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质量

搜索文档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26周:如何展望银行中报业绩?-20250706
长江证券· 2025-07-06 09: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长江银行指数累计上涨3.8%,相较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2.2%,相较创业板指数超额收益2.3%,7月以来银行指数重新加速上涨创新高,银行股基本面及核心投资逻辑稳固 [2][6][18] - 预计中报银行总体业绩将继续保持全面稳定,净息差降幅收窄是核心亮点,国有大行业绩降幅收窄,城农商行业绩增速保持稳定 [8][36] - 政策托底下,银行业地产、城投等重大风险底线确立,上市银行不良率总体稳定,预计全年继续保持稳定 [9][39] 相关目录总结 本周银行指数表现 - 本周长江银行指数累计上涨3.8%,相较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2.2%,相较创业板指数超额收益2.3%,7月以来重新加速上涨创新高,6月末短暂调整主要是机构调仓等交易因素 [2][6][18] - 个股层面,板块行情向低PB估值的股份行轮动,浙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领涨,民生银行H股受益于股东立业集团增持,国有大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本周调整,招商银行预计受7月3日H股分红除净影响 [2][6][18] - 国有行目前股息率相比国债收益率仍有明显利差,H股优势更突出,截至7月4日,五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下行至3.94%(考虑财政注资摊薄后),相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229BP,H股平均股息率5.08%,利差更突出,截至7月4日,六大国有行H股/A股平均折价率20% [6][20][26] 可转债银行股情况 - 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的可转债将分别于7月7日和7月18日摘牌,余额加速消化,杭州银行可转债余额已接近于零 [7][24] - 截至本周五,齐鲁银行股价累计达到可转债强赎价格15个交易日,正式触发可转债强赎,预计基本面业绩稳中向好,前期股价滞涨有望修复,上海银行股价近期创新高后,也已经接近可转债强赎价格 [7][24] 银行股交易情况 - 本周银行股交易拥挤度指标较上一周基本持平,农商行换手率等指标有所回落,但银行指数进一步创新高,反映出存量持仓惜售 [7] - 目前市场总体的风险偏好相比2024Q1、2024Q3明显更强,配置银行股是对核心投资逻辑的进一步认可(低估值系统性修复、重大风险底线确立、红利价值重估、机构欠配逐步修正) [7] 银行中报业绩展望 - 银行股一季报业绩分化,城商行业绩超预期源于净息差压力率先改善、利息净收入高增长,以及投资收益等非利息收入通过兑现浮盈保持相对稳定 [8][36] - 预计中报银行总体业绩继续保持全面稳定,净息差降幅收窄是核心亮点,国有大行业绩降幅收窄,城农商行业绩增速保持稳定 [8][36] - 今年以来存款集中到期带来负债成本加速下行,一季度体现充分,预计二至四季度付息率仍有下行空间,5月非对称降息、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将逐步体现,活期占比高的招商银行受益 [8][36] - 资产端的贷款和金融投资收益率仍处于下行趋势中,但今年监管强调风险定价原则,预计资产端收益率降幅收敛,城商行的政府类贷款利率预计保持韧性 [8][36] - 预计一季度净息差优异的城商行年内将维持稳定,大型银行一季度净息差进一步探底创新低后,有望环比企稳,支撑上半年的利息净收入较一季度保持稳定或改善 [8][36][37] 银行资产质量情况 - 政策托底下,银行业地产、城投等重大风险底线确立,上市银行不良率总体稳定,源于分母扩表快+核销处置,预计全年继续保持稳定 [9][39] - 大部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维持稳定,高拨备银行继续降低拨备覆盖率维持利润增速 [9][39] - 2024年以来零售风险抬升推动部分银行不良净生成率上行,目前风险拐点尚未出现,但银行普遍收紧风控,预计2025年零售贷款不良压力相比去年基本平稳 [9][39]
超千家机构调研上市银行 宁波银行是“人气王”
证券日报· 2025-07-03 16:28
上市银行机构调研热潮 - 上半年19家A股上市银行累计接待超千家机构调研 宁波银行 常熟银行 杭州银行成为"人气王" 调研机构数量和次数位居前列 [1] - 机构关注重点包括"开门红"信贷表现 分红方案 信贷投放策略 资产质量及净息差 [1] - 银行股估值修复至近年高位 机构投资者聚焦信贷投放 分红方案和资产质量三大领域 验证"高股息+低估值"逻辑可持续性 [1] 信贷投放情况 - 宁波银行 常熟银行 杭州银行上半年分别获235次 192次 153次调研 参与机构数量分别为201家 144家 120家 [2] - 杭州银行开门红活动贷款投放好于去年同期 第四季度按揭贷款增长表现良好 2025年将优化信贷结构 向科创 实体制造业倾斜 [2] - 齐鲁银行一季度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6.09% 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 全年信贷投放预计均衡增长 重点支持新型制造业 科技创新 绿色金融等领域 [3] 分红方案 - 重庆银行H股上市以来连续11年保持高现金分红 A股上市后连续4年分红比例超30% 未来将制定合理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方案 [3] - 南京银行2021-2023年现金分红逐年递增 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分红政策 提供长期稳定回报 [4] 资产质量与净息差 - 常熟银行通过"风险运营专班"和"不良清收专班"构建数字化风控体系 有信心保持主要风险指标平稳运行 [5] - 政策支持与数字化风控驱动下 下半年银行资产质量有望边际改善 全年不良率预计稳中有降 [5][6] - 苏州银行一季度净息差1.34% 较2024年末下降4个基点 收窄幅度优于行业 将通过资产负债两端协同减缓息差收窄 [6]
空缺18个月后,“烟草系”银行迎来新掌门人,其资产总额超过14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9 01:59
人事变动 - 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原副行长胡文剑已就任红塔银行党委书记 在完成监管审批后将正式担任董事长 该职位已空缺18个月 [1] - 胡文剑出生于1972年 拥有超过25年农行系统工作经验 曾任农行辽宁省分行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等职 [3] - 前任董事长李光林于2024年1月卸任 后因涉嫌受贿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被提起公诉 案件涉及2006年至2023年期间违法行为 [3][4] 公司背景 - 红塔银行成立于2001年8月18日 是中国烟草直属管理的城市商业银行 核心业务围绕烟草产业链展开 [1] - 前身为玉溪市商业银行 2015年引入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等股东后更名 注册资本62.97亿元 [5] - 前五大股东均为国有法人 合计持股77.52% 最大股东云南合和(集团)持股19.99% [5][6]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60亿元 同比增长13.12% 净利润5.20亿元 同比增长3.42% 但较2022年9.36亿元仍有差距 [6] - 净息差为1.09% 较2023年1.04%有所回升 但仍低于国有行(1.33%)和城商行(1.37%)平均水平 [6] - 资产总额1482.43亿元 较上年减少78.69亿元(5%) 主要因主动压降票据资产和交易投资资产 [7]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规模8.75亿元 不良率1.39% 主要受房地产企业贷款恶化和贷款规模收缩影响 [8] - 不良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2022年0.96%升至2024年1.39% 拨备覆盖率从290.20%下滑至244.32% [8] - 2024年压降低息票据资产61.43亿元 票据资产占比3.2% 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 [7] 管理层特点 - 现任高管团队多位成员拥有大行背景 包括来自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副行长 [4] - 管理层国有大行从业经历可能带来更审慎的风险管控机制和系统化运营管理模式 [4]
江苏金租(600901):对比银行股,如何看待江苏金租的配置价值?
长江证券· 2025-06-17 12: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丨维持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江苏金租相比于银行股仍存在较为显著的配置价值优势,商业模式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仍具备较强盈利韧性和成长性,长期以往组织架构和管理层稳定带来效率与稳定性优势 [2] 各部分总结 股价表现 - 2025年5月以来江苏金租快速补涨,涨幅亮眼,估值较银行有所分化,原因包括股息、ROE、组织架构和监管等视角优势 [18] 主动公募持仓 - 截至2025Q1末,江苏金租获主动权益基金持股市值为9.6亿元,持仓占比为0.042%,2024年以来持续获增配,但较中证500指数仍明显低配 [22] 股息视角 - 2025Q1营收及资产投放提速,净利润维持稳健增长,新增投放方向主要为清洁能源与农业装备 [26][33] - 江苏金租近年分红比例超50%,明显高于银行,预计2025年度分红后股息率为4.8%,利润增速显著优于银行 [6][38] ROE视角 - 2025Q1江苏金租以较低杠杆实现更强ROE,体现资产端强盈利能力,拆分ROA,净利差和成本优势对盈利能力产生突出贡献 [41] - 得益于负债成本率显著下行,2025Q1公司净利差走阔,在资产盈利能力及质量上皆更有优势 [48][54] 组织架构视角 - 江苏金租按行业划分事业部,展业流程更高效,打造三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资产质量长期稳健;银行以区域分支机构展业,专业性弱,资产保全流程长,回收效率低 [66] 监管视角 - 金租公司适用于银行的净资本监管体系,杠杆率监管更严格,政策驱动回归租赁本源,优化监管指标,强化合规与风控 [9][77] 盈利预测 - 看好公司在强监管周期市场份额稳定扩张,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35.8亿元,对应PB为1.37、1.27倍 [79]
逾期3182天后“骨折价”转让!甘肃银行频甩不良包、资产质量难言改善
金融界· 2025-06-11 05:38
甘肃银行不良贷款转让事件 - 甘肃银行转让行者汽租不良贷款项目,逾期天数达3182天(近9年),未偿本息总额4551万元(本金1650万元,利息2901万元)[1][3] - 该笔贷款被归类为损失类资产,初始转让价仅370万元(不足未偿本息总额的一折)[1][3] - 行者汽租自2019年起多次被限消、股权冻结、被执行,甘肃银行通过法律程序追讨未果后选择低价转让[3][4] 甘肃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情况 - 2024年前10月转让不良贷款规模6.7亿元,2022-2023年分别转让22.3亿元、11.9亿元[5] - 2024年通过关联交易向甘肃资管转让两笔债权,涉及本金及利息合计7.06亿元,预亏3.93亿元[5] - 综合采用现金清收、核销、重组、以物抵债等手段,2022-2024年不良率从2.0%降至1.93%,但实际损失已确认[5][6] 资产质量与行业对比 - 2024年末不良率1.93%在18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一,兰州银行不良率1.83%,反映区域性风险较高[6][8] - 住宿餐饮、制造业、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不良率分别达5.05%、3.52%、3.03%、2.51%[6] - 逾期贷款占比2.8%(同比+0.1pct),关注类贷款占比4.3%(同比+0.2pct),潜在风险上升[9][10] 财务表现与管理层动态 - 2024年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10.7%),净利润5.8亿元(同比-9.8%),净息差下滑至1.18%的历史低点[10] - 连续六年未分红,股价长期低位震荡,与银行股红利行情脱节[10][13] - 董事长刘青任职7年,行长王锡真任职3年,管理层面临改善风控与盈利能力的压力[11]
中国信达(01359.HK):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格隆汇· 2025-06-09 02:03
1H24业绩表现 - 1H24营收同比增长2.3%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 符合市场预期和盈利预警 [1] - 盈利同比下行主要由于拨备计提增加 [1] 营收驱动因素 - 收购经营类和其他不良资产业务贡献营收增长 其中收购经营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 [1] - 收购经营类业务内部收益率同比上行2.7个百分点 较2H23上行4.1个百分点至10.9% [1] - 母公司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收入同比增加36亿元 [1] 业务收入下滑领域 - 收购重组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0% 主要由于规模同比下降40.5% [2] - 收购重组类业务月均年化收益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1% [2] - 债转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3% 受资产估值下降和联营合营企业业绩不佳影响 [2] 负债成本变化 - 1H24负债成本3.41% 较2H23下降4个基点 [2] - 剔除存款后负债成本较2H23下降12个基点至3.49% [2] - 负债成本下降因提升低成本同业负债和债券融资比重 [2] 资产减值状况 - 1H24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58% [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4% 贷款减值损失同比增长31% [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债权投资减值损失同比增长80% 但较2H23已有所下降 [3] 资产质量指标 -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减值比例较2023年末上升5.79个百分点至19.45% [3] - 收购重组类拨备覆盖率较2023年末下降5个百分点至107% 房地产业比重67% [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比例较2023年上升1.2个百分点至7% 新增减值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 [3] - 南商行不良率较2023年上升52个基点至2.84% [3] - 投资产品减值比例较2023年小幅下行0.2个百分点至5.3% 逾期比例下降3.3个百分点至6.4% [3]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4E净利润16%至47亿元 下调2025E净利润15%至47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0.14倍/0.14倍2024E/2025E市净率 [3] - 下调目标价21%至0.69港元 对应0.15倍/0.15倍2024E/2025E市净率 较当前股价有7.8%上行空间 [3]
资产质量大幅改善,才是乐信(LX.US)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格隆汇· 2025-05-30 07:21
乐信2025年Q1财报核心分析 财务表现 - 公司Q1营收31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非GAAP EBIT利润达5.8亿元,同比增长104.7% [1] - GAAP净利润4.3亿元,环比增长18.6%,同比增长113.4% [4] - 核心金融净收入(信贷服务+科技赋能收入减成本)18.18亿元,环比24Q4增加0.97亿元 [3] 收入结构 - 信贷服务收入21.91亿元(Credit facilitation service income),科技赋能收入6.25亿元(Tech-empowerment service income),合计28.157亿元 [2] - 相关成本包括资金成本0.83亿元、信贷成本9.9738亿元(含拨备及公允价值变动) [2] - 电商平台服务收入2.8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较低 [3] 资产质量改善 - 新增资产FPD7(首次逾期7天)环比下降5%,全量资产入催率下降11%,90+不良率下降9% [4] - 拨备覆盖率从24Q4的255%提升至25Q1的268%,显示风险准备金更充足 [4] - Take rate(净利润/平均在贷)从24Q1的0.66%提升至25Q1的1.58%,反映盈利能力增强 [4] 运营效率 - 销售与营销费用4.93亿元,研发费用1.56亿元,行政管理费用1.01亿元 [3] - 运营成本总额18.85亿元,较24Q4有所优化 [3]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75亿元,对利润形成正向贡献 [3]
存银行,还不如买银行股?
第一财经· 2025-05-26 01:26
银行股的存款"替代效应"凸显 - 国内存款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创历史新低 [3]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31家近12个月股息率超4%,部分股份制银行股息率突破8%,国有大行动态股息率达6.2%~6.5% [3] - 以100万元资金为例,买入股息率5.8%的银行股组合年分红可达5.8万元,显著高于存款利息1万元 [3] - 银行板块年初以来累计涨幅7.66%,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1.34%),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四 [3] 资金加仓银行股情况 - 险资一季度举牌十余次,半数针对银行股,涉及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 [4] - 险资对银行板块持仓比例达27.2%,较2023年末增长4.3个百分点,持股数量278.21亿股,总市值2657.8亿元 [5] - 公募基金主动权益产品对银行股配置比例从1.2%提升至2.5%,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只银行股进入重仓股前100名 [5] 银行板块内部分化 - 区域银行表现突出,青岛银行年内涨幅30.41%,渝农商行涨幅29.07%,而华夏银行下跌5.23%,平安银行下跌2.05% [7] - 国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城商行上行3个百分点,农商行持平 [7] - 国有大行遭基金减持8.5个百分点,股份行及城商行分别获增持6.9和1.7个百分点 [8] - 城商行不良生成率环比下降,长三角和成渝地区银行不良率维持在0.66%~0.91%,拨备覆盖率达456% [9] 银行股中长期驱动因素 - 短期内高股息策略仍是主要动力,银行板块股息率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及理财产品收益率 [11] - 中长期息差水平和资产质量是关键,2025年5月LPR下调10个基点而存款利率仅降5个基点,净息差可能收窄5~8个基点 [12] - 负债端成本管理对息差正向贡献加大,后续焦点转向资产端收益率降幅能否收窄 [12]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区域银行占上风
第一财经· 2025-05-25 12:31
银行股息率与存款替代效应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超七成近12个月股息率超4%,部分银行股息率突破8%,远超存款及国债收益 [1] - 以100万元资金为例,存入银行年利息仅1万元,买入股息率5.8%的银行股组合年分红可达5.8万元且无须缴税 [2] - 银行板块年初以来涨幅达7.66%,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的-1.34%,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位居第四 [2] 机构投资者行为 - 险资对银行板块持仓比例达27.2%,较2023年末增长4.3个百分点,创2018年以来新高 [3] - 险资持有银行股数量278.21亿股,总市值2657.8亿元,在险资所持各行业中均位居第一 [3] - 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股配置比例从1.2%提升至2.5%,招商银行等多只银行股进入公募基金重仓股前100名 [3] 银行板块内部分化 - 区域银行表现突出,青岛银行涨幅30.41%,渝农商行涨幅29.07%,而华夏银行下跌5.23% [4] - 国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城商行上行3个百分点,农商行与前一年持平 [5] - 国有大行遭基金减持8.5个百分点,股份行及城商行分别获增持6.9和1.7个百分点 [5] 资产质量与息差表现 - 城商行息差下行幅度明显缩窄,大行相对承压,除大行外各类型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普遍回暖 [5] - 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等区域银行不良率维持在0.66%~0.91%,拨备覆盖率达456% [6] - 2025年5月LPR下调10个基点而存款利率仅降5个基点,全年净息差可能收窄5~8个基点 [8] 行业前景展望 - 短期内高股息策略仍是推动银行股上涨主要动力,中长期息差水平和资产质量成关键因素 [7] - 银行板块股息率大幅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7] - 负债降本通道打开对息差正向贡献加大,后续稳息差焦点转向资产端收益率降幅能否收窄 [8]
邮储银行:公司简评报告:非息收入表现较好,存贷同步降息缓解息差压力-20250521
东海证券· 2025-05-21 0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略降,资产规模增长,息差受重定价影响下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表现较好,资产质量压力小幅上升,储蓄代理降费效果体现 [4] - 5月LPR与存款挂牌利率同步下降,息差压力将趋于平缓,年内业绩有望修复,基于多方面因素维持“增持”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邮储银行公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Q1营收893.63亿元(-0.07%,YoY),归母净利润252.46亿元(-2.62%,YoY),季末总资产17.69万亿元(+8.31%,YoY),不良贷款率0.91%(+1BP,QoQ),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66.13%(-20.02PCT,QoQ),Q1净息差1.71%,同比降21BPs;5月20日,1年期与5年期LPR各降10BPs,邮储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4] 资产规模 - 对公信贷增长强劲,金融投资规模增速小幅放缓,贷款增速回升,对公一般贷款新增规模创新高,个人贷款表现较弱,金融投资规模增速回落,存款增速放缓 [4] 息差情况 - Q1息差受重定价影响大,单季息差1.71%,环比降10BPs,同比降21BPs,资产端生息率下降,负债端付息率降幅扩大;5月存贷同步降息后,息差压力趋于平缓 [4] 收入表现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优于同行,Q1同比增长8.76%,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长18.81% [4] 资产质量 - 受宏观环境影响,不良率与关注率小幅上升,个贷风险可控,对公领域部分行业不良率有降有升,整体贷款资产质量较稳定 [4] 费用与拨备 - 储蓄代理降费效果体现,Q1管理费用下降4.57%,为拨备计提腾挪空间,Q1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53.27% [4] 战略投资与增持 - 公司将向财政部等定增募资130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定增完成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大幅提升,控股股东邮政集团增持股份增强市场信心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17、3748、40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0、906、945亿元,对应同比+0.59%、+4.18%与+4.30% [7] 估值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末普通股每股净资产为7.86、8.29与8.73元,对应5月19日收盘价PB为0.67、0.64、0.61倍 [7]