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湿地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张家口涿鹿湿地重生记:桑干河畔的绿色蜕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0 09:5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巡护队员每天要对桑干河、洋河沿线湿地的界碑、界桩、宣传牌等设施进行检查,记录候鸟种类、数 量,并巡查非法捕鸟、捕鱼等行为。所有信息整理成巡护日志,至今已记满28本。 "以前河道杂草丛生,采砂坑遍布,生活垃圾堆积、污水直排,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涿鹿县林业和草原 局自然保护地管理股股长刘庆龙回忆道。转变始于2016年国家《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的实施,涿鹿成为永定河全流域系统治理的关键一环。 涿鹿县打响流域生态环境攻坚战:严厉查处非法采砂、开荒等行为;规模化种植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 以固堤净水;推进自然生态型河岸治理,修复受损滩地。治理不是"头痛医头",而是一场系统性的生态 革命。涿鹿创新构建气象、环保、林草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为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提供有力支撑。 一系列举措效果显著。实施桑干河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雨污分流等工程后,桑干河水生态环 境明显提升,出界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2024年更提升至Ⅱ类。通过生态补水,桑干河彻底告 别断流历史,地下水位同比回升0.6米。目前,全县河流型湿地面积已达406.99公顷,生态系统质量显著 改善。 守护:巡护七载,候鸟成 ...
“爱护湿地,就像爱护我的孩子”(绿水青山守护者)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16
白天,她深一脚浅一脚踏入湿地,拍摄影像资料;晚上,她又扎进专业书籍和网络课程里,学习动植物 分类与鸟类习性相关知识。在学习中,薛美丽不断探索优化工作方法。她发现原有的固定样线监测易遗 漏关键区域,跟着专家学习了3年后,薛美丽向公园管理中心和监测专家团队提出以"样区"替代"样 线"的建议。"只有扩大监测范围,才能更全面掌握湿地生态状况。"她说,建议实施后,监测效果得到 显著提升。 秋日的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国家湿地公园鹭鸟翩跹,虫鸣阵阵。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薛美丽(见 图,受访者供图)俯身拨开一丛茂密的灌木,将相机的长焦镜头悄悄探出。 "嘘——"她比了个手势,目光紧紧锁定远处的水塘。镜头里,一只黑腹蛇鹈正在灌木丛枝干上梳理羽 毛。"咔嚓、咔嚓",快门声响起,薛美丽定格下这一珍贵的画面。 6年前,42岁的薛美丽初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那时候,这里虽已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但一切还在 起步阶段。面对复杂的湿地生态环境,薛美丽心里直打鼓。"当时一问三不知,我就觉得,得赶紧学习 新知识。"薛美丽回忆,"保护好湿地,首先要懂它,得把家底摸清楚。"2019年11月,公园开展生态监 测,薛美丽每月坚持跟随专家团队深入湿地拍摄 ...
酷玩推荐官·人间好时节:白露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7 07:03
节气文化特征 - 白露节气标志着暑气渐消天气转凉 昼夜温差加大形成露珠 [2] - 中国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鸿雁南迁 玄鸟回归 百鸟储食 [2] - 苏浙地区有酿造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的白露米酒传统 [2] 生态保护措施 - 苏州太湖位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 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候鸟天堂 [2] - 中国实施湿地保护法 加强对82处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 [2] - 保护措施涵盖候鸟栖息地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撑 [2] 地域习俗传承 - 白露补露习俗源于农耕社会 通过龙眼银耳等食补抵御秋燥 [2] - 食补传统延续至今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 候鸟迁徙与白露时节同步 印证物候变化与生物行为关联 [2]
研究民营经济、湿地保护、食品安全等工作
辽宁日报· 2025-08-26 07:13
民营经济发展政策 - 审议通过《辽宁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以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1] - 推动惠企政策"三直一快"落实并动态跟踪评估政策质效 [1] - 坚决破除生产要素使用和市场公平竞争障碍 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1] - 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1] -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做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 [1] - 开展"一联三帮"政务服务 帮助企业落实政策解决问题转型发展 [1] 湿地保护与开发 - 审议《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以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1][2] - 持续推进卧龙湖仙子湖双台河口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2] - 探索湿地生态农业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2] 食品安全监管 - 审议《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 [1][2] - 完善网络销售平台外卖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监管措施 [2] - 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2]
“织绿”、轮休、保护齐发力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美画卷
央视网· 2025-08-18 08:30
新疆艾西曼湿地生态治理 - 新疆阿瓦提县艾西曼湿地完成五年生态治理工程 实现从荒漠到绿洲的生态蜕变 [1] - 完成78.85万亩生态修复任务 森林覆盖率从4.5%提升至45% [4] - 在沙漠边缘形成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200余种野生动物回归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4] 安徽黄山枫杨林湿地保护 -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对千亩枫杨林湿地实施轮休保护机制 [5][9] - 将6公里湿地分为两条游览路线 每年5月至8月旅游旺季期间间隔两个月轮流关闭一条路线 [9] - 依托湿地轮休保护机制 建成80余家民宿酒店 培育民宿、生态研学、村咖、旅拍等多种文旅业态 带动千余名村民就地就业 [11] 贵州印江野生动植物保护 - 印江县通过野外巡查、联合执法检查、深化普法宣传等措施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12] - 朝阳水库观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种群数量创近十年新高 已超过100只 [14] - 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 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 对珍稀树种和古树进行挂牌保护 [18]
我国湿地保护获世界点赞有哪些秘诀?
中国环境报· 2025-08-15 05:22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与政策发展 - 中国新增9个国际湿地城市 总数达22个 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1] - 2022年《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 湿地保护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1] - 政策推动湿地面积总量管控 建立资源调查评估和分级管理体系 [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方法论 - 强调系统性生态修复 整合土壤 水体 生物等多重要素 [1] - 保护策略从局部管理转向整体生态过程维护 [1] - 红树林修复注重树种适应性 保留开放空间保障水鸟栖息 [2] 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 治理互花米草坚持"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 宜滩则滩"原则 [2] - 湿地资源转化模式包括生态农业 旅游 碳汇开发等多领域 [2] - 生态保护被视为长远价值投资 公众自觉行动意识提升 [2]
沙漠边“长出”湿地公园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29
生态修复措施 - 新疆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修建沙漠缓冲带等修复措施实现湿地保护成效显著[2] 湿地公园建设成果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形成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建设成果[2] 生态保护成效 - 近年来新疆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具体体现在沙漠边缘湿地公园的建成和生态修复措施的有效实施[2]
新华网:守护武汉沉湖湿地的“夏日精灵”
新华网· 2025-08-10 07:28
沉湖湿地生态保护成效 - 沉湖湿地是江汉平原最大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泽湿地 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站点 每年夏季有大量候鸟前来筑巢繁殖[1] - 2013年沉湖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14年武汉市实施湿地生态补偿暂行办法 2017年起全面禁止围网养殖 拆除3.2万亩围网[3] - 经过多年修复 湿地形成沼泽 芦苇荡 浅滩 深水等多种生态环境 水质改善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5] 鸟类种群监测数据 - 上个越冬季记录到10.6万只水鸟 创保护区新纪录 大红鹳 卷羽鹈鹕等珍稀鸟类连续多年现身[5] - 7月调查记录鸟类45种 超过3.2万只 其中灰翅浮鸥种群突破3万只 发现水雉 棉凫 小鸦鹃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 - 累计监测到鸟类301种 其中20种鸟类分布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总量的1%[5] 保护措施与技术应用 - 保护区开展日常巡护 观测调查 科普宣传 推进退养还湿 修复治理等工作[5] - 2021年投入运行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 通过声像识别鸟类 实时监测水文气象等环境指标[7] - "90后"新生力量加入保护队伍 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科普宣传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7] 历史生态问题与改善 - 过去填湖造楼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水污染 生态破坏 候鸟栖息地严重受损[3] - 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后 湿地实现自我修复 为鸟类提供充足食物和安全庇护所[3][5]
《湿地公约》秘书处副秘书长: 武汉湿地保护展现卓越创新精神
长江日报· 2025-08-07 03:49
湿地保护实践 - 武汉通过长江大保护 大东湖生态治理 六湖连通 四水共治 海绵城市 智慧湿地监测等多方面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1] - 沉湖湿地作为大会唯一野外考察点 其保存完好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 数量众多的珍稀水鸟和先进的智慧湿地监测系统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 [3] - 武汉为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打造理想家园 政策规划投入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缺一不可 [3] 生态产业发展 - 保护区管理局利用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品牌成功举办油菜花节 观鸟节等节庆活动 [3] - 引导农民探索生态养殖 种植采摘 农事体验 乡村休闲游等产业模式 形成蔡甸莲藕 消泗油菜花 沉湖鳙鱼等本土生态品牌 [3] - 当地老百姓收入逐年增长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3] 物种保护成效 - 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全国仅2555只 其中五分之一栖息在武汉 [3] - 黄陂区祁家湾渔场划出433亩区域打造首个青头潜鸭生境恢复示范点 [3] - 近3年志愿者巡护800多次 守护45个繁殖巢的163只青头潜鸭雏鸟成功出巢 [4]
守护大美湿地
人民网· 2025-08-07 00:58
湿地保护成就与认证 - 中国新增上海崇明、浙江温州等9个"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居全球第一 [1] - 湿地保护被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国家湿地公园达903处,保护240万公顷湿地 [5] 监督机制与执法成效 - 崇明区纪委监委通过参与项目论证、跟踪招投标等关键环节,护航71万亩湿地修复 [2][4] - 丹江口市纪委监委2024年查处湿地保护失职案例8起,处分12人,发出监察建议书6份 [7] - 盘锦市纪委监委严查湿地项目资金挪用,使当地成为丹顶鹤第三大自然越冬地 [8] 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 洞庭湖通过"洞庭清波"监督行动,拆除矮围鱼池,恢复候鸟栖息地功能 [3][11] - 杭州阳陂湖湿地遵循保护优先原则,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生态移民等核心任务强化监督 [9] - 南县天星洲湿地从违规开发到生态旅游区转型,形成"监督清单+整改清单"工作机制 [11] 创新保护模式 - 常熟市构建"保护、管理、科研、教育、补偿"五重体系,探索经济发达地区湿地保护路径 [10] - 杭州钱塘区推出"护鸟指数"评价体系,将护鸟责任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制度约束 [10] - 崇明西沙湿地将廉洁文化融入景区建设,通过"三亭一塔"实现生态与人文协同发展 [11] 行业挑战与对策 - 监管存在部门职责交叉问题,部分地区仍存在围湖造田、违规开发等现象 [6] - 基层执法能力薄弱,湿地修复科学性和系统性需加强,多部门协作机制待完善 [7] - 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环节成为廉洁风险高发领域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