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

搜索文档
国产GPU独角兽估值百亿 沐曦集成已完成IPO辅导
巨潮资讯· 2025-06-23 02:42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已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 华泰联合证券作为辅导机构 [1] -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公司具备上市公司应有的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及合规意识 [1]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已掌握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披露义务 [1]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 总部位于上海 并在全国7个城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及研发中心 [1] - 核心团队平均拥有近20年高性能GPU研发经验 主导过十多款世界主流GPU产品量产 [1] - 自主研发全栈GPU芯片产品 包括曦思®N系列(智算推理)、曦云®C系列(通用计算)、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 [2] - 产品采用完全自主GPU IP 拥有自主指令集和架构 兼容主流GPU生态的MXMACA®软件栈 [2] 融资与估值情况 - 成立后连续五年进行大额融资 2024年8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浦东资本、上海科创基金等国有资本及市场企业资本 [2] - 在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估值达100亿元 低于同业摩尔线程(255亿元)、燧原科技(160亿元)和壁仞科技(155亿元) [2]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陈维良直接持股9.6% 并通过两家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控制22.83%和6.95%股权 [3] - 陈维良合计控制公司约39.38%股份 [3]
37岁律师投行背景精英转行任董秘,操盘百亿独角兽兆芯集成IPO
搜狐财经· 2025-06-21 04:20
公司概况 - 兆芯集成主营业务为高端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 [2] - 公司科创板IPO已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和东方证券 [2] - 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 [4] 市场地位 - 2024年在联想开天、软通计算机等头部桌面PC厂商的国产终端出货中,搭载公司CPU的产品占比位列第一 [2] - 公司估值达185亿元,位列《2024全球独角兽榜》第408名 [3][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亿元、5.55亿元、8.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1.7% [2][3]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7亿元、-6.76亿元、-9.51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2][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合并)为36.04%,较2022年的39.65%有所改善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289.5%降至2024年的91.44% [3] 管理层 - 董事长叶峻拥有丰富投资和半导体行业经验,现任联和投资董事长等多家企业董事职务 [6] - 董事会秘书杜萌萌具有法律和投行背景,2025年4月加入公司 [7] 行业背景 - 公司属于半导体行业,专注于国产CPU领域 [4] - 产品已进入主流PC厂商供应链,在国产桌面PC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2]
全球独角兽企业中国占三成,这几大领域最热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0 13:54
全球独角兽企业概况 - 截至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212家,总估值36189亿美元,平均估值29.9亿美元 [1] - 2024年新晋独角兽企业135家,其中37家为估值超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 [1] 中国独角兽企业表现 -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0余家,占全球近30%份额 [1] - 2024年中国新晋独角兽企业53家,主要集中于集成电路、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占比超全球40% [1] 地域分布与资本结构 - 新晋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中美主导(美国60家,中国53家) [1] - 中国独角兽企业融资中人民币占比达74.3%,国有产业资本如长安、上汽、航天科工通过CVC提供资金与产业资源 [1] 技术领域与全球化进展 - 中国独角兽企业在云服务、动力电池、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PCT专利申请量均超30件 [2] - 超聚变液冷服务器技术、AI算力优化等海外市场三年复合增长率超50% [2]
跑出更多“独角兽”,河南咋破局
河南日报· 2025-06-19 23:27
独角兽企业大会概况 - 2025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吸引100余家全球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5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200余家河南本土高成长企业参与 [2] - 独角兽企业定义为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具备核心技术及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被视为新经济"风向标" [2] -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第二(占近三成),集中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 [2] 河南产业基础与吸引力 - 河南具备完整产业体系、优越交通区位及丰富应用场景,对独角兽企业合作吸引力强 [3] - 正泰安能在河南布局40万座户用光伏电站(占全国总量180万座的22%),看好当地光伏前景 [4] - 航天驭星在郑州设立30人团队,计划深化商业航天领域实体化运营合作 [4] - 希迪智驾参与河南矿山作业,强调多领域人才合作对技术突破的关键作用 [4] 河南培育政策与企业案例 - 河南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郑州拥有1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0家独角兽后备企业及3家潜在独角兽 [5] - 中科清能自主研制1吨/天氢液化装备(服务长征八号火箭)及5吨/天商业化设备,目标降低氢能源成本 [5] - 东微电子从传统行业转型,涉足光刻机零部件、芯片制造技术等高端领域 [5] 创新发展建议与规划 - 专家建议河南优化创业环境、开放应用场景、发展创投资本,形成"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协同机制 [6] - 郑州计划支持企业联合高校攻关"卡脖子"技术,建设特色产业园实现"研发—量产"闭环,开放智慧城市等场景资源 [6]
郑州举办未来独角兽企业融资路演活动 共绘创新发展新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32
活动概况 - 2025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未来独角兽企业融资路演"在郑州举办,由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长城战略咨询协办 [1] - 活动吸引13家高成长企业和3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涵盖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硬科技领域 [3] - 点评投资机构包括中原前海股权投资基金、启迪之星(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丰源投资(Falcon Invest)等 [3] 郑州发展优势 -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基础坚实、科技创新优势显著,2024年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万亿级规模城市中位居前列 [3] - 郑州正加快建设"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逐步成为"开放之城""产业之城""科创之城" [3] 参与企业亮点 半导体与电子 - 河南东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半导体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客户包括台积电 [5] - 芯视佳半导体聚焦微显示领域,在深圳、上海有研发基地 [7] - 中科驭数是国内DPU芯片成熟厂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场景 [8] - 升新科技解决射频模组卡脖子问题,客户包括OPPO等 [8] 新能源与储能 -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业务涵盖制氢、储运、加氢站,镁基固态储氢技术领先 [5] - 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覆盖深低温技术,正在建设35吨/天氢液化装备 [5]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 - 索云AI通过自主研发的Agentic Workflow Engine(AWE引擎)将企业行业知识图谱、业务流程逻辑与决策模式转化为智能体技术资产 [8] - 杭州汇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视觉平台为工业机器视觉基础底座,获各行业头部企业认可并批量使用 [5] - 奥克福负压爬壁机器人可用于替代人工,解决多种接触式作业场景,产品去年上市以来已实现1000多万产值 [8] 新材料与医疗 - 合一新材料在液冷领域领先,喷淋细分领域专利权世界第一 [8] - 华视诺维专注眼科精准诊疗,药械一体化解决方案国内首创 [8]
澳洲最强独角兽Canva冲刺上市,估值直逼500亿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55
公司估值与股权转让 - 公司正测试490亿澳元(约合32亿美元)的估值,准备展开股权转让交易,可能是上市前最后一轮私募股份出售 [1] - 三位联合创始人正与少数关键股东商讨内部股份转让计划,为早期员工出让部分股份提供平台,交易规模尚未敲定 [3] - 2024年4月完成总额16亿美元的股份转让,当时估值260亿美元,低于加息前的400亿美元高点 [3] - 2023年10月展示320亿美元估值,基于未披露规模的股份转让,未募集新资本 [4] - 本次交易中联合创始人将推动以高于320亿美元估值进行股份出售,可能是作为私营企业的最后一轮融资 [4] 上市计划与行业对标 - 市场普遍预计公司将在2026年前往美国上市,但创始团队尚未确定具体IPO时间表 [4] - 一旦IPO,公司将与澳洲软件公司Atlassian看齐,后者10年前在纳斯达克上市 [4] - 公司对澳洲风投机构和基金经理影响重大,多家机构将职业履历和基金业绩押在公司表现上 [4] 投资者与收购战略 - 2024年股份转让中,高盛、Quadrant私募基金、加拿大教师养老金计划、ICONIQ Capital和Coatue Management等机构购入股份,部分早期投资者如Square Peg Capital套现 [5] - 公司最初依靠有机增长崛起,主打为小型企业和专业设计师提供设计工具 [5] - 近年来通过战略并购拓展产品线,包括收购Flourish、Kaleido、Smartmockups等公司 [5] - 2023年以10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Serif,是其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5]
“独角兽之城”北京如何支持企业发展
新京报· 2025-06-17 15:26
北京独角兽企业概况 - 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 [1] - 2024年新晋2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 [2] - 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71.3%,较2020年增长28.3%,保持年均7%的增速 [2] 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发展 - 新晋独角兽企业涉及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治疗、商业航天、元宇宙、新型储能、氢能等领域 [2] - 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3年即成为独角兽企业 [2] - 在合成生物、具身智能等领域储备了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 [2] 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 人工智能领域创造出全球首个能够模拟人类操作手机和电脑的自主智能体 [2] - 商业航天领域实现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2] - 集成电路领域研发出全球首颗RISC-V边缘计算芯片 [2]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AI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学影像系统已在北京社区医院广泛应用 [2] - 无人驾驶领域率先开展网约车、定点接驳等全车无人驾驶远程测试 [2] - 驭势科技研发的无人牵引车在香港国际机场大规模运营,并拓展至卡塔尔哈马德机场 [4] 国际化拓展 - 银河航天在泰国曼谷建成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地面试验站,开展车辆连接、远程医疗等测试 [3] - 银河航天与泰国运营商合作,推进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研发与验证 [3] - 自动驾驶技术获得"北京基因、香港血统、中国标准、世界产品"的赞誉 [4] 政策支持与培育体系 - 北京实施"独角兽十条",在上市服务、空间保障、人才落户等方面提供支持 [5] - 建立"政府+市场"双管家专业服务队伍,年均解决企业需求近300项 [6] - 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平台支持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6] 孵化与产业集聚 - 北京共有孵化机构500余家,其中标杆孵化器25家、国家级孵化器69家 [6] - 孵化机构培育独角兽企业超过30家 [6] - 40家特色产业园集聚独角兽企业50余家 [6]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估值多年全国第一,正构建长效生态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7 03:37
北京独角兽企业生态建设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2024年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 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如通用人工智能 智慧出行 新型储能 商业航天等 [1] - 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仅3年即成为独角兽企业 [1] - 北京市设立总规模千亿元的8支产业投资基金 正积极投向独角兽企业 [1][3] 政府投资基金布局 - 北京市8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将形成千亿级投资规模 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2025年北京将重点发挥人工智能基金 信息产业基金 医药健康基金 机器人基金 新材料基金等8支政府投资基金作用 鼓励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 [3] 中国独角兽企业整体情况 -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 总估值约15068亿美元 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近30% [3] - 独角兽企业分布于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智能装备 医药健康等12个领域 覆盖57个城市 [3] - 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 总估值5949亿美元 占全国"北上深杭广"城市群超六成份额 [3] 独角兽企业定义与特征 - 独角兽企业指创办10年以内 估值超10亿美元 获私募投资未上市的高成长性企业 通常具备颠覆性商业模式或前沿技术 [3]
独角兽企业成长记丨中科清能:超低温行业“造风者”
河南日报· 2025-06-17 02:26
公司核心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1吨/天氢液化装备实现全国产化 为我国航天领域首次规模化使用全国产液氢[1][2] - 2024年12月下线5吨/天氢液化装备 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且实现研发下线即商业签约[3] - 启动35吨/天级氢液化装备研发 预计2026年四季度下线 将成为全球单机产能最大氢液化装备[3] 公司商业化进展 - 2025年5月与CMMZE集团签订2吨/天氢液化装备销售合同 实现我国反向出口欧洲首个氢液化装备[3] - 氢液化装备成功应用于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 提供全部液氢燃料[1] - 100升/小时氦液化装备研发成功并完成销售签约[4] 公司技术延伸领域 - 中标国家核聚变大科学装置CRAFT低温系统3kW@4.5K氦制冷机 该装置为核聚变最重要六大关键系统之一[4] - 发布自主知识产权CE-DT型深低温感知系统 打破美国公司绝对垄断地位[4] - 超低温技术扩展至基础科学、能源转型和"双碳"领域 处于规模应用前夜[4] 公司发展现状 - 成立仅3年实现技术与业绩位居行业头部 获央企、地方国资及创投基金多方资本入股[4] - 被认定为潜在独角兽企业 具备高成长性特征[4] - 依托河南化工副产氢资源丰富优势 有望实现副产氢资源大规模高价值输出[5] 行业地位与目标 - 构建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高安全氢能供应链 目标成为国际影响力绿氢能源及低温技术供应商[5] - 掌握超低温关键核心技术 在氢液化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3][4] - 氢液化技术属我国追赶数十年的"卡脖子"技术 需突破-253℃极低温环境下的工艺流程与核心装备[3]
北京何以成为独角兽企业成长沃土?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02:23
北京独角兽企业概况 - 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总数量和总估值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 [1] - 2024年新晋2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治疗等) [1] - 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3年即成为独角兽企业 [1] - 北京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71.3%,较2020年增长28.3%,保持年均7%增速 [1] 技术创新与成果 - 北京独角兽企业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创造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全球首个模拟人类操作手机/电脑的自主智能体、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全球首颗RISC-V边缘计算芯片 [1] - AI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学影像系统已在社区医院广泛应用 [2] - 无人驾驶领域率先开展网约车、定点接驳等全车无人驾驶远程测试 [2] - 商业航天领域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在泰国完成通信网络试验验证 [2] 政策支持与培育体系 - 北京实施"独角兽十条"政策,涵盖上市服务、空间保障、人才落户等支持(如股权激励分期纳税、混合用地、应届毕业生落户单列) [2] - 建立市领导牵头的投资统筹机制,引导资本投向硬科技独角兽企业 [2] - 通过"政府+市场"双管家服务队伍年均解决企业需求近300项 [3] - 五年来38家独角兽企业上市 [3] 孵化与产业生态 - 北京拥有孵化机构500余家(含25家标杆孵化器、69家国家级孵化器),孵化独角兽企业超30家 [3] - 40家特色产业园集聚独角兽企业50余家 [3] - 北京市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平台支持潜在独角兽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