显著[15]
美印谈崩!印度断美退路,全球通告
搜狐财经· 2025-07-07 12:09
贸易冲突背景 - 印度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7.25亿美元报复性关税[1] - 美国原定于7月9日对未签署贸易协议国家实施新一轮关税制裁[3] - 印度在WTO框架下提交正式文件应对美国施压[3] 印度经济与贸易结构 - 印度对美出口仅占其总出口额约18%[10] - 商品出口占印度GDP约五分之一[10] - 服务业在出口中占比较大且不受关税影响[10] 农业市场立场 - 印度将农业和乳制品领域列为绝对不可让步的红线[5] - 美国要求印度取消农产品关税以开放玉米、大豆和牛奶市场[14] - 印度农业人口占比超过50% 开放市场将严重冲击本土农民生计[14] 政治与经济战略 - 莫迪政府推行"印度制造2.0"以减少对西方技术依赖[12] - 2020年农业法案引发全国抗议导致政府撤回法案[17] - 财政部长公开表态绝不牺牲农业利益换取贸易协议[17] 外交与多边合作 - 莫迪出席金砖峰会并推动IMF改革共识[19] - 金砖国家达成本币结算和减少美元依赖的合作协议[21] - 印度通过WTO指控美国违反贸易规则[26] 国际谈判态势 - 美印谈判陷入僵局 欧盟日本加拿大与美谈判同样无进展[24] - 美国商务部长关键时期度假导致欧盟谈判搁置[24] - 中国已于5月达成关税缓和协议成为唯一实现对等减免国家[28] 战略影响评估 - 印度反击打乱美国谈判节奏[1][7] - 越南签署协议后仍被加征20%出口税和40%转运税[28] - 美国构建替代中国经济圈战略缺乏产业链和市场支撑[28]
印度:中国行我也行,带头反击美国霸权,美印谈崩了?
搜狐财经· 2025-07-07 02:05
美中贸易关系 - 美国商务部允许本国企业继续向中国市场出口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及飞机喷气发动机等商品 反映美国对中国经济实力的重新评估 [1] - 美国政策转变被视为务实妥协 显示中美关系可能在对抗中找到新的平衡 [1] - 中国在制造业和科技领域占据优势 美国制裁和关税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重组 [3] 美印贸易争端 - 印度对美国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采取报复性措施 并向WTO发出反制通知 [3] -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印度近29亿美元出口 对印度经济构成直接威胁 [3] - 印度将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列为谈判红线 显示其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3] 美印战略关系 - 美国试图将印度作为亚太地区战略盟友以对抗中国 但印度拒绝沦为附属 [5] - 美印在农业和乳制品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 矛盾撕裂两国表面和谐 [5] - 若未能在截止日期前达成协议 印度将面临美国26%的关税打击 [5] 国际贸易体系变化 - 美国单边主义行为引发多方反弹 欧盟和日本也对美国发出强硬信号 [5] - 各国联合寻找反制机会 试图打破美国在贸易规则上的主导权 [7] - 全球贸易争端反映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需寻找新的平衡点 [7]
“大而美”法案:走向更危险的财政悬崖
第一财经· 2025-07-06 11:08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经济政策的重要支柱 涉及税收与支出 将对美国及其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1] - 法案以218比214的投票结果在众议院通过 特朗普于7月4日签署成为法律 [1] - 法案体现"美国优先"理念 通过大规模减税促进美国经济复苏与增长 创造就业机会 [2] 税收政策影响 - 未来10年将减少美国联邦税收收入约4.5万亿美元 延长或永久化特朗普第一任期"减税与就业法案"条款 [2] - 对小费收入 加班费收入 美国本土制造新车贷款利息免税 [2] - 允许研发费用和资本性投资全额税前扣除 鼓励本土研发和投资 [2][7] - 收紧GILTI规则下的外国税收抵免 抵免额度限制比例由80%提高至90% [4] - 保留"报复性税收"条款 对"不公平外国税收"可加征5%-15%税率 [5][6] - 提高BEAT规则的BEMTA至14% 降低税基侵蚀百分比阈值门槛 [6] 财政赤字与债务 - 未来10年美国国债规模预计增加4.1-5.5万亿美元 [3] - 到2034年 美国国债规模将达到GDP的127% [3] - 未来10年财政赤字与GDP比例将维持在7%-8% [3] - 法案将增加财政赤字约3.4万亿美元 导致利息支出增加超过7000亿美元 [3] - 2034年美国债务利息将达到1.9万亿美元 [3] - 法案将美国债务上限提高至5万亿美元 [9] 行业影响 - 终止清洁能源税收抵免优惠 逆转拜登政府《削减通胀法案》的清洁能源政策方向 [8] - 对国防支出"非常慷慨" 支持"金穹计划" 新型战斗机 军用人工智能等项目 [9] - 削减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障支出约1.2万亿美元 [9] 国际影响 - 法案将税收政策"泛安全化"和"武器化" 体现税收强权 [8] - 美国公司豁免适用支柱二的IIR和UTPR规则 可能加速全球最低税实施 [8] - 美国国债规模已超过36.2万亿美元 违约风险可能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灾难性打击 [10]
特朗普对华政策为何软硬兼施?北大教授:风险与机会并存
南方都市报· 2025-07-05 09:12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分析 - 特朗普政府采取加征关税等强硬措施,如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曾提高到145%,同时释放友善信号,如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参加就职典礼 [1][2] - 加征关税的目的并非脱钩,而是通过极限施压取得对华经贸谈判主动权,迫使中国在关键议题让步 [1][2] - 特朗普奉行利益驱动外交,将国际交往视为交易性谈判,认为问题可通过谈判和施压解决 [3] 加征关税的意图与影响 - 中美贸易规模庞大、结构互补,加征关税旨在通过极限施压取得谈判主动权 [2] - 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通过提高关税增加财政收入并推动美国制造业复兴 [2] - 打压其他国家并非目的,更多是关联伤害 [2] 中美经贸关系的新生态 - 关税战可能加速两国经贸和科技脱钩,冲突可能外溢到安全、人权等领域 [4] - 美国国内反华势力可能利用关税战制造麻烦,推动将关税战赋予反华目的 [4] - 两国经贸关系正形成新的相互制约生态,如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禁令,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审批 [4][5] 特朗普外交哲学与地缘政治考量 - 特朗普外交淡化意识形态,有助于中美务实合作 [5] - 随着中国崛起,特朗普意识到许多问题需中国合作,在对华敏感问题上保持谨慎 [3] - 美国政治生态高度集权,特朗普个人权威主义倾向影响政策决策 [3]
特朗普赚大了,“大而美”法案刚通过,就又有了三大动作!
搜狐财经· 2025-07-04 23:40
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计划从7月4日起分批次向各国发出通知,每次涉及十个国家,关税税率将高达20-50%,显著高于4月2日的水平 [4] - 4月2日对多个国家加征关税,例如印度26%、韩国25%、印尼32%、欧盟20%、日本24% [4] - 美国财长表示约100个国家将面临10%的"对等关税",并可能在9日宽限期届满前公布一系列贸易协议 [4] 旅游业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指示内政部研究提高外国游客进入美国国家公园的票价,预计带来9000万美元额外收入 [7] - 白宫声称提高外国游客门票价格是常见做法,额外收入将用于国家公园维护项目 [7] 美联储 - 特朗普政府提前启动美联储主席继任者选拔工作,计划在秋季选出鲍威尔的继任者 [7] - 美国财长提到如果美联储7月不降息,9月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降息 [7] 经济法案 - "大而美"法案计划未来十年减税4万亿美元,同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 [2] - 该法案延续并升级了特朗普首任期减税政策,并对拜登政府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 [2]
特朗普下令:“对外国游客涨价”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03:58
特朗普政府国家公园政策调整 - 签署行政令要求内政部研究提高外国游客国家公园票价 确保美国居民优先权 [1] - 提高外国游客门票价格被描述为全球国家公园普遍政策 [1] - 从外国游客增收费用预计为国家公园维护项目筹集数亿美元资金 [1] 预算与经费调整措施 - 2026财年政府预算草案计划削减国家公园管理局超过12亿美元拨款 [2] - 裁撤国家公园管理局约四分之一固定工作岗位及数千个临时岗位 [2] - 内政部授权对外国游客提高门票及服务价格 预计年增收9000万美元 [2] 政策动机与财务影响 - 行政令被宣称兑现"美国优先"政策承诺 [2] - 外国游客票价上调年收入9000万美元与预算削减的运营费用规模相当 [2]
加戏9小时难阻法案通过 “大而美”政治马戏再刷荒诞榜
央视新闻· 2025-07-03 23:47
法案通过 -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规模减税及支出法案"大而美"法案在国会众议院以218票支持、214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 [2] - 该法案此前于本月1日获参议院通过 白宫表示特朗普将于4日签署使其生效 [2] - 法案因造成联邦援助削减、长期债务增加和为富人及大企业减税等而备受争议 两名共和党籍众议员投了反对票 [2] 政治博弈 - 民主党为拖延法案刷新演讲时长纪录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演讲持续8小时46分钟 [2] - 参议院民主党强制宣读长达940页的法案文本 耗时16小时 [6] - 两党在参议院展开"白板大战"和"马拉松式"修正案表决 最终以50-50平票后由副总统万斯投下关键一票通过 [7] 政商冲突 - 企业家马斯克与特朗普因法案分歧爆发多轮骂战 马斯克批评法案"令人作呕"并威胁组建新政党 [3] - 特朗普威胁停止对马斯克企业的政府补贴与合同 并扬言可能将其驱逐出境 [4] - 路透社称这场纠纷发生在"全世界最有权的人"与"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之间 [5] 经济影响 - 法案大幅削减对富人及企业征税 削减"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近3000亿美元资金 [8] - 无党派机构估计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增加约3.3万亿美元赤字 1180万人失去医疗保险 [8] - 德国媒体评论称法案将加剧美国债务上限争议 可能引发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风险 [9] 政治影响 - 法案通过将进一步激化美国两党对立 民主党或将其作为中期选举攻击工具 [10] -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指出法案体现"美国优先"思路 削减绿色能源补贴将冲击全球能源转型 [8] - 法案被认为将扩大美国贫富差距 并影响全球经济结构 [8][9]
加拿大服软了,30国瑟瑟发抖,早听了中方的劝,也不会有如今下场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46
加拿大取消数字服务税 - 加拿大财政部突然取消原定次日生效的数字服务税 以推进对美贸易谈判 [1] - 数字服务税原计划针对全球年收入超11亿加元且在加年收入超2000万加元的跨国科技企业 对其在线广告和用户数据交易征收3%税款 并追溯至2022年应税收入 [1] - 该税种若实施 预计五年内可为加拿大政府带来72亿加元收入 [3] 美加贸易关系 - 加拿大经济高度依赖美国 汽车产业占其出口额18% 其中78%销往美国 软木出口65%依赖美国市场 [1] - 特朗普威胁停止所有美加贸易谈判 并称数字服务税是对美国的"赤裸裸攻击" [1] - 加拿大为换取贸易谈判重启机会 在政策生效前几小时取消税收 被白宫视为"屈服" [1][3] 国际谈判格局 - 日本成为特朗普重点施压对象 被威胁征收25%汽车关税以换取大米贸易让步 [3] - 欧盟坚持数字监管法规不纳入谈判 但可能在其它领域妥协 [3] - 印度虽设"两条红线" 但对美立场软化 红线可能被突破 [3] - 中国在关税谈判中坚持原则立场 强调抵抗才能维护权益 [5] 数字服务税全球趋势 - 全球35国已开征类似税种 包括法国、英国、印度等 [5] - 印度对Netflix等企业征收18%税款 西班牙"谷歌税"已入库5亿欧元 [5] - 美国阻挠盟友征税政策 实质推行"美国优先"原则 [5] 政策影响与争议 - 加拿大国内批评政府违背竞选承诺 在主权问题上向美国低头 [5] - 特朗普"关税威胁"策略再次奏效 强化"美国优先"政策导向 [7] - 美加同意7月21日前达成新贸易协议 但加方弱势地位暴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