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自律

搜索文档
新能源及有色金属日报:政策及情绪扰动较大,多晶硅盘面触及涨停-20250703
华泰期货· 2025-07-03 05: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工业硅单边区间操作为主,上游逢高卖出套保;多晶硅单边中性,跨期、跨品种、期现、期权均无操作建议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硅短期供需边际好转但库存高,反弹有套保压力,需关注政策推动,建议观望;多晶硅受政策及行业自律影响,价格指数上涨但现货暂无成交,供需基本面偏弱,需跟进政策落实情况 [2][6] 市场分析 工业硅 - 2025年7月2日,主力合约2509开于7805元/吨,收于8210元/吨,较前一日结算涨375元/吨,涨幅4.79%,持仓386361手,仓单总数51916手,较前一日减221手 [1] - 现货价格小幅上涨,华东通氧553硅8600 - 8700元/吨,421硅8800 - 9100元/吨等,部分地区硅价上涨,97硅价格暂稳 [1] - 有机硅DMC报价10300 - 10600元/吨,国内单体企业开工达70%左右,7月DMC排产预计增1万吨左右,对工业硅消耗增多 [1] 多晶硅 - 2025年7月2日,主力合约2508触及涨停,开于33350元/吨,收于35050元/吨,收盘价较上一交易日涨6.99%,持仓95005手,成交411586手 [2] - 现货报价上调,复投料32.00 - 33.00元/千克,致密料30.00 - 32.00元/千克等 [2] - 厂家库存小幅增加,硅片库存增加,多晶硅库存27.00,环比增3.05%,硅片库存20.11GW,环比增7.30%,多晶硅周度产量23600.00吨,环比降3.67%,硅片产量13.44GW,环比增4.10% [4] 硅片、电池片、组件 - 硅片:国内N型18Xmm硅片0.87元/片,N型210mm价格1.22元/片等 [4] - 电池片:高效PERC182电池片价格0.27元/W,PERC210电池片价格0.28元/W等 [4] - 组件:PERC182mm主流成交价0.67 - 0.74元/W,PERC210mm主流成交价0.69 - 0.73元/W等 [5] 策略 工业硅 - 短期建议观望,单边区间操作为主,上游逢高卖出套保,期权无操作建议 [2] 多晶硅 - 单边中性,跨期、跨品种、期现、期权均无操作建议 [8] 风险因素 工业硅 - 西北与西南复产及新增产能投产情况、多晶硅企业开工变化、政策端扰动、宏观及资金情绪、有机硅企业开工情况 [3] 多晶硅 - 行业自律对上下游开工影响、期货上市对现货市场带动、资金情绪影响、政策扰动影响 [8]
多家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和机构倡议规范招聘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快讯· 2025-07-03 04:37
行业自律倡议 - 多家行业协会和机构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规范招聘市场秩序,打击"黑职介",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 - 参与方包括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重庆市人才研究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中智集团、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 [1] 合法经营要求 -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需严格遵守《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法规,持证经营 [1] - 建立高效信息核查机制,抵制"黑职介"等违法违规行为 [1] 诚信服务措施 - 在经营场所及官方平台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资质文件,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监督信息 [1] - 提议建立违规名单共享机制,对违规机构暂停服务,形成失信受限的行业氛围 [1] 招聘信息规范 - 发布真实、合法、有效的招聘信息,公平招聘,不设置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歧视性条件 [2] - 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杜绝强制收费、捆绑收费、隐性收费等侵害求职者权益的行为 [2] 内部管理强化 - 企业需自查自纠,建立健全内部审核及风险防控制度 [2] - 加强对合作单位审查,对侵害求职者权益的行为零容忍 [2] 社会责任履行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发挥促就业作用,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2] - 开展诚信招聘宣传等公益活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人力资源有序流动 [2] 行业治理机制 - 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三重机制,增强行业规范发展共识 [2] - 目标为营造公平透明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 [2]
A股光伏板块逆势大涨、多只股票封板,原因找到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2:51
光伏板块股价大涨 - A股光伏板块7月2日迎来大涨,双良节能、亿晶光电、福莱特等9只光伏股涨停,大全能源涨幅超过15%,东方日升、艾罗能源股价涨逾10%,爱旭股份、晶澳科技股价收涨超过7%,港股协鑫科技收盘上涨9% [1] - 股价大幅上涨的光伏公司以硅料和光伏辅材类公司为主,部分光伏组件公司股价也实现大幅上涨 [1] 政策整治无序竞争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人民日报头版文章指出要破除"内卷式"竞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 - 政策层面近期密集吹风,引发资本市场对后续推出治理无序竞争实质性措施的想象空间 [2] 行业供给侧变化 - 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开始集体减产30%,预计7月产量降至45GW左右 [3] - 硅料头部企业确认业内探讨"以大收小"去产能方案的真实性,头部企业持积极探讨态度 [3] - 大全能源表示愿意参与和协同发挥各方优势,寻求解决之道 [3] 硅料价格走势 - 大全能源判断下半年硅料价格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但N型致密料已接近头部企业含税现金成本附近,下探空间有限 [5] - 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3.47万元/吨,环比小幅回升0.87%,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维持在3.35万元/吨 [5] - 多晶硅价格小幅上涨的原因包括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严控"低于成本价销售"内卷式竞争 [5] 行业自律与整合 - 自2024年光伏行业发起"自律"行动以来,产业链价格整体止住前期价格大跌的势头 [5] - TCL中环副总裁鞠霞肯定"行业自律"产生的积极效果,表示产能规划需匹配市场需求 [6] - 阿特斯管理层表示光伏行业已步入深度整合期,缺乏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 [6]
又一轮价格战的喧嚣散去,被忽视的问题是什么?
晚点Auto· 2025-06-30 14:20
价格战与行业竞争 - 特斯拉中国官宣Model 3焕新版、Model Y降价,比亚迪、五菱、长安、哪吒等自主品牌跟进降价,合资品牌承压加入,价格战正式打响 [2] - 2024年价格战贯穿始终,比亚迪为22款车型推出限时"补贴价"或"一口价",一款车型直降超5万元,降幅相当于原售价三分之一,吉利、奇瑞、零跑等超70款车型跟进降价 [3] - 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头部企业降价引发全行业连锁降价,前五个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0.9%,但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 [4] - 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常用手段,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企业可以自由定价,应谴责的是恶性竞争而非价格竞争本身 [7] - 供求严重失衡是价格战根源,消费者选择更多议价空间大,"零公里二手车"是供求失衡下的副产品 [8] - 不应将价格战与内卷或恶性竞争划等号,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行业参与者制定价格同盟涉嫌违法 [9] - 关注点应放在价格涨跌过程中是否涉嫌违法,如低于成本价销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0] 行业规则与监管 - 评判竞争行为标准应是法律,如《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有关部门应调查企业是否涉嫌违法 [11] - 行业组织应牵头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牵头的经销商退出机制,补充公平退出条款 [12] - 行业公约靠行业组织牵头让会员签订,建立清晰透明所有人都认可的规则,显规则越多潜规则越少 [14] 经销商现状与转型 - 厂商和经销商矛盾永恒存在,经销商不满厂商压库和进销倒挂,厂商返利或补贴结算周期长需完成考核目标 [15] - 区域性龙头经销商比全国性大集团表现更好,因船小好调头转型快,全国性大集团管理跟不上当地弱势 [16] - 新能源经销商集团新车业务盈利好于行业,因收入结构不同,挣佣金服务费和卖车营收,头部品牌能获利 [17] - 传统经销商转型势在必行,5月新能源渗透率超50%,转型窗口期仍在,可与小鹏、长安、吉利等合作 [18]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多家银行已完成内部系统调整与定价重检,新发放汽车贷款利率较此前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快讯· 2025-06-27 10:59
行业政策与自律公约 -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发布《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旨在降低消费者融资成本并规范市场秩序 [1] - 政策在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指导下推出,聚焦降低个人一手车消费贷款及信用卡汽车分期产品的对客利率 [1] -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与效率竞争,优化与合作机构业务模式以营造透明、公平的金融环境 [1] 银行响应与市场影响 - 北京地区商业银行迅速行动,主动降低汽车贷款利率,新发放贷款利率普遍下降 [2] - 降利率举措减轻消费者月供负担,提升购车可及性,尤其增强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吸引力 [1][2] - 银行通过提升精细化风控和运营效率,将节约成本转化为利率优惠,直接让利消费者 [2] 消费潜力与市场信心 - 政策释放消费潜力,激发潜在购车需求,同时消除消费者对"套路贷""高息陷阱"的担忧 [1] - 规范透明的金融服务增强市场信心,改善购车体验,助力消费复苏 [1][2] 行业长期发展方向 - 自律行动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强调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消费的核心使命 [2] - 北京银行业将持续优化汽车金融服务,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注入金融动能 [2]
“限产保价”预期再起?光伏50ETF(159864)涨近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02:14
行业动态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本周会议主题聚焦"限产保价" 行业三季度将迎来更大幅度减产 预计开工比例环比降低10%-15% [1] - 光伏50ETF(159864)受利好催化单日涨幅近2% [2] 行业现状分析 - 光伏抢装带动2025年一季度业绩回暖 但全行业仍处于亏损阶段 产能出清持续进行 [2] - 头部企业或牵头建立产能规划协调机制 通过自律公约避免恶性竞争 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2] - 新型电池技术量产效率持续提升 去银无银化技术突破加速产线升级迭代 [2] 行业发展趋势 - 自律机制完善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 行业有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供给结构 [2]
治理汽车业“长账期”问题可探索强化立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8:47
行业政策与承诺 - 国内汽车企业自6月10日起公开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部分企业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1] - 此次集体发声是为落实"反内卷"政策导向,避免无序价格战破坏行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同时响应2025年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1]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核心内容包括明确60日支付期限、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强化协同监管体系等[1] 价格战与行业现状 - 新能源汽车为争夺燃油车市场采取持续降价策略,带动乘用车价格整体下降,上游供应商承担了主要降价成本[1] - 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率从2015年的9%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8%[2] - 2024年16家上市中国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为182天,而同期14家国际车企账期基本控制在60天内[2] -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 供应链问题 - 部分车企通过拉长上游供应商账期转移成本,让供应商承担融资成本,并要求下游经销商囤积库存(压库现象)[2] - 供应链金融从提高资金效率的工具演变成制约供应商的工具,导致行业金融化并积累脆弱性[2] - 应付账款占比偏高、账期过长的企业参与价格竞争可能进一步损失利润,不参与则可能影响销量和现金回流速度[3] 国际比较 - 大型国际车企基本实现60天内付款,首先是遵守法律的结果(如德国对延迟付款设有专门立法)[3] - 日本车企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稳定协作关系,强调生产质量、技术与稳定合作,而非压缩供应商利润空间[3] 治理建议 - 需要法治思维与系统思维治理支付账期过长问题,包括强化立法、明确对延迟付款的惩罚、禁止不合理压缩供应商利润等[4] - 应对车企零部件与材料实施更严格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避免降价导致的偷工减料和减配现象[4] - 需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确保竞争处于法律和安全红线之上[4]
吉利杨学良:行业自律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国际金融报· 2025-06-08 12:50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行业自律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需要全行业加强自律并坚持公平竞争 [1] - 虽然行业已签订《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 [1] - 企业是行业自律的主体,企业不自律行业不可能自律,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的恶被放大 [1] - 企业应依法合规经营,通过相互监督和尊重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1] 内卷式竞争的影响 - 内卷式恶性竞争威胁行业健康发展,消费者也将深受其害 [2] - 内卷式竞争正在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是最低级的自杀式竞争行为 [2] - 部分企业以"卷王"自居,扭曲市场机制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2] - 内卷式竞争可能将国家财政支持培育的良好产业生态带向邪路 [2] 企业应对策略 - 吉利明确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承诺永远不搞内卷式恶性竞争 [2] - 吉利将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道路,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等 [2] - 法律在行业自律失灵时应及时发挥作用,确保行业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2] - 必须确保汽车行业透明度,让非法犯罪行为无处可藏 [2]
吉利杨学良:行业自律不能全靠人性,法律是自律失灵时的坚实后盾
新浪财经· 2025-06-07 09:23
行业自律重要性 - 行业自律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企业需切实履行《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而非仅作为一纸空文 [3] - 行业自律需在安全、环保等核心问题上坚持公平透明原则,法治精神应在行业充分彰显 [3] - 内卷式恶性竞争(如价格战、人身攻击)破坏行业生态,是低级且自杀式的竞争行为 [3][5] 自律与法律的关系 - 企业是自律主体,其自律程度取决于人性约束,法律是自律失灵时的坚实后盾 [3][4] - 当前行业乱象源于人性负面因素未受遏制,需通过"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立约束框架 [3][4] - 常压油箱和排放不达标事件是典型违法案例,需公开结论以维护行业公信力 [4] 企业行为规范 - 企业应相互监督尊重,避免损害公共利益(如以次充好、假冒产品)破坏行业形象 [4] - 竞争应围绕价格、价值、技术、品质等多维度展开,而非无道德底线的恶性竞争 [5] - 吉利、长安等车企明确反对内卷,倡导开放式良性竞争与合作共赢 [5] 行业共识与全球影响 - 内卷被视为可持续发展杀手,企业需守住法律、商业道德、可持续发展三条底线 [5] - 随着中国汽车全球影响力提升,自律成为实现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5] - 行业呼吁以自律为基石,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展现实力 [5]
吉利杨学良重庆论坛再谈反内卷:治理行业乱象要从依法合规开始
中国经济网· 2025-06-07 08:34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强调行业自律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呼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 [1] - 行业自律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不自律将导致整个行业无法自律,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1][2] - 同行间应相互监督、相互尊重,竞争应建立在依法公平、透明的基础上,不公平竞争是对同行的不尊重 [1][3] 吉利的发展策略 - 吉利承诺不参与内卷式恶性竞争,坚持开放式良性竞争,注重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和企业道德战 [1] - 公司强调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不简单打价格战,而是通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一年从价格战发展为内卷式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人身攻击等不良现象 [2] - 部分企业通过低价、超低价或低于成本价竞争,甚至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破坏了市场秩序,引起国家部委高度重视 [4] - 2023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16家车企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 [1][2] 政策与监管 - 国家发改委在5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点提及内卷式竞争问题,指出部分企业的行为扭曲了市场机制,需加强整治 [4] - 治理行业乱象需从依法合规开始,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法律应在行业自律失灵时及时发挥作用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