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

搜索文档
以金融“活水”润泽民营沃土
新华日报· 2025-07-07 06:42
民营经济支持举措 - 睢宁农商银行服务公司客户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6.03%,累计支持660户民营企业,贷款金额34.45亿元[1] - 通过"全力惠民企 再展新作为"劳动竞赛强化服务理念,构建"名单走访+精准对接+金融赋能"模式,形成总行、支行、客户经理三级联动机制[1] - 采用"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方法实现服务全域覆盖[1] 融资产品创新 - 推出"专精特新贷"信用产品,单笔最高1000万元,已为6家企业发放超4000万元[1] - 开发"宁聚·税企融"线上产品,基于纳税数据智能分析,5分钟完成最高500万元额度测算,3小时内完成放款[3] - 实施"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模式,线上通过平台提交申请,线下提供定制化"一户一策"方案[2] 服务效率提升 - 为徐州瀚澜机械科技提供500万元信贷资金解决原材料采购难题[1] - 清俞智能家居科技从申请到放款仅3日获500万元贷款支持研发[2] - 禾耀木业200万元贷款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放款,用于扩大生产[3] 技术应用与流程优化 - 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企业融资痛点,简化审批流程[2] - 推进贷款线上化、产品多元化、流程精简化,覆盖企业生产流通全链条[2] - 通过银税数据接口实现自动化额度测算,提升响应速度[3]
央广财评|推动政策走实向深 护航民营企业行稳致远
央广网· 2025-07-05 13:55
政策支持与民营经济定位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从"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至"重要基础"和"重要力量",并强调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十七条举措深化《意见》要求,重点解决民间投资方向不明、要素获取困难、准入门槛等问题,建立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和问题反映渠道[1][3]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将促进民营经济恢复发展作为提振经济的关键环节[2] 民营经济贡献与现状 -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从2012年的79.4%提升至93.3%,税收贡献从48%增至56.9%,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2] - 民营经济在应对"逆全球化"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可靠作用,特别是在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促进创新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2] - 当前经济面临国内需求不足和企业经营困难等挑战,既有周期性也有结构性因素,需通过落实民营经济政策解决[3] 政策实施与未来展望 - 配套政策强调"落地落实落细",通过明确重点行业、梳理项目清单、加大推介力度等方式引导民间投资[1][3] - 需健全配套政策落实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营造敢想敢拼的创业环境[3] - 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和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效提升和合理增长[4]
第三十三期山东干部讲堂开讲
大众日报· 2025-07-05 00:22
民营经济促进法 -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深入阐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和重大意义 [2] - 系统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建议 [2] - 报告具有理论指导性、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 [3] 民营经济发展方向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中央部署 [2] -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目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原则 [3] -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3] 政策落实机制 - 完善企业诉求闭环解决和惠企政策落实工作机制 [3] -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 - 加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 [3] 实施保障措施 - 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实施 [3] - 着力提高民营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3] - 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3]
妥善帮扶个体工商户权衡利弊理性转型
证券时报· 2025-07-03 18:52
政策背景与意义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指导意见》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 强调尊重经营者意愿 禁止强制或诱导转型 [1] - 截至5月底全国民营经济组织达1.85亿户 占总经营主体96.76% 其中个体工商户1.27亿户 同比增长1.0% [2] - 政策是落实《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延续 旨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 转型利弊分析 - 法律地位提升:转型后具备企业法人主体资格 便于参与市场活动 [1] - 责任风险降低:个体工商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企业则以出资额为限 [1] - 政策支持增强:可申请税收优惠 获得金融支持 但需承担更高运营成本(税务筹划/法律合规等) [1] - 管理复杂度增加:需遵守更多法律法规 涉及合同/知识产权/员工权益等法律事务 [1] 政策实施要点 - 优化办理流程:从转型申请到后续帮扶服务形成完整支持体系 [3] - 强化风险防范:要求经营者综合权衡经营情况与政策 理性决策 [3] - 长期发展导向:转型有助于扩大业务规模 提升市场竞争力 但需结合自身条件 [3] 监管与权益保障 - 明确禁止基层部门劝说或诱导转型 保障个体工商户自主选择权 [2] - 与《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施行)形成政策协同 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 [2]
★促制度闭环、强执法威慑 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现良法善治
证券时报· 2025-07-03 01:56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施行 旨在激励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大胆发展 [1] - 法律涵盖公平竞争 投融资 规范经营 权益保护等多个领域 需与《公司法》《反垄断法》《民法典》等专门法律衔接形成制度闭环 [2] - 当前存在与《商业银行法》等部分法律不完全协同的模糊地带 如小微企业差异化监管政策需明确操作标准 [2] 法律衔接与修订 - 需修订《反垄断法》以明确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设置的"变相垄断"类型 修订《证券法》引入适应民企融资特征的注册与豁免机制 [3] - 结合《民法典》《行政诉讼法》出台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司法解释 明确财产征收 行政处罚与民营财产权的边界 [3] - 法律第三十八条要求民企组织形式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协调 需形成制度闭环 [1] 配套政策推进 -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已出台 为民营企业破除隐性壁垒 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3] - 国家发改委正完善民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支持民企在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布局 [4] - 需动态修订交通运输 能源等重点领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清理隐性准入壁垒 [4] 执法与司法强化 - 法律要求规范异地执法行为 但缺乏实施细则和惩戒措施 需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补充修订强化 [5] - 第八章法律责任未细化具体形式 需通过司法实践增强威慑力 如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 [5] - 专家建议设立统一"涉企行政执法投诉与反馈平台" 实行限时处理与结果反馈机制 [5] - 需出台实施条例细化监督程序 申诉渠道 追责机制 并制定典型案例指引 [6]
一件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搜狐财经· 2025-07-01 1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意义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发展基础性法律正式施行,标志着对民营经济发展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志性事件[1] - 法律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有效实践上升为法律制度,传递用法治力量保障发展的强烈信号[1] - 该法实施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产生深远影响[1] 民营经济现状与贡献 - 中国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00多家席位,世界500强中我国民企增至34家[3]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新"经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民企占比均超90%[3] -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立法背景与过程 - 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4] - 旨在将有效制度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补齐短板弱项,发挥法治保障作用[4] - 立法过程数易其稿并履行完整立法程序[4] 法律核心内容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明确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方针[5] - 确立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原则[5] - 从公平竞争、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建立保障机制[5] - 对侵害民企权益行为明确法律责任,实现从政策支持到法律保障的跨越[5]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 围绕破除公平竞争障碍,从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环节指明制度创新方向[6] - 明确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支撑统一大市场建设[6] - 要求将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各级发展规划,建立协调机制[6] - 以法律形式将民企发展嵌入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6]
温州市市长张文杰:加快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温州板块” 更好赋能民营经济发展
快讯· 2025-06-28 06:55
温州资本市场发展 - 温州实施"凤凰行动"建立500家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1] - 截至去年底温州A股上市公司累计39家较2017年增长近2倍 [1] - 当前上市公司数量、融资规模和市值与近万亿元GDP规模、近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不匹配 [1] - 温州正加快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温州板块"以赋能民营经济发展 [1]
广东重拳出手:打击键盘侠“黑嘴”伤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4:34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广东省14部门联合出台《广东省依法维护企业网络权益若干措施》,围绕六个方面提出20项举措,重点打击涉企网络侵权乱象,整治"自媒体"网络"黑嘴"问题,优化营商网络环境[1] - 该政策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细化落实,特别强化"权益保护"章节内容,从法律层面约束网络侵权行为[2] - 广东省民营经济主体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96.48%,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7.78万亿元,政策旨在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6] 具体措施与执行机制 - 建立重点企业直联机制,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政企沟通模式,提供全流程风险防范服务[3] - 开设涉企侵权举报专区,按照"专人负责、优先办理、全程跟踪、限时办结"原则处理举报,提升处置效率[3] - 开展"粤·清朗亲清护企"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歪曲企业公开内容、断章取义企业家言论、以舆论监督名义索贿等行为[4] 企业赋能与技术支持 - 推动涉企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指导企业规范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和个人信息保护认证[5] - 提升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大模型、算法、人脸识别)备案效率,开展网络安全"公益行"提供技能培训与检测服务[5] - 编制网络侵权举报指南,加强证据链构建培训,扩大举报政策知晓率[4][5] 政策影响与行业反馈 - 政策连续4年获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认证[7] - 企业家反馈政策有助于"放开手脚搞发展",特别肯定法律对市场竞争的保障作用[7] - 专家认为政策将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8]
广东出台优化营商网络环境20条,护航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4:04
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20条政策 - 广东省委网信办等14部门联合制定《广东省依法维护企业网络权益若干措施》,围绕六个方面提出20项举措,重拳打击涉企网络侵权乱象,整治"自媒体"充当网络"黑嘴"等问题,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 [1] - 政策旨在促进省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1] - 建立重点企业直联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为企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提供全流程跟进服务 [3] 网络侵权乱象现状 - 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关于民营企业家和民企的不实、抹黑信息,不良自媒体采用"标题党"手法或拼凑旧信息、假消息断章取义误导读者 [2] - 网络"黑嘴"通过攻击、抹黑民企和企业家获取流量以达到带货目的,不法网络"水军"攻击民企侵害企业合法权益 [2][3] - 此类行为严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干扰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有效应对,不良自媒体反复炒作话题对经营活动和资本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3][4] 整治措施与成效 - 开展"粤·清朗 亲清护企"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歪曲解读企业公开内容、断章取义企业家言论、以"舆论监督"名义索要利益等网络"黑嘴"行为 [4] - 集中整治编造涉企谣言、发布虚假测评抹黑企业、操纵"水军"账号攻击企业等典型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并曝光典型案例 [4] - 中央网信办"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处置违规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余个 [1] 人工智能与技术赋能 - 政策提出提升企业利用大模型、算法、人脸识别技术等备案效率,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5] - 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有助于企业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新形势,让企业家聚焦经营发展,提振信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5] 企业与社会参与 - 企业应加强政策学习,熟悉相关操作,加强教育培训和普法宣传,扩大涉企网络侵权举报政策知晓率 [6] - 面向公众加强普法宣传,政府、企业、行业和公众共同参与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提升治理成效 [6] 民营经济政策背景 - 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4年4月30日通过,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旨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1] - 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2]
威海举办“优势民营企业威海行”系列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6-26 12:44
活动概况 - 6月16日至6月19日威海举行"优势民营企业威海行"系列活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带队调研威力工具、天润曲轴和广泰空港等企业,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和安全生产 [1] - 调研组肯定威海在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举措,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成果转化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活动期间举办威海市产业发展环境推介会,吸引16省市科技装备业商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负责人等170余人参与 [3]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山东省工商联主席王随莲强调省委省政府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通过系列举措推动规模质量提升,省工商联将强化对接服务并支持威海促进"两个健康"工作 [3] - 威海正集中培育八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打造高水准产业基地,通过降低营商成本吸引企业落户 [4] - 威海呼吁民营企业家将其作为投资兴业沃土,共抓产业升级机遇,构建"发展合伙人"关系 [4] 产业对接与区域合作 - 各区市及开发区策划专场活动,通过产业推介会、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与企业深入对接,推动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 [4] - 活动旨在搭建全国民营企业与威海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