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

搜索文档
用运动魅力点燃消费活力 “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暑期体育消费季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44
全民健身活动 - 2025年河南省"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暑期体育消费季启动仪式在郑东新区如意湖文化广场举行,包含太极拳、广场舞、"中国龙"等全民健身表演[1] - 活动以"全民健身 你我同行"为主题,融入"科学健身、乐享赛事、寻味美食、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元素[3] - 8月3日起已在郑州多地举办跳绳、武术、健步走、广场舞等预热活动[5] 体育消费促进措施 - 河南省第一批体育消费券已于8月8日正式投放[5] - 活动现场设置匹克球、三人足球、旱地龙舟等体验活动及体育消费季市集,包含体育用品展、夏日冰饮、中华美食、文创产品等[5] - 活动旨在激发体育消费活力,促进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消费服务业的深度融合[3] 重大体育赛事规划 - 郑州市下半年计划举办ITF国际网球大师赛、2025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郑州大奖赛等多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8] - 将重点打造2025年商都篮球超级联赛、郑州马拉松等32项省市级重点赛事[8] - 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男篮A组预赛正在进行中[8] 体育+文旅融合 - 郑州市体育局联合中牟、巩义、登封、新密、惠济等景区推出"跟着赛事游郑州"活动[8] - 参赛人员凭证件可享受景区门票减免及住宿、餐饮等文旅优惠[8] - 活动旨在放大郑州文旅品牌声量,推动全民健身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3][8]
新、潮、酷!运动点燃生活激情“活力纽带” 释放多元消费动能 | 跟着世运逛成都
央视网· 2025-08-11 05:22
新兴运动热潮 - 飞盘 跑酷 腰旗橄榄球等新兴运动在年轻人中快速流行 成为城市生活新方式 [1][3][7] - 新兴运动具有低门槛特性 无需复杂规则和技巧 支持自由组队和社交属性 [2][7] - 成都高架桥下闲置空间改造为运动场 包含35个场地支持12个运动项目 [8][10] 城市运动空间拓展 - 成都已完成87个体育公园改造 464个社区运动角建设及600余个口袋公园新建 [13] - 830个绿道健身空间投入使用 显著拓展居民"家门口"的运动场地覆盖 [13] - 老旧厂房和楼宇屋顶等闲置空间被系统性改造为新型运动场地 [13] 运动消费新业态 - 2025年上半年成都体育消费规模达410亿元 同比增长9% [19] - 轮滑装备销售同比增长22% 骑行冲浪等新兴运动消费增长显著 [19] - 室内攀岩馆已在10家商业体落地 商圈积极布局新兴运动业态 [21] 复合消费场景兴起 - 运动场馆与湖畔营地 户外装备实现有机连接 创造即时运动消费场景 [15] - 体育馆融合咖啡 图书零售及宠物乐园等多元业态 [17] - 运动公园提供健身装备和运动摄影器材销售 形成综合性消费空间 [17]
图集|世运“融”城
经济日报· 2025-08-10 06:00
大型赛事的举办,对消费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围绕世运会,成都策划举办了"世运·天府"文化艺术 展,打造了"国宝粉丝探访之旅""烟火锦城漫游之旅"等7条主题文旅体验线路,推出了100个精品消费新 场景,"世运热"在社区、商圈、学校、企业持续升温。 今年是成都的"世运之年",也是成都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目标达成之年。成都已举办世运相关活动1200 余场次,吸引观赛游客50余万人次;今年1月至7月,成都体育消费规模突破400亿元,世运IP成为拉动 消费、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记者高兴贵 刘畅) 8月的成都,充满了浓浓的世运氛围。运动员村8月3日"开门迎客",主媒体中心8月4日正式开放,开幕 式8月7日晚如期举行……一场"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体育盛会,让这座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常住人 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再次迎来向全球来宾展示其独特魅力与热情的机会。 在成都,家门口的运动空间随着"城市增绿添彩""城市容貌整治""城市特色区域"等提升行动的开展逐渐 增多,并与世运会主题景观相映成趣,共同推动成都的城市品位整体提升。成都已新建、改造体育公园 77个,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 ...
夏日经济新活力系列报道 “体育+”助力文旅消费“玩”出新花样
人民网· 2025-08-08 05:33
体育消费新趋势 - 杭州萧山推出"体育外卖"服务,体育教练上门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满足运动需求 [1] - 南京建邺区建立"10分钟体育健身圈",依托奥体中心等专业场馆扩展市民锻炼场所,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1] - 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推动运动消费等改善型需求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上半年同比增长22.2%,显著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6.3%的增速 [1]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新趋势,"苏超"赛事带动南京、徐州等城市比赛日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59%,省内景区预订量增长305% [2] - 体育赛事吸引远距离高忠诚度消费者,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模式,外地球迷因观赛衍生多日旅行消费 [2][3] - 贵州榕江"村超"开赛当天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8亿元,全县酒店预定率接近90% [3] 体育消费结构性变化 - 体育消费增速已超过衣着、食品等传统消费类别,成为新型消费增长引擎 [3] - 体育兼具消费品和人力资本投资属性,既能提升个人幸福感与健康,又能重塑城乡发展格局 [3] -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呈乘数效应,对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产业的带动规模可达赛事本身的数倍 [2][3]
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8-07 23:23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自2014年起系统出台政策组合拳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包括顶层设计 专项政策 试点工作 行业标准和央地协同措施 [3]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1] - "十四五"时期目标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2.8万亿元 [4] 体育消费结构特征 - 体育消费分为实物型 参与型和观赏型三大类别 其中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主导地位降至2020年53.7% [2][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分别较2014年提升13.7和2.5个百分点 显示消费结构向服务型转变 [4] - 2024年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约五六百美元 较美国同期1000美元仍有差距 [4] 区域消费与新兴热点 - 经济发达地区高端体育服务需求突出 户外运动与冰雪运动成为中高收入群体新消费热点 [4] - 浙江海盐南北湖通过举办40余场户外赛事 带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 [5] - 江苏省"苏超"足球联赛采用"足球+文旅+商业"模式 端午期间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9]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售门票10.17万张 收入4500万元 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 其中80%观众为外地游客 [8] - 体育赛事通过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带动关联消费 并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和区域经济提升 [8] - 赛事存在冷热分化与同质化问题 需通过因地制宜选择 多业态融合和经营主体参与优化发展 [10]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全国体育场馆数量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 人均3.0平方米 涵盖球类 田径 冰雪等多元设施 [13] - 北京冬奥场馆在2024-2025雪季带动崇礼区观众人均停留时间增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 [12] - 国家体育场2025年计划举办50余场演唱会 预计观众280万人次 门票销售带动周边消费增长4.5-5倍 [13] 智慧化与个性化消费趋势 - 智能穿戴设备 VR/AR观赛 线上健身平台普及 如Keep推出AI运动教练提升居家健身体验 [5][17] - 攀岩 潜水 马术等小众运动崛起 产后康复 职场减压等个性化服务形成新增长点 [17] - 天津推出智慧体育平台实现全域场馆预约 浙江省2024年人均体育消费同比增5.32个百分点 [12][15] 县域与社区消费拓展 -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县域体育培训订单增长 "15分钟健身圈"建设激活社区消费 [18] - 上海市推行楼宇健身服务 北京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推广科学健身课程 [19] -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棒球后备人才基地 形成体教融合新路径 [19]
【智库圆桌】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8-07 22:54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体育消费 包括2014年国务院意见和2019-2020年行动计划[3] - 体育消费零售额表现亮眼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2%[1] - 十四五规划设定体育消费总规模目标 目标超过2.8万亿元[4] 体育消费结构变化 -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79%下降至2020年53.7%[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提升 分别提高13.7和2.5个百分点[4] - 与国际市场存在差距 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五六百美元 美国超1000美元[4]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效应 - 赛事直接带动相关消费 成都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8] - 衍生消费效应显著 外地观众占比约80%[8] - 区域联动模式成功 江苏"苏超"带动文旅消费 端午期间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9]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场馆数量显著增长 全国体育场地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13] - 人均场地面积提升 2024年底达3.0平方米 浙江增至3.17平方米[12][13] - 冬奥场馆带动消费 崇礼区观众停留时间多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12] 新兴消费趋势与创新 - 个性化需求崛起 攀岩潜水马术等小众运动快速发展[17] - 数字化转型加速 智能穿戴设备和VR/AR观赛普及[5] - 线上线下融合 Keep推出AI运动教练和直播课[17] 区域发展与基层拓展 - 县域体育消费增长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培训订单大增[18] - 浙江成功案例 南北湖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5] - 社区健身圈建设 15分钟健身圈成为重要消费场地[18] 行业融合与创新场景 - 体育与多产业融合 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深度融合[5] - 创新消费场景 体育研学运动康养户外探险等细分市场发展[5] - 智慧体育平台建设 天津实现智能场馆管理和全市场馆预约[15]
成都世运会今日开幕,“世界赛事名城”效应日益显现
第一财经· 2025-08-07 13:30
赛事举办规模与成就 - 成都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 来自112个国家或地区6679名参与者 其中运动员3942人 规模创历史新高 [2] - 2022-2025年连续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大运会、汤尤杯及世运会等顶级赛事 其中大运会是中国西部首次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 [5] - 世运会首次在城市中心完成火炬传递 启用27个场馆(18个改造+9个临时搭建) 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和可循环材料 [7]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 成都提出"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方针 目标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 年办国际全国赛事50项以上 产业拉动效应超300亿元 [8] - 2023年大运会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 世运会刺激酒店、餐饮、旅游、零售消费 并吸引体育制造业新赛道落户 [8] - 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20年805.02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1306.8亿元 2025年目标突破1500亿元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市委发布《决定》提出引育国际体育组织、申办高能级赛事、创办新兴运动赛事 [3] - 深化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推广南方特色冰雪运动及攀岩/飞盘等潮流项目 建设国家级户外运动目的地 [10] -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重点培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传媒等服务业及智能运动装备制造业 [10]
德州 |德州群众体育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成为发展新引擎、生活新风尚
大众日报· 2025-08-04 00:58
核心观点 - 德州群众体育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体育产业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和生活新风尚 [1][2][4] 体育消费升级 - 市民体育消费金额显著提升 例如购买万元级公路自行车及专业运动装备 [2] - 体育培训消费增长 暑期儿童体能训练课程费用达1299元 [3] - 消费理念从"请人吃饭"转向"请人出汗" 体育体验式消费成为新趋势 [2][3] 赛事活动规模 - 上半年举办286项体育赛事 包括2项国际级和6项国家级赛事 [5] - 单场"村BA"篮球联赛吸引超5万人次观赛 带动消费超百万元 [3] - 下半年计划举办300余项赛事 包括德州运河马拉松等大型活动 [5] 基础设施完善 - 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已达100% 所有县区落实公共体育场馆低价开放政策 [4] - 沿运河建设专业骑行绿道和马拉松赛道 体育公园配备塑胶跑道和多功能球场 [4] - 商业健身房和专业运动俱乐部数量稳步增长 满足个性化健身需求 [4] 产业链延伸 - 体育消费从装备购买延伸至服务体验 形成全周期消费场景 [4] - 武术联赛融合文化展演与中医养生 设立装备展销和教学互动区 [3] - 体育+消费+潮流模式成熟 通过赛事进商圈等活动促进消费联动 [2][5]
洋河股份“羽梦同行”2025年羽毛球联赛在京揭幕
北京商报· 2025-07-31 01:53
赛事概况 - 洋河股份赞助的"羽梦同行"2025年羽毛球联赛北京朝阳站开赛 共26支队伍近400名选手参赛 [1] - 著名羽毛球运动员刘雨辰视频出镜为赛事助阵 [1] - 广电羽林队获得冠军 京津冀企业商会队和京师羽球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1] 赛事背景 - 联赛是洋河股份响应国家扩大体育消费号召的举措 配合公司"健康生活 品质同行"品牌理念 [3] - 联赛将在北京设置6个分站 预计9月举办总决赛 [3] 品牌营销 - 洋河股份高管表示希望通过联赛传递品牌温度与活力 为球友创造交流平台 [5]
广州发布体育强市建设规划 全力建设三大国际中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0 22:17
核心目标与指标 - 建设国际体育消费中心、国际湾区体育中心、国际体育赛事中心三大国际中心 [1] - 到203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平方米 经常锻炼人数比例超45% [1] - 举办国际体育赛事30场 培育体育文化品牌28个 青少年运动技能掌握率98% [9]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补齐区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配套 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增加健身设施 [2] - 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提高学校场馆社会开放占比 [2] - 保障中小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义务教育阶段每天1节体育课 [2] 竞技体育发展 -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运动队建设 发展田径游泳基础大项及羽毛球跳水等优势项目 [3] - 推广冰雪滑板电子竞技等新兴项目 共建跳水田径等国家级训练基地 [3] - 深化足球改革 健全青训联赛体系 建设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 [4] 体育产业与消费 - 发展电竞冰雪马术等新兴业态 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消费场景 [5] - 培育夜间体育消费 构建"夜赛+夜市"联动模式 建设花都冰雪南沙滨海等主题消费区 [6] - 提升运动装备制造优势 鼓励开发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6] 赛事体系与国际合作 - 办好广马女子网球公开赛 支持广马升级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 [8] - 申办10项以上国际A类赛事 推动国际品牌赛事长期落户 [8] - 建立穗港澳体育交流机制 推进规则互通资源共享 联合申办世界杯等国际赛事 [7] 市场主体与产业生态 - 培育全球竞争力体育头部企业和产业集群 [1] - 打造体育龙头企业 引导大型场馆承办演艺活动建设体育娱乐综合体 [6] - 引进沃尔沃帆船赛等国际赛事 培育山地马拉松越野赛等热点活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