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实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 1-5月山西省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22 11:22
今年以来,山西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决策部署,着力 推动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经营主体。今年1—5月,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 费及退税达59.3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支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 业和新兴产业的政策减税20.44亿元;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减税降费及退税34.32 亿元。 "税务部门不仅为我们进行了'税收体检'、出具了报告,还专门组建服务团队上门解读。"李卫阳表示, 这种精细化的服务为企业规范纳税管理、精准把控政策要求提供了极大帮助。 "税惠春风"吹拂 数实融合进程逐步向好 技术创新是企业向绿而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税收体检"把脉 服务智能设备制造加速冲刺 流水线上机械臂舞动,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台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在山西吉利汽车部件有限 公司的智慧工厂里,晋中市最大的制造业企业正开足马力奔向千亿级产业目标。 "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税务部门退税减税的'礼包'不断,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创新与发展。"山西吉 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阳拿着刚收到的《税收体检 ...
全力推动产业回归、工业回城,市中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齐鲁晚报网· 2025-07-22 06:02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 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55.7亿元 2024年达177.8亿元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2023年增长19.9% 2024年增长14.1% 连续两年领跑全市 [1] 产业能级提升 - 近三年累计储备工业项目330个 总投资超900亿元 [2] - 山东电力设备公司掌握特高压交流变压器核心技术 西门子能源海上风电变压器市占率行业前列 金钟科技获国际CMMI5级认证 [2] - 济中智立方 未来云谷 望岳智谷 大学科技园等新兴产业载体串珠成链 [2] 产业集群发展 - 人工智能产业集聚40家重点企业 规划算力4600P 构建二环南路产业带 [3] - 新能源装备产业汇聚50家企业 2024年产值70.4亿元 带动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产值超340亿元 [3] - 空天信息产业聚集15家重点企业 2024年营收131.6亿元 [3] - 高端软件产业拥有37家重点企业 打造220个市级以上产品案例 2024年规模354亿元 [3] 数字化建设 - 累计建成5G基站5481个 确定性网络1.45万公里 [4] - 打造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15个 国网电力"火石"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170万台 [4] - 培育13家亿元级数字化服务企业 2024年规上信息传输软件业营收156.1亿元 [4] 科技创新成果 - 2024年登记技术合同1400余份 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5] -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 省级54家 数量较上年翻番 [5] - 省级瞪羚企业22家 同比增长2.6倍 [5] - 年均引进海外留学人员300余人 青年人才2万余人 近三年集聚院士22名 [5]
“十四五”期间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成绩亮眼:旅客运输量稳步提升 智慧化建设加速推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1 16:45
民航发展成就 - "十四五"期间约3.5亿人乘坐飞机出行 当前航空人口达4.7亿 成为全球航空人口最多国家 [1] - 2023年民航旅客运输量超7亿人次 2024年预计达7.7亿人次 [1] - 每年基础设施投资超1000亿元 成都天府、青岛胶东等现代化机场投运 年底民用运输机场将达270个 [2]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 京昆、广兰空中大通道缓解空域紧张 [2] 航线网络布局 - 2024年国内航线4513条 通航264个城市 覆盖92.6%地级行政单元和91.2%人口 [2] - 国际航线通航83国213城 国际航线客运量同比增幅显著 重点布局日韩等新兴区域性航线 [2][3] - 货运航线通航50国106城 鄂州专业货运机场投用 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的航空货运通道 [4] 服务效能提升 - 千万级机场近机位靠桥率提升至83.8% 航班正常率保持较好水平 [2] - 22个机场与火车站实现"硬联通" 6家航司与铁路12306平台实现"软联通" [3] - 自助值机占比超70% 260+机场实现无纸化出行 机上WIFI应用广泛 [3] - 货运单证电子化率提高 中转效率大幅提升 货物状态实现可视可追溯 [4][5] 航空物流发展 - 2024年航空货邮运输量898.2万吨 较2020年增长32.8% [4] - 2024年上半年国际货邮运输量203.7万吨 同比增长23.4% [4] - 货运航空公司增至13家 货机规模达268架 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 [4] - 东航物流等企业完成混改 服务链条延伸 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4] 智慧化转型 - 电子运单、统一条码和射频识别技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打通航司/机场/海关数据链 [5] - 需构建跨主体跨运输方式的数字运营平台 整合航空干线/卡车航班/高铁/无人机等资源 [5] - 民航局制定14项发展指标 涵盖规模领先/安全可靠/智慧先进/优质高效四大方向 [5] 未来规划方向 - 加快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 拓展新兴市场航线网络 [6] - 加强与制造业/跨境电商协同 设置前置货站 强化中转能力 提升通关便利化 [6] - 推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 用创新技术解决业务堵点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6]
亚信科技、中国联通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网数智安助力“向新向实”!
新浪证券· 2025-07-21 07:07
战略合作签署 - 亚信科技与中国联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加强生态合作开展政企联拓 技术融合创新提升企业数智化能力 共建数智安全打造融合化解决方案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3] - 双方将整合各自在技术研发 资源渠道 行业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共同探索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创新路径 [3] - 亚信科技将在中国联通的融合新生态中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在面向国际市场出海 细分市场产品创新方面做出更有成效的探索 [3] 分论坛合作协议 - 亚信科技高级副总裁陈武与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鼎及多家合作伙伴签署"产学研用生态合作"协议 聚焦工业智能 共同打造产学研用生态 [5] - 亚信科技首席技术官欧阳晔博士与中国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常波及合作伙伴签署"数智产品超市生态共建计划" 通过平台共建 能力共铸 价值共享推动数字化服务升级 [7] - 亚信科技与中国联通在数据要素开发和应用 数智产品创新 自智网络探索方面深化合作 联手获得"数据要素X"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9] 产品技术展示 - 亚信科技聚焦"网 数 智 安"四个维度 展示网络建管营维 数据发掘应用 AI创新赋能 安全查杀保障的数智化全业务链条能力 [13] - 5G-A专网全栈产品体系包含5G专网核心网 无线网 基站 边缘计算平台 专网智连产品 运营平台等软硬一体化产品集 已在通信 核能 电力 矿山等行业打造多个标杆案例 [13][15] - 可信数据空间产品融合数据使用控制 隐私计算 智能合约 区块链等技术 帮助构建高效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 [15] 人工智能布局 - 构建"2个通用AI平台 5个行业大模型 N个行业智能体工具"的行业大模型产品体系 推出适配多元场景需求的大模型一体机 [17] - 依托国产大模型+算力+大模型服务+垂直场景的全栈能力体系 形成端到端全链路大模型应用交付服务体系 在通信 能源 政务 交通等行业落地上百个商用案例 [17] - 具备对DeepSeek等主流通用模型的全栈适配优势 [17] 公司战略定位 - 亚信科技是领先的软硬件产品 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提供数智化全栈能力 [19][20] - 坚持"一巩固 三发展"战略 高质量巩固BSS市场领导地位 高速度发展5G OSS网络智能化 DSaaS数字化运营 垂直行业和企业上云等新兴业务 [20] - 形成云网 数智 IT三大产品体系 致力于将5G 云计算 AI 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智技术赋能至百行千业 [20]
大模型“下工厂” 智联网“上高速” 我国新型工业化向“新”而行“蹄疾步稳”
央视网· 2025-07-21 03:42
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大会 - 大会主题为"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吸引了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1200多名代表参加,覆盖通信、工业、医疗、消费等多个领域 [1] - 企业代表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优化供应链决策,将生成式AI融入产品生产设计和客户服务等流程 [1] - 在人工智能模型升级到千亿级参数的当下,"用不起"与"不会用"的问题仍然存在,共建共创、融合发展、打破模型壁垒和拆解能力模块可能是实现"AI普惠"的关键 [1] 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展示了一条药品分拣的具身智能产线,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跨品牌组队",五台不同厂商的机器人通过一个智能平台连接,能够自适应识别和自主学习换产 [6] - 普通产线更换包装需要两三天时间调整,而使用机器人只需训练半个小时即可完成 [8] - 智能平台的最大作用是将不同品牌的机器连接起来并发挥其长处 [8] 工业智联网基建的挑战与进展 - 产线柔性切换的具身智能变革对工业智联网基建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0] - 5G-A网络与AI的融合正在从底层重构智能制造的协作逻辑,既像高速轨道让千亿级参数的AI模型在生产线上运行,又如同精密齿轮以99.999%的可靠性将瞬时决策转化为零损耗的执行 [10] - 构建了普惠速成的元景MaaS平台,提供零代码、低门槛的大模型开发应用工具集,打造了4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100多个行业场景智能体应用,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10]
在链接世界中共创美好未来 第三届链博会圆满闭幕
证券日报· 2025-07-20 16:18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更高国际化水平、更清晰链式逻辑和更突出创新引领特点展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新成果 [1] - 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达21万人次同比增长5% 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及意向超6000项 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新服务同比增长67% [1] - 链博会作为国际化多元化平台促进中外企业互动与资源共享 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优化 搭建企业展示前沿成果寻求合作机会的桥梁 [1] 产业链展示亮点 -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首次参展 展示面向商用大飞机及低空飞行领域绿色可循环复合材料生态体系 呈现碳纤维废料循环利用流转路径 [2] - 太原福莱瑞达展出AI侧具身工业机器人产品 包括四向穿梭机器人和AI电子围栏技术 参展首日获超20家海内外企业深度咨询 与新能源电池制造商达成仓储智能化改造意向 [3] - 杰创智能科技以AI赋能为主题展出电磁网捕系列、应急救援系列及AI算力底座产品 吸引150多家海内外客户到访展台 与泰国阿联酋等多国客户进行意向合作沟通 [3] 供应链技术创新 - 中国擎天软件科技集团首发AI大数据赋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解决方案 覆盖供应链数字化、全球关贸合规、供应链绿色化三大需求 贯穿从路径优化到合规执行全流程 [4][5] - 广东卓志供应链科技集团首发"数贸通"跨境供应链管理平台 采用DeepSeek大模型和AIAgent技术 打破外贸22个环节数据孤岛 业务流程提效40% 降低供应链成本15%-20% [6] 行业生态发展 - 《北京倡议》提出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 运用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改造 健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4] - 链博会注重长期"链接度"而非短期交易 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优化企业对接 打造"找朋友"模式3.0版本 强化产业链合作生态 [6]
中国市场新势能:“十四五”期间居民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9.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2:23
消费市场发展 - 过去四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1] - 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6.1% [1]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2] - 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超过50% [2] -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 [2] 新型消费与政策支持 - 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包括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商务部推动出台"1+N"系列政策,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3] - 建议将消费补贴政策延伸至文化旅游、健身、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 [4] - 常态化激活夜间经济,完善夜市管理、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 [4] 外贸成就 - 2024年货物贸易规模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 [4] - 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67% [5]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5]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过50% [5] 外资与供应链 - "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过7000亿美元,提前六个月完成预期目标 [1][6]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多2.5万家 [6]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6]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6] - 中国供应链呈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成本不断降低 [6] 外资环境优化 -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7] - 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开放试点 [7] - 20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省市完成1100余项试点任务 [7]
全市产业攻坚汇报交流暨推进大会召开
南京日报· 2025-07-17 01:39
产业攻坚机制与成果 - 建立产业攻坚机制 围绕人工智能 机器人 生物医药 新一代信息通信4个主攻方向成立产业攻坚办 同时升级智能电网等6个产业专班 [1] - 产业攻坚办和专班在产业招商 项目推进 成果转化 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南京埃斯顿 白云电气 药捷安康等重点企业参与发言 [1] 产业强市战略方向 - 特色集群构建需深耕细分领域 发展数实融合 软硬结合形态 打造特色园区 推进强链补链延链 [2] - 链主企业培育需支持企业技术攻关 链式发展和品牌建设 [2] - 产科深度融合需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2] - 项目招引建设需同步提升规模与质量 拓展存量与增量 推进项目签约与落地 [2] - 产业生态优化需发挥"4+N"产业基金集群作用 深化应用场景推进机制 放大"宁工品推"效应 [2] 产业攻坚责任分工 - 各板块和园区需集中力量攻项目 发挥优势招大引强 [3] - 产业攻坚办和专班需强化统筹推进 加强要素保障 [3] - 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需压实责任优化服务 解决企业具体问题 [3]
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一
新华网· 2025-07-16 10:43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其中二季度增长5.4% 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1][2]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显示其作为经济"主引擎"和"压舱石"的作用持续强化 [1] 政策驱动与需求释放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显效 例如原价4000多元的空调叠加优惠后仅需1999元 刺激消费升级需求 [2]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 增速快于商品零售 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5.7% [3] 新兴消费业态与模式 - 无人机灯光秀、夜经济等创新业态带动消费 如重庆150余个打卡点举办夏日消费盛宴 [4] - 情绪消费、悦己消费兴起 LABUBU玩偶等IP产品成为年轻人文化认同新载体 [5] - "演艺+""赛事+"等复合场景融合文旅体元素 延长消费链条并形成多层次消费结构 [6] 服务消费与假日经济 - 上半年休闲娱乐业、餐饮业、住宿业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分别增长47.4%、12.0%、5.5% [3] - 假日消费拉动显著 春节/五一/端午外出人数创新高 相关文体休闲及交通出行服务保持两位数增长 [2] 国际化消费与政策开放 - 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增长 "五一""端午"免签入境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和59.4% [7] - 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5% "即买即退"销售额增长28倍 服务167个国家6.3万名旅客 [7] - 中国过境免签国增至55国 重点商圈配备多语种服务及便捷支付系统提升外籍游客体验 [7][8] 区域创新与产业升级 - 北京出台时尚消费专项行动 广西推出深夜食堂 山西打造非遗国潮品牌 广州实施"首发经济16条" [5] - 物联网与数字技术赋能新消费场景 如绍兴"数智居家医养"提供24小时健康监测 上海中小学普及AI课程 [5]
RDA打通数实融合价值链,打造数据要素价值化新范式
长江证券· 2025-07-16 02: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数据交易所提出 RDA 新范式,强调锚定实数融合实体资产及数据对实体资产的作用,通过四大创新模式将实体资产运营数据封装为标准化数字资产,推动实数融合机制落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0] - RDA 与 RWA 结合,有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实体资产融资核心瓶颈,推动资产价值化 [10] - RDA 使数据与实体资产可信融合,构建可信数据资产流通体系,有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加速 [10] - RDA 打造数据要素价值化新范式,有望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并加速市场化流通,数据要素有望价值重估,建议关注相关产业投资机遇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次提出 RDA 新范式,依托区块链技术将实体及数据要素等无形资产转换为数字形态,为解决实体资产金融化五重挑战提供新路径 [2][6] RDA 新范式介绍 - RDA 着重强调锚定实数融合的实体资产,以及数据对其他实体资产的真实性校验和价值提升等作用 [10] - 通过数据资产壳、自登共证、权威背书和行业标准四大创新模式,依托区块链等技术将实体资产运营数据封装为可确权、交易、融资的标准化数字资产 [10] 与 RWA 结合的意义 - RWA 指将传统金融和实物资产权利转化为区块链数字代币,其规模从 2021 年底 3 亿美元增至 2024 年底 160 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3 月底超 190 亿美元,但面临多重问题 [10] - RDA 封装数据与实体资产形成新型资产形态,突破实体资产融资核心瓶颈,推动资产价值化 [10] 对数据要素落地的影响 - 数据成为经济活动重要生产要素,但存在权属复杂等问题影响市场化流通 [10] - RDA 通过相关举措使数据与实体资产可信融合,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构建流通体系,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 [1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具备区块链技术积累、数据确权与交易相关标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