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搜索文档
在百公里外建“第三机场”!上海机场与南通国资成立合资公司,航司提前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8-17 03:28
南通新机场合资公司成立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由上海机场集团控股51% 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持股49% [1] - 公司业务涵盖民用机场运营 公共航空运输 建设工程施工 [1] - 合资公司名称及股权结构显示上海机场主导南通新机场建设运营 [2] 南通新机场定位与进展 - 民航局2020年9月批复选址南通通州区二甲场址 [2]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确认与南通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 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 [2] - 当前处于预可研报批阶段 2025年度场址保护系统设备已启动招标 [2] 交通网络协同规划 - 南通新机场距上海虹桥/浦东直线约100公里 三场交通协同是关键 [3] - 沪渝蓉高铁(上海-南京-合肥段)获批 沪苏通铁路一二期将连接上海虹桥/浦东与南通 [3] - 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轨道上的机场" [3] 机场规模与航司布局 - 规划两条远距跑道 近期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 远期8000万人次 运行等级4F [4] - 东航已成立工作小组筹建基地 南航发布预可研招标 国航旗下深航为南通最大基地航司 [4] - 三大航布局看重本地客源潜力及上海溢出客源 [4] 长三角机场协同发展 - 长三角现有7个千万级机场 江苏9个民航机场均为百万级 [4][5] - 东部机场集团整合江苏省内6家机场(不含南通/苏南硕放) [5] - 长三角规划明确分工 南通新机场纳入上海枢纽 提升杭州/南京/合肥枢纽功能 支持苏南硕放建设区域性枢纽 [5]
“上海第三机场”,重大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8-16 23:28
公司动态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8月15日正式注册,由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持股49%,注册资本10亿元 [2]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建设工程施工、民用航空器维修、通用航空服务等 [2] - 2023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信息显示,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新设合营企业从事民用机场投资、建设、运营 [2]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市政府签订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协议,规划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 [2] 项目规划 - 南通新机场将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和满足4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航站楼 [3] - 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近期4000万人次、远期8000万人次,运行等级4F,远期预留两条跑道和卫星厅 [3] - 2020年9月民航局批复南通新机场选址工程,通州区二甲场址为首选场址 [3] 战略定位 - 南通新机场被外界称为"上海第三机场",承担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重任 [2] - 未来将承接上海及周边地区部分溢出客源 [2] - 上海虹桥及浦东两场距离南通新机场约100公里,三场交通网络规划及协同至关重要 [3]
“上海第三机场”,重大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8-16 15:27
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进展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8月15日正式注册,由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持股49%,注册资本10亿元[3]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建设工程施工等业务[3] - 该合作标志着沪通两地在新机场共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延续了2023年1月双方设立合营企业的规划[3]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确认南通新机场将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组成部分[3] 南通新机场规划细节 - 机场将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航站楼设计满足4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4] - 近期目标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远期规划提升至8000万人次并预留两条跑道和卫星厅[4] - 机场运行等级为最高级别的4F标准,可起降所有大型客机[4] - 2020年9月民航局已批复首选场址为南通市通州区二甲场址[5] 区域航空枢纽协同 - 南通新机场被定位为"上海第三机场",主要承接长三角地区溢出客源[3] - 机场距离上海虹桥/浦东机场约100公里,未来三场协同依赖交通网络规划[6] - 沪苏合作协议已对机场间交通协同作出部署[6] 股权结构与运营模式 - 上海机场集团通过51%控股比例获得新机场主导权[3] - 合资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打破原有南通兴东机场与上海机场无股权关系的格局[3][4]
长三角最大跨省桥贯通:青浦吴江五六分钟跨省不是梦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13:00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通建设 - 浦港路东延工程迎来重要节点,雪落漾大桥实现结构贯通,计划年内竣工 [1] - 工程有效提升跨域交通效率,未来青浦金泽到吴江汾湖车程仅需五六分钟 [1] 雪落漾大桥项目细节 - 大桥全长480米,采用上承式拱桥设计,横跨上海青浦与江苏吴江交界处 [4] - 主桥跨径达280米,是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度最大的跨省桥梁 [5] - 大桥在雪落漾湖中央的沪苏省界处实现合龙,将成为水乡客厅标志性景观 [5] 大桥功能与建设进展 - 大桥兼具机动车通行和慢行功能,两侧设置"人非共板"通道,支持骑车和步行跨省 [5] - 主体部分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5] 项目影响与意义 - 浦港路东延工程是首个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审批的跨域交通项目 [5] - 通车后将完善水乡客厅内部骨干路网,提升交通服务能力 [5] - 项目将方便周边群众生活出行,助力周边产业发展升级 [5]
长三角加力破除市场分割——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观察之二(人民眼·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3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在通过区域市场一体化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开辟道路、创造条件、积累经验 [1] -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长三角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 [1] - 2024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和要素资源市场 [1] 市场基础制度统一 - 江苏南通企业迁移上海手续从传统多环节流程优化为"屏对屏"跨域通办,办理时间从多日缩短至不到一个工作日 [2] - 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已实现203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40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78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用" [4] - 安徽居民通过平台申请注销江苏公司,仅用一天完成全部手续 [4] 市场设施联通 - 2024年6月开通的G8388次环线高铁串联长三角三省一市,单向里程超1200公里,开行一年运送旅客116.7万人次,客座率达80.5% [6] - "江海一港通"联动接卸模式使安徽芜湖港视同上海洋山港,企业物流时间压缩50%,成本降低30% [8] - 2025年上半年合肥海关办理联动接卸业务1566票,同比增长75% [8] 要素市场统一 - "E企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信易贷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超2600家,48家金融机构发布185款产品,累计授信1231笔金额超70亿元 [10] - 浙江科技企业通过平台获得上海浦发银行1000万元"浦研贷" [10]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区)GDP总量占全国1/1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13.3% [12] 商品服务市场统一 - 长三角"异地异店线下退换货"服务覆盖141户商家,实现"异地消费本地退" [14] - 杭黄世界级文旅廊道合作协议约定杭州每年向黄山输送团队游客不少于20万人次,黄山向杭州输送不少于10万人次 [15] - "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实现"一次报名、两地游览" [15] 市场协同监管 - 长三角"5市8县"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 [16] - 宣城与上海长宁区市场监管部门协作查处电商刷单案件 [17] - 嘉善县推进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体系建设,"管老太臭豆腐"年产值达1500万元,在长三角开设24家门店 [20]
长三角加力破除市场分割(人民眼·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0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进展 - 长三角区域通过统一基础制度规则、市场设施联通、要素市场整合、商品服务市场统一及协同监管五大领域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 旨在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经验[7][8][11][15][19][22] 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 企业跨省迁移流程优化 江苏南通启东市至上海迁移手续通过"跨域通办"专窗实现"屏对屏"办理 耗时不足一个工作日[8] - 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覆盖203项高频政务服务 40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 78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用"[10] - 企业注销流程简化 安徽居民线上提交材料后一日内完成江苏南京公司注销[9] 市场设施联通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G8388次列车串联三省一市 单向里程超1200公里 开行一年客运量达116.7万人次 全程平均客座率80.5%[11][13] - "江海一港通"联动接卸模式将安徽芜湖港视为上海洋山港接卸地 企业产品就地登船出海 压缩50%转驳时间与30%物流成本[14] - 2025年上半年合肥海关办理联动接卸业务1566票 同比增长75% 实现安徽省内一类水运口岸全覆盖[14] 要素市场整合 - "E企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信易贷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超2600家 48家金融机构发布185款产品 累计授信1231笔 金额超70亿元[16] - 浙江湖州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 通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实现技术转化 九城(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13.3%[17][18]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连接上海松江、浙江嘉兴等九城(区) GDP总量占全国约1/15[18] 商品服务市场统一 - 长三角异地异店线下退换货服务覆盖141户商家 江苏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三地设立先行垫付资金池[19][20] - "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整合安徽黄山与浙江杭州旅游资源 2024-2026年计划双向输送团队游客超30万人次[21] - 杭黄文旅廊道推行景区门票互惠政策 实现"一次报名、两地游览"[21] 协同监管体系 - 长三角"5市8县"开展跨区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 覆盖知识产权、旅游等行业[22][23] - 旅游大巴跨省通行原需接受4地12次检查 现仅需一次三部门综合检查且结果互通[24] - 嘉善县推行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体系 "管老太臭豆腐"依托"浙食链"实现全链条数据管理 年产值达1500万元[26]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向“绿”而兴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人民网· 2025-08-14 01:30
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1]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的精准把握[1] -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支撑彼此成就 不是有你无我或有我无你的关系[1] 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案例 - 首钢股份迁安钢铁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超低排放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 在全球同行中率先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2] - 经过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厂环境显著改善 厂区呈现洁净道路葱郁绿植和湛蓝天空的现代化生态园区面貌[2] - 绿色参数优势使迁安钢铁公司成为多家知名车企的优质供应商[2] 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苏浙沪联手治理太浦河 实施联合河长制形成跨省治理机制[3] - 太浦河流域通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黑臭水体治理和美丽河湖建设实现水清岸绿[3] - 环境改善带动20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 实现村民出门见绿推窗见河家门口就业的良性发展[3] 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通过长期守护使藏羚羊种群数量实现显著增长[4] - 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方式[4] -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 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 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正在开展能源转型 建设连绵光伏板和风力发电设施[6] - 鄂尔多斯从以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向绿色零碳新城全面转型[6] -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 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6]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太浦”怎得清如许
人民网· 2025-08-13 13:59
曾几何时,这条河让我们揪心。上世纪90年代,为了发展经济,光我们村沿河1公里就建了13家企业和 作坊,修船厂就有5家。各色油漆废料随着雨水直排入河,轧钢厂的煤渣堆满河岸。河对岸浙江湖滨村 的沈建春书记也常叹气,水葫芦年年疯长,跨省清理常闹矛盾。这状态,邻村关系怎么能好? 转机出现在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苏浙沪联手治理太浦河,推出了"联合河长制"。我 和浙江湖滨村的沈建春、上海新池村的池建芳,成了"跨省搭档",组成了"党建生态圈"。 在村民的眼里,他们第一次见识了生态保护的"钢牙利齿",11个月内拆除所有污染企业和作坊,腾退沿 岸土地68亩。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沟通起中国经济活跃的江苏、浙江和上海,苏州吴江区往 东,汾湖湾村、新池村、湖滨村等三个村落分处三省市,鸡犬相闻,水系交接。 我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汾湖湾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太浦河联合河长的一员。在太浦河边的汾 湖湾村生活了40多年,站在河畔,看这清清的河水向东流,鸟儿欢飞,绿道延绵,这样的好光景,竟也 不过只有六七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仨"河长"最爱做的事就是巡河。看到水葫芦堵了,当场分工,微信群里一声招呼,三地 ...
加法变乘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跃上新台阶
科技日报· 2025-08-13 00:14
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政策 -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 将于2025年9月1日施行 提出战略协同 高地共建 开放共赢 成果共享等基本原则 [9]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5年上半年三省一市经济总量占全国24.8% [9] - 构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深层次变革 需要深化创新体制机制协同 进一步破除瓶颈障碍 [16]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长三角区域内已集聚重大科研基础设施28个 大型科学仪器超过5万台(套) [15] - 合肥先进光源为亚洲唯一低能量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 光源亮度比三代光源提高至少两个量级 [14] - 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推动科研科创要素流动 [14] 产业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2024年GDP总量突破15.1万亿元 占长三角经济总量45.6% [12] - 上海化工研究院碳-13同位素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在安徽实现产业化并产出丰度99%以上产品 [11] - 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科创策源地之一 通过协同平台与多地机构合作 [12] 跨区域合作机制与资金支持 - 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在示范区成立 规划面积49.16平方公里 含上海青浦 江苏吴江 浙江嘉善三个分园 [13] - 形成资金+基金联动支撑模式 两区一县每年投入跨省域高新区资金不低于1亿元 [13] - 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服务金额超5.5亿元 支持金额超1.8亿元 覆盖沪苏浙全域及安徽马鞍山5000家企业 [15] 区域创新生态建设 - 实行科技资源跨区域共享制度 上海市修订法规专设长三角共享章节 三省设立相关条款 [15] - 以不破行政隶属 打破行政边界的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9] - 创新共同体可避免低层次科技重复投资 实现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 [16]
浙江美大涨0.42%,成交额3217.62万元,今日主力净流入-195.32万
新浪财经· 2025-08-12 07:3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注册地址为浙江省嘉兴市 主营业务为集成灶产品的制造 加工和销售[2] - 公司是国内集成灶行业的首创者和领军企业 专注于以集成灶为核心的新兴集成智能厨电和家居产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和销售[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集成灶92.03% 其他5.62% 橱柜2.34%[7]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国内集成灶龙头 自2003年发明设计集成灶起深耕至今 产量约60万套 市场占有率25%位列第一[3] - 产品横向拓展至集成水槽 整体橱柜 嵌入式厨电等 打造健康厨房全套解决方案[3] - 2017年相关业务收入9.26亿元 主营占比90.2%[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36.38万元 同比减少63.97%[7]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79.38万元 同比减少89.90%[7]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6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0.79亿元[8] 股息政策 - 最近3年股息率分别为:5.60% 7.42% 4.09%[2] 电商渠道布局 - 已在天猫 京东 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 由专业电商运营机构运营[2] - 开设公司官方商城 抖音直卖店 并对线下经销商开放线上经销权限 引导经销商线上线下共赢发展[2] 股东结构 - 截至7月31日股东户数6.34万 较上期减少0.75%[7] - 人均流通股8347股 较上期增加0.76%[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599.96万股 相比上期增加141.75万股[9] 交易数据 - 8月12日收盘上涨0.42% 成交额3217.62万元 换手率0.86% 总市值46.00亿元[1] - 当日主力净流出195.32万元 占比0.06% 行业排名5/9 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4] - 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出2928.96万元 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4] 技术分析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7.29元 近期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6] - 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7.03元[6] 行业分类 - 所属申万行业为:家用电器-厨卫电器-厨房电器[7]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家用电器 智能家居 长三角一体化 养老金概念 小盘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