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搜索文档
2025下半年投资风向标|格隆汇中期策略会全明星嘉宾阵容公布
格隆汇APP· 2025-06-16 11:37
全球经济变革 - 2025年全球经济正经历由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驱动的底层逻辑重构[1] - 新质生产力正在重新定义时代特征[1] - 东西方文明张力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量子跃迁式转型[5] 行业转型特征 - 当前转型不同于普通商业周期轮动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6] - 全球面临地缘政治黑天鹅和货币政策差异带来的系统性压力[4] - 产业变革伴随阵痛但将推动文明层级跃迁[2][3] 战略会议信息 - 格隆汇2025中期策略峰会将于7月4-5日在深圳举办[9] - 会议聚焦变局十字路口的价值图谱绘制[9] - 设置全球机构投资者思享会(前排688元/普通388元)和200人普通席位[10]
安永:上半年A股IPO稳中有进、北交所吸引力增强,港股IPO显著复苏
IPO早知道· 2025-06-13 11:37
全球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整体处于低位徘徊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IPO活动在全球占比上升 其中香港IPO筹资额占全球24% 与A股合计占比33% [2] -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主要得益于大型IPO推动 [2] A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共50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 合计筹资超过371亿人民币 IPO数量和筹资额均同比上升14% [4] - 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居前三位 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占比超三成 [4]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在IPO数量和筹资额上分列首位 科创板筹资额创开板以来新低 北交所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 [5] - 北交所首次进入A股筹资额十大IPO榜单 反映出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力增强 正在向"硬科技企业聚集地"转型 [5]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市场预计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 筹资额约1,087亿港元 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 [7] - 港股IPO平均筹资额同比上涨超过5倍 近十年内仅次于2021年同期 A股上市公司或其分拆子公司在港IPO平均筹资额近百亿港元 [7] - 港股推出"科企专线" 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 聚焦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的高潜力科技公司 [7] 美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共有36家中国企业在美股市场首发上市 共筹资8.41亿美元 IPO宗数同比上涨44% 筹资额同比下降62% [7] - 纳斯达克上市门槛提高 中小型企业赴美上市难度加大 但仍有中国企业选择赴美上市为未来发展和市场战略布局 [7] 行业发展趋势 - 北交所IPO有望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拓展 [5] - A股IPO将呈现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节奏化发行"新常态" 下半年或进一步聚焦科创领域 [5] - 汽车行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 在政策支持下加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4]
科技公司赴港IPO,监管问询率最高的12类问题
梧桐树下V· 2025-06-13 09:53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要点 政策背景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吸引科技企业赴港上市[1] 适用对象 - 特专科技公司: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半导体、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领域[5] - 生物科技公司:涵盖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6] - 重点面向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3] 上市条件与资格自测 核心门槛 - 行业属性:需属于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4] - 研发投入: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特专科技),或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生物科技)[6] - 商业化阶段: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7] 自测工具 - 可通过港交所官网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评[8] - 不确定资格的企业可填写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1周内获初步反馈[9] 保密提交申请流程 申请步骤 1 签署保密协议(NDA),确保提交材料仅限审核团队可见[11] 2 提交PDF加密文件形式的"保密版"材料,通过指定系统上传[12][13] 3 审核阶段: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14] 审核重点 - 技术可行性(避免"讲故事") - 合规性(关联交易、股权结构清晰度)[14] - 保密期持续至通过上市聆讯前,聆讯通过后需公开招股书[14] "科企专线"专属服务 一对一辅导 - 免费提供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如定价区间、基石投资者对接)[16] 快速通道特权 - 符合条件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17] 灵活股权设计 - 允许同股不同权(WVR),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无需额外证明"创新性"[18] 常见问题与避坑指南 技术描述 - 避免虚夸,需附第三方技术认证(如ISO)或合作方背书(如试用协议)[21] 关联交易 - 需提前切割关联业务或披露交易价格公允性证明(如第三方评估报告)[23] 投资者关系 - 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并披露投资协议条款[25] 上市后持续合规要求 信息披露 - 必须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和重大合作[27] - 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细节可申请豁免披露[27] 市值维护 - 建议发布季度研发简报(非强制) - 每年至少进行2场分析师路演[28] 再融资便利 - 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29] 与其他市场对比 | 维度 | 港股(科企专线) | A股(科创板) | 美股(纳斯达克) | |------------|---------------------|---------------------|---------------------| | 盈利要求 | 无 | 无(需研发投入达标) | 无 | | 审核周期 | 3-6个月(含快速通道)| 6-12个月 | 4-8个月(需应对SEC)| | 估值水平 | PE 20-30倍 | PE 30-50倍 | PE 50-100倍 | | 信息披露 | 低(可保密至聆讯后) | 高(全程公开) | 极高(需应对做空) | [30][31]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不变与变结合以抢抓机遇创造价值
新华财经· 2025-06-13 09:53
香港定位与发展战略 -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保持开放、多元、包容的国际大都会优势 [1] - 国家赋予香港"八大中心"和"三中心、一高地"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金融、贸易和创科领域 [1] 金融中心发展 - 国际投资者通过股票市场升幅和银行存款增加对香港资本市场投下信心票 [1] - 香港推动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增加人民币流动性并完善相关基建 [1] - 香港推出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和稳定币发牌制度,推进托管与场外交易规管 [2] - 预计2027年香港将成为全球最大跨境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 [2] 贸易中心发展 - 内地生产型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香港可提供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贸易融资等高增值服务 [2] 创新科技发展 - 香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利用全链条资本市场支持创科企业 [2] - 香港依托高端人才、国际化应用场景及河套区港深合作平台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2] 市场拓展与人才引进 - 香港巩固欧洲和日韩等传统市场,同时开拓东盟和中东新兴市场 [3] - 香港自2022年底已吸引超过21万人才来港,凭借稳定开放的环境和优厚待遇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3]
拨康视云“四闯”港交所,三年亏逾20亿元下,仍不断加码研发
深圳商报· 2025-06-12 04:16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4年6月11日第四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联席保荐人为建银国际及华泰国际 此前曾于2023年11月 2024年5月及2024年12月2日提交申请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为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 专注于眼部疾病疗法开发 主要运营实体Cloudbreak USA于2015年9月在美国注册 开曼群岛主体于2020年11月注册 [4] - 拥有两款核心产品:CBT-001用于治疗翼状胬肉(已在美国和中国启动第3期临床试验) CBT-009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已完成第1/2期临床试验并于2024年7月向FDA提交新药申请) [4] - 产品管线包括6款候选药物:2款临床阶段(CBT-006用于干眼症 CBT-004用于血管化睑裂斑)和4款临床前阶段(CBT-007/CBT-199用于青光眼 CBT-145用于老花眼 CBT-011用于黄斑病变) [4][6] 行业市场规模 - 翼状胬肉药物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8年8800万美元增长至2033年22.96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92.0% 但2027年前市场规模预计为零 [7] 财务表现 - 公司尚未产生主营业务收益 2024年收益约1000万美元(7188.2万元人民币) [7] - 2022-2024年亏损持续扩大:2022年亏损0.67亿美元 2023年1.29亿美元 2024年0.99美元 三年累计亏损2.95亿美元(21.2亿元人民币) [7][8] - 2025年预计亏损净额将进一步增加 [8] 成本结构分析 - 亏损主要来源于一般及行政开支 研发开支和金融负债公平值变动 [9]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0.11亿美元下降15.9%至2024年0.095亿美元 [9] - 研发开支持续增长:2022年0.15亿美元 2023年0.28亿美元 2024年0.38亿美元 [10] - 核心产品CBT-001及CBT-009的临床研究开支占比显著:2022年760万美元(占研发开支49.4%) 2023年890万美元(32.3%) 2024年1980万美元(52.2%) [10] 现金流与负债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负:2022年-2010万美元 2023年-2250万美元 2024年-2650万美元 [10] - 负债总额持续上升:2022年2.27亿美元 2023年3.28亿美元 2024年3.92亿美元 [10] - 流动负债净额逐年增加:2022年1.47亿美元 2023年2.66亿美元 2024年3.54亿美元 [10] 重大风险事件 - 2019年发生网络攻击事件 公司首席运营官被诈骗106.5万美元(765.62万元人民币) 后获得保险赔偿41万美元 [10][11]
21专访|摩根大通Oliver Brinkmann:中国创新经济高速发展,技术是企业出海核心驱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1:52
亚太经济与创新生态 - 亚太创新经济生态蓬勃发展,具备高增长特征和年轻人口红利,新兴产业如机器人技术与AI在工业制造中爆发力显著 [2] - 中国在创新经济领域持续高速增长,覆盖生物科技、下一代机器人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互联网、生命科学、气候科技、健康科技等多个赛道 [2] - 亚太区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领域或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清洁能源领域加速发展,中国兼具庞大市场和先进技术 [7] 中国企业全球化与出海机遇 - 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年轻人口及增长中的消费群体,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独特机遇 [2][9] - 中国在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领域全球领先,约60%的电动汽车和80%的电池产自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 [2][8] - 技术成为出海核心驱动力,人形机器人、AI、金融科技等先进技术具备持续输出能力,东南亚市场已做好准备 [3][10] 亚太市场优势与布局 - 亚太GDP占全球比重或于2040年超50%,内部贸易走廊是跨境业务最大发展机遇之一 [5] - 摩根大通在亚太区人员增幅达10%,重点布局中国业务深度拓展及海外中文业务组建设,覆盖中东、拉美等地区 [5][6] - 中国与东盟发展路径相似,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经验可借鉴输出,如交通升级历程 [10]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亚太企业面临关税冲击,对冲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显著增加,供应链复杂的企业持续评估收益影响 [4] - 高利率和股市波动持续,私募股权资产老化(持有期中位数6年)推动非传统资产需求 [4] - 技术跨国输出需各国协调,以最大化潜力,如清洁能源领域的市场与技术协同 [7]
破局而立,向新而生|聚焦这场峰会48小时!
格隆汇APP· 2025-06-11 10:39
全球经济变革 - 2025年全球经济正经历由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驱动的底层逻辑重构[1] - "新质生产力"概念正在重新定义时代特征[1] - 东西方文明张力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量子跃迁"式转型[5] 行业转型特征 - 当前转型不同于普通商业周期轮动,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6] - 技术变革带来生产力方程的重写和生命密码的解码[1] - 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静默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1] 战略会议信息 - 格隆汇2025中期策略峰会将于7月4-5日在深圳举办[9] - 会议聚焦变局下的价值图谱绘制,汇集顶尖思想领袖[9] - 机构投资者思享会设置688元/人早鸟价和1088元/人原价两种席位[10]
金斯瑞生物科技盘中最高价触及17.28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6-10 08:58
公司股价表现 - 截至6月10日收盘价为16 800港元 较上个交易日下跌1 06% [1] - 当日盘中最高价触及17 280港元 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资金流入30 618 340万港元 流出35 629 864万港元 净流出5 011 52万港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全球生命科学研发与生产服务提供商 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20余万客户 [1] - 四大主要业务单元包括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 生物制剂合约开发及生产(CDMO) 工业合成产品 综合性全球细胞疗法 [1] - 公司成立于2002年 2015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法人实体遍布10个国家 [1] 公司研发实力 - 全球员工超过6 900名 国际学术期刊文献引用超过103 600篇 [1] - 拥有超过300项授权专利 900多项专利申请及大量技术机密 [1] 公司发展愿景 - 企业使命为"用生物技术使人和自然更健康" [2] - 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受信赖的生物科技公司" [2]
全球经济暗涌与破局,如何洞见2025下半场?
格隆汇APP· 2025-06-09 10:42
全球经济变革 - 2025年全球经济正经历由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驱动的底层逻辑重构[1] - 新质生产力正在重新定义时代特征[1] - 东西方文明张力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量子跃迁式转型[5] 转型挑战与机遇 - 全球转型伴随地缘政治黑天鹅和货币政策差异等复杂挑战[4] - 当前变革并非普通商业周期轮动而是文明级别的跃迁[6] - 突破性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和前瞻性布局[7] 行业峰会信息 - 格隆汇2025中期策略峰会将于7月4-5日在深圳举办[9] - 活动聚焦全球变局下的价值投资图谱绘制[9] - 机构投资者思享会设置688元早鸟价和1088元原价两档席位[10]
粤开市场日报-20250609
粤开证券· 2025-06-09 08:27
核心观点 2025年6月9日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涨,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两市成交额放量,申万一级行业除食品饮料外全部上涨,部分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1] 市场回顾 - 指数涨跌情况:沪指涨0.43%收报3399.77点,深证成指涨0.65%收报10250.14点,科创50涨0.60%收报997.61点,创业板指涨1.07%收报2061.29点,全市场4120只个股上涨,1092只个股下跌,200只个股收平,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286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344.14亿元 [1] - 行业涨跌情况:申万一级行业除食品饮料外全部上涨,医药生物、农林牧渔等行业领跌 [1] - 板块涨跌情况: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CRO、减肥药等板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